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白話會解)

  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

  一 韶州刺史請大師說法

  [經文]

  時,大師⑴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學士二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注】

  ⑴ 大師 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廣東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人,得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禅宗五祖弘忍大師密授衣法,為禅宗六祖,倡頓悟法門,開創禅宗南宗,滅度後谥大鑒禅師。

  [星雲大師譯文]

  唐高宗儀鳳二年春天,六祖大師從廣州法性寺來到曹溪南華山寶林寺,韶州刺史韋璩和他的部屬入山禮請六祖到城裡的大梵寺講堂,為大眾廣開佛法因緣,演說法要。六祖登壇升座時,聞法的人有韋刺史和他的部屬三十多人,以及當時學術界的領袖、學者等三十多人,暨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時向六祖大師禮座,希望聽聞佛法要義。

  [淨慧和尚解說]

  行由,就是講六祖大師的家庭出身和他得法的經歷。用現在的話說,這一品,就是他從出生到開法這一段時間的一個簡單的歷史自述。

  時 是個不定詞,指的是六祖在大梵寺講經的那個時候。

  大師至寶林 大師就是指六祖。大師,在佛教裡面,可以說是一個最尊貴、最高尚的名稱。寶林即是曹溪寶林山。在梁武帝時,印度來了一個和尚,叫做智藥三藏,他是從海路到中國的,然後從廣州北上長安,經過寶林山,贊歎一番,說這座山跟西天佛說法的靈山沒有區別。他在山下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就是曹溪)邊喝了河中的水,覺得曹溪的水非常甘甜。他贊歎說,曹溪的水與西天靈山腳下的水無二無別。然後,他說:這個地方,到170年後,一定會有肉身菩薩“於此開法,度無量眾”。寶林,即是在那時起的名字。

  韶州韋刺史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區專員,是行政長官。

  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

  這位專員和他的同僚一起到寶林山請六祖到韶關城中的大梵寺給大眾說法。開緣說法,即是第一次說法。現在這個大梵寺還在,由於六祖曾在這裡說法,又由於六祖後來被唐朝的皇帝封為“大鑒禅師”,所以大梵寺現在就改名為“大鑒寺”。

  師升座次 講壇上面有個高座。六祖大師登上講壇,升上高座之後。

  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學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那時,說法的規模比我們今天大得多。官僚有三十多人,儒宗學士也就是當時的知識分子有三十多人,再加上僧尼道俗一千多人。“道”,不是道教人士,指僧尼,因為僧尼是修道之人;“俗”,指在家居士。眾人同時向六祖作禮,希望聽聞六祖開示佛法要義。

  [經文]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⑴自性,本水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注】

  ⑴ 菩提 用般若智慧觀照禅中的玄妙境界,從而淨化心靈,建立無分別智,得諸法實相,這樣的殊勝境界,稱為菩提,意譯覺悟,又譯智慧,又譯道。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對大眾說:善知識!每個人的菩提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只要用此清淨的菩提心,當下就能了悟成佛。

  善知識!先且聽我惠能求法、得法的行由與經歷事略。

  [淨慧和尚解說]

  大師告眾曰 六祖大師第一次說法,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一件事,開宗明義的一件大事。

  善知識 他不稱聽法著為善男信女,而是稱善知識,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著向善、求知識的心願和追求,所以我們大家都是善知識。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告訴大家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菩提,即覺悟。我們每個人的自心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是覺悟的,我們只要用這個心,就可以直截了當地成佛。學佛多麼簡單!

  二 發心赴黃梅求法

  [經文]

  惠能嚴父,本貫規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

  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星雲大師譯文]

  我的父親原本祖籍規陽,後來被降職流放到嶺南,於是作了新州的百姓。我這一生很不幸,父親早逝,遺下年老的母親和我相依為命。後來遷移到南海,每天只靠賣柴來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困苦。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大師是初唐時期的人,他的老家是現在北京郊區的房山縣附近。他的父親是一位官員,可能在做官時犯了錯誤,就被流放到了廣東。廣東在明代以前是最荒涼的地方,犯了錯誤的人,就往往被“下放”到邊遠的地方去“勞動改造”。六祖的父親被“下放”到現在的廣東新興縣。在當時,那是非常苦的地方,那裡瘴氣很重。

  六祖本身是出生在廣東,祖籍是河北。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剩下他與母親,孤兒寡婦相依為命。因為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加上又是一個下放戶,誰也瞧不起,經濟條件非常艱難,所以六祖大師在童年時候就是以砍柴為生。天天上山砍柴賣,賣了的錢就買點米回去,奉養母親。

