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什麼樣的才人可出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譯文

  至於說出家做僧人,是如來為了佛法久住世間,和流通佛法而設立的。如果有人能夠立大志向,發大菩提心,修學佛法,想要通徹覺悟生命的真谛、真如佛性,和弘揚戒、定、慧三學,而能夠大力贊歎淨土法門,在這一生能超越輪回苦海。這樣的人唯恐不多,越多才越好啊。如果是稍微對於佛法有些信心和向往,沒有大的志向。卻想要借出家人的名義,游手好閒,依靠佛教苟且偷生。這樣的人,名義上叫做佛弟子,其實是罪民。即使他不造作惡業,也是佛門的焦芽敗種,國家的廢人。假使破戒造作罪業,贻害有辱佛門。縱然能夠逃避國法,死後必定墮落地獄。對於佛法對於自己,都絕沒有好處。這樣的人,一個尚且不可讓他出家,何況多人呢?古人說出家本是大丈夫的作為,並非將相王侯所能夠相於比擬的,這個是真語、實語。並非貶低將相而抬舉僧侶。實在來說,擔荷如來廣化眾生的偉大事業,承傳佛祖的法身慧命,若非破除無明恢復本性、弘揚契理契機教法的人,是不能夠做到的。

  而今天的出家人,多數是卑鄙無賴之徒。想要找出幾個漫不經心持齋念佛的人,尚且找不到多少。何況能夠擔荷佛祖事業而傳承慧命呢?今天的佛法,一敗塗地的根本原因,是清世宗皇帝不懂觀察眾生根機,只知一味遵從佛祖芳規,革除僧人考試制度,廢棄由政府頒發出家人證明書的條令,卻使普通人隨隨便便就能夠出家,所以說世宗皇帝,是作為最初發起這種惡劣風氣倡導者的。任意可以出家,對於上根利智的人就有大的利益,而對於下根之人便有大的損害。如果世間的人都是上根之人,那麼這個制度固然對於佛法有益無害。然而上根人如麟角一樣稀少,下根的人卻像牛毛一樣繁多。盡管在當時能夠得到些利益(清朝初年直到乾隆年間,善知識相當多,能夠普遍的教化大眾,所以說有利益。)卻遺留下深廣的禍害在後世。致使今天的佛門染污而沒有准則,縱然有善知識想要整頓治理,卻沒辦法下手。怎麼不讓人感到悲哀呢?

  因此說,以後凡是祈求出家的人,第一要從心裡發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的天資,才能夠給他剃度。否則不行。至於說到女人對於佛法有信願的,就在家修行最好,萬萬不能讓她出家。恐怕她或者不能持戒而出丑,便會污染敗壞佛門不淺了。如果男子真修實行,出家更為容易。因為可以參訪善知識,依止道場。女人如果真修,出家反而困難,因為一舉一動容易招惹世間人的評論,修行和生活中難免有許多自己覺得不方便的地方。例如佛祖當時有選擇的剃度,不剃度尼僧,這也是末法時代護持佛法,整頓佛門的第一要義。祈請和你的師父以及和一切熟悉的法師,誠懇勸導他們這樣來實行,便會有無量的功德。這是我深切企盼於你的。

  原文

  至於出家為僧,乃如來為住持法道,與流通法道而設。若其立向上志,發大菩提,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三學而偏贊淨土,即一生以頓脫苦輪。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則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無大志向。欲藉為僧之名,游手好閒,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是髡民。即令不造惡業,已是法之敗種,國之廢人。倘或破戒造業,贻辱佛教。縱令生逃國法,決定死墮地獄。於法於己,兩無所益。如是則一尚不可,何況眾多?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復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夫隨意出家,於上士則有大益,於下士則大有損。倘世皆上士,則此法固於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暫得於當時(清初至乾隆年間,善知識如林,故有益),禍廣覃於後世。致今污濫已極,縱有知識欲一整頓,無從措手。可不哀哉!以後求出家者,第一要真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姿,方可薙落。否則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綻,則污敗佛門不淺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參訪知識,依止叢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以其動辄招世譏嫌,諸凡難隨己意也。如上揀擇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護持佛法,整理法門之第一要義。祈與令師及一切相識之僧,剀切言之,則其功德無量無邊矣。至禱至禱。——《文鈔》之《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上一篇:宣化上人:地藏經 忉利天宮品淺釋 第一卷
下一篇:地藏經與華嚴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