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這個問答是善導大師凡夫入報的重要思想。凡夫念佛可以進入阿彌陀佛報土,這令一般人很難相信。
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的疏文當中,這段文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們要好好的來探討凡夫眾生念南無阿彌陀佛,契入阿彌陀佛的報土,成就“光明、身相、威神、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的果報。
因為我們是在因地的凡夫眾生,對我們凡夫眾生要往生極樂成就菩提而言,我們要如何修因感果?修什麼因會感召什麼樣的果位、果報?我們一定要清楚明了。清楚明了,在因地修行當然就不糊塗、不雜修錯修。因果明白,修學佛法就叫做明信;因果不明白,迷迷糊糊,修學就叫做迷信。
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阿彌陀佛的國土是報土。既然說報身報土,那報身報土之法非常高超奧妙,小聖二乘人聲聞、緣覺,都很難進入阿彌陀佛的報土,那麼充滿了煩惱的凡夫眾生,如何能入阿彌陀佛的報土呢?這一問的意思就是這樣。
“彼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報身佛。“土”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報土。“既言”就是前面第一個問答、第二個問答已經了解阿彌陀佛確實是報佛,其義已經決定了,善導大師才會用“既言”這二字。如果報身、報土的道理還沒決定,就會用“若言”這二字。“既言報者”,既然說阿彌陀佛是報佛,彌陀淨土是報土。
“報法”就是報身、報土,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心所成就、所莊嚴的,所以叫做報法。“高妙”,“高”就是高超,“妙”就是奧妙。阿彌陀佛的願心所成就的報身報土、法性身土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當然就高妙了,非是凡夫意識心、生滅心、分別心所能明了。如來的智慧,連聲聞、緣覺、菩薩都無法究知了,何況是凡夫眾生呢?所以《無量壽經》世尊說:
如來智慧海 深廣無涯底
二乘非所測 唯佛獨明了
如來智慧深廣無涯、無邊無際,就像大海那樣廣大。“二乘非所測”,二乘人聲聞緣覺、菩薩都無法測量了知,唯有佛與佛乃能究竟了知。
“小聖”,二乘人,以自利為先,所以是小聖。二乘人聲聞、緣覺,已經超凡入聖,解脫生死,所以稱為“小聖”。“難階”,這個“階”就是“到”的意思。二乘人聲聞、緣覺,阿羅漢是斷盡三界見思二惑,辟支佛是斷盡見思二惑又斷盡塵沙惑,但還沒分斷無明,所以聲聞、緣覺還有無明未斷,還沒見性,所以無法以自己功德力斷煩惱、證菩提,契入阿彌陀佛的報土。報土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行功德所成就的,因此是諸佛的境界,小聖還有無明煩惱未斷,當然不能契入。
“垢障”,“垢”就是煩惱的意思,“障”就是障礙。凡夫心性,雖然在性體具有如來智慧德能,但是被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障住了真如智慧德能,不能起用,所以叫做業障、垢障。垢障的凡夫雲何得入呢?二乘人聲聞、緣覺都不能進入到阿彌陀佛的報土,煩惱的凡夫眾生要如何進入阿彌陀佛的報土?
