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三: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三、趨入之方法。
丙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分二:一、宣說身所依暇滿難得;二、意樂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丁一、宣說身所依暇滿難得:
暇滿人生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這是講菩提心的依處。要發菩提心,要修持菩提心,主要依靠暇滿的人身。其他天界、龍宮裡的眾生等都屬於非人,他們中的一些眾生也曾經在佛陀面前聽過法,也發菩提心,但這裡也有佛菩薩所化現的,除此之外的一般眾生都沒有真正的發菩提心和修菩薩行的機緣和條件。雖然他們在佛陀的面前聽過法,也發過菩提心,但是真正要生起菩提心,真正要成就菩提果,也是非常難的。所以,發菩提心主要是靠暇滿的人身。普通的人身也不行,普通的人身也許能聽法,能做一些善事,但是真正要生起菩提心,也是很難的。所以,要具足暇滿,有這樣的人身才可以發菩提心,才能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機緣和條件。
“暇”:閒暇的意思,即有時間、有條件學佛修行。能學佛、能修行,有這個機緣和條件叫閒暇。
無閒暇處有八個,這些都是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沒有閒暇,不具備閒暇的身份。
第一,地獄道。地獄道的眾生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日日夜夜遭受熾熱、寒冷的痛苦。比如,八熱地獄裡主要是熾熱之苦,八寒地獄裡主要是寒冷之苦,這都不是一般的熾熱或寒冷,而是難以忍受、不可思議的痛苦。我們講輪回過患的時候也講過,其他的經文(比如《地藏經》等)也有描述,但這也都是大概地描述,大概地講的。地獄眾生真正所遭受的痛苦是各種各樣,真正不可思議。其實,極樂世界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地獄的痛苦也是不可思議的,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地獄眾生遭受這些極大的痛苦,沒有一點學佛修行的條件和機會。
第二,餓鬼道。餓鬼道有很多眾生,有空游餓鬼、隱居餓鬼,他們主要是遭受饑餓、干渴等各種各樣的痛苦。這只是痛苦之一,還有很多種其他的痛苦。餓鬼道的眾生就是這樣不分晝夜地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絲毫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
第三,旁生道。旁生有海居旁生、散居旁生。海居旁生主要是大海裡的眾生,散居旁生是野生動物等其他的旁生。旁生特別愚癡,今天讓它念一句“阿彌陀佛”或是念一遍“嗡嘛尼呗咪吽”六字真言,就能獲得解脫,獲得成就,它們也做不到,不會念。我們都看過《動物世界》,從那裡也能了知到,它們總是互相殘殺,互相吞食,心沒有一剎那安寧的時候,時時刻刻處在這種恐懼的狀態中,根本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
這都是三惡道,都是無暇處。
第四,邊鄙地。邊鄙地是沒有佛法的地方,不僅沒有佛法、正法,還有很多邪法。那裡沒有正法,只有邪法,那裡的眾生無法修持正法,只忙著學這些邪法,根本沒有修持佛法的機緣和條件。
第五,無想天。無想天屬於天界,那裡的眾生在無想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也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現在人間也有修無想禅的,尤其一些所謂修禅宗、大圓滿者,他們實際修的不是禅宗,也不是大圓滿,他保持的是無記的狀態,修的是無想禅。他們也特別執著這種境界,若是告訴他:“這樣修法不對。”“這個狀態是不對的。”他們也不聽。所以,這也是無暇處,這種人也沒有真正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
第六,邪見,即相續當中有嚴重的邪見。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相續當中有嚴重邪見,對佛法有偏見,他們根本就沒有去觀察,對佛法沒有研究,沒有了解,就很盲目地說“迷信”之類的話,就這樣想,就這樣說,這都是邪見者。這種人也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
