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30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壇經講記(30)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善知識!內外不住,】不執著外面的境界叫〔不住外〕,不執著自己的身心叫〔不住內〕。按照這樣的理論,你得到一個答案,依我們的程度是做不到,因為沒有正見。你講:「我明明有正見,但我做不到。」你講這話是騙人,你這樣就不可以說你有正見。哪有人說:「我是個很慈悲的人,但我做不到慈悲。」我們太輕率地講自己有正見。就像有人說「知易行難」,他的知道根本是不知道,他知道什麼?!你知道你還會這樣做?有正見的人一定不執著,執著的人一定沒有正見;因為你充滿執著,所以你是個沒有正見的人。有人問我從哪裡下手,我說你不要急著修行,我的意思是你要先去了解,我所講的了解就是你所講的修行。你了解了,不就得了嗎?!你了解怎麼做生意之後,你就去做生意;你了解怎麼樣演講之後,你就去演講。你說:「我了解,但我去演講,還是講不出來。」你這話是有問題的,以後不要輕易被一句話打死,我二十幾歲時也常常被這幾句話打死:「書讀那麼多有什麼用?」「我知道怎麼做,可我就是做不到。」這些概念常常讓我們很挫折:「我這樣做有什麼用?」「我學那麼多根本做不到。」其實,是錯覺,以為自己懂了,原來自己一竅不通,所以才做不到。

  舉個例子,現在有人丟掉一萬塊,在那邊悔恨交加,你說:「丟掉就丟掉了。」他說:「又不是你的錢,說得那麼輕松。」你要不就說:「丟掉,再掙就有了。」你講這種話,本意是要安慰,但是縱使他不反駁,他內在也不會認同。你是不是常講這種話?你為什麼要講讓人家不認同的話呢?那你怎麼講才比較有意義呢?「當你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後,你得到了什麼經驗、教訓、啟示?」「丟一萬,得三個,這樣比較甘願,劃得來。」所以,我們把道理講開不就好了。你道理講不清,就只會安慰別人,有的人連安慰別人都不會;安慰別人不是講道理,你只是在安撫他,但這事情沒有解決,永遠放在他的心裡,他沒有真正的釋懷。

  叫你不執著外面的世界,不執著身心,根本不可能。你說:「跟師父修,修到最後你就會不執著。」這樣的修行痛苦、壓抑,修到最後潛意識還是不能認同。你一定要能夠講出所以然,為什麼不執著世界?為什麼不執著身心?你可以講得讓我口服心服嗎?我口服心服,自然不執著;我心不服,自然執著。你不服,你就讓自己服嘛。你不服,哪裡不服?知見沒有建立,不透徹,再深入探討。如果還是不服氣,又再深入…,從這裡下手,慢慢讓自己的知見透徹。你透徹一分,執著就少一分。

  【去來自由,】你只要不執著,就可以〔去來自由〕。談到自由這個概念,大家都很喜歡,法國大革命家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是這麼說,我們現在是「煩惱誠可貴,執著價更高,若為兩者故,甘願受輪回。」談到自由,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自由,不只是人,動物也一樣。鳥本來在天空自由飛翔,我們又何必把牠關在鳥籠裡面?!魚本來在水中自由自在,我們又何必把牠們抓到水族箱裡去呢?!一樣的道理,我們的天性就是愛好自由,但說起來很奇怪,我們都是愛自由,又常常把自己困住。我們現在在這裡是身自由,而心不自由,心不自由,就是你的心不自在。我們今天學佛學自在,不自在就枉學佛。每個人都知道自在很好,你有人情事故,所以你不會自在;你有面子的概念,你也不會自在;你有比較的概念,你也不可能自在;你沒有開悟,就不可能自在。開悟的人就是能夠摒棄那些束縛。你說:「那我如何自在?」要自在之前要先學大方。說實在,我們人要大方,大人物都很大方;大方的概念一般人都比較好學,比較豁達的人就比較大方。自在的人是開悟的,你要先從你能夠做得到的學起。我們太保護自己,反而傷害了自己,事實上你很保護你自己,反而給自己綁手綁腳,變成很多障礙,讓自己更走不出來。你真正要自由,就要去除執心。

