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7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六祖壇經講記(74)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由用歸體。請用你的心,回歸你的本性,很清楚,請不要讓你的心向外攀緣。【是歸依真佛。】這樣叫歸依自性的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淨意,即清淨你的意念,徹底的去改過遷善。【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淨身。這是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淨口,你不要開口說別人是非長短。古人告訴我們要「謹言慎行」。【是自歸依。】我不要看你的歸依證,你變好了才是重點。下次我問你:「你歸依了嗎?」你就做給我看。你們聽我的課我都會講關鍵字,這樣你比較好讀。這一段在叫你改過,後面那一段就是叫你遷善。 現在六祖大師說歸依的方法,把你惡的身口意變成善的身口意。【常須下心,】謙卑。心沒有謙卑怎麼有辦法對別人恭敬?【普行恭敬,】對應前面所講的「內調心性,外敬他人。」假設你能夠這樣做,就能夠改過遷善,日久行深,自然就能夠見性了。六祖大師雖然是頓悟,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夠頓悟,按照這樣地做,縱使現在沒有辦法頓悟,以後也有辦法見性。送大家一句話,有時候頓悟不離漸修,理可頓悟,事當漸修,大家也不要太過著急。【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見性之後一切障礙就沒有了。【是自歸依。】遷善。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不是叫你如同草木,如是這樣,就是斷滅。〔不思萬法〕,到底有沒有感覺?有很多人打坐誤會要坐在那邊放空。前面《定慧品》已經講過,它不是斷滅,也不是頑空。舉個例子,鏡子的本身沒有起心動念,但它有作用,拿什麼東西在它面前,都能夠照映出來。我們的佛性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本來無一物,但佛性並不是沒有覺知,佛性有它的作用,但這個作用是不需要刻意起的,它自然有它的作用。如果你明白,你要注意到,〔不思萬法〕的意思就是叫你偋息諸緣。我們為什麼不能夠偋息諸緣?就代表我們的心死不了,因為我們的心有很多的欲望跟欲求,這樣你的心怎麼能夠止息呢?為什麼說要透過原始佛教的四個根本教育:「無常、苦、空、無我」?因為明白這樣的道理,能夠確認是無常,能體悟到是苦,空,和無我,心才能夠死,就是止息。 境界分三種,一種是順境,一種是逆境,第三種叫捨境,就是沒有好、沒有壞,不苦、不樂,那都是發呆。一般人最討厭逆境,最喜歡順境,還會偶爾發呆,你不會離開這三種境界。但是我們一般很粗糙的概念,認為順境是樂的,逆境是苦的,捨境是平的,完全是錯誤,因為這三種境界都是痛苦的,這叫三境配三苦,順境叫「壞苦」,逆境叫「苦苦」,捨境叫「行苦」。上面這三個字「壞、苦、行」表面上不一樣,但實際上只有一個意思,就是「無常」,下面那個字就是苦,「無常」故「苦」。現在不是筆記抄完你就沒有事了,筆記抄完你也很快樂,你不會痛苦,還說今天很高興,學到三苦,你還是一直想要去追求。你想追求什麼?就是因為你的心死不了,一直想要去追求順境,難怪不能覺悟。什麼叫壞苦?壞就是所有的東西會成住壞空,這個壞原則上就是會變壞,所以這個順境一定會再變,一變就變逆了。不論你現在遇到什麼快樂,那個快樂都不是永恆的,它是隨時都會消失變壞的,所以它才叫壞,壞那個順,把那個順境變掉,一變掉就是苦。你只要從這個角度開始,就想你現在想要追求什麼呢?你一直想要去享樂,或求神明菩薩保你平安,那還不是順境?大富大貴,那還不是順境?「希望我家的小犬、小狗都聽我的話。」那一樣是順境。你讀佛經,也希望「六祖大師在夢中摸我的頭,《六祖壇經》我就懂了。」你又在癡人說夢話了,你的潛意識就是朝著順境在追求。你自己不能夠察覺到內心這樣的陷阱,你怎麼修行?為什麼是陷阱?你不明白無常的法義,原來它就是壞苦。這三個境最重要,你懂了,後面就容易懂。當你知道所有的現象一定會變化,當你遇到苦逆的現象,就能夠如實地去面對它。逆境的現象就是苦,它苦的就是那個境界。這個苦還不是從無常變的?境界就是變來變去,都是無常。捨境是不苦不樂的境界,叫行苦,就是我們所講的三法印的諸行無常。你不要覺得不好不壞,那個境界是隨時在變的。