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四 答志通 三身四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四 答志通 三身四智

  [經文]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余遍,而不會三身四智⑴,禮師求解其義。

  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

  【注】

  ⑴ 四智 四智是瑜伽行派所說的從見道至成佛過程中轉八識所成的四種智慧。《成唯識論•卷十》說的四智是:一、第六識意識轉得妙觀察智;二、第七識末那識轉得平等性智;三、第八識阿賴耶識轉得大圓鏡智;四、前五識轉得成所作智。

  [星雲大師譯文]

  智通比丘,壽州安豐人。最初閱讀《楞伽經》多達一千多遍,卻不能領會三身和四智的意義,於是就來參禮六祖,懇求解說經中要義。

  六祖說:所謂三身:清淨法身,是你的自心本性;圓滿報身,是你的般若智慧;千百億化身,是你的修行實踐。如果離開本性,另外說有三身,這就是有身而無智;如果悟三身本無自性,這就叫作四智正覺。

  [經文]

  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谛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

  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星雲大師譯文]

  聽我說偈:

  自性本來具有三身,由三身發明成四智。不必摒絕見聞外緣,就能超然直登佛地。

  我現在為你說的法,你要深信永無迷惑。莫學他人向外馳求,整天口中徒說菩提。

  智通又再啟請說:是否能請求大師為我講說四智的意義?

  六祖說:既然領會自性三身的意義,自然也就能明白四智的意義,為什麼還要問這個問題呢?如果離開了自性三身,而另外去談說四智,這就叫作有智無身;即使有智,也等於無智。

  [經文]

  復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⑴,平等性智心無病⑵,妙觀察智見非功⑶,成所作智同圓鏡⑷;

  五八六七果因轉⑸,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⑹。

  【注】

  ⑴ 大圓鏡智性清淨 下面引用太虛大師對四智的解釋:因第八阿賴耶識到果位轉成大圓鏡智之時,即捨去了一切有漏、劣無漏的生死之法,與清淨的平等法界相應,無漏、有為、無為,徹底圓明。……諸佛悟故,便如如響應,轉成大圓鏡智,究竟清淨法身了。

  ⑵ 平等性智心無病 我們眾生所以有種種生老病死的苦,其症結即在於《維摩經》所謂“無明”、“有愛”。這無明、有愛,實是身心眾病的根源。廣言之,即是與第七識恆相應的我疑、我愛、我見、我慢四種根本煩惱。……若將第七識上的心病去掉,心病自然痊愈,平等性智也自然現行了。

  ⑶ 妙觀察智見非功 妙觀察智是純粹的無分別智,若有分別的能觀所觀的見相,便落於顛倒分別的不妙觀想,反成為妙觀察智的障礙物了。……妙觀察智若在分別見中,即非妙觀察智,所以謂“見非功”也。

  ⑷ 成所作智同圓鏡 因前五識在因位中,與第八識同現量性境,若在見聞覺知上不落於獨頭意識,都和第八識一樣緣現量性境。但平常未與大圓鏡智相應,即無妙用,須待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無垢識現五根清淨,則前五識亦隨之轉成清淨的成所作智,故雲“同圓鏡”也。

  ⑸ 五八六七果因轉 前五識與第八識轉識成智是在果位,第六識與第七識轉識成智在因位。

  ⑹ 繁興永處那伽定 那伽是梵音,意譯為龍。那伽定,想龍那樣定。行住坐臥,言默動靜,無不在定慧中了。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又再說偈:

  大圓鏡智是本性清淨體;平等性智的心體無所滯;

  妙觀察智不假功成,不涉計度,不起分別,成所作智如同大圓鏡。

  雖然五八兩識果上轉,六七兩識因中轉,但只轉其名而非轉其實性體。

  如果在悟道轉識時,不留余情,盡管外緣繁雜多起,而心卻處於定中。

  如上轉識為智也。

  教中雲: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經文]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星雲大師譯文]

  智通聞偈後立即領悟了本性四智,於是呈偈說道:

  三身原來是我的體性,四智原本是明徹的心。

  三身四智圓融無障,應物隨緣任意而現形。

  起心修持都是妄念動,守住也不是最好辦法。

  身智妙旨因師得曉悟,從此盡無染污諸假名。

  [星雲大師問題解答]

  六祖大師如何解釋唯識要義?

  轉八識成四智,是佛教修學唯識的最終目標。

  真如自性離諸塵染,清淨圓明,洞徹內外,如大圓鏡,洞照萬物,所以說大圓鏡智就是性清淨體。如來官自他一切平等,以平等性智隨眾生的根機示現開導,令眾生悟證自性。此平等性智是由無所滯礙的心體流露出來的,所以說平等性智心無病。如來善觀諸法的自相共相和眾生根性樂欲,而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眾生開悟,叫做妙觀察智。此智是於應機接物時,能頓時觀時觀察明了,不假功成,不涉計度,不起分別,所以說妙觀察智見非功。如來成就其本願力所應作事,叫做成所作智。此智能令諸根隨事應用,悉入正受,如鏡照物,不昧現狀,完成任務,所以說成所作智如同圓鏡。八識中的前五識和第八識,必須要到成就佛果時,才能轉成所作智和大圓鏡智,所以說“五八兩識果上轉轉”。八識中的第六識和第七識,在眾生因地中時,就可以先轉為妙觀察智和平等性智,所以說“六七兩識因中轉”,不過,“五八果上轉,六七因地中轉”,只用轉名言而非轉實性體,如果在心悟得轉時,不留余情,則我人行住坐臥四威儀中,雖然外緣繁雜多起,而心卻常處在定中。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五 答智常 法本無四乘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三 答法達 要轉經不要被經轉(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