這一問確實問得很好。我們凡夫眾生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斷煩惱能證菩提,確實令一般的人很難相信。這是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所開示。不斷煩惱證菩提,我們一品見思煩惱都沒斷,甚至連伏的功夫也沒有,竟然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若看印光大師的《文鈔》,印光大師都會說: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特別法門就是不同於通途法門修學的心態、修學的方法,當然就不能用通途法門的方式修學。在《文鈔》當中,印光祖師也常常開示說: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帶業往生。因為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還沒伏斷,還有罪業,所以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斷煩惱證菩提,豈不是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帶業往生”。因為還有煩惱、還有罪業,但凡夫往生極樂世界是事實。我們看《觀經》下品輩的行者,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確實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事實,所以豈不是帶業往生?站在眾生這一方面來說,還沒淨盡三惑煩惱,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叫做帶業往生。
那麼凡夫眾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在答當中,善導大師的回答,我們必須好好來了解善導大師所要開示的道理。因為凡夫能夠不斷煩惱證菩提,帶業往生極樂世界,轉凡成聖,離苦得樂,不論是世尊在淨土經教,或者是祖師大德在祖論當中,都有這樣的開示。我們每天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必須要將凡夫可以往生極樂的道理徹底的明了。理路清楚明白了,念佛就能安心、歡喜,就不會懷疑、顧慮。
若論眾生垢障 實難欣趣
善導大師疏文說,“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若論凡夫眾生的煩惱、無明、業障,實在是很難欣求極樂,很難趣入阿彌陀佛的報土。
確實,善導大師的開示是真實不虛,因為凡夫眾生,若論修學佛法,懈懈怠怠、悠悠散散;若說念佛,也是懈怠較多,精進較少。或許對精進用功的四眾佛弟子,聽到信願這樣開示,內心無法信服,但是你若看所有你周遭的佛弟子,無論修學聖道門或淨土門,精進較多還是懈怠較多?只要你一一細細觀察,便可以相信,信願所言不虛。十多年來,在教界,信願所看確實也是這種現象。學佛修行,精進用功不退的行者較少,懈怠退失的較多。
所以凡夫眾生充滿著煩惱,要欣求極樂淨土,確實很不容易。不說要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有念佛的人,念佛三五年,不念佛了;有念佛的人,要往生極樂世界,三五年之後,不去極樂世界了,這種人在佛弟子當中,處處可見。凡夫在無始劫的生死輪回當中,已經很習慣於污穢不淨痛苦的五欲。五欲,看起來是快樂,追求之後才知道,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因此這個世間叫娑婆。娑婆是梵語,翻譯成漢語叫“堪忍”。因為在娑婆人世生活,我們所受的種種大大小小的苦惱,我們不得不忍受。念南無阿彌陀佛,正是要跳脫這個苦海,往生安樂佛國。所以在《阿彌陀經》,世尊一而再再而三勸勉我們發願求生極樂淨土:“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世尊的心,悲愍我們凡夫眾生在這個生死苦海沉淪不休,所以希望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以台灣寶島而言,現在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學佛修行的人多嗎?佛弟子在兩千三百多萬人口當中是少數啊!若入佛門三皈依的就算是佛弟子,在佛弟子當中,真正老實念佛要求生極樂世界的,多嗎?未必然!很多學佛的人求人天福報。念佛,這輩子能過得好一點,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這樣就可以了;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未來的事情,那是看不到的。沒有那種真心去追求。
確實,善導大師在疏文開示得很好,“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凡夫眾生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的態度、知見是錯誤的。錯就錯在念佛求這輩子吃的比較好、用的比較好、比較有錢、比較有權勢、比較有名位。阿彌陀佛要用名號利益眾生,不只是如此,究竟的目的是要我們眾生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看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便可明證。佛用名號要利益眾生,是希望我們稱念往生成佛,結果我們不求究竟圓滿的往生成佛,要求人天的小利。實在講,凡夫眾生,個個都是短視短見。
所以諸佛如來非常悲愍。祖師大德傳承佛法,也無非都在宣揚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教導我們念佛回歸極樂佛國。有人念佛甚至是為了將來在陰司地府有錢可用,有人念佛是要求下輩子在人間出生成為有錢人的兒子,這都是態度、知見、觀念不對了,對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沒有正知見。
知見、態度很重要。英國過去有一個女王叫做維多利亞。一國的國王,權傾天下。有一天,維多利亞公事忙完了,回家已經是三更半夜了,她的先生已經休息了,維多利亞就敲她先生的門,“叩!叩!”她先生休息了,聽到外面有敲門的聲音,就問:“是誰?”維多利亞就回答說:“我是女王!”裡面沒聲音。維多利亞心想:怎麼沒聲音呢?過了一會兒又敲門,“叩!叩!”裡面又回應:“是誰?”維多利亞就說:“我是維多利亞。”裡面又沒聲音。維多利亞心想:我回答我是女王也沒聲音,我回答我是維多利亞也沒聲音。她這次想:那可能是我態度不對,身份要放下。“我是你的太太。”這時候就有聲,門打開了,讓女王進了房間。雖然維多利亞是英國的女王,但是在家庭、在丈夫面前,她是一位太太。
