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

  物質的悖論

  本課講到的“物質的悖論”,是指我們以佛教的正理作觀察,會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就是:如果在根本上承許物質實有,則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和規律都無法成立。從這裡會深刻地信解一切僅僅是夢中色法般的影像,而不是真實的法。

  下面開講物質十大悖論:

  第一、體積上的悖論

  首先記住一條規律:凡是可分的法,就不是實體的一。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法有很多的部分,那麼這個法就只是對這多個部分的積聚安立總體的假名,此外不會有實體存在。這樣觀察時空中的一切物體,如果它有上、下、左、右等方位的部分,那就只是對有很多個部分的積聚安立總體的假名,而不會是實有的法。這樣就知道,如果承許有實體的物質存在,那一定是以無方分的形態存在,對此稱為“無分微塵”或“極微”。

  接下來觀察:極微的體積只有兩種情況,或者體積為零,或者體積不為零。如果體積不為零,也就是有數量的話,無論它多麼微小,也必定在各個維數上有一定的數量。比如一維上如果是一條有長度的線段,那就有兩個端點,而成了可分。二維上如果有面積,那就有內部、邊緣和上下左右等的部分,因而可分。如果是三維上有體積的物體,也肯定在長、寬、高等的維數上有數量,由此也成了可分。

  大家想一下,一個物體處在三維空間中有體積的話,就有長、寬、高等上的數量,由此在它上面一定有不同的點,也就成了可分。如果體積為零,那就不占據空間,也就在虛空中沒有它的存在,怎麼能說是實有呢?這是第一個悖論。

  說到這裡,有人問:空間中的一個點不是既沒有體積,又占據空間嗎?

  答:這只是想象,不是事實。也就是第六意識可以做種種不符合事實的想象,比如可以想象兔子頭上有角、烏龜身上長出了毛等等,也可以想象沒有體積的點占據了空間的一個位置,事實上誰能找到這樣的點呢?以平面上的情況為例來說明,你能用鉛筆畫出面積為零的點嗎?凡是能畫出的東西,哪怕再小,都有面積。沒有面積是絕對畫不出的,既然畫不出來,也就找不到它。但書本和老師告訴你畫的那一點就叫做點,沒有面積。你也不加思索地接受了,但這不是事實。

  第二、形狀上的悖論

  宏觀上的物體都是可見的,有長、短、方、圓等的種種形狀,由此就能辨認出這是山、那是河,或者是人、是橋、是貓、是狗、是電腦、是杯子等等。任何物體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都是可見、可觸摸的,必定有它的形狀。也就是說,由於眼睛所取的物體的相有上、下、左、右等各種不同的部分,才和合成可以見到的形象。

  而現在落到微觀上觀察,發現沒辦法成立形體。因為實有的物體一定是沒有方分的微塵。既然沒有上、下、左、右等各方位的部分,那就不可能顯現出任何形狀,因此成了沒“面目”的東西,根本看不到。

  比如看到一張臉,一定是看到了眉毛、眼睛、鼻子等,由於臉部的各部分才組成總體臉的形象。如果這張臉沒有上、下、左、右等的部分,怎麼會呈現眉毛、眼睛、鼻子等的支分以及總體的面相呢?決定成了沒有任何形狀而無法見到的東西。這樣就知道,凡是不可分的物體,就沒有形,絕對見不到。

  而且絕對觸摸不到。比如盲人摸一本書,能摸出這本書是長方體,就因為它有上、下、左、右等的部分,手摸上去有不同的面,可以判斷這是長方體。但如果在一個物體上沒有任何方位的部分,怎麼能接觸到呢?凡是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有接觸到的面,這樣有一個面出現的話,就有多個面,因為不可能孤立地出現一個面,比如出現了上面,就有下面等。而有多個面就成了可分而不是實法。

  從這裡可以推出,只要是以人眼借助儀器觀察到的物質,一定都有形狀而成為可分。所以所觀察到的都是虛假的相,而不是真實。有人說:這是放大了千萬倍之後看到的形象,並不是原有的形象。回答:無論放大多少倍和原有的物質相比,只有大小的差別,而沒有有形和無形的差別。如果原有的物質沒有形狀,那就見不到,這樣無論放大多少倍仍然見不到,因為無形的東西是不可被放大的,或者儀器不可能使無形成為有形。

