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YIN欲是修行最大的障礙,不持戒律不是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九偈

  時間: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初三

  地點:遼寧省海城大悲寺

  聽眾:道場內居士

  今天繼續接著講《吉祥經》第九個偈子,前面八個偈子都在鞍山慈善院講的,我們這兒一直沒講,但有錄音,將來大家都會看到。

  這個《吉祥經》前面那八個偈子,主要在世間法上講得多,要怎麼來獲得吉祥。今天第九個偈子是最重要的,講的是出世間的吉祥,也是最勝的吉祥,最大的吉祥,也是最圓滿的吉祥。所以第九個偈子就很重要了,這個偈子原話是這麼講的:

  【修道行梵行,審實見聖谛,實證於涅槃,此為最吉祥。】

  ◎修行須斷除YIN欲

  第一句話就是:修道行梵行。就是修行(xíng)梵行(hèng),它有兩個“行”,那個“行(hèng)”和“行(xíng)”是一樣的,但在這裡不應該念“行(xíng)”,不能說行(xíng)梵行(xíng),不應該這麼念,應該念行(xíng)梵行(hèng)。行(hèng),就是有一種動力,也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一般的只要是老的出家人,在叢林住過的出家人,他都會念行(hèng)。如果沒有經過傳承的人,也就是沒在寺院呆過的人,沒有進過僧團的人,他按照字典去念,就是一般的大家怎麼念他就怎麼念,他就念梵行(xíng)。應該念成梵行(hèng),這個對。

  “修道行梵行”,也有翻譯為“自制淨生活”,就是控制自己的身心,過清淨的梵行生活。“梵行”,這個“梵”就是清淨的意思,上面一個“林”字,底下一個“凡”字,清淨、寂靜、離欲的意思,梵行即是遠離YIN欲的清淨行。人進行修行,沒有YIN欲的行為,就可以上升到色界。如果有了【YIN欲心會導致怎樣呢?一個是在世間,少一點的就生六欲天。】這個問題很重要,大家在這方面更應該知道,修道的人更應該清楚。

  我曾經聽說兩個老和尚,都非常有修行,但他們都沒有到寺院裡修行,就是自己找個小茅蓬,或是在世俗家裡。因為有病,回到家裡以後,沒有還俗,兒女都能照顧,也在很精進地修行。有一天,這兩個老和尚就走一起去了,他倆各自說了點心裡話。其中一個老和尚就說了:“咱倆修行這麼多年了,年齡也大了,也快到時候了,咱倆的去處,也就是六欲天吧!”他自己把自己定在六欲天。雖然他有謙虛的一部分,同樣也有根據事實說的一部分。這老和尚非常謙虛,但是他認為他的行為,就是沒有“淨土”——從僧團出來了,自己找個俗家,由兒女來侍候他修行,所以他判斷自己將來的去處是六欲天。如果到不了西方極樂,那就是六欲天,六欲天的緣。他說他倆是六欲天的緣。那個老和尚就不認可這個問題,他說:“咱倆去六欲天?你去六欲天,我可不去,我不去。”

  講這麼一段,這是我親自聽老和尚講的。這都非常有修行,不管持戒還是各方面都很有修行。但是呢,不能遠離世間人家庭的概念,都會造成修梵行的困難。如果梵行不清淨,最後可能會導致他往生的地方離不開六欲天的緣。

  如果人進行修行,【沒有YIN欲的行為,就可以上升到色界。色界比六欲天要高,再高就是無色界。色界天的天人都遠離了YIN欲,清淨而居,對此總稱之為梵天。而有YIN欲的眾生,所居的地方屬於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即是佛經中的三界。佛弟子受持不YIN欲的淨戒,不與其他眾生有YIN欲的行為,稱之為梵行。“梵天”這個詞在我們修行中常用,主要是把色界和無色界稱為梵天。

  “梵行”這個詞可以通指一切佛法的修習。此既指遠離YIN欲的梵行生活,也包括遠離五欲的清淨生活,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梵淨行,也應少欲知足,身心寂靜,這樣才能見到聖谛。

  梵行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清淨的行為,所以想往高升,就得根據YIN欲心的多少來決定,因為YIN欲心多少決定了沉浮。《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如果【YIN欲心在我們的思惟裡占了一半,另一半還得是比較正確地思惟,這樣的結果會導致什麼呢?生為人。立為人,橫為畜生。】