第七,佛不出世(暗劫)。劫有光明劫和暗劫,佛出世的這個劫叫光明劫,佛不出世的這個劫叫暗劫。若是遇上暗劫,佛沒有出世,眾生也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因為佛不出世,就不會有佛法;沒有佛法,眾生就不能修持佛法。
第八,喑啞,主要是意喑啞,即精神不正常,這種人也不能修持正法。
這八處是無閒暇處,沒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遠離八無暇處,具足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就是閒暇。
“滿”:圓滿,還要圓滿十種功德,具足十種圓滿。所謂閒暇,是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但是只有這些也不行,還要圓滿十種功德,包括五種自圓滿、五種他圓滿。
五種自圓滿。這五種都是觀待自己要具足的,觀待自己而要圓滿的,所以就稱為五種自圓滿。
第一,得到人身;第二,五根具足。
第三,轉生於佛法中土。佛法比較興盛的地方叫佛法中土,具有佛,具有正法。以前印度是佛法中土,後來藏地是佛法中土。現在漢地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了,佛法也越來越興盛了,也可以說是佛法中土。
第四,業際不顛倒。什麼是業際顛倒?比如,剛開始相信因果,後來就不相信了;剛開始出家修行,後來又不出家、不修行了。這都是屬於業際顛倒。這裡也有緣起,我經常強調緣起,緣起很重要,若是緣起被破壞了,要恢復是很難的,所以業際不能顛倒。可以說,業際顛倒的人相續當中只有邪思邪見,沒有絲毫的正知正見。上師如意寶也曾經講過,在喇榮最初建居士林的時候,剛開始有些居士發心挺好,到居士林常住、修行,後來家裡有各種事情,回去以後一點都不學佛,也不修行了,這種人就是業際顛倒之人。無論是出家修行,還是以居士的身份修行,都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決心。無論在哪裡,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的意念,堅持自己的發心,否則就是業際顛倒之人。
第五,對正法,對佛法具有信心。
五種他圓滿:第一,如來出世;第二,佛已說法;第三,佛法住世;第四,自入聖教;第五,師已攝受。為什麼是他圓滿?這些是觀待他緣而具備,觀待於他緣而圓滿。
若佛不出世,就沒有佛法了;雖然佛出世,但若是不傳法,也沒有佛法;雖然佛傳法了,但若是教法已經隱沒了,這樣也沒有佛法。
現在佛出世了,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樹下已經成道了,共轉了三次法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也沒有隱沒,雖然還沒到像法時期,但是也快到了。如果現在能精進修行的話,還能成就。什麼是像法時期?就是在表面上都有,實際上沒有。現在就已經出現預兆了,無論是藏地,還是漢地,都有很多道場、寺院,規模非常大,但是沒有道,這就是快要到像法時期了。現在是有學佛修行人,但是心裡沒有真正的戒、定、慧的功德,表面上有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這些出家人,而且出家的人、受戒的人越來越多了,也有很多的居士——優婆夷、優婆塞,但是相續當中都沒有真正的佛法,沒有真正的戒、定、慧三學的功德。盡管如此,現在有的道場裡還有道,有的修行人當中還有真正的法,所以還沒有到真正像法時期,但是快了。
即使佛出世,也轉法輪了,教法也沒有隱沒,但若是自己不入聖教、不皈依佛門,也一樣不能學佛修行。
現在我們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自入聖教?大家也許都想得很好:我參加百日共修,共修一百天,肯定能成就,然後就回去度化眾生。那麼,你現在有沒有皈依,有沒有自入聖教?皈依是入門,入門就是自入聖教的意思。皈依有因皈依和果皈依,自己有沒有做到這些?自己是不是真正皈依三寶,是不是真正走進佛門,相續中有沒有三皈依或四皈依的戒體?若是沒有皈依的戒體,那就還是沒有真正皈依佛門。我們現在在講菩提心,還有很多人還想修大圓滿法——即身成佛之法,可連皈依都沒有做到。若沒有皈依,怎麼能發菩提心呢?沒有皈依,怎麼能成就大圓滿呢?這是不可能的。應該是先入門,再入道。
