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67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九十三頁:

  玄義【十、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余門學道,萬理迢遙,念佛往生,古稱徑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此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鶴沖鵬舉,骥驟龍飛,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徑中徑矣。】

  這是因緣裡面第十段。這一段是很明白的告訴我們,修行目的無非是想了生死出三界。法門雖然多,真正能達到這個目標決定不是容易事情,這是我們每一位同修都要明了的。無論是大小乘,或者任何一個宗派法門,都要從斷煩惱去下功夫,沒有說是煩惱不斷就能超越六道輪回,那是決定講不通的。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可以說是太深太重,經典上告訴我們「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那是小乘的見道位,見道之後才能談得上修道。這道沒有見到,試問問你怎麼修法?你想修道,先要見道。這一點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如果道沒有見到,你去修,不管怎麼修法,充其量也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這不是究竟法。在佛法裡面,大乘見道位是要明心見性,不但是要把見思煩惱斷盡,無明也要破一分,這是大乘的見道位。以《華嚴經》來說,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最低的階級是初信。初信菩薩斷的煩惱品數與小乘須陀洹相等。我們自己現在是什麼身分?沒入流,初信位也談不上。古德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念佛往生的這個法門,十方諸佛沒有辦法普度眾生,換句話說,末法眾生沒有出三界的可能。

  淨土宗當然也要見道,不見道怎麼修道?但是它的標准跟一般教下所講的標准不一樣,它的標准是要對這個法門真信發願,煩惱一品沒斷也沒關系,你要能夠信得切,真正能相信,真正肯發願,這就是這個法門的見道位。也許你聽了之後心裡很安慰:大概我已經見道了。可以這麼說,但是見道之後還得要修道,你要不能修道,你還是不能往生,這一生又要空過了,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之苦。

  怎麼修法?這裡告訴我們,這是『徑路修行徑中之徑』,這是這一科的題目。在佛的一代時教,無量法門,大乘是徑路,小乘跟大乘相比,大乘快,小乘慢。小乘經上說,證得須陀洹果(初果見道位)之後,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證得阿羅漢,不是一生能證到的。大乘要證到阿羅漢位,或者比他更高到明心見性的地位,一生當中能辦得到。這就是大乘比小乘,大乘是徑路。「徑」就是小路,很近的一條小路。徑路裡頭還有徑路,還有徑路是什麼?禅。在一切大乘法裡面,禅比較其他的法門那又是徑路,「徑中徑」。比禅還要快、還要穩當、還要近的就是念佛。「徑路修行」就是大乘,「徑中之徑」,「徑」是指禅,末後這個「徑」是指淨土。由此可知,念佛往生淨土是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

  下面給我們解釋這個意思,這有兩個意思,第一個說『余門學道』,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宗派好比是『萬裡迢遙』,這就是要漸漸斷惑,漸漸證真,漸漸了生死,這個路相當遠。禅雖然是一個近路,禅只被上根,中下根性的人沒有分,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就是認識自己,曉得自己的根性。禅要不能成就,依舊是六道輪回,所以歷代參禅的人很多,真正見性的人不多。拿禅宗六祖來說,這在禅宗史上,他的會下成就的人是最多的,也不過是四十三個人而已。他在曹溪三十七年,跟他學佛的人幾萬人,成就的也不過是四十三個,可見得這個東西難,真正是難。今天參禅,縱然得禅定,得禅定不能了生死,果報也只是在四禅天而已,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天。如果連禅定都沒有得到,他的果報還是出不了欲界,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們真正要成就,除了念佛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

  『念佛往生,古稱徑路』,最近的一條道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大分可以分為「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大類。小本《彌陀經》所提倡的就是持名念佛。『今此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沒有比這條路更近了。

