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什麼要信觀世音菩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冬天的太陽,吃不得,人人需要,人人愛它。

夏天的涼風,穿不得,人人需要,人人愛它。

觀世音菩薩,是我們的太陽,也是我們的涼風。冷酷的世界裡,他是太陽,熱惱的世界裡,他是涼風。

一、懂得人生嗎

為什麼要信觀世音菩薩?等於說:為什麼要學佛?

因為,我們有人生問題。什麼是「人生」呢?它—人生—就是生活與生命的綜合。

活。生活,有的很苦,有的很麻煩,高爾基在他的名作『人間』內有一句話:『不論你怎樣,到頭來都是棺材和墳墓』。既然終歸要死,為什麼總想生活下去?因為,人有生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一句話:活人要活得有意思義(人生為什麼)。反之,如果生命沒有一點意義的話,何必勞苦地要生活下去呢?

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就是理性問題。什麼是理性?就是覺悟到人生真實的意義。

人生真實的意義(也就是說『生命的意義』)在哪呢?簡單一句話:就在理性裡。理性又是什麼呢?理性是人生本有的圓滿的活潑潑的心性的反映(這,不是抹殺因緣生法的『唯心論』的心),如像一塊明鏡,是有光的,潔凈的;光被灰塵遮蔽了,照不見本來空靈的凈境。又如金在礦中,夾有上沙,沒有提煉出來。理性的光,就是理性的作用。如佛家菩提願心、四攝六度萬行,孔孟倫理行誼的仁義等。所以宋明理學家愛說一句話:孝悌之道,做到了極點,只是合該如此。頂好就是這『合該如此』四個字。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理性上本有的光。一個人如果能實踐到佛祖聖賢給我們指出的真理—理性的啟示—的話,實踐一分就還原到一分,放一分光明,得一分受用。什麼是這理性的明鏡上的塵垢和金礦裡夾的土沙呢?就是:煩惱物欲。一個人如果不從理性上去體驗,越要求真正的人生意義,越得不到,越得不到就越苦了。如像失掉了理性的人,憑你的何理智而生活著,都是在吃鹽水,越吃越渴。有了理性,就是理智(包括知識等)缺乏一點,仍有人生的趣味,如像有些人從前沒有知識,物質生活的享受也不充分,而他的一生,渾渾噩噩地,一片『太和之氣』,仍然有活人的趣味,一樣活人。相反,如果失了理性,雖然有一點理智,只曉得在灰塵裡打滾,雖有人底生活,失了人的生命,等於尋常話說的『沒有靈魂的人』。一個死板的機械的東西,還有什麼意味呢?如果把理性實踐到一點了的話,那麼,理智便為人所用而且有益;否則光有理智,就反有害;如物質科學和人文科學單純地發展起來,就成為為害人類的東西了。理性發展到究竟,便是佛性。佛祖聖賢的觀點,就是理性的紐帶。實踐到一分,自有一分本有圓滿的活潑潑的生命的意義。

在有些書本上,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理性的一些名詞,如說:覺性,是說覺悟了的性質;天性(亦即天理),是天然、也可以說是自然,即非人為的本來的性質;人性:人人本來的未經物欲染污的性質等等,這些都是描繪我們這裡所說的理性的一系列的概念。等於說,『家嚴』就是『我的父親』。名詞雖不同,道理是一個;又如有的叫母為『媽媽』、『阿媽』、『娘』、等等,是不是母、母親呢?都是她—母親。有時用文言稱呼『萱堂』(尊稱人家母親的意思),字面上好象深了難懂,說穿了還不是媽媽?難道萱堂還是爸爸嗎?

這裡,我們所說的理性,和有的拿理智講『理性認識』的解釋是徹底兩樣的。

我們所說的理性,本來很平常,如詩經大雅旱麓篇:『鸢飛戾天,魚躍於淵』,都是理性的反射。如果沒有搞通這一點的話,子思說的什麼『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一類的話語,真不知在說些什麼!