還有很多人說:“我修的不是小乘,我修的是大乘;我不修顯宗,我要修密宗……”你說這些話有沒有到時候?你還沒有入佛教的門,入門了以後再入道,再選擇法門,是選擇小乘,還是大乘,選擇顯宗,還是密宗。要看看自己的根基和意樂在哪裡,自己的修行境界、層次在哪裡?其實,無論是小乘,還是大乘,無論是顯宗,還是密宗,都是不矛盾的。但是眾生的根基和意樂不同,所以要看看你自己的根基和意樂在哪裡,這是第一;第二,每個眾生的修行境界、層次也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法門,你可以選擇,你也可以修行。但是首先要入門,所以就是自入聖教。
若是我們以他心通去觀察的話,在座諸位中能有幾人真正走入佛門?有幾人相續當中真正有三皈依、四皈依的戒體啊?所以大家真的不要好高鹜遠,首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自入聖教!你學佛修行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沒有自入聖教,那怎麼辦?盡快學修皈依,讓自己進入聖教,皈依佛門。
然後是師已攝受。只有自入聖教也不行,還要有上師、善知識的攝受,這一點也難。什麼叫攝受?在儀式上做了皈依,是不是叫攝受?不叫攝受。在座下聽法是不是叫攝受?不叫攝受。你的心有沒有真正交給上師善知識?若是交給了上師善知識,那就得到了師已攝受。今天他講的無論是你愛聽的,還是不愛聽的,今天他給你安排的無論是你願意做的,還是不願意做的,若是你都能去做,這叫師已攝受。自己有沒有具足這個圓滿?為什麼學佛這麼多年不得受益呢,就是因為這個。放不下自己,放不下架子,放不下面子啊!跟上師、跟善知識經常較勁:“這樣對,那樣不對。”“這個我可以接受,那個我不能接受。”“這樣行,那樣不行。”這都是沒有得到師已攝受!師已攝受就是要降伏習氣,放下自我。你降伏了習性,放下了自我,才能真正獲得師已攝受,但是難啊!
遠離八種閒暇,具足十種圓滿的人身叫暇滿的人身。自己仔細觀察、觀察,你這個人身是不是暇滿的人身?怎樣觀察?就以這些標准來衡量,來做判斷。自己有沒有遠離八無暇處?有沒有具足十種圓滿?若是有,就是暇滿的人身,就是菩提心的依處。
只有暇滿的人身才有這樣的機緣和條件,才可以發菩提心,才可以修菩薩道。為什麼寂天菩薩首先講暇滿的人身呢?因為這是菩提心的依處,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就像你今天進入一個團隊,去參加一項工作,首先要具備前提條件吧。同樣,今天你要發菩提心,要修菩薩道,暇滿的人身就是前提的條件!寂天菩薩在前面講過,他是依佛的教言而說的,因此,這實際上就是佛說的,就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也是菩提心的依處。
“暇滿人身極難得”:暇滿的人身太難得了!人身不是誰都能得到的,暇滿的人身也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首先,從因緣的角度來觀察人身的難得。你要有因果正見、輪回正見,相信六道輪回,相信善惡因果,這叫世間見;然後具有屬於世間的戒律——斷惡行善,能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還要有一些殊勝的善根福德,比如上供下施,經常做善事。這些是得人身的因和緣,還要有殊勝的願。這些因緣都具足了,才可以得到人身,才可以得到暇滿的人身。
這些是得暇滿人身的因,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對照一下自己,有因果正見嗎?有輪回正見嗎?斷十種惡業了嗎?行十種善法了嗎?如果沒有,你就不能得到人身,不能得到暇滿的人身。有的人說:“得不到人身就得不到人身吧,能升天也行!”若是想升天,你要有四禅八定的功夫,升天更難!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這些心修出來了嗎?無色界的這些心修出來了嗎?若是這些心修出來了,你就可以升天了;若是這些心沒有修出來,怎麼能升天?既然不能升天,那怎麼辦?就是墮落惡趣,要麼墮入地獄,要麼墮入餓鬼,要麼投生旁生,你沒有別的選擇。
大家真的不能不聞不問哪!有的人像什麼事也沒有似的,能學就學,不能學就不學;能修就修,不能修就不修。有的人對解脫成佛根本不聞不問,根本不在乎。如果這樣,到時候你會痛苦的,會後悔的,但那個時候就晚了,一切都完了!現在有些人,業力現前的時候才知道害怕:“上師啊,佛陀啊,觀音媽媽啊,救救我吧!”沒有用!這個時候觀音媽媽救不了你,誰也救不了你!業力現前的時候,像洪水一樣,誰能阻擋得了?