  有同修問:這句佛號要怎麼念法?這四個字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念阿(ㄚ)彌陀佛,但是我們也聽說不少人念阿(ㄜ)彌陀佛,哪一種正確?給諸位說,都正確,不必在這上疑惑,你用什麼方法習慣,你就按照你的習慣去念。尤其這四個字,在中國南北各地方言都不同,念的音聲都不一樣,只要你誠心誠意去念就有感應,誠則靈。音念得再正確,意不誠,沒有感應,古人所講:喊破喉嚨也枉然。要誠心誠意的去念,阿(ㄚ)彌陀佛也行,阿(ㄜ)彌陀佛也行。他還有一個問題:在戒律當中有規定,佛弟子不拜鬼神,他說祖先牌位是不是可以拜?要拜。佛沒有教你不孝順父母,你打開菩薩戒本,菩薩戒就是建立在孝順的基礎上。不拜鬼神,是與我們自己不相干的鬼神,你不必去拜他;你要是拜他,那就是谄媚、巴結;對於父母、祖先,應當要拜,應當要祭祀。父母要在,一定要孝順。

  老同修都知道,修行第一個就是從孝親下功夫,地藏菩薩就是代表大孝,修行要從這裡開始。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孝親尊師,這就是恭敬供養地藏菩薩;慈悲一切眾生,就是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以慈悲心無條件的幫忙一切眾生,那是真正拜觀音菩薩,真正供養觀音菩薩,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念佛人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何況這句佛號裡面所含的意義無有窮盡,懂得愈多當然是愈好,不懂得也沒關系,不懂得只要真信切願,一天到晚不要忘記這句佛號,一樣可以成功。

  至於念佛怎麼念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念佛人一定要定早晚課,早晚課決定不能缺,天天要照做。早晚課要隨著自己環境來定,如果自己工作很忙碌,你就少定一點;定多了,你忙的時候就缺課,這個不好,這是你功夫間斷了。所以很忙碌的人可以用十念法,早晨起來漱口洗臉完之後,就去拜佛。家裡供養的佛像,就在佛像面前念十念,十念是合掌盡一口氣叫一念,不拘佛號多少,念十口氣,這是最忙碌的人。如果很閒的人,可以依照《西方公據》的方法,早課用一支香,就是一個半小時,老年人、退休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念一遍《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拜一百拜佛。這是非常之好,晚課也這麼做法。除了早晚課之外,那叫散課,就是沒有定數目,這是愈多愈好。

  念佛的秘訣在伏煩惱,斷煩惱我們斷不了,沒有這個能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煩惱念頭才起來,立刻就要覺察,把它換成佛號。譬如順境,稱心如意的境界現前了,生歡喜心了,歡喜心就是煩惱,它不是正常的,立刻換成阿彌陀佛,把歡喜壓下去,不要讓歡喜心繼續增長,這就是功夫,這個佛號就得力。逆境現前,就是不如意的境界,起了瞋恚心,心裡不高興了,這是煩惱;這個念頭才起,立刻把它換成阿彌陀佛,不讓瞋恚的念頭繼續增長,把它壓下去,這樣念佛就得力。我們一天到晚待人接物,這個心常常保持一個平靜,這是念佛的秘訣。你要不懂這個道理,縱然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心裡面還是喜怒哀樂時時起現行,這個佛號沒有用處,念得再多伏不住煩惱,伏不住煩惱就不能往生。

  諸位要曉得,往生這個事大了,世間其他的事情雞毛蒜皮,不值得一提。我們無量劫以來,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要不認真,不把它把握住,你這一生就空過了。這一生空過,將來再遇到這個機緣,不曉得要等到哪一劫!真正是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今天我們遇到了,這個機緣可貴。什麼念頭都要放下,你能把握這一句佛號,你所最親愛的家親眷屬,你就有能力救得了他;冤家債主你也有能力去度化他。你要把握不了這個機緣,你在六道裡頭永遠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情想起來非常的可怕!為什麼不把握著寶貴的光陰好好的去念佛?把自己所有的妄念統統給念掉,這個就是真正的念佛。在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確實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有這樣的方便。這個法門對我們的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妨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閒的時候可以念,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念。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你修了,你別的事情都要放下,這個不放下工作也可以念,所以確實是最方便的一個法門。