二、為什麼知道人生有理性的要求

我們試就淺明的例子來看,也可以知道理性對於人生是怎樣地重要。

如像文學和藝術等都是和理性相連系相接近的工具,簡直可以說是理性中辨證的產物。所以人類越是文明進步了,就越需要這些東西。

舉例說:禮記就是一部雄辯的理性要求的說明。尤其其中樂記一篇談音樂藝術的原理,沒有再更精彩的了。又,我們民族祖先遺留下來的詩經,就是說明了通過理性而來的詩的重要性—詩教。

卡爾•馬克思在他寫的『哲學經濟手稿』內論到『藝術感受性』,曾說過如下的話:

『只有人的本質的對象上所展開的豐富之下,方能發生主觀的人類感性的豐富,方能發生理解音樂的耳,理解形式美的眼......』

『因此要在理論上實踐上理解人的本質及自然一切豐富,為要使感情人化,為要創造與此相呼應的人的意義(Sinn),必須要人的本質對象化』(馬恩著作集三卷—『科學的藝術論』,蘇聯康敏學院文藝研究所編,適夷譯,重慶讀書出版社一九四二年三版第一四六頁)。

所以,佛經上不止一次地指出:那些低級的畜生道的眾生,他們的一生只曉得需要水草和YIN欲;之外,什麼都不曉得了。自然說不上需要什麼『人的本質對象化』;更說不上再高一層的理性的要求(在佛學上看,三惡道眾生也不是都沒有理性,只是業力障蔽大,如像鏡子灰塵遮蔽太厚了)。所以佛學上指出『人身難得』,難得什麼呢?就是『人的本質對象化』和理性。克魯泡特金在他被人稱為『社會革命文學之古典的名著』的『面包與自由』第九章內特地指出:

『人類不是僅以衣食住為其一生之目的。他的物質需要一經滿足,其它的可以說是帶有藝術性質的欲求,便會立刻發生。這樣的欲求種類很多,而且是因人而異的;社會愈文明,個性愈發達,則欲望的種類又愈多』(面包與自由,巴金譯,平明書店版第一百二十九頁)。

顯然的,這裡所說的藝術性質的欲求,徹底究竟說,也就是我們人性本有這個『理性的要求』。社會愈文明進步,愈需要它。如果,人類沒有這一點理性的要求的話,便成了克翁歎息的話:『那麼,這個充滿著愁煩與勞苦的人生,還有活下去的價值麼?』(同上書同上頁)

西洋哲學家熟習耶稣一句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新約、馬太福音第四章),耶稣說的除食物之外還需要上帝的話,是因為那時代客觀的社會文化程度還不高,不能不假借『神』來打一個『之繞』。現在,我們可以徑直說:就是、人生除了生活問題之外,還有生命的問題(包括佛學的生死問題),生命問題是什麼?就是理性的要求。

以上基本觀點—理性的要求—如果沒有搞通了的話,那麼,一切佛經菩薩論聖經賢傳法言語等等,通通該拿去廢物利用—熬紙!

三、從哪證明有實踐到理性底一回事

從佛祖聖賢的人生和受用上,就可以看到理性的實踐。

佛祖聖賢的境界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因此,正為了他們並不神秘,而且是很尋常的人人本有的理性要求的提煉,更見得他們的偉大!我們應該怎樣地來『尊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

至於,佛菩薩感應保佑,是用種種方法引導我們分證到和徹證到理性的方便吧。經上說觀世音菩薩『先以欲鉤牽,後令人佛智』,就是這意思。這佛智的智字,不是理智的智。在佛學上講智是後得智,就是證到根本的無分別慧後所得的;慧是無分別慧。在這裡講佛學上的智慧,用新的觀點的術語來說,就是一句話:對於人生理性究竟的提高和徹底的體驗。

佛—這裡說觀世音菩薩,就是實證到最高的理性的人。佛祖大德他們不是白活了,他們所致力的就是這個。如果,一個人真真地徹證了古往來今許多人未領會到的這個生命領域—理性的境界—,豈不是人生最有趣、最慶幸的事了嗎?