  如果【YIN欲心少於百分之五十就有生天的因緣了,可能生到欲界天;如果YIN欲心超越百分之五十,那就墮落哪兒呢?墮落到水族去,就往下墮落;如果再多,比如說百分之九十的YIN欲心,正思惟很少了,這樣人墮落哪兒去了?墮落到無間地獄。所以說這個YIN欲心決定了一個人升降的問題。】不管你學佛不學佛,也不管你信佛不信佛,這都是一個標准。這也是輪回的一個標准,這個標准誰能看到呢?只有佛能看到,佛知道YIN欲心所起的作用。

  那你說天人知不知道?天人也知道,雖然他知道,但他知道其相,不知道其實質。所以這個《吉祥經》別人講不了,誰能說?只有佛能講,其他都講不了。因為他不知道YIN欲心起來以後,會起到一種什麼樣的作用。什麼叫YIN欲心,他不清楚。他知道這種行為不好,或那個行為是正確的,只知道表面的問題。等我們凡夫、我們世間人就更難了解它真實的本相。有的人可能知道(沒YIN欲心)是好;有的人呢,還稱贊它。所以知道的不圓滿,不知道的就稀裡糊塗。我們的輪回就和這有直接的關系,由於我們的愚癡和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怎麼圓滿,所以我們就在世間不斷地輪回。這個梵行對我們修行佛法,對我們每天的吉祥,都有一個很大的作用。

  就像一個人似的,如果你出門,今天下小雨,你感覺這天陰乎乎的不好受,看著路不遠,出門又非常不方便,走道遇到很多的泥濘,這就像我們世間人去辦事,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一樣。如果我們今天出門碰到的是大雨,我們打雨傘、穿雨衣,才能遮風避雨——有時候甚至這還不好使,給我們刮得東倒西歪,甚至路面沖壞了。有的雨大的,車都不能開了,只能是蹚著水走,水底還有很多的暗道和石塊、釘子,很多的障礙,會割傷我們的腳,傷害我們的身體,影響我們辦事的速度。

  我說的這個雨啊,就是比喻這個YIN欲心。YIN欲心小了就像下小雨,YIN欲心大了就像下大雨。那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生活,每天都要選擇順利,如果我們每天都要和雨奮斗,那我們的吉祥必然受到損害。如果我們修行梵行,這雨就沒有了。因為YIN欲心在我們種子識裡就是黑暗,就是烏雲,它就會形成雨,或形成大雨,形成種種的障礙,障礙到我們每天順利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所以YIN欲心對我們每天的修行和生活都至關重要。

  所以今天講的就非常重要了。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梵行,也應少欲知足。就是說你不要天天地如何如何,應該減少到最低部分,能減少就不要增多。身心,身和心寂靜,不狂躁,沒有追求,或是放下,這樣才能見到聖谛。

  那為什麼我們在世間修行不能見道,有的說,師父,我修行十多年了,有的說修行五六年了,每天讀經讀得不少,但是我怎麼沒開悟?我怎麼沒證道?我怎麼對佛法不明白呢?十多年我沒有多大的進步?剛開始還覺得挺好,後來呢,始終是這樣,什麼原因呢?其中有一條,就是YIN欲沒斷,或是控制得少,放松。這面學佛,那面放松了YIN欲的行為,所以導致了他不能見道。YIN欲是見道的一種障礙。

  剛開始還行,剛開始學佛,YIN欲能少了一些,覺得清淨了,感到修行有奔頭,是那麼個方向,好像有點希望。但修著修著就不行了,老是來回轉,其中一條就是YIN欲心沒控制好。所以想見聖谛,也就是說我們想對佛法有所悟,首先克服的就是YIN欲心。YIN欲心不克服,見道的機會就很少,這是重要的一關。所以想見聖谛,在家人是這一關,對出家人也是這樣。

  因為我們見聖道,它要靠什麼呢?靠我們平時的積累。什麼積累?定力的積累,梵行的積累。也就像倒水一樣,我們有個杯,想把杯灌滿了,我們每天的修行,就等於不斷地往這杯裡加水。我們修了一年了,YIN欲心控制得也不錯,五戒都守持得不錯,各方面,禅定力也不斷地修,都控制得挺好,相當於水杯快要滿了。這時候我們感覺到身上有一種暖意,有一種力量,正修著——特別是過去在世俗上,不是指你修道,過去有過YIN欲行為的人,或YIN欲過重的人,指的是有過YIN欲行為的人,當水要滿的時候,壓力也大的時候,這杯裡面就開了一個眼兒,一下就漏出去了。