  底下祖師用個比喻來形容,『鶴沖鵬舉』,這兩種鳥都能飛得高、飛得遠。通常我們看到飛得高的是老鷹,但是鶴比鷹還要飛得高,大鵬鳥那就飛得更高了。『骥驟龍飛』,「骥」是馬,好馬、龍馬。平常的馬一天不過走百多裡路,好的馬一天可以走幾百裡路。『不疾不行,而速而至』,你看它走,它也不疾,完全是非常的正常,但是它的速度確實比其他的鳥、比其他的馬快多了。用這個來形容念佛法門,就像是鶴沖鵬舉,就像是骥驟龍飛,所以說是『徑中徑矣』。

  疏【二義者,一是較量於多種淨業。】

  『多種淨業』,全都是修學淨土法門的,像《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修行方法是十六種觀法,叫《十六觀經》,修觀;《鼓音王經》教我們持咒;這部經教我們持名。持名,名號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誰不會念?人人都會念,比咒容易多了,比觀更是容易多了。

  疏【二是揀別於本部大本。】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說得非常詳細,而且也講了許多修淨土的方法。我們這部經專門講執持名號,跟《無量壽經》比較起來,我們這個方法比它簡單、比它容易。所以修行要找最簡單、最容易的,我們才能快快的成就。找那些繁瑣不容易修的法門,豈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疏【故雲徑路之徑路也。徑路者,路小而捷名徑。】

  『徑路』是小路、近路。抄近路,他先到。

  疏【小喻念佛為力之簡易。】

  是從這上來說的,不是講法門小,是講我們用的力量小,不費什麼太大的力氣,簡單容易。

  疏【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

  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快速。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問題就是你信不信,你有沒有這個福分?真正相信,你有福,這種福報是無比的福報。不要以為這沒什麼了不起,給諸位說,我們人間像過去古時候這些帝王,那個福報大,比不上你;不但國王的福報比不上你,天王也比不上你。大梵天、摩醯首羅天都比不上你,為什麼?他們的福報再大,還要受生死輪回,你從今之後永離輪回,你的福報比他大得太多了。不但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人能跟你相比,四果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也都比不上你。他們修證要費多少時間,費多少功夫,還不能達到圓滿。成一個藏教佛要經過三大阿僧只劫,成一個圓教佛要無量劫。你今天能夠選擇這個法門、相信這個法門,你真是不費吹灰之力,你一生就圓滿菩提,這樣大的福報真正是不可思議!誰有那麼大的福報?相信的人有,發願的人有,念佛的人有,經典與古德語錄裡面,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是這樣說的,這個話不假。

  疏【善導大師偈雲: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是也。】

  善導大師是唐朝時候人,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的聖誕,阿彌陀佛沒有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生過,他的生日從哪來的?給諸位說,善導大師的生日。台北有善導寺,你只要看到善導寺,一定是修念佛法門的。日本人對於善導大師最崇拜,所以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在唐朝時候,日本出家人在中國留學的非常多,念佛法門就是從這裡傳過去。傳裡面記載,善導大師念一聲佛,口裡面就有一道光,光中化佛,聲聲佛號都是這樣,實實在在不可思議!他教給我們『唯有徑路修行』,這句話重要。修行要找徑路,徑路快!別給自己找麻煩,不能兜圈子。

  唐朝是太平盛世,修行人還要找徑路。我們今天處的是什麼時代?這個自己要認清楚,隨時這個世界都有毀滅的可能,我們今天處在這個時代。萬一核子戰爭一爆發,這個世界上的人要死一大半。眾生共業所感,必然會爆發。如果不能把握住,怎麼得了!確實沒有時間再搞別的事情,一定要找一個徑路。這個核子大戰,我的看法就是糊裡糊塗打起來、莫名其妙打起來的。現在的戰爭,雙方面都曉得是同歸於盡,沒有勝負的戰爭;同歸於盡,大家死!是這種戰爭。怎麼會打起來?有兩種可能,一個是電腦發生錯誤。現在控制飛彈都是電腦,如果電腦一下出了毛病、出了故障,這邊飛彈跑掉一個,那邊說你來攻擊我,趕快還擊,不就打起來了嗎?打起來都莫名其妙,不知道什麼原因打起來的。另外一種就是神經病,控制飛彈的小兵發神經,他亂按一通,戰爭打起來了,這都很可能。善導大師教我們修行要找徑路,找一個簡單容易、穩穩當當的一條路,這條路是『但念阿彌陀佛』,直截了當指給我們小本《彌陀經》的這個方法。

