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 
	 
	  
	
	法界法師:藥師經釋義 第十五、藥叉大將護法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第十五、藥叉大將護法分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pí)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è)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pí jié)魔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   藥叉神將是非人,是鬼,他們聞佛法後,感佛恩德,發大誓願,保護有情眾生,護持佛法,列為十二神將之名。藥叉是譯音,也是夜叉。人們常把夜叉同於羅剎,實則不然。羅剎凶惡驚怪害人,藥叉不害人。   藥師在因地中所發的十二大願,上求佛道,下利有情,果上得滿本願,也就等流為十二藥叉神將,所以十二大願化成十二藥叉神將。因此十二神將,也就是佛果的化身,就像西方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布,變化眾鳥;而今東方藥師佛欲令十二大願具體表現化此十二神將,從因地講為十二神將,從本體而言,為佛等流身。   宮毗羅為蛟龍,即金龍身首。   伐折羅為金剛,手執金剛杵。   迷企羅為金帶,腰束金帶。   安底羅為破空山。   額你羅為沉香。   珊底羅為螺女形,頭發如螺。   因達羅為能天主,也叫地持。   波夷羅為鯨魚,長大如鯨。   摩虎羅為蟒龍。   真達羅為一角,頭有一角。   招杜羅為嚴幟,又叫殺者。   毗羯羅為善藝。   這十二名字,也可當咒持誦。呼其上首名號,部眾都會服從,此十二神將,各有七千藥叉為眷屬。既然是首領,一定有部眾,首領既然來了,部眾必定跟隨一起來。就像藥師有七佛,以藥師為主,其余六佛為伴,念一佛功德,七佛的功德都具備了。   【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ráo)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yì)。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lǚ)。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他們一起說,佛呀!我們十二藥叉再加七千,今天在這兒承蒙佛的威德神力,才能聽到藥師佛的名號,不再害怕三惡道恐怖的事情了。因為他們也害怕福報享盡了,墮落到三惡道,但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修藥師法就不怕三惡道了。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這個時候,我們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了,蒙佛慈恩,佛的攝受,都是自願的盡形壽皈依佛法僧,發誓來承當保護一切有情,為他們做義務,保護眾生能安心修行,讓眾生得到利益。   義工並不是現在的詞, 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實行義工了。那說明現“義工”是從佛家來的,從經文上出來的。   『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無論什麼樣的城邑,鄉村,空閒樹林,如果有流通此經的或有受持此經恭敬供養的人,我們會率領眷屬保護修行人或者受持佛法的人。有困難,我們就去保護他,讓他從苦難中解脫出來,有什麼願望或想要做的,我們都會讓他心滿意足。這是十二大將帶著他們的眷屬,向佛發了一個這麼大的願。   『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或者他們生病的時候,想要把病治好的,都應該來念這本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五種線寫上我的名字或記上我的名字。這裡的“我”是指十二藥叉大將,系成金剛結。如果他們的願望得到實現之後,還要把繩子解開。為什麼要解開呀?不解開,這十二藥叉一直跟隨著你,他們就不自在了。   你自在,也得讓他們自在呀,你的願已經圓滿了,這時候就把繩子解開,放人家走啊,不要貪。很多人說,我讓他一直跟著我,這樣不成。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這個時候,釋迦佛贊歎十二個藥叉,很好!很好!大藥叉將!為什麼是大哪?他明白了,明白了之後就為大,不明白就為小,這也是指我們的心性來說。『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你們思念與報答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應該時時刻刻的記住剛才所說的願力,就是眾生受持藥師法,有什麼求的都滿足。有什麼病的都幫助給他度掉。眾生的願力達到圓滿的時候,然後解結。讓有情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身心健康。   
    
     |          
     |                                                                                     
    
                                                                                                       
     |                       
      
      
     |          
     |                                                                                     
    
                                                                                                       
     |                       
    
	上一篇:印光大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下一篇:法界法師:藥師經釋義 第十四、供佛解脫眾難分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