這樣三苦來配三毒,喜歡順境的人跟貪相應,排斥逆境的人跟瞋相應,長期處在捨境的人愚癡,能夠如實觀察,領悟之後,你的心就止息了,因為你的心不會去妄求什麼。但不是止息之後就不做事了,而是把妄心止息,你才能夠生起智慧、慈悲的心,你才能夠勇猛精進。我們為什麼對人不忠?不忠的意思就是你沒有盡全力。自私的人怎麼會盡全力服務別人呢? 【性本如空,】止息了,把你的私心止息了,把你的障礙止息了。這個時候〔性本如空〕,你就可以體會到那一種跟空相應的境界。【一念思量,名為變化。】不是不可以變,要變好的,不要變不好的。【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這段講的是空間,我們在講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空間。為什麼說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這是我們想出來的,就是我們思量惡事它才會成這樣的,如果我們共同把它想成善事,你又何必到極樂世界呢?這裡就是極樂嘛!你說這是理論嗎?沒有,這很實際。我舉個例子,你們現在所住的地方有沒有在做社區改造?怎麼改造?就是一進來兩旁都種樹,這樣整個社區的感覺煥然一新。有的鄉鎮會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整個社區的人全部動起來,大家共同來美化環境,發展出特色,或人文素養…,整個社區改造之後,當地的房地產會增值,這對大家都好。這樣的例子,可以推廣到全世界,娑婆變淨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要一天到晚談不可能,那地藏菩薩一定很難過,因為他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們都沒覺醒,他就沒完沒了了。在佛法裡面,我們說「莊嚴佛淨土」,從哪裡開始莊嚴起?從你的心,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從你的家莊嚴起,不要一天到晚跑道場,家裡卻亂七八糟,真正的莊嚴要從你的心,把你的心莊嚴出來。氣質是不可以用裝的,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不用刻意包裝。你可以這樣子改變,這不就是化身嗎?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前面講的空間在佛學中叫依報,依報的意思就是我們依賴這個環境生存,現在講的就叫正報,也就是說,你可以變成像龍蛇這樣毒害別人,也可以變化成一位菩薩。正報看自己,你想做怎麼樣的人,由自己決定,這也叫做千百億化身。我觀察很多人很會化身,他對外面的人很好,像菩薩,回到家就變成龍蛇。當然還有一種人,出外是龍蛇,回家是孝子又是慈父又是好老公。我看過黑社會老大,他也是「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他很孝順父母,對兄弟很注重義氣,但是沒有智慧。 【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上界〕就是四聖,〔下方〕就是六凡,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就是六道的眾生,關鍵在於你到底有沒有智慧,你還是要透過學習,否則你怎麼開啟你的智慧呢?你怎麼知道什麼叫正見?什麼叫邪知邪見呢?你怎麼知道什麼叫真,什麼叫假?【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你有沒有感覺到你的自性是變化多端的?不要自卑,你要多去學習,既然是無常,你過去是什麼人我不管,我只管你現在是什麼,所以要這麼去察覺。但是,〔迷人〕沒有辦法自己透過反省來察覺。你要靜靜地反省自己,「啊,原來都是我的錯。」你還要繼續想:「既然是我的錯,我如何改?」你每天都要好好地思維,這樣,就會從〔迷人〕變成覺者。【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叫一念之間,繞回來不就好了嗎?這樣你會不會用啦?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圓滿報身〕談的就是智慧。六祖大師這句話講得真好,啟發很多人,讓人有頓悟的感覺。比如說,〔千年〕的暗就好像深山的古洞,百年千年都沒有人去走動,我們不管它到底黑暗多久了,只要一盞燈進去,黑暗盡除。我們還沒有覺悟之前,長夜漫漫,好像活在那個暗無天日的黑洞裡面,我們這樣很久很久了,今天有幸一讀佛經,你今天聞到佛法就像遇到一盞明燈,應該痛哭流涕。