  【去除執心,】任何經典都要你去除執著。為什麼叫你不執著你做不到呢?你在讀佛法時,表面上有些道理你懂,但你做不到。比如你貪愛這個茶杯,就代表你執著這個茶杯,你喜歡、貪愛,才會執著。你貪愛什麼,你不見得會知道。你貪愛你的家人,就會執著你的家人;你執著什麼,就是你貪愛什麼。但你不要以為執著只是貪愛,「我討厭他」也是執著,如果你不執著,你不會討厭他。我們常講我們內在有貪、瞋、癡,貪就是貪愛,瞋就是厭惡。你貪愛它、討厭它,都是認為它是個實體;如果告訴你,它不是實體的,有沒有力量?我觀察過,沒有力量。學佛的人,哪一個不知道「如夢幻泡影」?!但為什麼你們還要執著呢?「夢幻泡影」這個概念對你們好像沒有什麼作用。如果跟你們說「諸法空相」,或「本來無一物」,就是「空」的概念,也沒有效。那要吃什麼藥才有效?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很喜歡一個人,你叫我觀他「如夢幻泡影」、「本來無一物」?!你眼睛睜開看,你在滿意你的視覺享受啦,相看兩不厭。你今天為什麼執著他?因為你沒有看到他的真相;什麼時候不執著他?當你看到真相,你才不會執著。每個人遇到境界就倒,你一定會被影響的,你只看到境界,沒有看到真相,沒有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沒有看到實相和真理,所以你一定會執著。

  佛從這個角度談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用很多概念來談,像「空」、「無常」都是真理。但是你的概念總是轉不過來。如果你要觀察真相,佛所講的「無常、苦、空、無我」,哪一個對你比較有影響力?「無常」?你害怕無常嗎?就像馬英九一當上總統,有人跟他說他也會下台,這是無常,花開花謝也是無常,日升日落也是無常,你沒有什麼感覺吧!既然「無常」沒有感覺,「空」你就更沒有感覺。「無常」好像還有個現象,「空」你不知道是什麼。再來,「無我」的概念對你來說更抽象;你今天就是執著「有我」,你保護自己、滿足自己,都是為了「我」,你說「無我」,真相就是「無我」,好像也沒有什麼感覺。我認為有一個字對大家來講比較受用,我建議大家從「苦」下手,真相就是一個「苦」。但是你講:「師父,這不是小乘人的觀法嗎?」你不要跟我講大小乘,法就是法,你能夠受用就最好,你不能夠受用有什麼用呢?你要講大乘的東西,我就跟你講「緣起性空」就講完了,但對你沒有用啊!你今天要選一個對自己有用的,自己覺性生得起來,時時刻刻有這樣強烈的正見。比如說你們現在在睡午覺,我說:「你們這些菩薩可以醒了!」你們還不見得會醒;我只要從外面丟一條蛇進來,你們就全部都醒了!不用跟你講:「你去觀蛇,蛇會咬你,你要遠離。」都不用,大家都躲到一邊去。我為什麼叫你觀蛇呢?因為被蛇咬會痛苦。我舉個例子,我很喜歡那個人,但我觀起來,那個人是毒蛇;我所講的毒蛇不是說「他是壞人」,而是我貪圖他,我必然會被他所害;你要從這裡觀,你自然就能夠觀得起來。有人要拿錢給你,你看到錢就要看到苦。你說:「我看到錢好像看到大家樂,怎麼會看到苦?」跟你說看到錢,就是因為你貪愛,所以你必然苦;看到那個人,你貪愛他,必然會苦;你貪愛去洗三溫暖、去跳舞,必然會苦。如果你覺性高,「苦」的是「執著」,並不是他。但覺性不高的人,你就要從他開始看,從你執著的物件開始看;小乘人就是看執著的物件,大乘人看到苦的是執著,就是心。但是你覺性如果沒有那麼利,一定要從那個物件開始看,也就是那個物件會讓你苦;既然它會讓你苦,你應該遠離它,不要執著它。這樣的覺性,世間人完全沒有;但世間的智者能夠體會到這種概念,世間的智者並不是指開悟的人,而是稍微有智慧的人,他們透過觀察,就能夠知道。