  總之,凡是被實驗觀察到的現相,都決定有形狀;而有形狀就成了可分;由於可分,就不是真實的法。所以,以人眼借助儀器永遠也見不到萬法的實相。

  第三、運動上的悖論

  在宏觀世界裡,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運動,比如直線運動、圓周運動、曲線運動等等,運動的狀況是多樣的,速度是多樣的,軌跡是多樣的。所以在宏觀上確實看到了運動的現象。

  這裡要把握住的一個關鍵是:必須“取前捨後”才有運動。比如一輛車向前開進,一定是車頭取到了跟它相鄰的點,而車尾捨離了跟它相鄰的點,這樣才有向前的運動(就像我們走路,腳的前端取前一點、後端捨後一點,才有身體的前進。)

  落到微觀上,一輛車的運行實際是一堆極微的運行。如果極微沒有向前運行,則不可能在宏觀上看到一輛車的前進。現在觀察在一個極微上成不成立運動。如果這個極微向前運動,那一定在取它的前點、捨它的後點。這個前點和後點要麼是一個,要麼是兩個。如果是一個,這不成立,因為前點是所取,後點是所捨,取和捨不同。如果是兩點,那這兩點之間就有距離,證明中間的極微有長度,因而可分。所以,極微不成立是實法。

  第四、位移上的悖論

  宏觀上確實存在著物體的位移。譬如一輛長10米的車,向著東方行駛,很快它經過了105米,這就表明這輛車經過了10米、10米、再10米……10個10米過後,再經過5米,宏觀上能看到是這樣一段一段累加起來的。

  但是落在微觀上,如果承許實有物質,那決定只能以無方分的極微形態存在,而且要承許極微在一段時間後發生了一段位移。但是極微只能承許長度是零,不然承許它有一定的長度,那就有兩個端點而成為可分。但是零長度的東西再怎麼累加,也不可能出現有數量的位移,所以極微不成立是實法。

  第五、方向上的悖論

  我們看到虛空中有無數的物體,它們彼此間形成各種面向。比如以城市中的一座高樓作為原點建立參照系,就可以建立這個城市中所有建築物所在的方位。(比如處在東方、南方等,以及更細致地處在東經多少度北緯多少度等,一一可以具體地安立),這樣,這些建築物和中間的高樓形成了各種方向。

  落到微觀上也應當是如此。只要取三個極微來作觀察,就會發現這不成立。比如,在一條線上存在左、中、右三個極微。現在做兩個觀察。第一、中間的極微對著左邊的極微有一個面,對著右邊的極微也有一個面,請問這兩個面是一還是二。如果是二,就成了可分,與無分相違。如果是一,又成了左邊等於右邊,因為同一個面所面向的只是一個方向,而不會是兩個方向,就像當臉朝向前方時,不會又朝向後方。

  第二、從左右兩個極微朝著中間的極微各發一條射線,而和它接觸。左邊發出的射線和中間的極微有接觸點A,右邊發出的射線和中間的極微有接觸點B,現在問這兩點之間有沒有距離?如果沒距離,那A點就成了B點,因此沒有中間的極微;如果有距離,那中間的極微就有長度,因此成了可分。所以極微不成立是實法。

  第六、發射上的悖論

  宏觀上能看到物質發射的現象。比如一間屋子有東、南、西、北四個窗口,從房屋中心的發射源放射光線,由四個窗口而發出,就是不同方向的發射。

  落在微觀上,這個現象成了發射源所在之處的一組極微在發射出不同方向的光線。這樣只要觀察在一個極微上能不能成立發射。如果說極微有體積,占據了一定空間,可以安立從它上面不同的方位發出不同的光線,但這樣又成了可分。所以只能承許極微無體積,但在無體積的法上,怎麼也分不出東、南、西、北四個面,因此成立不了四個方向的發射。

  有人說:我在紙上畫兩條交叉的直線,有一個交點。這樣不是從一個點發出了四條不同的射線嗎?回答:你的心太粗了,你畫的直線寬度是零嗎?如果寬度是零,能畫出來嗎?能看到嗎?如果寬度不是零,交成的點不是有面積嗎?怎麼能說是沒有面積的點呢?