所以觀念、知見、態度很重要。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願心之前,你對這句佛號是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知見、什麼樣的觀念?每天佛珠拿著,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對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了解多少?你有想過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嗎?你有想過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發願的願心嗎?你有想過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修行的功德嗎?你有想過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佛智嗎?你有想過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救你的神通威神功德力有多大嗎?如果沒有,當然你在念佛就會充滿求救的心態——“阿彌陀佛!救我啊!”“阿彌陀佛!將來我在臨命終之時,你一定要帶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接引我。”當你在求阿彌陀佛要在你臨命終現前接引你時,你怎麼不去讀四十八願的第十九願?法藏菩薩發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你將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讀十遍,再想一想,你在求阿彌陀佛在你臨命終時現前接引你,你這樣求的心,跟佛發願要救度你的心、佛發願要接引你的心,有什麼樣的矛盾?
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夠救你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你若不清楚不明白——佛的威神本願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佛心、慈悲心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智慧心、清淨心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接引在六字洪名之中,徹底了解明白了,你的心態就會從求救的念佛成為感恩的念佛、成為歡喜的念佛。所以在第十八願的成就文,世尊解釋法藏菩薩所發的第十八願,世尊開示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聽聞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生起始末,聽聞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使我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內心是信心歡喜。
可是,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內心決定了嗎?內心會歡喜嗎?若不會,那麼問問自己:我對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觀念、知見、態度是不是正確?
善導大師就是在教我們,“依佛願力,定得往生”的本願道理。信願至誠祝福四眾佛弟子,當生成就,念佛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這一“凡夫入報”的問答,非常的重要。凡夫念佛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報土,是善導大師的主張。這個主張與諸師不同,諸師雖然承認極樂世界是報土的事實,但總是認為垢障的凡夫眾生,充滿煩惱、無明,要如何契入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呢?
為了去除眾生對於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的疑惑,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設這個問答,用意無非是要使眾生破疑生信。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前面我們探討了凡夫眾生的煩惱無明很重,要欣求趣入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確實非常的困難。
托佛願作強緣 五乘齊入
疏文,善導大師說:“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這段開示,就將凡夫念佛是怎樣契入阿彌陀佛真實報土的原因說出,因為依靠阿彌陀佛的佛願,作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的強緣。
“正由”就是正因。要往生極樂世界,當然要有因有緣才有果報。“因”是念佛之因,那緣呢?“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佛願,是念佛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緣。
因緣果報是佛法所說的真理。我們今天要往生極樂世界,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修因,要感果要有助緣。在念佛的當下,阿彌陀佛以光明攝取念佛眾生,使眾生身心柔軟,業障消除,往生極樂,圓成菩提。所以到了極樂世界,成就阿鞞跋致,乃至成就佛道,就是果報。所以佛願是我們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緣。
