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竺摩法師:地藏經 第十四章 以布施修福為助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十四章 以布施修福為助道 布施修福雖為世間法,亦為修出世聖法助道的勝緣;況依般若大慧,修無相布施,即世間法而成出世法,故菩薩六道妙行中,首言布施。布施有說二種,或說三種。二種即財施與法施:財施包括一切飲食衣服,國城珍寶的外財,和自己身命的內財;法施,即世出世間種種善法,以清淨心,為人演說。有說三施,即資生施、無畏施、法施。資生施,即上外財與內財的布施。無畏施:積極的,是助懦弱者以強力,給膽怯者以勇氣;消極的,以及持戒不惱,忍辱不報有冤等等。法施即與眾生說諸善法,如精進,則說法不倦;禅定,則觀機說法;無冤;智慧,則說法不顛倒。這樣看來,三施是體通六度、只一檀施、已攝盡余度了。故佛法的行門雖多,布施已可以攝盡無遺。因此本經在以‘稱佛名號品\’說念佛正行後,又來‘校量布施功德緣品\’說助道之行。但布施雖要校量功德的大小,是為引起行者的判別力,使他們知布施應如何施而才合法,如何施而獲大福利。綜觀品中所說的道理,不出就能施的施心和所施的福田來比較功德多少,今略述於下: 第一節 校量施德的主要點 布施何以要校量功德多少呢,地藏菩薩方便權巧,先把這問提出問佛道:‘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雲何?’我們在未說到佛的答復以前,先來研究一下。為什麼同樣做布施功德的人,有的只一生受福,有的十生至百千生受福,功德的輕重距離有如此之遠呢?這,主要點完全在乎能施者的施心淨和不淨,與所施者的福田德或不德而發生出差別。如以能布施者的心地來說,如果能施者的心是清淨的,所謂:‘淨心者治心故施、莊嚴故施、為得第一利故布施、為助涅槃故施。譬如新華未萎,色好且香,淨心布施,亦復如是。’若懷著這淨心好心來施,則雖施少物,功德卻是很大。如本經所說的一個國王或大臣能大發慈悲,善言慰喻,親手持物,施與一個最貧窮下賤的乞丐,其‘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如從前佛在只園,捨利弗以一缽飯供佛,佛看見身旁有只狗,即將缽飯施與狗吃,同時問捨利弗道:‘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利多呢?’捨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故知大福從心,不在於田。但不懂此理的布施者,或以為布施佛不如施狗,那麼要佛作甚?那又大錯特錯了。反之,如施心不淨,或為失財故施,或為自己親愛故施,或輕賤他不恭敬而施,或高傲而施,或為虛榮而施,或為……而施,那麼功德就很少,因為你的施心有分別有限量,功德也就有限量了。 再從施田來說,那麼無論如何,都是以施佛功德為最大,狗子決不能再拿來做比擬了,這完全在觀點上的不同。故如四十二章經說:‘施與閻浮提凡夫人,不如施彼仙人得福多;雖施仙人,不如施一須陀洹,施須陀洹,不如施斯陀含;乃至施百辟支佛,不如施與如來得福多。’又大論雲:‘布施之福在於田,如億耳阿羅漢,昔以一花施於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樂,余福德力,得阿羅漢。’這就因施田妙故,得大果報,則知大福,亦從良田而生。這樣看來,從心從田,各得其利,在乎如法,其間固無矛盾之存在,亦不須加以會通;不過據理而論,萬法從心,一切功德福利,唯心可以左右之,支配之,心有分別則福少,心無分別則福大,如此,則當以‘大福從心\’為勝了。 第二節 分別施福的差別緣 布施所獲的利益,雖以從心從田為主眼,但因布施時的因緣差別不等,故獲報亦勝劣有別,因此在本品中,加以比較量度,使愛布施修福的人,可以自己的智慧來抉擇取捨的作法。今據經文,略述於後: (甲) 施卑劣根阙福 卑劣根缺,是指最下賤貧窮的人,或六根不具的如手足不全,癃殘喑啞,聾癡無目的人。如果有王臣長者一類的貴人,對這種貧賤下劣六根不具的人,慈悲憐愍,親自布施,善意慰喻,則施一人雖少,其所獲的福利,如施供一百恆河沙佛的功德一樣多。這因富貴者多憍慢自尊,平時施幾個錢給教化子──乞兒,都要罵他幾聲,然後把錢擲給他:‘拿去吧!’那裡肯虛心下氣,親自布施,還能用軟言慰喻呢?唯其難作能作,故功德亦倍增廣大了。 (乙) 施塔寺聖像福 佛說末世之中,諸富貴者,遇佛的塔寺,或佛、菩薩、聲聞、辟支佛的形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則所獲之福,來世三劫為帝釋天身,受勝妙樂;如果能將此功德回向法界眾生,那麼未來在十劫的長時間中,常作大梵天王。鐘意生天享福的人,於此不可不加以注意。 (丙) 施修補經像福 學佛的人,入寺禮佛,見有塔寺壞了,經像破了,發心加以修補,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一同布施,其所得利,百千生中,常做轉輪聖王;同布施的人亦常得小國王身。若發心回向,終至皆成佛道。像法決疑經雲:‘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禍;然欲修造,理須佛法,造作雖少,得福無量;若不依經,縱多無益。’