  疏【故雲:余門學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

  『豎出三界』,一般通途要斷見思煩惱,思惑斷盡這才能出得了三界,見惑斷盡還要到欲界往返幾次,這叫豎出。以小乘阿羅漢作例子,到了三果,三果的聖人斯陀含,欲界的思惑九品斷盡了,不到欲界來了,他住在哪裡?住在色界的四禅天,叫五不還天,在那裡修行。把其余的七十二品思惑斷盡,這才能超出無色界,超出三界之外,這叫豎出。小乘如此,大乘其他法門也是如此。大乘斷煩惱的技巧比小乘高明,方法巧妙。

  念佛這個法門叫『橫出三界』,說到斷證的功夫,連小乘初果也趕不上。一品惑也沒斷,怎麼能走得了?這是靠佛力的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你走,這麼走的!從人道裡面就超越了,不要經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不經過那些,橫的就出去了,叫「橫超」。自己具備的這分力量就是「信願行」,要具備這三個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說得明白,《疏鈔》裡面說得更詳細。自己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真正相信了,其他的法門就得放下,如果還不放下,你這個信心不清淨、不堅固,與佛感應的時間就要拖長了。為什麼有許多念佛人很短的期間就感應道交?沒有別的原因。也許說:他有善根。難道你沒善根?他有善根,你也有善根。你不用你的善根,那有什麼法子!什麼叫善根?「信」就是善根。只信這一門,念經只念這部經,除這部經之外,其他的經我都不念了,死心塌地就依這部經,這個感應就特別的快。為什麼?你整個的心力集中在這一點。再搞別的經論,你的心分散了,力量就薄弱。心貴專一,不能分散,這樣才能夠修到一心不亂。

  連一切經我都不要了,那一切世間法還要不要?當然不要了,二六時中就抱著阿彌陀佛。我想,心裡動念頭在想,想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念,你就決定往生。果然能這樣做,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超過三年,你這個法門就修成功了。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還打妄想,念《彌陀經》還想學其他的經論,還想學其他的法門,你這一生能不能往生的確是個問號?所謂善根深厚,沒有別的,就是這麼回事情。這叫橫出三界。底下大師有個比喻:

  疏【如蟲在竹,豎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透脫。余門之比念佛,則念佛為速矣。】

  竹子很長,當中有許多節,譬如有一只蟲,它要從竹子底下一直超出去,一節一節咬破,那要費很長的時間、費很多的力氣,它才能出得去。橫出,它就聰明了,它在旁邊咬個洞就跑出去了,不必找那麼多的麻煩。這是比喻念佛比其他法門修行來得容易、來得快速。

  疏【念佛復有多門者,如後文中所開實相念佛四種。】

  說到念佛,念佛的種類有很多。就是持名,持名也有許多種念法。譬如在台灣,現在盛行的有五會念佛,有七音佛號、五音佛號、四音佛號,很多種念法,腔調都不一樣。你要問:哪一種正確?很難講,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你明了一個原則就好,哪一種腔調我聽了很舒服,聽了我的心能靜得下來,這種腔調就最適合你。像五會念佛,接引初學的人我覺得不錯,像唱歌一樣的,但是要把心念定下來不大容易。平時多聽,自己多念,哪一種腔調念得自己很舒服,念得自己的心很定、很清淨,你就用這種方法。所以這個也是沒有定法的。

  疏【乃至萬行回向等。】

  修學一切的善法都可以回向西方淨土。我為什麼做這些事情?為了求生淨土。我們念念當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求生西方淨土。乃至穿衣吃飯,我為什麼要吃飯?為了求生西方淨土。我要不吃飯,我的身體就沒有力氣;吃飽了,身體有力氣,有力氣干什麼?有力氣念佛求生淨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功德回向西方,待人接物亦復如是。除非我們接觸不到的人,凡是能夠接觸到的,都要勸他念佛。他相信很好,不相信沒關系,不相信,「阿彌陀佛」他已經聽進去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把阿彌陀佛已經介紹給他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求生西方淨土。常常要這樣的用心,與西方淨土就接近了。

