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三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十三課

  思考題

  1.請解釋“告成如所願,了諸法如幻,佛國猶夢響,恆發誓莊嚴,當成微妙土。”

  2.為什麼極樂世界的有些菩薩不願意很快成佛,而願意以菩薩身份在世間度眾生?

  3.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都具足什麼功德?

  4.極樂世界的菩薩雖然有在輪回中投生,但他們有自相的痛苦嗎?請結合教證和比喻加以分析。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上一堂課講了三輩往生以及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聽聞這些道理後大家應該產生希求心。雖然佛法非常難聞,但如果內心沒有希求心,除了種下聞法的善根以外,對解脫也起不到直接作用。因此,當值遇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佛法時,大家一定要有強烈的意樂。學院內外的很多道友對聞法都有希求心,這一點非常好。這種希求心不能是一天兩天,應該是十年八年的長期興趣,哪怕工作再忙、生活再困難,對佛法的希求心也不能退失。

  現在有些人做無意義的世間瑣事時興致勃勃,而對佛法卻沒有什麼希求心,就像《前行》中講的那樣,對正法就像在餓狗面前放青草一樣毫無興趣。這種人的前途肯定是黑暗的。如《正法念處經》雲:“暗覆生死中,難得佛正法,若人不愛法,從苦到苦處。”在生死輪回中,佛陀的正法很難得聞,如果一個人對正法沒有愛樂心,那他一定會從黑暗前往黑暗、從痛苦前往痛苦,永遠也不會有光明和快樂。

  當然,要對佛法產生意樂,前提是要通過觀修無常捨棄對世間的貪戀。法王如意寶等大德再三強調要多觀修死亡無常。為什麼呢?因為今天你快快樂樂、蹦蹦跳跳,可是明天說不定就會變成中陰身,所以提前就要對死亡有所准備。《正法念處經》雲:“智者常念死,無有逃避處,念死最殊勝,諸念無與等。”念死確實是最殊勝的憶念,沒有一個修法能比得上憶念死亡,如果我們經常憶念死亡無常,就會策勵自己精進尋求佛法。

  淨土法門雖然非常殊勝,但光說殊勝還不行,還要真正去學習。我個人有這種感覺:如果不斷地學習淨土法門,對極樂世界就會更為了解,對往生的方法就會更為熟悉,這樣臨終時就會胸有成竹。譬如一個商人遇到好的商機,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他肯定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同樣,在生死輪回中遇到淨土法門,這也是難得的解脫良機,因此每個人都要努力學習。下面看經文。

  佛告阿難:東方如恆河沙界,一一界中有如恆沙菩薩,為欲瞻禮供養無量壽佛及諸聖眾來詣佛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佛陀告訴阿難:東方有如恆河沙數的世界,每個世界有如恆河沙數的菩薩,他們為了瞻望禮拜供養無量壽佛以及諸聖者來到極樂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方世界的菩薩也是如此。這時世尊以偈頌宣說此義。

  在康僧铠譯本和藏文譯本中,下面這些偈頌跟唐譯本有所不同。在康僧铠譯本中,這些偈頌大意為:十方所有的菩薩來到極樂世界,他們拿著鮮花、勝幢、妙香、妙衣供養阿彌陀佛,贊歎佛陀的無量功德,之後繞佛三匝,並發願:見到極樂世界的無量功德,我們生起極大信心,但願我們將來也獲得這樣的剎土。阿彌陀佛聽後面露微笑,口中發光照耀十方國土,之後佛光又返回融入佛頂。觀世音菩薩問阿彌陀佛為何微笑。世尊回答說:我知道十方來的菩薩的心,他們都願意發願成就淨土,要成就淨土就要了知諸法如夢如幻,還要發大願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在唐譯本中這些偈頌不太好懂,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大家作個簡單解釋,你們在聽講過程中也要思考,看自己有什麼樣的理解。

  為什麼十方諸佛菩薩一致交口稱贊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佛具有殊勝的願力和功德。對阿彌陀佛的稱贊都是名副其實的,而世間人的稱贊則不是這樣,有些人雖然特別出名,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功德。作為學修淨土法門者,大家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的功德。

