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來大多是不乖巧的,但父母是不是看孩子不乖都要加以責打,卻是不一定的!」德高望重的北投農禅寺住持聖嚴法師說,站在佛教界的立場來看,孩子不夠乖巧,是父母本身的福報不夠,怎麼可以因此還打孩子呢!
聖嚴法師最近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與孩子們立約」的簽約行列,他認為「人本教育」的理念與佛教「眾生平等」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他願站在佛教界的立場,呼吁普天下的父母:在責打孩子前,先想一想「孩子真的是討債鬼嗎?」如果父母願意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便不會忍心責打孩子了。
聖嚴法師說,孩子乖巧,是父母的福報,那表示父母上輩子對這孩子付出了許多,所以孩子這世才來報恩;相對的,孩子很皮、不乖巧,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過去欠他許多,所以孩子這輩子才來「討債」。父母理應勇敢面對,償還舊債。
聖嚴法師說,相對於欠債的父母,身為「債權人」的孩子,內心同樣掙扎、痛苦。「討債鬼」一詞聽來不怎麼好聽,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他為什麼要來討債?
討債的過程愉快嗎?孩子常挨父母打、罵,其實他們也在受罪、受折磨,若不是因為父母欠他們債,孩子又何必來受這種苦。
「因為我們欠他,才使他受苦,我們更該加一倍覺得抱歉才對,怎麼還忍心打他呢?」聖嚴法師說,孩子不乖,既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受罰的也應該是父母,那麼自然沒有理由體罰孩子。
而站在眾生平等的立場來看,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不論對待人、動物、孩子,都要以慈悲心平等對待,而且慈悲心應從家人做起,同時要從小而大。
事實上,一般人若對父母不慈悲,別人一眼可看出,也會指責其對父母不慈悲;但若對孩子不慈悲,則許多人仍視孩子為父母的財產,認為是可任由大人支配的「東西」,忘記孩子其實也是眾生之一,和大人完全相同,只是他還沒有長大而已。
聖嚴法師說,不能考慮孩子的立場及其所受的待遇,就是沒有把孩子照顧好,這除了是對孩子沒有慈悲心,會害了孩子一輩子外,也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社會,同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層面可說廣而深遠,對眾生也就更不慈悲。可見慈悲眾生要從對孩子做起,「與孩子們立約」的運動,其實正是實踐宗教弘化的精神。
如果父母有心「和孩子們立約」,卻一時做不到不責打、不羞辱、不默許別人責打或羞辱孩子的境界,怎麼辦?聖嚴法師說,「立約」一詞,其實就是宗教的名詞,《新約》、《舊約》,便是人與上帝立的約,人雖然和上帝立了約,卻常常犯過錯,所以才要悔改、反省。
事實上,人要立約才能成為信徒。但人不可能不犯錯,所以贊成人人參加立約,不必擔心悔約,擔心在所立的約上跌倒。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佛教徒則是時時反省,盡量教育自己不打罵孩子,夫妻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
可是人所擁有的習氣、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人非聖人,不可能不貳過、不遷怒,只要心中常反省、忏悔、悔改,透過一次次的反省,人的行為漸受約束,對孩子悔約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聖嚴法師笑著說,我也是普通人,我也常會對弟子悔約,但我發覺悔約時,會承認說:「自己做錯了事,又說錯話了」,並請弟子諒解,弟子很喜歡師父的這種態度,所以人不必怕立約,立了約也不必怕犯過失。
近年極力倡導「心靈環保與外在環保同樣重要」觀念的聖嚴法師,認為淨化人心,最重要的是心裡想清楚後,產生改變的動機,才能標本兼治。聖嚴法師說,「心願」最重要,如果連心願都沒有,人不可能改變自己,唯有發了願,人才有可能慢慢去實踐。
曾有一些國小高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去請教法師,法師十分能體會孩子被打的痛苦,也認為父母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尊重孩子,其實是父母錯了。因為父母尚未體會:孩子雖然年紀小、不懂事,仍然需要受尊重;孩子之所以會反抗,也一定有原因。
法師回想起自己年幼時,脾氣十分倔強,父母若責打他,他寧願挨更多的打也不屈服,並想讓父母因看到他受苦而心疼、痛苦,往往到後來,母親打得都哭了。法師說,父母打孩子,孩子心裡會恨父母,便會以自己挨打來懲罰父母,而往往也都能達到目的。
但孩子心裡也要想想,如果父母不愛你、疼你,又怎麼會難過?可見父母確實是希望孩子好,至少要比自己好,所以才會常說:「孩子呀!你要爭氣呀!我們家從來沒有出過象樣的人,那都是因為我們當時的條件太差了,如今你有機會,要變成有用的人呀!」或者說:「孩子呀!你父母是有了社會地位的,你千萬別給我們家丟丑洩氣啊!」
聖嚴法師說,父母希望孩子好、孩子變成有用的人,是希望將來父母老時、不在時,孩子能同樣過得好。所以父母打孩子,動機是對的,只是作法錯了!如果父母孩子雙方都能稍微調整一下,體諒對方,整個情況就會改變,父母的好心、好意,也就不會充滿「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