極樂世界的眾生,除了有人天凡夫去往生,也有二乘人去往生,也有菩薩去往生。從四十八願當中我們能夠看出,凡夫人天所依托的願,有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有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有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有第二十願修諸功德願,所以凡夫眾生在因地要求果地,依靠佛的願,能夠滿足往生成佛的宿願。那麼二乘人所依托的願,是第十四願聲聞無數願。菩薩所依托的願,有第二十二願還相回向願。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無論是人天或二乘人或菩薩,都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到了極樂世界,成就阿鞞跋致,乃至到他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行普賢十大願行。
1、明信佛智 依佛本願
對凡夫而言,我們要如何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呢?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的人,就要明信佛智,依佛本願。明信佛智的因,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才會蓮花化生,得到“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具足成就”,這是我們從《無量壽經》“信疑得失”之經文得到印證。那麼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在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之中。譬如我們坐車就是依靠車力,坐船就是依靠船力,嬰兒吃、穿、住、用依靠父母的愛心,就是依靠父母之力。所以我們要依靠佛的願力,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心信口稱,內心相信南無阿彌陀佛的佛智,因為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智慧選取要救眾生的方法。
所以心若疑,自然就與佛願不相契不相應。猶如要坐車的人懷疑:這車會有辦法載運我到目的地嗎?心中一疑,也許就不想上車,就沒辦法依靠車的力量了。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內心明信阿彌陀佛的智慧,也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心倒靠在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之中,自然安安心心稱念六字果號。
如何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在心叫做“信”,在口叫做“稱”,就是這麼容易。易行之道就是起行非常的簡單。淨土法門大家都知道是難信易行之道。既然是難信,當然我們在解門,對於淨土三經或是祖師的祖論就要深入研究,才會破疑生信;既然是易行,很容易修行,念南無阿彌陀佛什麼人不會?我們才應更加珍惜這句名號——佛選取要救我們眾生的方法。因為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之心,如果要救度十方眾生,用很困難的方式,十方眾生之中就有很多人不堪。“不堪”就是沒有能力修持,修不成就,無法解脫生死,佛的願力豈不是落空!所以阿彌陀佛非常慈悲,選取名號讓十方眾生信受稱念。因為對十方眾生而言,念佛是很簡單的修行,大人小孩都會,男女老幼都會,只要有心便能念,因此法藏菩薩慈悲的心懷徹底流露在第十八願以名號對眾生絕對的救度。
第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的真實願。前面疏文善導大師引用《無量壽經》說,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了四十八願,一一願都是第十八願。既然四十八願的一一願都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豈不就是根本願?豈不就是真實願?樹有樹根,這顆樹才有樹干、樹枝、樹葉,才會生長枝繁葉茂,所以根是最根本、最要緊的。第十八願對我們凡夫眾生是最根本、最要緊的,因為是我們能夠依靠的願力,是我們眾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修因之願,叫做生因願。那麼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方眾生修“乃至十念”的因,法藏菩薩誓言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法藏菩薩已經成正覺了成佛了,佛號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十方眾生乃至十念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會被這六字果號願力救度,往生到極樂佛國。往生極樂世界,道理就是這樣。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因若遇到緣,果報就會現行,依緣的不同,果也不同。譬如碳素,若以常溫常壓就會成為碳;如果加以攝氏二千度的溫度,五萬五千的氣壓,這碳素就會成為鑽石,所以這個高溫高壓就是碳素成為鑽石的強緣。又譬如水,若遇到攝氏零度,這水就會變成冰塊;若遇到攝氏一百度,水就會變成水蒸氣,所以攝氏一百度就是水變成水蒸氣的強緣。因緣果報,會因為緣的不同而果報不同。又譬如種子,種子若遇到火之緣,就會被火燒化,永遠死亡;種子若遇到水、土之緣,而善加播種,就生生不息,所以種子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水、土就是它最強的因緣。