  現在有些人對淨土法門很有信心,可是他們不了解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功德,只是聽別人泛泛宣說後生起籠統的信心。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有些不信佛的人說佛教的傳播方式相當於非法傳銷。這種說法當然很過分。雖然我們不排除個別佛教徒有迷信的成分,但如果一概說佛法的宣傳是非法傳銷,那世間很多團體的宣傳都成了非法傳銷。但我想,如果大家能對淨土法門的殊勝性、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以及如何往生等道理有清楚的了解,並且能把這些道理講出來,那誰都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觀點,否則就是愚者。所以,學淨土法門的人還是要有智慧,要通過深入研究產生堅不可摧的信心和定解,有了這種信心和定解,不僅能破斥他人的誹謗,也能提升自己修法的意樂。

  下面我們看經中的偈頌。

  東方諸佛剎,數如恆河沙,

  如是佛土中,恆沙菩薩眾,

  皆現神通來,禮無量壽佛。

  在極樂世界的東方有無量佛剎,其數量多如恆河沙,每個佛剎中又有恆河沙數菩薩,這些菩薩都示現神通來到極樂世界禮拜、供養無量壽佛。

  這些菩薩都是依靠神通出行,不像我們一樣要依靠飛機、火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出行。如果他們要依靠交通工具,那極樂世界的交通可能就成問題了,也許交警天天要拿著牌子維持秩序。在我們這個世間,有些發達地方的交通還可以,開國際性會議時來多少人問題也不大,甚至來幾千幾萬人都不顯得擁擠;而在一些落後的地方,交通秩序就比較差,來的人一多就困難了。

  這些菩薩到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觀光旅游,也不是做其他世間的事情,目的就是拜見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求法,獲得超勝的功德。

  三方諸聖眾,禮觐亦同歸,

  彼於沙界中,道光諸辯論,

  住深禅定樂,四無所畏心,

  各赍眾妙花,名香皆可悅,

  並奏諸天樂,百千和雅音。

  同樣,南西北方的聖眾也到極樂世界拜見阿彌陀佛[1],這些菩薩具有殊勝的功德,他們能在恆河沙世界中放出智慧的光芒[2],以無量辯才攝受有緣的眾生,經常入於甚深的禅定,享受出世間的禅樂,具足四無畏心[3]。這些菩薩各自懷著悅人的妙花名香,奏出具足百千和雅之聲的天樂。

  這幾句偈頌主要講了這些菩薩具足殊勝的功德以及他們以各種供品供養阿彌陀佛,下面講接受供養者阿彌陀佛的功德。

  以獻天人師,名聞十方者,

  究竟威神力,善學諸法門。

  以這些供品獻給一切人天的導師阿彌陀佛,他的名聲周遍於十方無量世界,他具有究竟的威神力,已經善學一切深廣法門[4]。

  阿彌陀佛往昔曾經發願:當我成佛時,十方諸佛一致贊歎我名。如今他的發願已經實現了,所以他的名聲遍於十方無量世界。與阿彌陀佛相比,現在世間的明星、名人並不是很有名,也就是幾百萬、幾千萬人知道而已。雖然跟諸佛菩薩比起來,這些凡夫人的功德不足掛齒,可是他們卻特別傲慢。

  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

  功德智慧景,能破諸幽冥。

  阿彌陀佛往昔勤修種種供養,從來沒有懈怠厭倦過,他的功德和智慧的日光[5]能夠破除世間的一切無明黑暗。

  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無有任何懈怠,精進行持法供養、修行供養在內的一切供養,以此緣起,成佛時也得到十方菩薩的供養。

  這裡說阿彌陀佛具有無邊的功德和智慧,能破除一切眾生的無明愚暗,此理真實不虛,如《華嚴經》雲:“亦如日出時,照曜於世間,佛福田如是,滅除諸黑暗。”因此,向佛陀祈禱特別重要,如果我們誠心祈禱佛陀,就像太陽光入於暗室一樣,佛陀的智慧光芒當下能入於自己心間,自己的無明黑暗和煩惱痛苦當下可以遣除。

  學習過經論的人知道,如果能以信心祈禱供養佛陀,就會獲得無量的加持。而不學佛的人不懂這些道理。沒見過摩尼寶的人不知道摩尼寶的價值,沒見過黃金的人也不知道黃金的價值,如果給他們一顆摩尼寶或者一塊黃金,他們會認為是普通的石頭或者鐵塊。中國的乞丐只知道人民幣,美國的乞丐只知道美元,印度的乞丐只知道盧比,如果給其他國家的錢,他們也不知道值多少錢。同樣,如果對不信佛的人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的功德,他們也根本不會承認。有時候遇到這種不信佛的人,我從內心深處覺得他們很可憐。