  疏【實相之佛,雖雲本具,而眾生障重,解悟者希。】

  『實相』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有很多同修問:怎樣我們才能做到實相念佛?實在講,你現在決定做不到。為什麼?因為你現在這個心是雜亂之心,你怎麼能與實相相應?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是實相。所以,理一心以後的功夫都叫做實相念佛。到什麼地位證理一心?圓教初住菩薩。從初住以上有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上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實相念佛,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現在老老實實用持名這個方法就好,不好高骛遠,要腳踏實地,這樣才能得真實的受用。

  疏【下此數門:觀像,則像去還無,因成間斷。】

  『觀像』就是看阿彌陀佛的佛像。把佛像擺在你面前,你看他,你要是調過頭來不看了,你這佛就斷掉了。如何能叫佛像一天到晚在你眼睛當中不間斷?這要有很大的福報。你不要做事情、不要工作,有人來供養你、有人來伺候你。你家裡大廳四周圍都掛佛像,不管你走到哪一邊都看到阿彌陀佛,得要這個大福報才行。你每天上班工作,觀像念佛必定中斷。

  疏【觀想,則心粗境細,妙觀難成。】

  這是真的,比觀像還難。《十六觀經》第一觀「觀落日懸鼓」,觀西方太陽剛剛落下的樣子;觀成之後,太陽永遠就在你面前,別人看不到,你看得到,清清楚楚。睜開眼睛看到太陽在面前,閉著眼睛太陽還在面前,這樣才觀成。如果你睜開眼睛、閉著眼睛都沒有,你沒有觀成。不容易!這一觀觀成,再觀第二觀。第二觀是「大海結冰」,那是觀地,地是琉璃地,這一觀觀成之後,你所看到的大地是翡翠的,琉璃就是翡翠,綠色的玉。我們看到的是磨石子地,你看到的是翡翠的地,你才能觀成;如果你看到的是磨石子地,這一觀沒觀成。不容易!比觀像還要困難。所以講『心粗境細,妙觀難成』,這一點都不錯。

  疏【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墜。】

  『萬行』,這是《無量壽經》裡面所提倡的,要修六度萬行。修六度萬行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好了,天天去干這個事情,把念佛忘掉了,修福去了。財布施多了,來生得大富貴;法布施多了,來生聰明智慧,搞這個去了。這就叫『重處偏墜』,墜就是墮落。法緣結得太多,來生去做國王、大臣,擁護你的人多!現在民主,選票多!你與這些眾生有緣。總而言之,那都是些麻煩。這個法門,教我們一天到晚就是抱著一句佛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好修!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六度萬行,我們隨緣修,絕對不攀緣;隨分隨力,遇到有這個機會我們就做;沒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如果這個緣太多,找的人太多,你要有智慧,請別人去做去。這好!不要什麼事情都攬著自己來做,那個麻煩就大,怕的是把你的清淨心給擾亂了。

  疏【唯此持名一法,簡要直捷。】

  簡單扼要,直捷穩當,二六時中就用這個功夫。念佛人是無比的福報!

  疏【但能繼念,便得往生。】

  念佛相續不斷,決定能往生。

  疏【古人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我們一生當中,決定不要去打妄想「我要開悟、我要博學多聞、我要修積無量無邊功德」,不打這個妄想,學一個老實念佛,老老實實的念佛。老實人,他這一生決定成功。見到阿彌陀佛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你還怕不開悟?你還怕不能博學多聞?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得到了。不但你所想的都得到,你想不到的也得到了,究竟圓滿的功德在西方極樂世界。此地經典雖然多,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何況這些經典我們展開,很多地方看不懂。請一個人來給我們講解,誰肯發這個心來跟你講?請也請不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問題都解決了。

