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6、《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下面第十六段文,是窺基大師所開示的法語。窺基大師是玄奘大師的得意弟子,法相宗的祖師,有三車和尚之稱,非常有學問。但是窺基大師是法相宗的祖師,並非專修念佛法門,所以窺基大師對淨土的教理看法,與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與昙鸾大師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來看窺基大師的開示。

  窺基大師《西方要決釋疑通規》雲:疑曰:淨土往生,要須大善,具行諸業,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通曰:夫論善根多少,只約念佛,以明過去無宿善緣,今生不聞佛號;但今得聞淨土,專心念佛,即是過去善因,想念西方,方能決至,此為大善根也。雖聞彌陀淨土,發意願生,進退未恆,心不決定,判為少善,不生淨土也。

  窺基大師在這段法語的開示,觀點與善導大師、法然上人,就有所不同。善導大師、法然上人,在解釋多善根少善根,是將念佛和諸行作一比較,但是窺基大師在解釋多善根或少善根,是就念佛來單獨作比較。單獨要怎麼比較?就是有專心念佛和沒有專心念佛的差別,有決定往生的念佛和沒有決定往生的念佛差別。

  “淨土往生,要須大善”,要往生淨土必須大善根。“具行諸業,方可往生”,要具修一切行業才能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只是念阿彌陀佛,如何往生西方佛國,這是問的意思。

  答說,“論善根多少,只約念佛”,要論多善根或是少善根,就以念佛來論。事實上這樣的論,不比善導大師的論更高明。善導大師是就念佛和余行作一比較,窺基大師是單就念佛來說明過去、今生比較,專心念佛、無專心念佛比較。“夫論善根多少,只約念佛,以明過去無宿善緣,今生不聞佛號;但今得聞淨土,專心念佛,即是過去善因,想念西方,方能決至,此為大善根也。”過去無宿世善緣,所以今生不能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的人當然就是少善根。那麼今生能夠聽聞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專心念佛的人,就是因為過去的善因,所以今生才能得遇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而專心念佛,這是大善根。

  就窺基大師所開示的這段法語,我們來檢視自己。我們過去生有沒有得聞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這一生,遇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得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道理,而專心念佛,那就是過去的善因,所以這樣的眾生,就是大善根的眾生。所以諸位菩薩,若以窺基大師這段法語的開示,諸位是今生得遇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專心念佛,可見你過去生是有善根。你今生能夠專心念佛,是大善根,所以師父要跟你們鼓掌(掌聲)。

  既然你今生得聞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專心念佛,是大善根,那你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就是照窺基大師這段法語,來看諸位你我的修行,也能知道,我也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道理了解越多,越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信心,就會越歡喜念佛、越精進念佛,而對淨土法門越不可能會受到考驗退失道心,也會成為快樂的修行,

  “雖聞彌陀淨土,發意願生,進退未恆,心不決定,判為少善,不生淨土也”,雖然聽聞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雖然發心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進進退退,內心沒有決定,這就是在說海外散仙那一班。有這樣的念佛人嗎?當然有。所以這類念佛人是少善根的人,雖然他念佛,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修行進進退退,心不決定,一下子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下子誦經、一下子持咒,問他修什麼法門?他說就修淨土法門。有時候要去東方琉璃世界,有時候要去兜率淨土世界,有時候要去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甚至有人跟我說,他十方淨土都要去。有這種人。這種就是少善根,心無決定故。

  連內心安住於老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安住不了,沒有決定專修淨土法門。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心也無決定。所以窺基大師說,這樣的人是少善根的人,這樣的修行是修少善根之行,這樣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窺基大師這段話,是對念佛悠悠散散,修淨土法門要修不修的人,是一種鞭策、一種鼓勵,就和師父一樣。師父對常常來聽經聞法、念佛共修的蓮友,我對他就是很放心;我對初一、十五才要來聽經聞法,初一、十五才要念佛共修的,就比較擔心。初一、十五才要來,平常在家裡,不知有沒有在認真念佛。在家裡到底在修什麼法門,也不知道,可能是修電視法門,不是修淨土法門。所以,師父對比較悠悠散散的人,比較會擔心掛慮,這是一定的道理。當然對這種悠悠散散的眾生,師父就會鼓勵較多、鞭策較多,這是一定的。

  17、《念佛鏡》

  下面第十七段文,是唐朝道鏡大師與善道大師這兩位大師所開示的。

  道鏡大師、善道大師《念佛鏡》雲:問曰:准《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門,自余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

  這段法語相當的白話。意思和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的開示都一樣。八萬四千教法,若和念佛作一比較,八萬四千教法是雜善、是少善根,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諸位!這樣你要修什麼法門?當然修念佛法門。這種比較法,是最容易讓眾生破疑生信。當然聖道門的行者,看到這樣的話,也許心中難免會如此不平:“你修念佛法門,當然你說念佛法門殊勝。”但是這些法語都不是師父說的,都是祖師大德古德所說的。所以每一段法語,哪一位祖師大德所說的,出自哪一本著作,我都標示得非常的清楚,以示負責,表示這話我是引用古德所說的。

  18、《阿彌陀經義疏》

  下面請看第十八段文,元照大師所開示的法語。這段法語是師父個人最為欣賞,因為在說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師父個人認為,元照大師這段文說得最好。

  元照大師《阿彌陀經義疏》雲: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余善,為少善根,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禅、忏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元照大師說得好不好?太好了,跟元照大師鼓掌。(掌聲)

  “如來”就是指釋迦如來。釋迦如來為了要顯明持名的功德非常殊勝,所以先貶抑余善為少善根,所以先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麼什麼叫做余善?下面說出八種代表,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禅、忏念、苦行,用這八種修行代表一切所有的修行,這都是念佛以外的余行。

  “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無論修布施、持戒、立寺、造像,或者是修禮誦、坐禅、忏念、苦行,一切修行,若無正信,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少善,不是往生因。那麼這段話,用另一方面來看就是,修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禅、忏念、苦行等一切余行,如果回向就成為多善,就成為往生因,就和第十九願相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化土,這樣就圓滿,對不對?對。所以元照大師實在說得很好。

  “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元照大師用語,和善導大師用語都一樣,非常的肯定。而且元照大師在《阿彌陀經義疏》著作裡面,有很多觀念思想,與善導大師是相同的,可見元照大師也讀過善導大師的著作,對他力的思想也非常的注重,所以元照大師的《阿彌陀經義疏》,很值得探討、研究、奉行。

  最後結論說,“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非常肯定講出,稱名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諸位菩薩!這樣念佛是不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修行?是。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必須要念佛,才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經》正宗分最重要的經文,就是往生因的經文。在往生因的經文,世尊一開始說:“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段經文,前面我們用不少的時間探討。為何短短的一段經文要費這麼多時間探討?因為這段經文很容易被人誤解。

  有的人認為:“念佛一法是少善根,只念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可能?所以必須要修其它的助行,來累積往生的資糧,這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可能。”這樣的觀念,真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真意嗎?我相信不是,因為不論是佛經或祖論,善導大師、法然上人這些了不起的古德,都跟我們指出,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持名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

  這樣的道理,若沒有探討佛經祖論,融會貫通,有時候要將錯誤的想法糾正過來,一時之間還不容易做到。所以,為什麼要引用很多經論法語來佐證,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道理,就是要使知見觀念錯誤的人,能夠糾正過來。這樣修學佛法,理論正確,實踐正確,那麼走在菩提道路,當然就非常的正確。(選自《阿彌陀經精講》)

 

 

上一篇: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七)
下一篇:把別人看順眼了,就把自己看順眼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