  當然,如果有些人因為不知道而不接受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他們進一步毀謗佛法、說佛法的過失,這就太不應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站出來跟他們辯論。不過有時候跟這些愚者也沒法辯論,因為他們既說不出什麼理由,又不願意接受正確的道理。如果是有點智慧的人,他們不會沒有理由卻一口咬定對方不合理。有一個人就是這樣,他說:“雖然我沒有這個緣分,但是聽說你們的佛陀還是很偉大的,聽說你們的佛教非常深奧……”我覺得這個人還不錯,雖然他自己不懂,但沒有武斷地否認佛法,這種態度還算公正。

  鹹以尊重心,奉諸珍妙供,

  彼觀殊勝剎,菩薩眾無邊,

  願速成菩提,淨界如安樂。

  這些菩薩都以尊重心供奉各種珍貴善妙的供品。觀察到清淨殊勝的極樂世界具有無量菩薩眾之後,這些菩薩生起歡喜心,發願迅速成就無上菩提,也具足如極樂世界般的清淨剎土。

  《現觀莊嚴論》中說,菩薩到了一定時候要修煉自己的國土。此處的這些菩薩就是如此,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後,他們都發願成就像極樂世界那樣的國土。

  世尊知欲樂,廣大不思議,

  微笑現金容。

  了知他們的意樂廣大不可思議後,世尊阿彌陀佛破顏微笑。

  這些菩薩的發心非常難得,在座諸位道友中不知道有多少能發起這種心。其實,不必說成就極樂世界那樣的國土,就連往生極樂世界的發心也非常難得,沒有一定福德因緣的人發不起這種心,就像沒福報的人不可能擁有財富一樣。

  在康僧铠譯本中,接著還有幾句偈頌:“(阿彌陀佛)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踴躍皆歡喜。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告成如所願,了諸法如幻,

  佛國猶夢響,恆發誓莊嚴,

  當成微妙土。

  阿彌陀佛對這些菩薩說:你們的發願一定會如願以償,但要實現這些發願要有條件:要了知一切諸法如同幻化,佛國也如同夢境、谷響,還要恆時發願將來成就如是微妙莊嚴的國土。

  修淨土法門的人也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如夢如幻的,不能認為:我居住的娑婆世界是實有的,要往生的極樂世界也是實有的。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其實,只要我們以正理觀察,就會知道諸法都不是實有的。《大寶積經》中說:“如來世尊所說法, 愚癡凡夫不能了,如來所說諸法等,一切悉皆猶如幻。”意思是如來所說的法非常深奧,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世俗中如夢如幻,世間凡愚很難了達。的確如此,輪涅所攝萬法都如同夢、幻、陽焰、電光、影像,不僅娑婆世界的柱子、瓶子、茶杯、筆、衣服、頭發、耳朵、鼻子等法,甚至我們發願往生的極樂世界也是如夢如幻的。在修淨土法門時,如果一點空性的基礎都沒有,把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當作實有、堅固、不空的,光是口中念“南無阿彌陀佛”,想上品往生是很困難的。

  菩薩以願力,修勝菩提行,

  知土如影像,發諸弘誓心。

  聽聞阿彌陀佛教言後,這些菩薩以堅固的願力修行殊勝的菩提行,他們了知佛國無有實質、如同影像,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發下弘誓。

  我在前面反復講了往生四因,大家應該明白這些道理。往生四因不只是藏傳佛教的說法,在漢傳佛教的經典中對此也有宣說,所以漢地佛友不應該排斥這些道理。其實佛法的內容是相通的,我們不需要在宗派、民族或者國家上過多地分別,只不過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與各個地方的文化有所融合,所以在表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由此我也想到,雖然佛教的形式可以有所變化,但它的教義永遠也不需要改革。有些人認為:現在已經到了21世紀,你們佛教也要不斷地改進、創新。創新什麼呀?誰有能力對佛說的諸法無我之理進行創新呢?人們只要通過學習認識這個真理就行了。認識跟創新有很大區別。很多人都是因為愚癡,所以沒有認識到佛教的真理。當然,與19世紀、20世紀相比,現在人類的思維方式有了很大變化,19世紀、20世紀的有些語言不一定適合現在的人類,所以在宣說佛法的方式上稍微有點改變,稍微跟時代結合,這當然是可以的。

