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有為諸法概皆無常,眾生執以為實,認假作真,而起諸妄想,或求長生不老,或徒務粉飾色身,不識‘亘古不變’,仍不免‘剎那生變’,無常者,乃是世間之自然法則,此方是‘真常’。了悟變化無常乃是生命的特征,於一切境,隨遇而安,在悲智雙運中,得見生命之究竟竟義。想得到幸福,就要從真理下手。真理要從心下手,心要從悟下手。悟就要從觀照無常下手。能觀照就有大慈悲心,因為能觀照無常,就沒有得失的觀念。一旦失去什麼,就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無常。
二:諸法無我:意指世間諸法,無論有為、無為,皆是緣起幻有,並無恆常不變、獨立存在之實體或主宰。
佛陀殷勤囑咐:應於每天一舉一動觀照‘無我、無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軀,凡我之物皆是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緒、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見‘我’無從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對立,而我執則為一切眾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執,方可覓得真我。唯有了知無我,始能與世界和平共處。
三; 大乘——小乘法:佛法本一味,原無大小乘之分。但因應眾生不同根器,對厭離世間之苦,只求自了者,說解脫生死之小乘法。對悲願深重,欲自覺覺他者,說大乘法。
佛教是因機施教的:佛對眾生說法,都是針對不同的根機,佛因為教化的對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對於智慧高的人,能夠信受佛法的,佛就告訴他能夠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當下即悟的道理;對於智慧稍低的人,不明了佛法的,佛就告訴他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佛教傳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適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眾生,這就是佛能夠善巧方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至。
也是佛教能延續至今的原因。
四; 如果佛陀真的有無等力量,為何寺院及佛像又會在戰爭及天災中被毀呢? 佛像等聖物被毀,不代表它們沒有力量。佛法開示無常之理,世間上的一切事物,無不經歷產生、維持及消失的過程,《解釋;世界一切事物都必須經歷;成,住,壞,空;》聖物是如此,世俗的人、事及物也是如此。即使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也在二千多年前示現入滅的現像。世界上的聖物,是令眾生積聚福德資糧的福田。眾生能藉著對它們觀仰、頂禮、供養及繞行等修持而積集成佛的資糧。但它們的住世與否,取決於眾生的業力及福德因緣。如果眾生沒有足夠的福德,它們便會不復存在,例如被毀或在天災人禍中消失。拉薩的大昭寺內,供著一尊世上最神聖的佛像。這佛像是悉達多太子十二歲的等身像,依著太子當時的容貌塑制而成,後來傳入漢地,又在漢地文成公主入嫁時傳至拉薩。在歷代的預言中都有述及,即使這尊最神聖的佛像,最終也會沉入地底,自人間世界消失。那是因為眾生之共業所致,我們不再有福德得見這尊神聖的佛像,並不是說佛陀沒有力量保護他自己的身像,也不是諸佛沒有悲心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