  諸佛菩薩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你想聽什麼經,他就跟你講什麼經。所以我們何必在這個世界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不用學了,統統留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現在最要緊的是怎樣能快一點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今天求的是這個。蓮池大師說「三藏十二部,讓給他人悟」,誰願意去悟,你們去搞去;「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你們誰愛行,誰就去行去。他老人家真正徹底明了了,一心一意求生西方,知道搞其他的法門都是打閒岔,都是吃力不討好,應當把我們的修學放到西方極樂世界。今天唯一的目標就是如何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大功就告成。

  疏【則不期實相而實相契焉。】

  我們現在沒有想到證實相,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實相就現前了,常寂光淨土。我們生凡聖同居土,生凡聖同居土怎麼也能夠契入實相?經上說得很清楚: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的人也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那是什麼身分?等覺菩薩。他不契實相誰契實相!所以西方這個世界真是太奇妙,真正是難信之法。每一尊佛都有四土: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我們這個世界這四土,當中都有隔礙,不圓融;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是圓融的,沒有障礙的,所以一生一切生,它妙就妙在這個地方。

  疏【故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持名念佛是徑路裡面的徑路,換句話說,是修行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無量法門當中,你能夠在裡頭找出一條最近的道路,這不容易!這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福報。但是我們今天偏偏就撞上,就遇到了。遇到了,你要是能信,要是能行,你這一生成佛了。諸佛護念,諸佛贊歎!遇到了,你要不相信,你要不肯做,諸佛都歎息:百千萬劫難遭遇,他這一生碰到了,他不相信,當面錯過,這是何等可惜的事情!

  這個法門實在是難信之法,不但釋迦牟尼佛自己說難信之法,十方諸佛異口同音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你能信得過,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真正是不可思議的功德,自己一定要珍惜。我為什麼不厭其煩講解《彌陀經疏鈔》?原因就是希望大家能在《疏鈔》裡面生起信心、真正發願,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就是蓮池海會的一分子了,這一生必定要去,毫無疑問的我們往生。這是把這一條徑路找到了,把這條正路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當然我們要盡心盡力介紹給別人。

  疏【鶴沖已過凡禽。】

  其他這些鳥比不上白鶴,它飛得高。

  疏【爭如鵬舉。】

  大鵬鳥比白鶴飛得更高。這是拿鵬比喻持名念佛。

  疏【骥驟雖超群馬,未及龍飛。】

  再好的馬比不上龍,龍能夠飛行變化,把龍飛比作持名念佛。

  疏【皆上喻念佛,下喻持名念佛也。不疾不行者,易系詞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這一句文是從《易經》上來的。六道的眾生都有念頭,思就是念頭,有念這就有個妄心。『易無思』,就是沒有妄心、沒有妄念。『無為也』,無思就無為,有思就有為,有為是生滅法;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這是有為法。《百法》,前面九十四法是有為法、生滅法,後面六法是無為法。無為法裡面,「真如無為」是真正的無為,其余五個是相似的無為。真如無為,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易是講真心,真心裡面沒有念頭,真心裡面沒有生滅,所以說是『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易經》這幾句話與《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的楞嚴大定,意思完全相同。十番顯見那段經文裡面,指出我們的見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如如不動!

  『感而遂通』,外面有感它就有應,感應道交。這是屬於本能,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接觸就明了就通達,不要通過思考,這是真正的智慧。這幾句話,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來說,就是理一心不亂。事一心是定,理一心是定裡面開慧了。事一心是「寂然不動」,理一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那個境界就更高了。『非天下之至神』,神到了極處,這個神叫靈明,不可思議到了極處,『孰能與於此』,這個「神」是指我們的心性,也就是指一心不亂。

  『不疾而速』,像我們此地念佛人成就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多遠?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我們在此地沒費力氣就到了,還沒有開步走就到了,妙!這就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一步沒走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本經的經題是「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與本經的名題完全相應。這段意思很深,也非常有趣味。今天時間到了。

 

上一篇:佛學的真面目:禅、密、淨
下一篇:再次忏悔自己的邪YIN錯失姻緣果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