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你的另一半是你的潛意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你的另一半就是你的潛意識,想要看看你的潛意識裡藏著什麼,就看看你的另一半。愛情是尋找完整自我的過程。你為什麼不可避免地被一個人吸引,不可自拔,那是因為那個人是你缺失的自我。每個人都有一種努力追求優越的潛能,以適應環境,並達到人格的整合和統一。優越包括個人更為完整和完全的發展,以及個人成就、滿足和自我實現。

  對自我,我們總是困惑。常常會發問:我是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樣的問題。甚至很多時候,我們常常錯看自己,以別人的言論為標尺衡量自己。有時甚至為了討好別人,掩飾自己,埋藏內心真實的感情。然後,我們總是陷入焦慮和無助,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是怎麼啦?

  接納內心的那個自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榮格曾問:你究竟是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完整的人?其實,我們只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些。但在以前,我單純地以為,只要我八面玲珑,能夠取悅別人,讓所有人都喜歡我了,我就會快樂。其實不然,即使到了那時,我也會因為太過壓抑自己的內心,憎恨自己,而失去快樂。於是有人說,那就做自己,把那個真實的我釋放出來。但如果那個真實的我太過自私,丑陋,同樣不會得到認可,和別人的愛戴。所以,我們學著完善內心那個本我。只要是人,就會不完美。心靈的陰影包括了許多層面: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丑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欲……總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全都屬於陰影的范疇。

  如果我們故意忽視"消極"特質的存在,它們就會盡量喚起我們的注意,當我們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時候,它們就立即從潛意識裡重新浮現出來。為了壓抑它們,我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這種付出完全沒有意義。

  許多人學習佛法以後,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但是他們並沒有用心去體驗自我,所以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獲。要追求光明,就必須體驗陰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須體驗完整的自我。這樣的體驗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連續的。不管你承不承認,既然你是人,內心就必然有陰影。如果你自己意識不到的話,不妨問問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讓他們把你心中的陰影指給你看。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把陰暗面掩飾得天衣無縫,但是那些被我們刻意壓抑的特質,總能找到機會顯露出來,讓周圍的人們看見。

  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意味著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項特質,既不刻意彰顯,也不刻意壓抑。單是大聲說出來“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強”並不夠,我們還必須了解控制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接受它的饋贈,用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它。

  愛情是場“完整之我”的追尋!

  人要發展出一個“完整之我”是個非常艱巨,要付上慘痛代價的過程,所以慈愛又幽默的上帝就讓這些異性相吸,一見鐘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預嘗了愛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後才讓他們閉著眼睛心甘情願地進入“磨合期”,在艱苦的“曠野”之中,讓兩人彼此在個性上“鐵杵磨成繡花針”,繼續發展“完整之我”。

  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每個人都身具“顯性”與“隱性”(或稱“影子”)人格。換言之,每人除了表現外在眾人所見之“顯性人格”外,還有個正好相反,潛藏心底的“影子人格”。用心理學理論來說,“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覺型”,因為“分析型”者著重邏輯思考與客觀評斷,但是當他在強調與表現“理性”時,便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細膩多情“感性”部分的人格,壓抑到潛意識深處,變成隱性的“影子人格”。

  所以,當一個人遇見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異性時,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彰顯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潛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質。例如,當“分析型”的男性與“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時,彼此常會充滿新鮮歡愉。她豐盈流暢的情意,往往會挑動他長久壓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與她在一起時,他那被深埋陰暗地窖的“影子人格”開始見到陽光,感受一股從外注入,活潑新鮮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覺得自己好似脫胎換骨一般,受桎梏的心靈,頓時得以自由釋放。這個異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線生命契機,使自己塵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見天日,得到露水滋潤,與自己“顯性人格”整合,發展出一個較完全,較成熟人格之過程,我把它稱為“完整之我”的追尋。

  愛情是尋找完整自我的過程。你為什麼不可避免地被一個人吸引,不可自拔,那是因為那個人是你缺失的自我。每個人都有一種努力追求優越的潛能,以適應環境,並達到人格的整合和統一。優越包括個人更為完整和完全的發展,以及個人成就、滿足和自我實現。

 

上一篇:淨空法師:怎樣才能發財?
下一篇:南師講如何得到佛菩薩的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