  總之,宏觀上有種種的發射,比如電波的發射、光線的發射等,都是明顯的現象。但如果承許物質實有,就無法成立這一切。

  第七、定向堆積上的悖論

  宏觀上,顯然可見物體有堆積的現象。大家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首先桌子上放一本書,然後在這本書上疊放第二本,又在第二本上疊放第三本,照這樣一本一本地往上堆。最後看到,以這個定向的堆積,堆成了特定的向上堆積的形狀。如果是傾斜地堆積,也會堆成傾斜的形狀;而如果是橫著堆積,又會出現橫排的現象。所以,隨著堆積的方向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形狀。

  現在看到宏觀上是特定的向上的堆積,就是在每一本書朝上的這個面上疊放,而沒有朝其它面疊放(比如沒有朝著左邊堆積、右邊堆積、前邊堆積等)。

  而落在微觀上,這個堆積的現象其實就是極微在一組一組地往上疊。再落到兩個極微上,就成了在第一個極微朝上的這個面上堆上第二個極微。現在問:第一個極微是有多個面,還是只有一個面。如果有多個面,那就成了可分,而不是無分。如果只有一個面,那就問:存在孤立的向上的一個面嗎?沒有下面會有上面嗎?顯然不成立。只要把手掌朝上做一下觀察,沒有手背會有手心嗎?絕對不可能!

  或者觀察:在第一個極微上一定有被堆的面和沒被堆的面,不然為什麼只出現往上堆的形狀,而不出現向左、向右等堆積的形狀呢?所以一定有被堆的面和沒被堆的面,這樣就成了可分,與無分相違。

  以上講到的是堆積上的悖論。

  第八、大小上的悖論

  一般都是這樣認為的,真實中一定是以實體的極微(或基本粒子)作為組成宏觀物體的元素。具體,由於極微的數量有多少的差別,導致合成的現象有大小的差別。也就是組成元素的極微由於數量不斷地增多,導致堆成了一小坨泥巴、一個小土丘、一座高山、一座喜瑪拉雅山、一座須彌山等等。所以宏觀上物體大小的差別,來自組成元素數量的多少。

  現在又有這樣的悖論,如果極微有一定的體積,那麼按照極微數量的多少,可以出現宏觀物體在體積上的種種大小的差別。但是極微有體積又成了可分,和承許無分相違。如果極微沒有體積,也就是體積為零,那麼再多的零相加仍然是零,無法成立宏觀上物體的體積種種大小的差別。

  第九、質礙上的悖論

  凡是物質都有形體的質礙,朝著它運行就一定會被它擋住。這樣的話,就可以從前、後、左、右等不同的方向朝著同一個極微運動而產生撞擊,這個極微被撞擊到的面應當承許是很多個,而不是一個,不然就成了東方來的撞擊等於西方來的撞擊。而有很多個被撞擊的面又成了可分,與無分相違。由此證明極微不是實法。

  第十、多屬性的悖論

  我們發現宏觀上在一個物質上有色、聲、香、味等各種不同的屬性,這表明物質有多種屬性。落在微觀上,就應當是一個極微上具有多種屬性,由於有不同的屬性,也就成了可分。

  比如,一個極微的實體上有地水火風的屬性,也就是有堅固性、動轉性等,這樣就成了相違。因為如果這些屬性是分開的不同的實法,那就成了地大是一個極微,水大是一個極微,火大是一個極微,極微也就成了多個而不是一個。如果這些屬性都不是實法,又怎麼能在一個實法上存在呢?因為所謂的一個實法是獨一的體性,要麼是它,要麼不是它。如果虛假的屬性是它,那它也成了虛假。如果不是它,又成了它以外的法,與它無關,怎麼能叫做是它的屬性呢?

  或者一個物體它既有色,又有光、又有震動的聲波,這樣,光不等於聲、聲不等於色,也就有多種不同的屬性。和上面一樣推理,如果一個極微上有多種不同的屬性,請問這些屬性是實法,還是假立?如果是實法,那有幾種屬性,就成了幾個不同的法,應當不是一個;如果是假立,它們與極微之間是一還是二;如果是一,極微也成了假立;如果是二,又成了極微之外的法,不能說是極微的屬性。

  諸如此類,都證明在這個如夢的世界,實體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只是心變現的假相。

  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只要在空曠處稍微看看虛空,就會發現虛空界沒有邊際,無論從哪個方向伸展出去,都是無邊無際。在這樣廣大無邊的虛空中有無量的世界,而世界中安住有無量的有情。法藏菩薩發願要攝受的是盡虛空界的有情。