其次,從比喻的角度來觀察人身的難得。佛在經中有很多比喻來說明人身難得,今天只講其中的一個:光壁立豆。在一個光滑的牆壁上撒一把豆,豆能停留在牆上嗎?不可能的!你就是反復做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甚至百萬次,也不可能。佛在經中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人身難得。你好像認為得人身太簡單了,佛是怎麼講的?你現在到底是相信佛,還是相信自己?
再次,從數目的角度來觀察人身的難得。這也是佛在經中講的,地獄的眾生好比整個大地的微塵,人的數目好比指甲上的微塵。指甲上能有多少微塵?這二者一比,可以說人根本不存在。若是把全世界的人都放在地獄裡,然後讓你去找一個人,無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無論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只要你能找到一個人就行,但是即使你找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甚至百萬年,你也找不到,可以說,人根本不存在!
現在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人身難得。我一說:“不能這樣,否則會下地獄啊!不能那樣,否則要下地獄啊!”你們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麼,但心裡卻在想:“下地獄也太容易了吧?”地獄的眾生為什麼這麼多?就是因為下地獄太容易了!眾生無量無邊,但是大部分都在地獄裡。人身為什麼這麼少呢?就是因為得人身太難了!猶如如意寶。你一出門就能撿到一般的石頭,而且撿多少有多少,因為數目太多了;但是你撿不到如意寶,哪怕走遍整個世界,你也找不到如意寶,因為如意寶太少了!
大家要從因緣、比喻和數目這三個角度去思維人身難得。你們有沒有這樣思維啊?我們百日共修的第一節課講的就是《暇滿難得》,一共講了十天,你們也觀修了十天。你們有沒有這樣去思維人身難得?沒有吧!有幾個人能這樣做?都是自己糊弄自己,自己欺騙自己。有沒有參加百日共修?參加了。有沒有學修《暇滿難得》課程?學修了。但是為什麼不得利益呢?為什麼沒有一點進步呢?就是不認真!
大家要站在這三個角度去思維人身難得,才能產生真正的定解!對此道理,你有沒有生起定解?現在我問你,一會兒你自己問自己。我問你們,也許你們不一定能覺察得到;但是你們扪心自問,也許就能覺察得到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所謂的“得過且過,一切錯過”,這麼殊勝的機緣,你錯過了!
偈頌中講“人身極難得”,就是要從因緣、比喻、數目三個角度來思維。這樣一思維,一觀察,得人身太難太難啦!你們對此有感觸嗎?沒有吧!我們就像石頭,即使煮得時間再長,也煮不出什麼來;我們就像木棍,即使拉的時間再長,也拉不長;我們就像石頭,再怎麼泡,也沒有泡軟的時候。
大家要對照自己、反省自己,這叫修行。佛法是做什麼用的?就是用來對照自己,改變自己的。這不是在講故事,你們是不是認為我在講故事?有些人想:“釋迦牟尼佛以前講了很多故事,現在也有人講這些故事,我樂意聽一聽。”你們是不是這種心態啊?我不是在講故事。有些人就想學理論知識,這沒有用,我不贊同,因為你靠理論解決不了問題。那什麼是學佛修行?就是拿來對照自己的內心,改變自己的心態。若是沒有這樣做,即使你表面上身形再端正,懂得再多,也還是沒有學、沒有修,還是沒有佛法,也沒有修行。
“即得能辦人生利”:人身難得,暇滿的人身更難得,一旦得到了就可以承辦人生的真正利益。什麼是人身的價值?什麼是人生的利益?