光說不算事,舉例說:如宗下條條公案都是現成的故事。所以,他們有的一悟了,高興得了不得,有的登山頂去大叫一聲;有的驚喜得流汗......最顯著的證明:大般若經常啼菩薩在林中哭了七日七夜。古今大德聞道證悟之後總是『悲欣交集』。為什麼?難道他們都有神經病嗎?顏子『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樣地窮苦,他還開心什麼?樂在為理性而生活,不是樂在一箪食一瓢飲的上面。所以,人類文化早熟及偉大的中華民族本位文化之孔學精神是『孔顏樂趣』四字,六經四書就是理性的一大寶庫!宋明理學發明『萬物皆備於我』,無不自在;朱子『歸來魚鳥最相親』,這中間充沛著活潑的理性,流露出來便是『相與之情厚』,這人生有多麼大的意味!社會便不是冷酷的蠟人像館了。所以,古人『箪瓢屢空,宴如也』,不是清高。這些事實證明多得很(尤其後漢書內特多)。現代世界新文藝作品有兩部著名的小說,已經有中文譯本,值得在此提出:一、羅曼羅蘭著的『約翰?克利思朵夫』,約翰底生命多麼有意義!二、托思妥也夫斯基著的『卡拉馬肋夫兄弟們』,那裡面曹西瑪長老偉大的精神值得學習。『朝聞道,夕死可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真正懂得這些話的人,他懂得人生了!

四、證到了生命領域的最高境界又怎樣

再說一層,試問:我們現生真能依照佛菩薩指示的道路,徹底證到了生命領域最高的境界以後又怎樣呢?我們的回答是:他雖然和我們一樣穿衣吃飯,屙屎撒污,可是他所有任何的煩惱,任何的生死恐怖,都徹底地苦不著他了。為什麼?他表面雖然看見和眾生一樣有生死的,而內裡的東西已轉變了。凡夫的生死,是在隨業流轉,自己絲毫作不得主。菩薩的生死,是隨緣出現,隨眾生緣而顯或隱。一個是隨業來的,一個是乘願來的;大不同。所以,古德說得太好:『雖然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二十多年前,我們寫有一本通俗大眾讀物『念佛歌』上有幾句話:『仍吃飯,仍穿衣,尋常風光不可迷』。這,並不是說光吃飯穿衣便了事,但又有什麼比較明顯的理由看得出來呢?因此,拙著『禅學統一世界文化』,『凈土宗的價值意識和它在我們民族文化上的連系』這兩篇論文就說了兩個要點:

(一)佛學是透過現實的,仍還現實的。

(二)佛學是提高現實的,仍還現實的。這不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附會現實,是純用現代哲學新體系來說明的。因此,可以知道,佛菩薩可以任運地往來三界,即是生死完全自己可以主宰,救度眾生;所以眾生以為難行的、他能行,眾生以為難忍的、他能忍,眾生以為難捨的、他能捨,乃至眾生要他的頭目腦髓,只要能夠因此度了你,他都給你滿願。總之,他只有一個願望:滿眾生的一切一切的要求。最後引導一切一切的眾生,脫離這個千生萬劫、頭出頭沒的苦海,同他一樣的成佛。倘使有一個眾生,還沒有度盡的話,他的願望就還沒有完成。簡單地說:自度為方便,度人為究竟。換句話說:佛菩薩自度作為度人的手段;度人才是真正的目標。

要是你有這樣的大悲大願,要徹底救度眾生的話,那麼,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隨你的歡喜,合你口胃的,隨撿一法,都可以滿你的願。我們這裡說的普門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是介紹一個最契機、最方便『下手易而成功高』的道路。

再補一句話:上面說到菩薩乘願而來,任運生死(如『十地菩薩留煩惱障,助願受生』等),這樣的成就,不是一下子就辦得到的。

但是,向著這—生命領域走去,實踐有一分功行,就會有一分受用。佛法究竟的目的是教人受用的。

五、沒有研究佛學,就不能解決人生問題嗎

一般文化程度和環境都不可能去仔細研究佛學的人,未必就沒有希望學佛和解決人生問題了嗎?不,方便多得很;方便就是門,普及大眾的門在哪?你要入這門,可以隨各人根性、趣味、蓦直進去。冬天的太陽,夏天的涼風;它並不分別什麼人,都給你。但,你自己關在黑屋裡,冬天的太陽照不著你,夏天的涼風吹不著你。你信,到處是門;你不信,到處不是門。因此,佛說『普門品』。只要你信,你信就得救。只要你叩門、就給你開。

信,就是這門的鑰匙。

 

上一篇:南懷瑾:觀音菩薩與觀音的修行法門
下一篇:邪YIN忏悔錄:不惡語傷人,努力突破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