  換句話說,法藏菩薩的大願不是只救一個地球上的眾生,不是只救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裡的眾生,也不是只救東方、南方等局部地區的眾生。而是以無盡的悲願,要普救全法界的一切眾生。

  那麼,以什麼方便來達到普遍地攝受眾生呢?就是發願成就色身的光明,普照到十方無數佛土,如果這種光明有限量,最低不能照到百千億那由他佛國,就不取正覺。

  這個願極其驚人,因為這不是發願成就法身無量光,而是發願成就色身無量光。就法身來說,心性寂而常照,稱為光明。而心性無量,故光明無量。諸佛都徹證了心性本體,都可以稱為無量光。而這裡是發願成就色身的光明無量。這不是為自己爭第一,而是要最廣大地攝受眾生,讓十方世界裡的任何眾生都有機會得佛光攝受,而往生淨土,這就是本願的用意。是為了利益無量,而願光明無量。

  本願的成就文講到諸佛的光明,有的照到幾十裡、幾百裡、幾千裡等,乃至照到一個世界、十個世界、百千萬億個世界等,在量級上有很多差別。漢、吳兩譯當中說,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是源於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到成佛時自然顯現,不必預計安排。阿彌陀佛的光明所照最大,諸佛的光明不能相比。

  補充吳譯的經文

  使某作佛時,令我頂中,光明絕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絕勝諸佛。光明焰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者,皆令來生我國。

  從這段願文看到大願成就的光明有熾盛、遍照和攝受利生三個特點。

  熾盛,指光明要超過日、月的光明百千萬億倍,而且要超勝諸佛。遍照,指光明能照到無數世界,使幽冥之處都特別明朗。攝受、利生是光明的妙德。“見此光明,無不慈心作善”這是加持眾生的心,消除垢染、發起善心。“皆令來生我國”,指光明攝取眾生,使遇光者都得以往生。

  如《觀經》所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善導大師說:“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所以我們以至誠的心念佛,當下就得到佛光的攝受。雖然肉眼看不到佛光,但佛光確實在加持我們、攝受我們。有信願的人每天都念阿彌陀佛,都把功德回向往生,就每天都被阿彌陀佛的願海攝受,臨終一定能往生淨土!

  第十三、壽命同佛永久願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這是進一步發願自己的壽命無量。講到:我成佛之後安住淨土的壽命若有限量,下至不能安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我就不取正覺。

  這是發願色身住世的壽命無量。就像《法華經》所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佛發這個願的悲心就是,如果教主住世的時間很短,教化的事業也就短暫,有很多眾生很難遇到佛,或者遇到不久佛就示現涅槃,無法長久依止佛而修成道果。當眾生善根還處在薄弱的階段,就像一個嬰兒不能離開母親,時時需要母親照顧、撫養,才能長大,脫離母親就活不了;又像弱鳥開始只能纏在枝頭上做小幅度的活動,不能在空中飛翔,不然就會掉下來摔死。同樣,菩薩在沒有入法位的階段,必須常常依止佛不離開。這樣以佛的護持、保養,就使得他的道力增強,漸漸達到堅固,之後才能獨立。以這個緣故,阿彌陀佛發願色身住世的壽命無有限量。都是愍念眾生的緣故。

  如果教主能夠長久住世,就可以在未來無數劫裡,永遠給十方世界的無量眾生作依止處。這個想法是很大的。國中安住的彌陀色身住世無量劫,目的就是要給無量眾生作依止。十方世界無論哪個有情想依止阿彌陀佛,就時時有依賴。這樣,就能在未來無數劫裡普度十方世界的一切有情。

  其次,對每個眾生來說,也是永遠給他作依處。也就是這個有情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從此就一直在佛身邊聞法、修行、成就,不會處在無依無怙、不得佛攝受的狀況當中。所以贊歎佛色身壽命無量是利他無上的恩德。就憑這一點,誰不欣求往生極樂世界呢?娑婆世界現在的艱難是處在無佛時期,釋迦佛已經滅度,彌勒佛還未下生,處在這樣的時代裡,眾生無依無靠,單憑自己修行來成道特別困難,就像沒長大的小孩,要獨立生存是很困難的事。