你有感覺到這一盞明燈嗎?所以這一燈就像三寶,就像經文。〔一智〕,透過修行,你真懂,能夠深入經藏,自然就能夠智慧如海。你今天能夠遇到這一盞燈,你的福報就很好,但是有這麼大的福報卻不會應用,那就可惜了。所以入寶山不要空手而還,當你智慧一打開,能滅〔萬年愚〕。我們愚昧多久了?我們生生世世,甚至在無數劫當中,都是這樣生死輪回,因為我們真的是愚癡。所以一悟便悟,你要注意這句話,不會說開悟之後再迷失,你們不用懷疑這個問題,開悟之後會再迷失,那個人一定沒有開悟。有些人在探討會不會有隔陰之迷,我坦白跟你講,假設迷就沒有真正的悟,假設他還會有隔陰之迷,就代表他的悟不是徹底。 【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就是《金剛經》所講的「過去心不可得」。你過去是什麼人我不管,你心中沾沾自喜你的豐功偉業也不對,你常常呵責自己,覺得自己罪不可赦,這樣也不對,因為它一直障礙你。無論你過去是誰,這都沒有意義。【常思於後,】世間人都講把握現在,但是佛法不可以這樣講,應該是活在當下,因為現在心亦不可得。【念念圓明,自見本性。】什麼人最精進?就是念念見性的人最精進,換個簡單點的,念念正見,再換個更簡單的,念念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說簡單嗎?真的還是不太簡單。我已經講過了,你東逛西逛已經無聊一個下午了,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回到家裡才想到,「我干嘛買這件衣服?」你一直扒飯,「我怎麼吃得那麼飽?」你知道你念念在做什麼嗎?假設你一念有所閃失,比如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只是一下子,有時候沒有機會讓你重來,所以我才說調整一下,但是也不要調太久,因為調越久危險性越大。 【善惡雖殊,本性無二,】如果你明白這句話,惡人你也應該禮敬,因為你看到〔本性無二〕。你知道善惡事實上是不一樣的,〔善惡雖殊〕是異,〔本性無二〕是同,同跟異,學佛的都應該明白。「異」是「善能分明諸法相」,「同」是「於第一義而不動」。【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沒有分明對待,才是你真實的本性。你只要起了分別對待,那就不是你真實的本性,那就是你的個性,你的個性是有好惡的。【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不染〕就是不執著。憑什麼不執著善跟惡呢?憑他的般若智慧,他已經看到〔本性無二〕。不思善不思惡是《六祖壇經》常常用的話,六祖大師常常用善惡的概念來開示。不染善惡跟善惡不分差很多。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這裡的概念跟前面幾乎是一模一樣,完全是看自己的〔一念〕。既然如此,請你回歸一句話,你不要小看一句佛號。為什麼有人跟你說「多念佛少說話」?因為你多說話多造罪,叫你少說話就是不要再造罪了。但是叫你少說話不要想,你又沒有辦法。少說話就是像我們禅修一樣,禁語,但是你就說在心裡面,這樣沒有效,所以就叫你念佛。少說話,多念佛,念一句佛號叫一念善,可滅恆河沙的惡。為什麼是一念?一念跟前面的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樣,難道要千燈嗎?一智能滅萬年愚,難道要萬智嗎?這樣的道理就很清楚了。覺醒不是說覺醒多久,而是說一念覺醒。如果那一念不能夠覺醒,就不可以說一念覺醒,就應該說一念不覺醒,想要覺醒,但實際上是沒有覺醒。【直至無上菩提,】保持到成佛,就是《壇經》前面所講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什麼心?但用這一念。假設你現在沒有辦法起清淨的心,至少起善心,先用善心來練習,到最後連善也不執著,那叫清淨,一直保持到你成佛為止。【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從開始到結束,開始就是我們說的「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就是從始至終。
|
|
|
|
|
|
上一篇: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75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我們的善根福德有,但是不足,怎麼把它補足?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