  舉個例子,比如說眾人都喜好名利,但實際上名利會害死人。俗話講「人怕出名豬怕肥。」但你跟二十歲的小伙子講,他聽不懂,他只想過有名之後就有利,但沒有想過有名有利之後還會有什麼後果;所以有些話對年輕人講,他聽不懂。對五十歲的人講,他或許聽得懂,如果聽不懂代表他沒有經歷過。世間人想追求的東西太多,但那些東西會帶給你痛苦,只要稍微有智慧的人,他就懂得這個道理。從小到大,我們都想追求快樂,但你得到的反而都是痛苦,難道你沒有這種經驗嗎?難道你想重蹈覆轍?你從這個概念去思維,你的覺性就會生起來了。

  你可以一項一項去觀察你的人生。我過去教禅坐,剛開始什麼都不講,我只講:「把你的一生做個回顧,用心回顧,看看你究竟做了什麼?」這重不重要?我沒有說你開始怎麼修,因為我說唯有你自己感覺、覺悟的才有用,我講的沒有用。但你願意回顧、感覺,你到底是什麼人?到底想追求什麼?得到的結果是什麼?…。你只要仔仔細細地想三天,老實想完了之後,一定會有覺悟,你會察覺到你過去的無知,你過去這樣是錯的。學佛之前要承認自己錯,承認自己錯才能夠學佛。哪裡錯?觀念錯,接著做法錯,所以結果錯。你說這算不算禅修?這樣再來談修行,你馬上懂,會有很強烈的感覺,你馬上認為有可能不執著。舉個例子,你說:「錢,每個人都喜歡,誰不愛?」請問,是每個人都愛錢,還是大多數人?大多數。你不要以為每個人都愛錢。那些少部分不愛錢的,你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的答案不見得不一樣。有的人就是因為有錢,家人反目成仇;有的人就是因為有錢,朋友相殘;如果這些事發生在你身上,你就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但有智慧的人不需要等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他只要透過觀察,就能覺醒。

  你稍微思維一下,你就能夠感受到:「我貪愛他,所以我受苦。」你貪愛自己身體健康,你會不會受苦?我不是說你貪愛你的身體,而是你的身體健康。我們有義務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有義務照顧好家人,有義務把工作做好,有義務好好對待所有的人,這樣很正常很平常,這叫平常心。我有義務照顧我的身體,但它是無常的,它要生病,我就接受它生病,它健康我就接受它健康,它活著我就接受它活著,它不想活了,我就接受它因緣已盡。你教孩子,也是一樣;你的孩子要是聽你的話,你就接受他聽你的話;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你就說他很有主見嘛!孩子有主見好不好?孩子不聽話,一般都認為他很糟糕,我們的腦袋居然這麼笨。所以,孩子能聽我的話,我就接受這個狀況;孩子本身很有主見,我也接受這個狀況;我的另一半很關心我,我接受這個狀況;我的另一半很獨立,我也接受這個狀況,我全然接受!那我接受要不要出什麼力?要出很多力我才能夠接受?「全然接受」本來是很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但由於大家的內在死不承認,不肯屈服別人,總希望別人屈服於你。為什麼天下人要聽你的話?憑什麼?你為什麼不聽天下人的話!如果你願意聽天下人的話,你了不起。你會要個答案,到底要不要聽話?換個角度想,就是尊重,用尊重不就化解聽不聽話的問題了嗎?!