在三界六道之中,充滿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的凡夫,我們若遇普通之緣、遇五欲之緣,就會依然在三塗六道;如果遇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本願之緣,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超越生死。《觀經》的九品,從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善導大師在疏文說,都是凡夫。遇緣不同,遇大乘、遇小乘以及遇惡這三種不同的緣,因而顯現外在善惡輩品的差異,然而內在實際還依然是一味的凡夫,常沒於生死的苦海,所以善導大師判定九品皆是凡夫往生。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對聖道根機來說,固然“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解脫”,而成為出離之緣;但是對凡夫眾生來說,遇如同不遇,還成普通之緣,不成出離之因,因為凡夫不堪修學故,雖修而不成就,那麼對凡夫而言,就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就無法解脫生死,所以善導大師說:
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在前面的疏文,我們也有說過善導大師所開示的,一切善惡凡夫得以解脫,往生極樂世界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增上菩提之緣,在佛的願力,這是最強的緣,因此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也開示: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攝取念佛的眾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救度眾生的妙用,眾生能往生極樂世界,原來是被佛的威神光明攝取故,所以佛的光明本願,就是眾生往生最強的因緣。
善導大師又說“隨緣雜善恐難生”,這就是說,不依靠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恐怕很困難。如此罪業的凡夫,若沒有阿彌陀佛超發的別意之弘願作為出離的強緣,這一切解脫之道斷絕,永沉在生死的深淵,所以善導大師在《法事贊》說:
正由不遇好強緣,致使輪回難得度。
凡夫眾生若不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本願強緣,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是非常的困難;想要跳脫三界六道輪回,是非常困難。印光大師在《文鈔》也說:
若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凡夫眾生想要當生解脫,絕無希望。
無論善導大師或印光大師,以同樣的道理,對我們眾生的開示,也無非希望我們凡夫眾生,念佛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
對永難解脫的善惡凡夫,若能夠遇到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即有萬不漏一往生成佛。“萬修萬人去”,這是永明延壽大師在“禅淨四料簡”所開示的一句話。既然淨土教法是萬修萬人去,那這樣往生極樂世界就很容易啊!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當然就很容易。天親菩薩在《往生論》開示說: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稱念六字果號,絕對不會空念、不會白念的。有的老菩薩雖然很虔誠念佛,佛珠拿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對往生極樂世界不敢肯定、不敢決定,心裡想:“我那麼認真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來臨命終,阿彌陀佛若沒有現前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我一生虔誠念佛,不就白念了?”會起這種疑心,就是對南無阿彌陀佛的信心不夠。我們眾生念佛絕對不會白念,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不虛故、真實故。
所以凡夫出離之緣,唯在阿彌陀佛的佛願。所以在這段凡夫入報的問答,善導大師才會說:“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2、信受本願 專稱佛名
善惡凡夫要如何乘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增上緣呢?就是信、稱。信心是意業接受阿彌陀佛的願力,口業稱名就是接受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心口如一,信受本願,稱念名號,才是如實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契相應。善導大師也在後面的〈定善義〉三緣之文說: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
善導大師說:我們眾生若稱念,就消除多生多劫的生死大罪,臨命終時,“佛與聖眾”,就是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主動來迎接。“自來”顯示出,在凡夫眾生臨終,佛菩薩是主動現前而來,這就是阿彌陀佛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所以十八願也好、十九願也好,四十八願的其他任何一願,都是佛的願力。臨命終這個凡夫眾生的邪業不能障礙這個行者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只要內心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口業稱念六字洪名,就是乘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就是乘阿彌陀佛救度的強緣,這樣必得往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確實就是如此。
《觀經》也說到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惡人往生的事實。下品輩的眾生都是造業造罪,依因果定律來說,他要墮落三塗地獄,卻因為臨終念南無阿彌陀佛,使必墮地獄的眾生不墮地獄,使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往生,豈不是這句佛號是逆惡的凡夫眾生解脫生死、往生成佛的強緣嗎?
