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金剛波羅蜜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這一篇經文是恐怕一切眾生,說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麼懷疑這個佛怎麼又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恐怕有人懷疑,所以佛又說這一段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說,假設你要是作這種的想法,“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如來,不是以這個具足諸相,具足一切福德智慧之相,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這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莫作是念”:須菩提!你切記不要作這種的想法。為甚麼呢?你作這種的想法就是斷滅相,“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說,如來不是福足慧足,這具足諸相了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須菩提!假設你要是作這一種的想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你要是這樣想,這就是有一種斷滅相。“斷”,就是斷滅了,這是執一種斷滅。有的外道就執著一種常。所以,佛恐怕人落到這個斷滅相上,所以又說這一段的經文。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這樣人、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人,“說諸法斷滅”,他不能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你不要這樣想,不要說是,不以具足相就會得到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相”啊!在這一切諸法裡邊,是講的中道了義,不說斷法,也不說這個常法。既然不執斷,也不執常,這才是中道,不會落於二邊,落於斷常二見。你要落到斷見上,這也不是佛法;落到常見上,也不是佛法;你不合乎佛法就不能成佛。所以,修佛法的人要明白中道;明白中道就不會執斷見或執著有常見了。 現在在這個西方的國家,這個佛教正在孩提的時候,就好像小孩子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需要每一個人都共同努力,來令佛教發揚光大。我們所有歡喜學習佛法的人,都應該以佛教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最重要的責任,不要推诿,不要認為弘揚佛法是旁人的事情。每一個人都以弘揚佛法、講經說法作為自己應盡的一種責任,應行的一種天職。晝夜六時,要自己想一想,我是一個佛教徒,我皈依三寶了,我對於佛教有甚麼貢獻?有甚麼幫助?如果要有,應該更多一點;要沒有就應該努力。所以現在本堂所講的經典,需要有人把它再復講一次。 今天這果前很奮勇的,很有勇氣的,他負責復講這個《法華經》。那麼還有《地藏經》和《金剛經》,再找兩位出來把它復講一次,給大家聽一聽。那麼這個《地藏經》在我想像中﹣﹣我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在我的想像中和這果寧的想像中,大約果前也很同意的,就想推舉,這個果遵出來復講《地藏經》。那麼他尊我不尊我,我就不知道了!不過講是這樣講。那麼還有《金剛經》,這個《金剛經》,看看哪一位不懶惰的人才可以講;懶惰的人不能講《金剛經》!《金剛經》,要好像金剛那麼堅固。那個勇氣更要十倍、百倍,好像金剛那麼樣子 strong (堅固),能摧毀一切旁門外道。所以,看看誰發心再出來講《金剛經》。在這個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這三天輪著講。那麼一方面有人再把它復講一次,用英文講一次,那麼免得一般人,時間久就把它忘了。 這麼樣,我們天天都是講經說法。這就是,你一定會得到那個四辯八音。你要不願意講呢?那四辯一辯也不辯了。因為你總也不願意講,這個舌頭都硬了!想說話也說不伶俐了。你看那個人說話說得很清楚。我告訴你們,我以前不願意說話來著,一天到晚都不講一句話。想不到現在,給你們講經!為甚麼我會講經呢?就因為我自己歡喜說法。所以一個不會說話的人,變成說話像那個流水似的,總也不停止。所以,你們學師父,皈依師父,要學師父這種精神。師父是一個不會說話,但是也不是個啞巴,你不要誤會,可是現在很願意說話。你們都應該學師父這種的願意說話。你們把佛教的責任自己負擔起來,不要推诿。 這個佛教不好,佛教沒有發揚光大,就是我沒有盡上我的心;一定要盡我的心,來把這個佛教發揚光大。這才是圓滿自己應盡的責任、應行的天職。天職,就是天給你的一種職業。那個職就職業,就職務,就是天給你的一種責任。我們這個也可以說是天給你的責任,也可以說是,佛,菩薩希望你做這件事情。那佛菩薩希望你做,怎麼證明呢?因為,現在我歡喜你們做這件事;我歡喜你們做,大約佛菩薩也都同意我這個看法。所以你不要躲懶偷安,不要自己以為懶惰,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一件事。你對佛教沒有貢獻,那你懶惰,懶惰,為甚麼西方人很少人懂佛教?就因為人人都懶惰的關系,人人也不來研究佛法。我們現在天天研究佛法,天天要講佛法。還有,現在男居士有幾個研究佛法的,女居士就一個。 應該女居士也抱奮勇,不甘落後,應該多出來幾個人來研究佛法。但是,也不容易找這一個人。不知道哪一個人有這種勇猛的心。
|
|
|
|
|
|
上一篇: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下一篇: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