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四、約功用顯德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經文是在說明,金剛經能夠成就,消業障的功德力。佛再進一步告訴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若為人輕賤’,‘輕賤’是個總名詞,裡面包括了很多被辱的逆境,也就是碰到這種逆境,你不要生退道的心。前文說過,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現在,這個末法時代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什麼不但不得人家的尊重,反而受到別人的‘輕賤’呢?佛就給我們解開這個疑惑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所謂‘罪業’就是身、口、意起了惡的行為,所造的業,叫‘罪業’。‘業’總括來說,分為二種;三界以外叫‘無為業’,三界以內叫‘有為業’。三界內的‘有為業’又分為三種,即善業、惡業、不動業;上二界,他所修的‘四禅八定’叫不動業,這是‘禅定之業’;在欲界中有二種業,一是善業,一是惡業。這經文裡的‘罪業’就是惡業。這是他前世造了罪業,本來應該去受罪業的果報,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受苦。因為他這個惡業還未成熟,這個業力暫時沒有牽引他去受三惡道的苦報,但是他前世也造過善業,所以就先轉生為人。剛好他又碰到金剛經,又發心受持讀誦,這是善業,是善因善果,據理來說應該得到好的果報才對。可是為什麼反而會受到人家的‘輕賤’呢?‘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這是由於你,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功用,給你消掉過去所造的罪業。因為你前世所造的罪業,馬上就要成熟了,接著就要去受苦報了。但是由於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起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才使你過去世的惡業,轉變為‘重罪輕報’,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這個‘輕賤’包括了,忌妒障礙,甚至欺負你,壓迫你,罵你,打你。但是這種苦,比那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中所受的苦,那真是算不了什麼啊!可是你受過了這個‘重罪輕報’的苦頭後,就可以把‘應墮三惡道’中受重報的苦果給他轉掉了,這叫做‘重罪輕報’,所以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這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把那個罪業消掉了。你應受三惡道的果報可免掉了,反過來還會得個好的果報。得個什麼好的果報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得’就是當來要得到,當來就是未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果,這樣,你不就成佛也有份了嗎?這就是說,因為別人‘輕賤’你,但是卻幫了你一個大忙。幫了什麼大忙呢?第一,他幫忙你,把過去所造應墮三惡道的罪業,給你消滅了。第二,你可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你受持讀誦金剛經,先得個‘菩提法’,依之修行,以後再得個‘菩提果’。這麼說這‘輕賤’你的這個人,不是也幫了你一個大忙嗎?在佛法上講,‘輕賤’你的這個人,他也是你的善知識;他是什麼樣的善知識呢?叫做‘逆境的善知識’。就像提婆達多,處處障礙釋迦佛一樣;釋迦佛說:‘他是成就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識’,但是卻是‘逆境的善知識’。我們既然了解了這個道理,再看前面第十五分的道理:‘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我們的心,一定要死心塌地,完全的相信佛語,不可以起懷疑。前面也有講過,只要你能生起‘一念清淨的信心’,這個‘一念’的功德,就超過你親近承事、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那個福德。‘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但是這個清淨心,我們到底生了沒有,還不知道。所以那個超過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福德,有沒有得到,我們還不知道。可是這句‘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是得到了這個功德。我們聽到這部經,能夠信心清淨,信受而不違逆,講到那裡,信到那裡,這個時候,我們馬上就得到無量恆河沙數的福德,這是絕對得到的。