  [經文]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天,有位顧客買柴,囑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客人把柴收下後,我得了錢退出門外時,看見一位客人正在讀誦佛經。我一聽那位客人所誦的經文,心裡頓時豁然開悟。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大師的這段經歷,使得他對於人生有很深刻的覺悟,體悟到人生的苦,體悟到解脫的珍貴,使得他追求解脫的心很迫切!所以當他到二十歲左右,一天,在挑著柴火走街串巷尋覓買主時,走到一個客店旁邊,聽到一個住店的人在那裡念《金剛經》,他一聽到這聲音就覺得親切,就站在那裡不走,聽那位客人誦《金剛經》。

  [經文]

  遂問: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

  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雲: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禅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星雲大師譯文]

  於是問那位客人說:“請問您誦念的是什麼經?”

  客人答說:“金剛經。”

  我再問問他:“您從哪裡來?如何得以持誦這部經典?”

  客人答說:“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禅寺來,那是弘忍大師住持教化的道場,跟隨他參學的門人有一千余人。我就是去東禅寺禮拜五祖,而聽受此經的。大師經常勸出家、在家二眾說,只要持誦《金剛經》,自然就能夠見到自心本性,當下就能了悟成佛。”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大師馬上把柴火放下,走到客店裡去,找到那位誦《金剛經》的人,向他請教:“你這是什麼書?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書?”

  那人說:“這是一本《金剛經》。”

  六祖說:“你從那裡得到這麼好的經典?”

  他說,:“我從黃梅五祖大師那裡得到這本經,得到這個法門。”

  六祖就說:“那我也要去求這個法門,我也要去找五祖大師。”

  作為一個砍柴的小伙子,又是一個廣東人,語言又不通,他能夠發起這個心來,真正是不簡單。何況他所處的是古代的封閉社會,不像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這麼開放,他就想要到黃梅去,也要去學這個法,真正是太稀有難得了。

  [經文]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星雲大師譯文]

  我聽了客人的這一番話,也想去參拜五祖。由於過去結下的善緣,承蒙一位客人給我十兩銀子,教我備足母親的生活所需,然後就到黃梅縣參拜五祖。

  [淨慧和尚解說]

  有位客人是位非常好的人,見到六祖既然有那麼好的心,就發心成就他。六祖說,他家裡還有一位老母親,就靠他砍柴來供養她維持生活。

  有位客人說:“你不要著急,我給你一點錢,你把老母安頓了,你就去吧!”

  六祖因為有這樣好的因緣,就回到家裡,告訴母親這一件事,告訴他自己的決心。母親也很支持他,覺得他有這麼好的心,願意去學佛,就不留他。

  三 禮拜五祖

  [經文]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余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星雲大師譯文]

  我將母親安頓好了以後,辭別母親,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黃梅禮拜五祖。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大師告別了老母以後,一路上,日夜兼程,餐風宿露,很快就到了黃梅五祖會下。

  黃梅就是現在的湖北黃梅縣,現在那裡還有那座五祖寺。

  惠能大師由於有這位客人的支持與贊助,安頓了老母,就來到湖北黃梅五祖的道場。當時那裡是叫東山寺,因此五祖所傳的法門,又被稱為“東山法門”。

  [經文]

  祖問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水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星雲大師譯文]

  五祖見了我就問:你是什麼地方的人?來這裡想要求些什麼?

  我回答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的百姓,遠道而來禮拜大師,只求作佛,不求別的。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見到五祖弘忍大師,因為他是廣東人,語言和北方人有很大差異,六祖一去那裡就要去見五祖,也見到了。

  五祖就問:你是哪裡來的?

  那時候不說廣東,是叫嶺南。六祖就說:我是嶺南來的,是嶺南新州百姓。

  [經文]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星雲大師譯文]

  五祖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呢?

  我說:人雖有南北的分別,佛性根本沒有南北的分別!獦獠身與和尚身雖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麼差別呢?

  [淨慧和尚解說]

  五祖就說:你是嶺南邊地之人,又是獦獠身(沒有開化的人)。

  六祖惠能聽了五祖這個話,不以為然,啊,你老人家這樣說啊!他就說:人雖有南北,難道佛性也有南北嗎?

  你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人是不同,佛性哪裡有南北之分?可見他出語不凡。

  他又說:我的身體固然是獦獠之身,與和尚不同,但是我們之間的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聽到他這麼一反問,覺得這個小伙子還真是不平凡得很!可見當時六祖大師的心情非常地殷切,而且根性非常地利,所以能夠頓悟自心。

  [經文]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⑴,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廠去。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二
下一篇:劉素雲:佛牌、佛像、咒輪,可否晝夜掛在身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