百緣經說:‘從前有一長者之子,相貌端嚴,天人愛敬,長而見佛,得羅漢道;因他過去世為童子,見毗婆屍佛捨利塔小毀,與諸童子和顏悅色,以坭團塗補,從此多劫受福,今世遇佛得道。’佛說偈雲:‘真金百千擔,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團泥,敬心治佛塔。’又一時,佛禮過去佛,諸比丘敬心從禮,佛又說偈:‘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禮佛塔。’這又是\‘大福從心’的道理,故華手經雲:‘若見塔廟毀壞,當加修持,若泥若塊,乃至一磚,終不退轉無上菩提。’發心修補殘破的經像,亦是一樣的功德。 (丁) 施老病產婦福 經說:‘未來世中諸人,見有老病之人,或生產受難的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因此得報,一百劫中為淨居天王,二百劫中為六欲天王,永不墮苦,常受快樂,如能回向,畢竟成佛。’因老病無依,極可憐愍;而生產苦難,亦等於病人。佛在梵網經中說:‘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為第一福田。’故佛在世時,常於夜深自巡僧寮,慰問病者,仁慈的作風,是值得後人效法的! (戊) 施供大乘經福 經說:‘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贊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大乘經典,具諸功德,如起信論說:‘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所以供養大乘經典,能獲如此大利。又聽聞佛法,亦是很需要的;能發殷重敬贊之心,全由聽聞佛法而來的。大論雲:‘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譬如暗室中,無燈不能見。’涅槃經雲:‘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以開法眼故。世有三人:一、無目,譬凡夫人,常不聞法;二、一目,譬聲聞暫聽法,其心不住;三、二目,譬菩薩專心聽法,如聞而行。’由聽法故,知有這三種人;同時亦知大乘經典的好處,敬贊之心,油然而生,福利之報,亦享之不盡。 第三節 施少福大的問題 經中說:如上面所做的善事,若能回向法界,普利眾生,則所得之福報,百千生中受勝妙樂,乃至畢竟成佛;但若只回向給自家眷屬,或自己個人的利益,那末止有三生受樂。即‘三生受樂\’吧,亦是‘捨一得萬\’了。為什麼施捨少而得福大呢?這是有道理的。雜譬喻經說:‘昔捨衛城外,有婦人清信。佛自至門乞食,婦以飯缽中,即行作禮。佛言:“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種千生萬,種萬生億,得見谛道。”其夫不信,默於後,聽佛咒願。夫曰:“言何過甚?施一缽飯,乃得爾福,復見谛道?”佛言:“汝見尼拘陀樹高幾許耶?”答:“高四五裡,其子歲下數萬斟”。佛問:“其核大小?”答:“如芥子。”佛言:“汝語過甚!何有種一芥子,乃高四五裡,歲下數十萬子?”答:“實如此!”佛言:“地是無知,其報力乃爾;何況人是有情,歡喜以一缽飯上佛,自然其福甚大。”夫婦心開意解,即得須陀洹道。這樣解釋,道理是很明顯的。如我們中國漢時韓信,窮餓未發達時,食了‘漂母一飯\’,後來發達,乃以‘千金報德\’。這亦是捨一得千的現成事實,不容你不信;何況為善積德之事,是無有形相,不可思議的呢? 復次,前說布施修善的功德,回向自家自身福少,回向法界大眾福多而不可量,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要在‘住相布施\’與‘無相布施\’上來說明。住相布施是自己布施時,心有分別執著,不平等,有限量,故隨其心量所得之福亦有限量,能得到三生受樂,已算是很僥幸了。永嘉證道歌雲:‘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因天福一盡,五衰相現,還要墮下來的。從前有個名叫郁頭藍拂的仙人,修到天上最高的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四千劫,天福享盡,墮作耕牛頸領中蟲。即是住相布施所得人天福果的不究竟。這是生天的話,若在人中享受富貴,因富貴而仗勢凌人,欺人,壓迫勞苦大眾,廣造諸惡,那麼要‘招得來生不如意\’的事更多了。所以住相布施,得福不但有限量,而且還是不徹底,不究竟的。 再次談到‘無相布施\’,是利根智深,了知諸法緣性空,無相可得,不住於有,不住於無,無住而住,住於中道,即是布施到‘三輪體空\’的境界。三輪體空,是指能施的人,所施的物,和能所中間的受物者,都是自性本空,無相可得,三*輪轉,體自空寂,於其中間,毫無住著,不施而施,施同非施,等心稱性,任運而轉,心量不落邊際,故福報亦稱法界性,量同虛空,不可限制了。金剛經說:‘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住著則暗,不住則明,福德的大小,隨智慧的深淺而轉移,於此又可見般若妙智之重要了。
|
|
|
|
|
|
上一篇:竺摩法師:地藏經 第十五章 推行佛法的責任
下一篇:竺摩法師:地藏經 第十三章 以稱佛名號為正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