既然‘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有那麼多的福德,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落在薄地凡夫位呢?整天都在苦苦惱惱呢?受持讀誦金剛經又受人‘輕賤’呢?一想到這一連串的逆境和遭遇,信心難免就會有所動搖。現在就是要來分析這個道理,叫你絕對不要生懷疑。因為福跟罪,是對待而立的:有福就沒有罪,有罪就沒有福。有些人是福與罪,夾雜在一起,或者是福多罪少,或者是罪多福少。我們要相信,宿世一定有點善根,不然的話,沒有善根,你根本就遇不到金剛經,對金剛經也不會‘信心不逆’。為什麼你會生到這個末法時代呢?一定是罪業深重,將來罪業成熟了,就會牽著你去受苦報。要怎麼樣來消掉這個罪業呢?你能‘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能消掉這個罪業;你再進一步的去‘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此金剛經,以此功德力,就可以把這個罪業消掉了。經文有明文為證:‘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結果你就增加了福業,你在自利利他中,不但增加了‘有為之福’,也增加了‘無為之福’。有這個善因在,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成佛,這是佛說的話,有經文為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在十六分看到。釋迦佛說,我們凡夫,雖然還在苦惱裡面,但是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發心講金剛經,就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雖然你受到人家的‘輕賤’,但是這是在給你消罪業,你不要因此而退失道心,慢慢的罪業消了,福業自然會增多,逆境就會轉好過來,漸漸的變成順境。這就是教導我們,遇到逆境現前時,不要‘生心動念’。為什麼我天天念金剛經,沒有一點感應呢?不是沒有感應,其實是有感應,你受到人家‘輕賤’,嫉妒障礙,種種欺負,這些都是感應,但是你要這麼觀想:他就是在消我的罪業,這時候你一定要把十六分所說的道理用上去,你的道心就不會退失。
現在我拿我道源的切身經歷和事實來證明,使諸位同學相信,‘受持讀誦、廣為人說’金剛經,此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雖然有一些微少的智慧,但是福報一點也沒有。我這個人前生前世可能當過講經法師,就是不曉得培福,執著這一點點小智慧,沒有培福那來福報呢?所以一點福也沒有。好在我碰到了慈舟大師,他是我的善知識,糾正我的錯誤知見。告訴我說:‘修行也要有修行的福報,你出家不久,在佛門中要先培福報,有福報了,修行障礙才會少一點。’所以他叫我‘要多培福’。當時我沒有聽他的話,也沒有用心去培福。在我閉關閱藏經的時候,我還跟他辯論培福的事,論到最後,我沒有接受他的意見,我還是固執我的見解,照樣是向求智慧這方面進行。心中常常這麼想:要求智意,就要深入經藏。因此我准備把大藏經看三年,第一步先看‘大般若經’,結果,‘大般若經’最後的二百卷,卻沒有,就沒辦法看下去,只好把他放下;就先研究‘俱捨論’,‘俱捨論’是小乘的智慧論,一名‘聰明論’,看‘俱捨論’時,還研究不到三分之一,就得了個吐血病,差點把命給丟了。就放下經典,先把吐血病治好。把吐血病治好了以後,卻不能看經了,一研究起注解!頭就疼起來,這下子,我突然間才領悟到慈舟大師,為什麼特地到關房來看我,叫我先培培福報。才知道慈舟大師真是一個現代的活菩薩,他看見我還有這麼一點點的善根,特地來點醒我,加被我,他說:‘你沒有福報呀!是求不到智慧的。’終於使我覺悟出這個道理:你要看經求取智慧,你還要有福報的;沒有福報,經不讓你看,你研究教理,沒有福報,不能研究。從那時起,我就返過來要求福,就開始忏悔。我所閉的關房,叫‘閱藏關’,准備看藏經看三年,結果就改了,改為‘拜佛念佛關’。三年後,從關房裡出來,福報是否有增加,自己不知道,但是我這個身體卻是變好了一點。再拿我自己做一個例證,我受持金剛經,得了好的善報。我廿幾歲時,天天生病,病得要死不活的,我就求三寶加被我,讓我活到三十歲,我就滿足了。但是到了三十歲,我卻沒有死,所以才去閉關,到現在為止,我已活到八十歲了,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現在想起來,如果那時在三十歲就死了,也還是冤枉,還是短命而死。現在怎麼會活到這麼大把的年紀呢?這就是我‘受持讀誦金剛經’,‘講說金剛經’的功德,把那個罪業給消掉了。我年輕時,就知道辦佛學院,培養僧才,我知道這個功德是大得無量無邊。但是我的經濟能力不夠,時常自己忏悔自己的福報不夠,不能為三寶作一點事;但是別人請我去辦,我就馬上去辦,經濟方面,別人會負責,所以我就少掉了很多操心。你有福報,經濟上自然很順利,我曉得我的福報很薄,所以在年輕時,就一直的在培福,一點點一點點的培福,不敢捨掉,努力惜福,一直培到現在。民國卅八年以前,我在大陸上講金剛經,到底講了多少遍,我已記不起來,也算不出來;但是在台灣,我講金剛經講到現在為止,連這一次是第十三遍了。現在是不是有點福報了呢?我想大概有一點了。譬如這回辦佛學院,經濟就由我來負擔,在三寶的加被下,大概也算是順利的辦下去。回想當年,我想要到台灣來,那時身上一個錢也沒有,蒙三寶的加被,突然就有那麼一個信徒,供養我一張飛機票,我就來了。你看,這不是太不可思議嗎?我講這些話,不是在自贊自己的功德,自已貢高我慢,而是要堅定諸位的信心;要你們不論遇到什麼逆境,都不要退道心。受持讀誦金剛經的,照樣的修下去;念誦金剛經的人,每天就繼續的念下去。你研究金剛經的道理,就盡量的去研究。講說金剛經的,就盡量的去講,‘廣為人說’,有緣就講,去廣說此經。你們一定要深信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這樣,不論你遇到什麼逆境現前,你就認為這是給我消業障的,消罪業的,這麼一來,你遇到任何障難,就可迎刃而解了。