  就是平時的YIN欲行為,在我們將來修道都會成為障礙。眼看著修道就要見到一定的實證,我們馬上就要有所成就,或是有所進步,馬上就有一種感覺要出來了。等睡覺的時候,甚至在打坐的時候,它就有一種漏,這種欲漏就現前了,一下就出去了。

  那時候你痛苦得可以說生不如死,非常非常地痛苦,那時候痛苦,才知道YIN欲行為是萬萬不可沾的。平時我們感覺不出來,感覺這個欲望挺好,給兩個人都帶來美好的願望和世俗的一種快樂。但你修道的時候,就發現了它是一種痛苦的源泉,是修道的障礙,是得道的障礙。所以想見到聖谛,想證到涅槃,這一關是很重要的。

  所以說,佛的弟子要注重道德的清淨。修習佛法,能使人自我控制。自我控制這方面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超越欲望。就是欲望來了,我不動念,或我少動念。過去那些大德確實在這方面修得非常好,比如虛雲老和尚,有一次坐船,趕上一個女的,一看虛雲老和尚的相貌莊嚴,生起一種愛慕。等到半夜時,就把衣服脫了跑到虛雲老和尚的床上去了。虛雲老和尚一下驚醒了,一看是個女的,衣服也沒穿,就知道怎麼回事。虛雲老和尚還不能喊,因為在船上,一喊對這女的名聲不好。虛雲老和尚就坐起來開始打坐,不理她。虛雲老和尚的行為使這個女的就退卻了,回到她的位置上去了。你想一想,多大的定力!

  修行梵行,必須得有一種定力,要超越欲望。包括近代還有一個大德,是泰國的,叫阿姜查。他在修行中也反無始劫來的欲望心,很強烈,那種強烈的勁兒,就像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毀掉一樣。平時的行為都很清淨,但這種生理和習性所造成的,突然出現的一種痛苦,是一種難忍的痛苦。最後用他的定力和他的行力,堅決不投降,可能堅持了一年還是二年,這才把欲望克服下去。這種超越和自控的能力,都得靠我們有一種定力和一種認識。認識什麼呢?欲望會導致輪回及痛苦。因為欲望使我們輪回,使我們痛苦,長久的痛苦。

  這個很重要,他們深深地知道。我們呢,是從理論上知道,但內心中並不是完全認可的。因為YIN欲是最強烈的感官欲望,感官裡它最強烈。你看偷盜這個事能改,罵人也能改,但YIN欲心是最不容易改的。有的說“我能改,我已經改了”,你改了一年可以,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可以,你要這一輩子都能改,那就非常了不起。這個修道,有時候修了十年、二十年他也會往上反這種習性。這種習性有一種牽涉力,非常強烈,同時也是苦的根源。

  怎麼辦?佛就講了,首先要嚴持戒律,然後以禅定來抑制自己。如果連戒律都做不到的人,什麼話都不要講了。說我挺有禅定力,我能夠修禅定,我能如何如何,但不守戒。不守戒就可以看出你所謂的禅定力都是假的。雖然打坐,但在那兒胡思亂想,或是坐的時間長一點,表面像回事。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看出來了,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YIN欲的YIN欲,什麼都不耽誤,沒有嚴守戒律,這樣的人所修的禅定是一種假的禅定。因為戒律本身也是禅定,戒律的禅定你都不修,你那個“禅定”所修出來的,只是暫時的現象,是一種假相,不是真的。只有通過戒律的堅持和抑制,去努力了,有這個定力了,才能生出禅定的定力。所以說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就是這麼個道理。只有由戒律生起來的禅定,才是清淨的禅定,才是真正的禅定。

  所以佛講,首先是嚴持戒律,然後是禅定來抑制自己。所以要學習戒律。有的人說學戒律干嗎?我們直接修禅定,我們直接去念佛,我們直接去修密。離開戒律去修這些,都不是佛法,如同外道。雖然打著佛的旗號,說“我念佛,我修什麼法門,不學戒律一樣可以成就,甚至還能成佛”。戒律是最根本的你都做不到,所以你修的一切都是有漏的。

  所以說不持戒律不是佛法,而是一種外道的法。有的說我修得很不錯,都有神通變化了。就算你能在虛空飛行,修了這麼多年,只能落在什麼呢?修羅道——還是外道,和佛法沒有關系。所以我們修行首先應該知道戒律,只有通過戒律,然後產生的定才是清淨的禅定。禅定包括什麼呢?打坐、念佛、修密,這都是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來抑制自己,這才可以。

 

上一篇:等他來世忘記大悲咒時,你們再去找他
下一篇:妙祥法師:關於供大仙、產生附體幻覺,精神分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