用這個人身賺錢,賺到一個億、幾十個億,這是不是人身的真正價值?這是不是人生真正的利益?不是。餓鬼道、旁生道的眾生也能做到這一點。比如,雖然空游餓鬼有它的痛苦,但不是所有的餓鬼都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有些空游餓鬼特別有錢財,特別富裕。再如旁生道裡龍宮中的眾生,雖然他們屬於旁生,但是也特別富裕。還有天界的眾生,就更不用說了。盡管如此,你也不必驚訝,這都沒有什麼。所以,這不是人身真正的價值,也不是人身真正的利益,也就是不能“辦人生利”。
擁有權力,當總統,當聯合國秘書長,這是不是人身真正的價值?是不是人生真正的利益?不是。當總統有什麼呀?當上聯合國秘書長又有什麼啊?很多空游餓鬼都擁有很大的權力,甚至掌握著成千上萬眾生的生命;還有旁生道裡龍宮裡的龍王,他的權力和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但這都沒有什麼。可見,這也不是人生的真正利益和價值。
有神通神變,天上能飛,水上能游,這是不是人身的真正利益和價值?不是。天上能飛,那些鳥類也能飛;水上能游,那些魚類也能游;還有這些小小的神通,餓鬼道的眾生也有,旁生道的眾生也有,龍王他們都有,阿修羅、天界眾生也都有神通。
“我這個人很潇灑的,能吃,能喝,能玩。這應該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和利益吧?”不是。能吃,能喝,能玩,誰都能做到,包括我們覺得最可憐、最討厭的蚊子、蒼蠅,它們都能做到,它們也有它們的吃法,它們也有它們的喝法,它們也有它們的玩法。也許你覺得:“那能一樣嗎?我開寶馬、奔馳,住別墅,整天大吃大喝,它們哪有這些?”但是,在蒼蠅看來,這些什麼都不是,它不認寶馬,也不認奔馳。寶馬算什麼啊?奔馳算什麼啊?它們在上面拉啊,撒啊,根本不在乎。在它的境界中,這些什麼都不是,它們沒有這樣的概念,也不知道這些。在它們的世界裡,肯定有它們所喜歡的,肯定有吸引它們的東西,在我們看來也許什麼也不是,就如它們能飛,我們也沒覺得什麼,覺得很正常,但是它們能飛,而我們不能飛,這就是差別。也許它們認為我們是廢物,它們認為“這些動物”沒有用,所以來干擾我們、吃我們、咬我們。若是它們把我們當寶貝,就不會咬我們了。而我們自己還覺得人是高級動物,當然我們自己這麼想也行,也可以想我們都是佛菩薩,但是它們不一定這樣想。所以能吃、喝、玩,更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和利益。
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和利益?就是學佛修行,能承辦解脫,能成就佛果,這才是人身真正特有的價值!這才是人身真正的利益!為什麼?因為其他任何眾生都做不到這點。包括那些帝釋王、梵天王等天界的眾生都做不到,都不能真正學佛修行,不能解脫,更不能成佛。只有人身才能做到這點,只有暇滿的人身才能承辦這些利益,這才是人身的價值!這才是人身真正的利益!所以大家要有佛教的人生觀。
我們在暇滿難得裡講的就是佛教的人生觀啊!這才是真正人身的利益。佛這樣講的,若是你沒有學到佛法,沒有修行,沒有承辦解脫,沒有成佛,你就浪費了人身,虛度了人生。垃圾埇就是垃圾桶,你這個金盤不能當垃圾桶。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暇滿的人身才能夠真正承辦人身的利益——解脫成佛,如果今生沒有利用這個人身承辦解脫的利益,你就完了,來世再也不可能得到人身,再也不可能得到暇滿的人身。所謂“一失人身,千劫難復”,就是這個意思。
利用這個人身,利用這個機會,要承辦解脫,要承辦自他的究竟利益——成佛。如果成佛了,就可以說是承辦自他的究竟利益。若是沒有這樣利用人身讓自己成佛或者解脫,你就錯過了機會,浪費了人身。來世再也不可能得到人身,再也不可能得到暇滿的人身,所以你再也沒有解脫的機會,再也沒有成佛的機會,錯過了!有些機會錯過了還會有,但是這個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後世怎得此圓滿?”這麼殊勝的人身啊,再也得不到,再也沒有解脫的機會了!