丁三、引因較量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這段經文,釋迦佛引證自已因位時的行持,拿自己的功德,來跟這個受持金剛經的人來比較,來較量。‘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阿僧祇劫’是一個很長劫數的時間,我回想過去因地中,已離現在很久以前的一個長時間,這個時候是在然燈佛以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得值’就是遇到了。‘那由他’翻成中國話,叫做‘億’,意思就是‘億億’。這段經文就是:‘遇到了八百四千萬億億的諸佛。’‘悉皆供養承事。’遇到這麼多的佛,我每遇到一尊佛,我就供養,遇到佛就給佛作事,當佛的侍者,奉侍佛陀。‘無空過者。’沒有一尊佛所,讓我空過而不去供養承事;凡是有一尊佛出世,就去供養承事。‘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現在就要來較量這個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如果有人,乃至到了末法時代的這個人,能受持讀誦金剛經,這種自利所得的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他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就比我前面所供養承事諸佛的功德,大得太多太多了。我所得的功德與持誦金剛經那個人,較量較量,我所得的功德一百分,也趕不上那個持誦金剛經的功德一分;乃至千分,萬分,億分,用算數來譬喻,都比不上那個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這是佛親口所較量,由此你就知道,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有多麼大啊!這種功德,不但勝過前面那個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寶布施,用生命布施的功德;就連釋迦佛在因地行持中,供養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的功德,也趕不上。由此證明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是多麼的大啊!這是引因行較量經功德,自利的功德就有這麼大,何況又去‘廣為人說’,那個功德,簡直是不可思議了。
丁四、總以結歎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這裡又重說一句,‘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這裡為什麼又重說一句‘於後末世’呢?這就是真正要來應我們這個末法時代眾生的機,教我們注意聽。你發心讀誦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我釋迦佛還沒有完全說出來呢!‘具’——是完全,具足之意也。‘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我要是完全具足的說出來,定會有人聽到之後,勢必造成他,高狂知見,惑亂自心。‘狐疑不信’不敢肯定這個功德,又不敢否定說沒有那麼多功德;心裡頭疑來疑去,疑則不信。為什麼叫‘狐疑’呢?因為狐狸是多疑的畜生。古時有一個公案,叫做‘狐狸不能過冰河’這個河結了冰,其他的畜生乃至貓狗都可以走過去,但是他過不去。為什麼他過不去呢?他多疑,因為他多疑,只能走到河邊看,他心中很多疑,就這麼想:唉啊!我要是走到中間,冰破了,破了不是要跌下去淹死嗎?於是就回頭,回來了卻又想過河;又回到河邊上,但是想過去又不敢過去;又走回來了,就這樣走來走去,結果他也沒有過河去。這就是‘多疑不能成事’的最好借鏡。所以後人就用這個‘疑’叫做‘狐疑’。多疑的人他就不信,疑與信永遠是對立的。疑則不信,信則不疑。他多疑,多疑他就不信。這就是‘多疑不信’害了他,你跟他說:‘受持讀誦金剛經,有無量功德。’是教他增加信心的,他反而起了疑心,以為你是隨便說說;他懷疑功德那有這麼大,就不能‘信心不逆’的受持讀誦金剛經了。所以我釋迦佛不能完全說出來,只能略略的說這麼多而已。這是總結論:‘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這裡雖然是告訴須菩提,也是點醒我們,讓我們知道,這個金剛經的義理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你想想不到,謂之‘不可心思’,你嘴裡講,講不出來,這叫‘不可言議’。有這樣不可思議的義理,你依之而修,所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你受持讀誦金剛經,將來的果報,當然也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你相信釋迦佛所做的結論,你就不會生懷疑了。學習佛法,最重要‘信’才能‘入’,才能做到,佛說到那裡,你就相信到那裡,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你能完全相信佛語,就修對了。你受持讀誦金剛經,要是碰到很多逆境阻礙,這就是告訴你:你過去的‘罪業’果報將要成熟。人家‘輕賤’你,這是因為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起了不可思議的功用,在給你轉‘重罪輕報’。你要肯定的認為,他‘輕賤’你,是給你‘消罪業’的,那你就修對了。講到這裡,金剛經正宗分第二大科,推廣降住開解分講完了。下面的第十七分究竟無我分,是講正宗分第三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