既然如此,我們在因地的人,想要求往生極樂果地,依靠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往生極樂解脫生死。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念佛實行,這就是真正的淨業行者。祝福諸位四眾佛弟子,念佛成佛,當生成就,南無阿彌陀佛。
凡夫入報土,是善導大師的根本思想。
淨土法門無非稱念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雖然所稱念的佛號同樣六字,但是眾生能念之心千差萬別;念南無阿彌陀佛,雖然簡單易行,但很多人對六字果號能夠使他往生的道理,卻是不聞不知,或是聞而不信,或是一知半解;對往生一事,多少心中帶有疑惑與顧慮。所以善導大師凡夫入報土的問答,若好好用功研究探討明白之後,就能夠安心念佛。所以對這一問答深入探討,實在是很有必要。疏文: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凡夫眾生能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原來是依靠阿彌陀佛的佛願。佛願就在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叫做五乘,五乘共同進入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因同果同,這道理確實是令聖道門的行者很難接受、很難相信,所以淨土法門,《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到了經文的最後,世尊都悲憫殷切,舉難勸信。世尊在大小二經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舉出難信,目的就是在勸勉鼓勵眾生,放下自己意識心的測量計度,完全依靠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本願嘉號。所以善導大師的凡夫入報論,我們確實要好好深入體會。
彌陀淨土是高妙的報土,而一切善惡凡夫都能夠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是完全依托佛願他力,並非是凡夫自力。諸佛的報土,雖然也是勝妙的淨土,不要說是凡夫、二乘人,就是大菩薩也無法進入啊!如《仁王經•教化品》世尊開示:“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就是三賢位的菩薩,“十聖”就是十地位的菩薩。這三賢十聖的菩薩,還安住在自己的果報之土,唯有佛一人居住在清淨的常寂光淨土。因此從聖道門的教典來理解淨土門的特別教法,確實往往會以難行之道來解釋易行之道,這就會產生對淨土法門修學的盲點。
所以善導大師就是要將凡夫的疑心,透過疏文的開示,一一為我們破除。破除了疑心,當然就信心流露,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會信心歡喜。沒有信心,怎麼會有歡喜可言?心中在憶佛,口中在念佛,如果對往生極樂一事不敢肯定、不敢決定,怎麼會起歡喜之心?念南無阿彌陀佛,知道這句佛號,是佛發願要救我的願力,我乃至十念的稱念,就能夠契入阿彌陀佛的願海,當下往生決定,這件事在心中清楚明白了解了,怎麼會不歡喜呢?所以善導大師的教法,也無非是要幫助我們眾生破疑生信。
阿彌陀佛的報土,是酬報第十八願“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成就之故。既然是高妙的報土,同時也是十方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逆謗闡提、逆惡凡夫,都能夠往生的,是超勝諸佛報土的報土,這也是顯明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特別殊勝之處。
3、凡夫憑自行 無力生報土
在這個凡夫入報論的問答之中,“報法高妙”等的疏文,也就是在問彌陀本願力所成就的報土是法性身土,是彌陀本身的境界,大乘的聖人、小乘的聖人,以自己之力尚且不能進入,煩惱熾盛、業障深重的凡夫怎能往生呢?對此大師的回答:垢障凡夫,以自力信、自力行不能往生。眾生自己的信行力量,是非常的薄弱,無法往生到極樂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慈悲願力,正是大過我們的業力。雖然凡夫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所以使我們在六道裡面一直生死輪轉,但是這句佛號的願力大過一切凡夫的業力,因為佛號功德,是法藏菩薩以古佛的真心所成就的,是無為、是無漏、是無上、是真實的。無為、無漏、無上、真實的功德,才會大過我們凡夫眾生的業力。願力大於業力,當然我們凡夫眾生將我們的身心交給阿彌陀佛,就千穩萬當了。將身心交給阿彌陀佛,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善導大師的他力本願學說,也無非是在鼓勵眾生,念南無阿彌陀佛,將身心依托在六字洪名本願之上,就是將凡夫的業力安住在阿彌陀佛願力,業力自然就不會使凡夫眾生繼續在六道裡面生死受苦。
五乘都是一樣乘托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因此當生報土。在此善導大師說明,阿彌陀佛的救度之機很低,是生死的凡夫;往生之土很高,是高妙的報土。如此殊勝的利益,都是因為依托阿彌陀佛的願力,顯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五乘齊入,萬機普門之教,萬修萬人去的道理就在這裡。
4、五乘齊入 一因一果
五乘齊入的“齊”是同一的意思,在此顯示一因一果之義。若論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凡夫善與惡各不相同,根性千差萬別,修因也千差萬別,當然得果就千差萬別了,這是多因多果。