  依《華嚴經》講解依止阿彌陀佛的利益

  《華嚴經》這樣講:“如來世間燈,通達一切法,普生三世福,令眾悉清淨。”

  阿彌陀佛是通達一切萬法的正遍知,是一切世間的大明燈。眾生依止阿彌陀佛,能產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無量福德。凡是依止阿彌陀佛的人,見到佛的色身、聽到佛的聲音、憶念佛願海、光明、名號等極廣大的功德,都會得到大加持,能使他的身心迅速轉為清淨。

  “如來妙色身,一切所欽歎,億劫常瞻仰,其心無厭足。若有諸佛子,觀佛妙色身,必捨諸有著,回向菩提道。”

  佛的微妙色身具足無量相好,為淨土無量聖眾所欽仰、所贊歎。即使在一億個劫裡瞻仰佛的色身,也不會感覺疲厭。如果佛子們能瞻仰阿彌陀佛的微妙色身,就一定能捨離對諸有的耽著,使心趣向無上菩提。

  “若得見於佛,除滅一切苦,能入諸如來,大智之境界。”

  只要能面見阿彌陀佛,就能除滅一切從粗到細的苦。粗的苦,是指由煩惱和有漏業所生起的苦,這只要一往生佛國就能徹底止息。而細的遷變的苦,也會在見佛悟無生之後,以遠離虛妄分別而消除,所以決定能證入如來大智慧的境界。

  “若得見於佛,捨離一切障;長養無盡福,成就菩提道。”

  如果能見到阿彌陀佛,得到佛神力加持,下至連一個剎那的我和我所的念頭都不會起,哪裡會有煩惱呢?決定會捨離一切煩惱障。阿彌陀佛的清淨國土,沒有任何貪、嗔、癡的煩惱相。而且花開見佛悟無生,會息滅一切虛妄分別,畢竟捨離一切所知障。以離二障的緣故,成就菩提道。

  所謂“長養無盡福”,就是緣著阿彌陀佛生信心、歡喜心、恭敬心,禮拜佛、供養佛、隨學佛等等,都長養無盡的福德。所以就能圓滿普賢行海,速成菩提之道。

  總結

  總之,以上是成就無量光、無量壽來作為大悲利他的根本。這個願極大。這不是指法身無量光壽。法身光明本來遍一切處,沒有邊際和局限,因此是無量光。而且法身無始無終,也是無量壽。所以這裡是成就色身的無量光、無量壽,以此作為大悲利他的根本。

  阿彌陀佛知道要做到普度十方世界的有情,需要好幾個條件。一是要光明遍照十方,才能普遍攝受十方有情;二是要壽命無量,才讓眾生永遠有佛可依;三是要使名號普聞十方,讓十方諸佛都贊歎自己的名號,這才使得十方世界的眾生都有緣聞到佛的名號,而能受用到十念必生等大願的利益。有了這些條件,就能真正攝受十方有情。

  在這之後,很多願都是圍繞“淨土的建立”而展開。要怎麼樣成就淨土的無量功德莊嚴,使得十方往生的眾生都能得不退轉,怎麼加持往生者成就無量神通、智慧、辯才等功德,怎麼圓成普賢行願等。總之,要體會彌陀願海的根本大願在哪裡。

  以上兩大願就是發誓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彌陀願海就是以此作為大悲利他的根本。如果這種功德成就了,確實這個大悲就周遍地入在無量時空,而能展開無量無邊的攝化眾生、往生淨土、迅速成佛的事業,這就是彌陀的悲願。

  這裡再重復講一次。要曉得阿彌陀佛的悲願是要做到普度十方三世的一切眾生,使得個個都成佛,所以要以成就無量光壽作為大悲利他的根本。由於成就了無量光,所以遍照十方饒益一切,由於成就了無量壽,所以在無盡的未來永遠給眾生作依怙,攝持無量眾生速成佛道。無量光是指在空間上遍照了十方無數世界,無量壽是指在時間上盡未來無數的大劫給眾生作依止。這樣橫遍豎窮,就是盡無量的時空,作無量利益眾生的事業。要這樣體會,才知道彌陀願海的偉大!才知道稱為彌陀大願王的涵義所在。