  你為什麼執著?因為你不明白真相,那個真相是苦的。為什麼苦?執著必然苦,所以叫「諸受是苦」,你的感受必然痛苦,那是苦的感受。用苦來讓你覺醒。很多人在學佛法,學到四聖谛,對四聖谛沒有感覺。四聖谛第一個是「苦」谛,苦的事實是一種真理,你明白了就能證悟阿羅漢。你證到苦你一定不會執著它,硬把你拉去,你一定會跑掉。我們對苦的清楚度不夠,你現在所執著的必然是苦的。你願意去看到這個真相嗎?你看到了必然不執著,你沒有看到你必然執著。你也可以很清楚去觀,觀物件,看哪個物件不會讓你苦;每個物件都會讓你苦,比如我執著你們,我必然會苦,你們執著我,你們也會苦,我們彼此互相執著,這一下子就沒完沒了。你們來上課,我來接受這個緣起,我來上課,你們來接受這個緣起,只是這個樣子而已,這樣的概念叫隨緣。光是一個概念你沒有真懂,否則,兩個字「隨緣」你就開悟了;「平常心」你也會開悟。不是說你要讀幾部經,只是你對這個概念百分之百地透徹,你通常沒有透徹就跳過去了。從你的執著,你要生起這樣的正見,你執著就是不明白真相,用好幾個概念來闡述這個真相,哪個最有用你就用哪個,「苦」對你最有用你就觀苦,如果「空」最有用你就觀空…,如果你說這些都沒有用,怎麼辦?那我會叫你多看歷史,叫你聽聽別人的故事。你懂看電視也可以領悟,不懂那叫著迷,你在看什麼?這件事情可以讓我覺悟,可是你看不出來。古時候的戲,演一些邪不勝正的戲,或壞人到最後沒有好下場啦,或者因果報應啦…,看戲的孩子內心都有很強烈的忠、孝、節、義,他看戲比看課本更直接呢!但就是很少有演真理的戲;有關真理的戲,一般拍出來,票房都是很差的,因為大家看不懂。你透過這樣的方式,慢慢去體察它,你自然就會漸漸不執著了。舉個例子,我從三十二歲就開始到企業去上課,剛開始上課一定會很執著,執著我們的表現,因為這跟個人以後的前途有關系,所以早年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教到最後就不是為了賺錢了。到現在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教書就是教書,沒有想過為了什麼。」你講得很好,講得比我想象的還要好。

  一樣的道理,修身養性就是修身養性,修行就是修行,會修行的人當下就受益,不會修的人一直在期待那個目的的到來。我現在就要受益,不需要等到我開悟、成佛、到極樂世界。「這世間好苦,阿彌陀佛來接我去吧!」「我業障那麼重,阿彌陀佛來救我吧!」你這樣的修行現在不受益。但是不受益你卻不甘願,因為你在期待未來的結果;你這樣修,連旁邊的人都覺得很苦。你去觀察,觀察到最後,就遠離再遠離,遠離就是不攀緣,你才有機會像六祖大師度他的師兄時講的「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你才能夠做到一句話「老實念佛」。你憑什麼老實?你根本不老實,你只是會念佛。我屏息諸緣了,我不攀緣了,我才老實得下。