但是現在五乘完全放下自力心的執著,當捨自力,當托佛力,這就是一因;當生報土,當證法身,這就是一果。十方眾生之中,有上善之人如等覺菩薩,有逆惡之人如五逆謗法之者,若依自力,則各人的果報就千差萬別,若依阿彌陀佛的願力,就上下無有差別,上善之人或極下之人,通通一樣往生高妙的報土,一同證悟光壽無量的極果,因此往生極樂不是靠自力,乃是完全靠他力。
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如同靠自力,爬樓梯要一階一階的上、一樓一樓的爬。腳若是比較有力量的人,爬得就很快,腳若是比較沒力量的人,爬得就很慢;年輕的少年有力氣,爬得就很快,老人家身體衰老虛弱,爬得就比較慢,所以靠自力,果報就千差萬別。但是若靠他力就一樣,譬如坐電梯上樓,年輕、年老的同時進電梯,要到第十樓,同樣時間,同時到達第十樓。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靠他力——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五乘同時齊入報土,因同果同,這就是淨土教法難信之處。
所以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是不論眾生的身份資格,不論男女老幼,也不論出家在家,不論聰明愚癡,也不論凡夫罪業的輕重,也不論凡夫念佛心清淨不清淨,也不論凡夫念佛是多或少,一切不論,為什麼一切不論?因為法藏菩薩發第十八願的因願文是說“乃至十念”,既言“乃至”,就是一多包括的話,包括多、包括少;就是不棄嫌眾生的修行,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出家在家、不論上智下愚、不論念多念少、不論行多行少,這就是法藏菩薩慈悲的地方。
所以我們凡夫眾生,若但憑本願,專稱名號,必得往生西方報土。也就是但憑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力,連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人,皆得往生。所以往生之道在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本願的救度,因此欲生淨土之人,應該先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已經為十方每一個眾生成就極樂世界了,也預先為十方每一個眾生成就往生報土的功德資糧,只是十方眾生不聞不知,所以不能領受到六字洪名真實無上的功德,因而繼續在三界六道輪回受苦。
我們現在有這個福報,能夠遇到《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一生偉大的著作。從善導大師疏文的開示,使我們了知阿彌陀佛的願力,是我們凡夫往生報土的強緣,當然我們一心信受,稱念六字洪名,往生極樂,畢竟成佛。這就是我們凡夫眾生當生成就的法門。
我們念佛的人,當然目的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確實也不需要聽聞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教法。正因為我們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了辦生死,圓成菩提,所以我們才用心來研究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一心稱念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
凡夫若沒有乘阿彌陀佛的願力,要如何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呢?因為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連大菩薩尚且很難往生,何況是凡夫呢?若論凡夫,尚且無力脫離六道輪回,何況往生高妙的報土呢?
五乘自力非是入報土之因,唯有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才是正因。親鸾大師在《三帖和贊》也開示一首偈語: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能到
大小聖人皆共同 唯托彌陀本願力
這就是說,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的極樂報土,凡夫自力之心、自力之行,沒有辦法往生;無論大乘或小乘的聖人,共同靠佛的願力,才能夠往生極樂報土。所以不論根機不論善惡,往生報土,唯依阿彌陀佛本願之力,不依行者自身之力。
眾生皆是雜毒之心、虛假之行,唯有彌陀是清淨之心、真實之行,因此不論眾生修行之力,只論彌陀本願之力;不可依眾生的資格論生不生,應該就彌陀之本願問信不信。信者得生報土,疑者不生報土。雖然同樣口稱六字洪名,但在眾生的心中,確實有信疑的差別,要不然世尊不需要在《無量壽經》信疑得失之文開示那麼多話。
5、凡夫正機 乘佛願力生報土
本願法門是凡夫正機,他力信行,往生報土,成就菩提,也就是極惡最下之人,依極善最上之法,往生極高最妙之土,這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開示,也是不同於諸師的主張。善導大師將阿彌陀佛的慈悲心願徹底顯露,令我們眾生聞知信受,安心歡喜念佛。
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若能真正了解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深義,必然一生歡歡喜喜、安安心心稱念名號。有因緣聽聞《觀經四帖疏》的教法,信願祝福你,信受本願,念佛成佛,南無阿彌陀佛。(選自《觀經疏玄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