  第十四、聲聞廣多無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是這樣發極大的悲願: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聲聞如果能算出他的數量,乃至三大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成了緣覺阿羅漢,這些阿羅漢在百千劫中共同計算極樂世界聲聞的數量,假如能算出來,我就不成佛。

  本來,聲聞行者的種性偏小,要讓他發菩提心、趣入無上菩提,有很大難度。而法藏菩薩發的大願是攝受無量的聲聞往生淨土,成就菩提。看到這裡,會覺得佛的願力實在不可思議。

  如果學四十八願,能一願一願地做思維,就會很清楚彌陀願海確實是“一乘悲願”,確實是普度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那麼,在一切眾生當中,有三類障難現象,所謂的二乘、女人和根缺。或者由於六根不具,學佛存在很大的障礙;或者由於所依的身——女身的過患,帶來成佛的障礙;或者以種性偏小,也成為入佛的障礙。法藏菩薩要實現普度眾生成佛的大願,特別憐愍有障難的眾生,發願以無上的力量來消除他們的障難,讓一切眾生都能迅速成佛。這一願說的是普度聲聞成佛。後面還有兩願,是發願使女人轉女成男、往生成佛,以及讓菩薩一切生中遠離根缺的障礙。

  有人提問:無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或龍樹菩薩的論,都在說極樂世界的聲聞眾無量無邊,好像以聲聞眾多為奇特,這是什麼原因?

  《往生論注》裡說,好比鸩鳥飛到水裡,以它的毒力使魚蚌都死去,而犀牛觸到水時,能使已死的魚蚌都復活。意思是說,本來偏於小乘的人很難發起菩提心,但以佛力加被能使聲聞發起菩提心。這是佛力極其不可思議之處。淨土法門全體是一大不可思議,就因為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利他能力。這種能力到底如何奇妙,完全超出了思量分別的范疇,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

  有人說:《往生論》中講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而這裡卻說淨土有無數聲聞眾,兩者不矛盾嗎?

  回答:這裡說的聲聞不是真實的聲聞。《往生論注》上講,這就好比佛到了天上,跟天帝談話的時候,叫他“憍屍迦”,其實這是他前世做人時的名字。但到了這一世還稱他“憍屍迦”,就是用他前世的名字來稱呼他。同樣,有一類前世偏重於修學小乘法的行者,被彌陀願海攝受而往生到了淨土,還以他前世的名字稱呼為聲聞,但不是聲聞種性。而且,阿彌陀佛度眾生都是觀機施教,對前世串習小乘法很多的人,首先給他傳四谛等法,讓他先斷煩惱障,但這不是只停在小乘的地位。比如《觀經》講中品上生時,對於小乘根性回向往生的這一類凡夫,在他臨命終時,佛給他講苦、空、無常、無我等等,而他往生之後,當蓮花開時,聽到眾多的音聲贊歎四谛,當時就得阿羅漢果。由於這是首先斷煩惱,也就稱為聲聞。

  其次參照宋譯的經文,裡面非常明顯地講到:“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雖住聲聞、緣覺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方面從斷煩惱的程度說他“住於聲聞、緣覺之位”。另一方面,這些聖眾既然能去百千俱胝那由他的佛剎裡作無量的佛事,那就不是阿羅漢的行為,而是大菩薩的行為。因為,聲聞人不聞他方佛名,也不能普作上供下化的佛事。

  這樣就知道,只是從前世偏重於修學小乘法而稱為聲聞,或者以往生後先說四谛法而斷煩惱障,稱為聲聞、緣覺。但是按發心和行為來看,既然能去無數世界遍作佛事,那就是菩薩的行為。

  總之,這是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之後,又發願眷屬無量。那麼西方淨土的聲聞眾有多少呢?就是無數個緣覺阿羅漢在百千劫裡計算也算不完,何況菩薩眾呢!就像《阿彌陀經》所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是無量無邊的清淨海會,其中像彌勒菩薩那樣的一生補處菩薩都多得不可計數,只能以“無量無邊阿僧祇”這樣大的數量來說。

  總之,從“聲聞無量”這一願,要體會到阿彌陀佛的悲心是要把一切種類的有情都攝持到極樂世界,而這個國土是純一大乘善根界,共同趣向無上菩提。佛的淨土是純一大乘善根界,這是眷屬海會極其圓滿的功德。

 

 

上一篇:古今高僧,如何了斷夫妻緣。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間名利
下一篇: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