  若求遍清淨,殊勝無邊剎,

  聞佛聖德名,願生安樂國。

  如果欲求周遍清淨、殊勝無邊的剎土,就要聽聞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並且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這個偈頌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的教誡。在這個偈頌中,佛陀開示了一個殊勝的竅訣:如果菩薩想快速成就自己的剎土,就應該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要想往生極樂世界,首先與淨土法門結上善緣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學習淨土法門,他能以偶爾的因緣往生極樂世界嗎?有一定困難。如果你想去國外的大學深造,首先要詳細了解要去的國家和學校,為了拿到前往那裡的手續,自己還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這樣才能如願以償。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大家要努力與淨土法門結上善緣。

  若有諸菩薩,志求清淨土,

  了知法無我,願生安樂國。

  如果有菩薩希求成就清淨剎土,就應該了知諸法無我的道理,之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能否往生極樂世界,與自己的意樂有很大關系。一個人雖然具足賢善、精進、信心等功德,但如果他對往生淨土一點興趣都沒有,那也不可能往生。意樂是做任何事的最初條件,在座的每個人都應該扪心自問:我到底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意樂?有些人可能有回家探望父母的興趣,可是對於往生極樂世界連一個念頭都沒有起過,這種人是很難往生的。萬法都是隨心的,如果自己不願意去極樂世界,別人不可能把你捆起來扔到淨土,極樂世界的佛菩薩也不可能像警察抓犯人一樣把你強行帶走。所以,自己首先要有願意往生的心。心的能力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有了想往生的心,因緣具足時就能前往淨土。

  當然,欲求往生極樂世界,對諸法無我空性的道理也要有所認識。《現觀莊嚴論》裡面講,勝義中一切皆為空性,世俗中一切皆如夢如幻,如果大家通達了這些境界,修任何法都很容易成功,往生極樂世界也就不難了。了知空性的道理非常重要。《佛說華手經》中說:“諸法空無相,亦復無有我,若人如是知,則為無貪诤。”在這個世界上,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家庭,大大小小的戰爭、沖突,都是對自我的實執而引發的。如果能通達萬法是無我空性的,就再也不會有爭執了。這種空性的境界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好基礎。

  《華嚴經》雲:“智者能觀察,一切有無常,諸法空無我,永離一切相。”這個教證特別好,大家應該記在心裡。有智慧的人能觀察到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諸法都是無我空性、離開一切相狀。而愚者不是這樣,他們每天觀察的就是金錢、地位、感情等無有實義的法。在智者看來,這些愚人非常可笑,但也沒辦法改變他們。

  復次阿難,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能師子吼擐大甲冑摩诃薩眾為度群生修大涅槃者。

  再者阿難,極樂世界的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都安住於一生補處,除了有些為度化群生而發大願、作獅子吼、披上精進铠甲、勤修大涅槃法的大菩薩。

  此處說,極樂世界的有些菩薩不願意像彌勒菩薩一樣馬上成佛,他們願意以菩薩身份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些人可能會想:按理來講,菩薩度化的眾生不可能像佛陀那麼多,為什麼這些菩薩不願意成佛,非要以菩薩形象來度化眾生呢?這有兩個原因:一、這些菩薩往昔的發願還沒有圓滿;二、有些眾生的因緣比較特殊,佛陀不能度化他們,而菩薩卻能度化。佛經中記載,有時候佛陀沒辦法度化某些眾生,而文殊菩薩卻能度化他們。世間也有類似情況,按說大學老師的學問比小學老師高,但是在教育調皮的小學生時,可能小學老師做得更好。我認識的有些老師就是這樣,他們不願意去大城市深造,更願意在偏僻的地方教書。他們想:如果我離開這裡,這個班就沒人帶了,即使來一些大學生也不一定能帶好,我還是把這些孩子送到畢業為止。所以佛法中有很多微妙的道理,我們需要以智慧進行分析,有些眾生適合佛陀度化,有些眾生適合菩薩度化, 在這方面不能一概而論。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諸聲聞眾皆有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除二菩薩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

  再者阿難,阿彌陀佛剎土中的聲聞眾身體都有光明,他們的光明能照一尋,菩薩眾的光明能照百千尋,有兩位大菩薩的光明能恆常照耀三千大千世界。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二菩薩名為何等。

  阿難對佛陀說:世尊,那兩位菩薩叫什麼名字?