大家注意,現在真的是處在一個關口上啊!站在這樣一個關鍵的地方,也就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往左走是解脫,向右走是墮落,大家不要選錯方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啊!現在佛在上面呼喚,魔在下面呼喚,具有善根的人也許就能聽到佛的呼喚,但是大部分人只能聽到魔的呼喚,也許就跟著魔走了,這個可能性非常大,這樣你就錯過了機會,你就會墮落惡趣,出脫無期啊!所以,大家盡量地積累善根,盡量地積累福德,這樣你就能看到、聽到佛的呼喚,也許你就能跟著佛走,沐浴著佛光走,這樣你要麼能解脫,要麼能成佛,這才是光明大道,才是永久的快樂!面對這樣一個關口,面對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大家自己選擇。
前面講的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也是菩提心的依處。
丁二、意樂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猶如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前面講的是身所依,現在講的是心——善念,正念。雖然得到了人身,也具足了一些學佛修行的機緣,但是在相續當中所產生的善根非常微薄、弱小。相續當中若是沒有生起善念,若是不能保存善念的話,就不能發菩提心,更不能行菩薩道,所以這個善念很重要。
“猶如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我們現在有時候就那麼一瞬間的善念、一瞬間的正念,很難得啊!猶如在烏雲密布的漆黑的夜晚,偶爾劃過一道閃電,以此外緣,周圍的色法一瞬間內顯得極為明顯。“漆黑的夜晚”在此比喻什麼?比喻我們內心的無明、愚癡。“剎那閃電”指什麼?指一瞬間的善根,一瞬間的正念,它就像閃電一樣偶爾、短暫。閃電只是偶爾地閃過,不是經常地出現;閃電非常得短暫,就那麼一下。以此比喻我們的善念、正念也是偶爾、短暫,而且微薄、弱小。若是真正能以正知正見去觀察自己的心相續,你就能覺察到,若相續當中能生起那麼一瞬間的善念,能夠提起一剎那的正念,太不容易了!始終是種愚癡無明的狀態,始終被業和煩惱緊緊地束縛著,偶爾生起的那麼一瞬間的善念、正念,真得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你們來自五湖四海,千裡迢迢來到這裡參加百日共修,這個機緣太難得了。大家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有這樣的一個福報,太不容易了,應該珍惜啊!在百日共修的過程當中,大家每天都上早課、晚課,每天都在聞法、修法,課程安排得非常緊湊,時間特別緊張。但是都要仔細觀察、觀察,自己在相續當中生起了多少的善念?相續當中建立了多少個正念?很少啊,真的太難得了。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我們也曾經修過善法,積累過一些福報,今生才有這樣的機會,有時候也能在相續中生起一些善念,偶爾心中很慚愧,偶爾心裡很感恩,偶爾心中會覺得眾生太苦了,並有想度化他們的那麼一份心意、信念,這些瞬間的善念也是來自於佛的加持力。哪怕是這樣偶爾的一個善緣,都不離佛的事業,都是佛的事業。若是沒有佛的存在,若是沒有佛的加持和攝受,不會有這個福報,也不會生起哪怕一剎那的善念。
