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
在國際文化交流互鑒進程中,在文化自強的過程中,學誠法師主張應當積極主動地與其他文明進行交流,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外傳播。他表示,“與時俱進地掌握和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做好佛教文化的傳播,不僅能夠減輕寺廟的管理壓力,還能為信眾提供更多方便,增進外界和佛教的溝通,減少外界對中國宗教信仰方面的誤解。”
同願同行,交流互鑒
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是:“同願同行,交流互鑒”,對於這個主題,學誠法師表示:不學則無友,孤陋則寡聞。無論是哪個教派,哪個宗教,哪一種的文明,都需要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佛教流傳兩千多年來,在這個時候,我們同各個行業,各個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團體之間的交流互鑒,顯得非常有意義。佛教裡面講,要發大願,同時我們要有大的行動力,我們有了美好的願望,關鍵要去落實,去實踐。
佛教徒要有憂患意識
面對日益增長的其他宗教的信徒,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帶來的沖擊,學誠法師表示我們出家人,不應該像過去那樣子,就是僅僅是以修行解脫為主,那麼現在其他的宗教,其他的文明都非常活躍的時候呢,我們佛教徒要有這樣子深切的憂患的意識,同時呢,大家要做好應對我們現代文明對我們的影響,乃至對我們的挑戰。在新的一個時代背景之下,佛教徒需要發大願,把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作為踐行自己信仰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佛教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的原因,也就是它的教理教義永遠不會過時,它的教理教義無論在哪個區域,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著它的永恆的價值。
佛教徒要與時俱進
佛教主張和平,主張中道,現代這個時候,除了出家人學好自己的教理教義,佛教的經典以外,還需要與時俱進,掌握好現代的弘法的手段和工具,讓佛教的這些好的正能量能夠有效、快速地傳播到更廣的范圍。學誠法師曾經說過:“能傳播出去才是好東西,不能傳播出去,東西再好,作用有限。傳播出去,還要讓大家容易懂,能夠漸入人心,才真正對生命、對社會有幫助。”(佛教在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