  攀緣的心是追求的心,追求什麼?追求痛苦,你不知道嗎?但世間的人叫顛倒眾生,他以為他在追求快樂,這跟事實的真相是顛倒的。認知是快樂的,事實的真相是痛苦的,你有沒有去對照過?你說:「那到底要不要追求?」「隨緣」!你只要明白這個概念,你就會去做。你不明白,你常常會左右矛盾:要不要?去不去?做不做?「隨緣」已經把這些問題全部都回答完了。舉個例子,該去上班就去上班,但你不執著上班。不執著上班是什麼意思?心中不執著上班,才不會害怕加班,不執著的人就是願意配合的人:「我不執著我的升遷。」你好好做,也不要跟老板說:「我可不升遷的哦。」你進來就好好做,人家叫你加班你就加班,你有時間就早點來掃掃地,幫同事擦擦桌子,擦完你再去打卡。五點可以下班了,你就掃掃地,收收桌子,五點半你才走。你這樣不見得會升遷,不見得會加薪,但我跟你講,你這樣做下去,你一定可以升遷,一定會加薪水,人緣一定越來越好,有一天忽然做到總經理,然後做董事長的女婿。我們常說這樣的人叫傻人,你這樣的形容詞是不適當的,這種「不跟人計較」的人才是智者。不執著會比執著的人做得更好,如果你這句話你聽得懂,你一定是最積極而且是最沒有壓力的人。積極的人幾乎都有壓力,對不對?我們常常說做人要樂觀、積極、進取、熱情…;但是你積極、進取時,其實心中還有點苦;說你樂觀嘛,有時候難免還有點抱怨;你認真做,別人不見得會配合…。你有時候要觀察你究竟是哪一種人,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你也不知道。

  我們一般人談到最後,都是混在一起:「反正大家都是凡夫啊。」凡夫是什麼?大家都差不多,說好也不怎麼好,說壞也有良心,說有良心又使壞,做壞事看到地震水災又捐錢…。你是什麼人?好壞人。反正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了,你也不了解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你的執心沒有去除,你就沒有辦法完全地奉獻,你一定是有私心的。我奉勸大家,從自私修到無私,從自我修到無我,憑什麼?憑「不執著」,唯有不執著,你才能做到。剛才講執著的真相是痛苦,不執著的真相是什麼?是真快樂,或是自由自在,或是解脫…,都可以說;執著是什麼狀態,不執著是什麼狀態,你自己去選擇。

  但是,有時候你會問:「師父,我也知道不執著很好,但我還是做不到啊!」那我們就跟這樣的人說:「你是苦吃得不夠多嗎?你是把吃苦當吃補啊!」你不要被模糊的概念打敗,你不是那種知道而做不到的人,因為這種人不存在,但你的潛意識一直認為你是那種人,這樣你就沒有救了,你跳不出這個陷阱。為什麼我說這種人不存在呢?因為這樣的理論不成立。只有兩種人,執著跟不執著。你不要跟我說:「我雖然知道不執著的好處,但我依舊是執著。」你就說:「師父,我很執著。」這樣就好了。你說做不到,因為你對苦的真相不夠清楚,這時要再繼續探討,你不要卡在那邊動彈不得,你雖然還沒有辦法不執著,但你要知道如何不執著。你只要繼續契而不捨地探討,你漸漸就會不執著,這樣是有方向的,而不是卡在中間左右為難;就是去做,不斷地練習就對了。比如你娶了個媳婦,下禮拜是端午節,她說她不會綁粽子,你就叫她練習綁,到最後她就會了。但是她如果說:「自己綁粽子真好,但是我不會綁。」「婆婆,綁粽子的方法我知道啦!但是我就是不會綁。」「婆婆,粽子真好吃,可我就是亂綁。」這些概念一直在障礙我們的人生。沒有這個答案啦!成佛為什麼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是因為把時間浪費在這裡。如果你從頭慢慢去修,不用這個樣子,我坦白講,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好好修行個三年,就有眉目了。如果慢一點五年,再慢十年,你就差不多了,所謂差不多就是你就知道了。但是你都猶豫不決,亂跑道場,書亂看啦,或把修行當成一種人際關系,當成社交活動,那就不用談了,三十年也一樣。那不是三大阿僧祗劫,那是三萬大阿僧祗劫也修不成啦!我已經把這個道理跟你講了,你執著就是因為你不明白真相,你明白了自然不執著。〔去除執心〕就是「應無所住」。

  【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通達無礙,]是「而生其心」。《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可以當成你的正見,心不執著才能夠無所住,無所住才能夠通達無礙,才能夠讓你生起智慧的心,才能夠生起清淨的心,按照這樣修,無論在任何時空,都能自由自在。

 

上一篇: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31集
下一篇:界诠法師:修行者應知三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