我們有時會說:“一切都是佛、上師賜予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這種想法也是正確的。若是沒有佛,若是沒有上師的話,哪有這個善緣?哪有這個善念啊?甚至連人身都得不到,更不要說其他的福報或其他的快樂了。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感恩佛,感恩上師。若是能真正發自內心感恩的話,那你的相續中就已經產生了正念,已經產生了智慧。若只在口頭上說感恩,都是鹦鹉學舌,沒有用。鹦鹉也會學說話,你教它說什麼它就說什麼,它不懂英語,但是它也能說“OK”,其實它並不知道什麼叫“OK”。同樣,你們根本不知道感恩,怎麼感恩?若是能真正內心裡知道感恩的話,那也就有正見、智慧了。
不僅感恩要發自內心,忏悔也是一樣要發自內心的,只在口頭上說“忏悔”沒有用。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忏悔?當時二祖斷臂求法的時候,他並沒有在口頭上說“要忏悔”之類的話,但是他是發自內心地忏悔。他不顧一切,甚至斷掉了自己的胳膊,這是以怎樣的心態和毅力才能做得到的啊!斷臂求法,一般人能做到嗎!並非要求大家必須要斷臂忏悔,但是應該有這樣的決心、信心,這叫忏悔!
有時候通過佛的福德力,我們的相續中偶爾也能產生一些善念,但是這個善念就如閃電一般微薄、弱小,偶爾閃過,極其短暫。閃電偶爾劃過夜空時,眼前頓時亮了一下,這時也許就能看到似乎有什麼東西,但是還沒有完全看清楚。同樣,若是相續中真正產生善念、正念的話,似乎也有點兒見到了佛性、自性似的,可能有機會了,但是還沒有真正看清楚,可能還沒有真正明白。
其實,佛性、自性很簡單,並不復雜,但是你得有善根和福德,才能見到。一剎那的善根、一瞬間的福德,也許也能令你見到一點,但還是很模糊,沒有看清楚,又錯過了。怎麼辦?這時就要保持它,讓它經常“閃”,“閃”的時間長一點。自己要盡量經常發善念,然後保持住,令它延續得再長一點,這樣就可以了。
大家盡量經常發善念,提起正念,這樣發菩提心就有機會了,見性就容易了,否則很難,無法見性,不能成佛啊!若是想見性,想成佛的話,就要這樣做,這也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大家若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第一個要得到暇滿的人身,第二個要保持善念,盡量地提起正念。這些就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也是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很多人都會說“我慈悲,你慈悲”“悉發菩提心”等等,但是只在口頭上說沒有用,實際去做才可以。也許你一下子做不到,但若是能慢慢地盡量去做的話,有一天一定能做得到,那時發慈悲心、菩提心就都不難了。若是自己真正變成了暇滿的人身,真正能時刻能提起正念,並且在自己的相續中保持善念的話,發菩提心就不難了,見性也不難了。
大家都想見性,每天念這個、學那個。一聽說:“因為業障重,所以不能見性,要念《地藏經》。”就開始念《地藏經》,天天念,日日夜夜念,但是過了一個月、一年之後,發現一點變化都沒有,就懷疑了。這時又聽說:“《金剛經》好”,於是又開始念《金剛經》,晝夜不停地念,過了一個月、一年後,又開始厭煩了。這時又聽說:“密宗能即身成佛”,於是開始學密、念咒。先念觀音心咒“嗡嘛咪呗美吽……”念了一年後還是沒有任何的感應,沒有任何的效果,又開始厭煩了。這時聽說:“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又開始念百字明,過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灰心退步。這時,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現在,寂天菩薩在此處給大家講了方法,先讓自己變成暇滿的人身,再加上佛的威德力,我們偶爾也能發一些善念,然後就盡量去保持這個善念,提起這個正念,這樣就可以發菩提心了,就可以見性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