  阿難是最喜歡提問題的,也許他一直在等機會,一旦發現問題就提出來。我們這裡個別新來的人也是這樣,我講課時他們一直在找問題,還沒等下課就不停地舉手。

  佛告阿難:汝今谛聽,彼二菩薩一名觀自在,二名大勢至。阿難,此二菩薩從娑婆世界捨壽量已往生彼國。

  佛陀告訴阿難:你現在好好聽著,這兩位菩薩一個叫觀自在菩薩,另一個叫大勢至菩薩。阿難,這兩位菩薩從娑婆世界命終後往生到極樂世界。

  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金剛手菩薩。有些佛經中說,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他不只住在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眾生面前也示現無量化身。

  阿難,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皆具三十二相,膚體柔軟,諸根聰利,智慧善巧,於差別法無不了知,禅定神通善能游戲,皆非薄德鈍根之流。

  阿難,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都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6],他們膚體柔軟[7]、諸根聰利、智慧善巧,對一切差別法沒有不了知的,善能游戲於各種禅定和神通,這些菩薩都不是薄德鈍根之輩。

  極樂世界的菩薩諸根都很健全,而娑婆世界的眾生則非常可憐,很多人身上的“零件”都有問題。拿眼根來說:有些人是近視眼,有些人是老花眼,今天左眼有問題,明天右眼不行了,一兩天好一點,過兩天又不行了,配再好的眼鏡也看不清楚。所以,娑婆世界的身體是國產破車,而極樂世界的身體是進口車。

  娑婆世界的眾生智慧很差:有些人口中講得好,但理解力比較差;有些人理解力好,但口中卻講不出來。在一些名校,大學生的素質雖然總體上好一點,但每個人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缺點。而極樂世界的菩薩智慧非常敏銳,對於佛陀所說的了義法和不了義法、勝義的本質和世俗的體相等差別法沒有不了知的。

  娑婆世界的眾生不具備真正的智慧,在學習正理方面特別遲鈍,在生邪見、偏見方面卻很厲害。而極樂世界菩薩擁有的都是真正的智慧,他們對善法方面相當精通,從來不分別、思維惡法。總之,極樂世界的菩薩都不是薄德之輩,他們不是沒有福德的鈍根者,是有大福報的利根者,他們同時具足大悲心和智慧。

  彼菩薩中有得初忍或第二忍者無量無邊,或有證得無生法忍。

  這些菩薩中,有無量無邊的人獲得了初忍、二忍,還有些人證得了無生法忍。

  在前面的課上,我們介紹過三種安忍:一是隨聲忍,二是隨順忍,三是無生法忍。這三種安忍分別對應聞慧、思慧、修慧。

  阿難,彼國菩薩乃至菩提不墮惡趣,生生之處能了宿命,唯除五濁剎中出現於世。

  阿難,極樂世界的菩薩乃至菩提果之間不會墮入惡趣[8],生生之處都能了知自己的宿命,除了特意在五濁剎土示現出世者。

  極樂世界的菩薩雖然有在輪回中投生,但他們不會有任何自相的痛苦。按照《經莊嚴論》的說法,菩薩依靠願力前往惡趣跟凡夫以業力墮入惡趣完全不同,他們實際上恆時不離解脫的安樂[9]。比如非洲發生饑荒時,有些善心人士前去支援,這些人就沒有當地人的痛苦,即使當地一天有二十個孩子餓死,前去支援的人也不會挨餓。菩薩到輪回中度化眾生也是如此。《大涅槃經》雲:“菩薩摩诃薩,畢竟到彼岸,所作眾事辦,是名為最樂。”由於大菩薩已經到達了解脫的彼岸,雖然他們在五濁惡世投生時顯現上有生老病死,但實際上不會有任何痛苦。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其實是非常快樂的,他們的示現跟惡趣眾生的感受有天壤之別。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其他譯本中沒有“同歸”。“同歸”應該是最後的行為,不然諸菩薩剛到極樂世界,還沒來得及頂禮供養阿彌陀佛,也沒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這時就回去顯然不合理。

  [2] 所謂“道光”,即由本性清淨而自然顯發的智慧光,菩薩能以這種智慧光饒益無量眾生。

  [3] 這是類似於佛陀的四無畏,真正的四無畏只有佛陀才具足。

  [4] 康僧铠譯本中是“游入深法門”。

  [5]《說文》:景,日光也。

  [6] 這是接近於佛陀的三十二相。

  [7] 這是因為他們的心清淨柔軟之故。

  [8] 一般獲得加行道忍位以後就不會再墮入惡趣。

  [9] 如雲:“極勤利眾生,大悲為性故,無間(即無間地獄)如樂處,豈怖諸有苦。”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四課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二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