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第68講 (2009年02月27日) A
這個時候,我們在准備,還有幾分鐘,所以呢,那個唱頌,它是一直到我把這個給掛好以後才停止,知道嗎?所以它最後,唱到最後那一句那個“護法曾於此”,有沒有?“行者增益諸色力“是要一直唱。那一句,最後那一句,要一直唱。唱到全部完畢的時候,維那才止,才停止。因為這個唱啊,是增加大家的福報。
這個叫六皈依,六個殊勝一再的加持你。所以佛門中的這些儀軌,他是一個很流暢的,它不會中途起太強烈的激蕩。希望各位,在儀軌上,這都跟那個講一下,等一下請那個紹能師給大家說明一下,第二節課要開始的時候怎麼進行。
….
昨天,我們跟各位談的這個部分,都是有關行法的部分,也就是華嚴之所以稱為“一乘不共別圓”的原因。這是很簡單講,別人所沒有的,所以叫做“別”,特別的別,不共別圓。這個行法,是在經文裡頭,它就表達得很清楚。但是因為你不懂這種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所以你以為經文好像講故事一樣講過去。不是,他有這個行法的內蘊,內在的那種蘊藏在裡面。
這個經文在歷史上翻譯,他有兩個模式。一個就是中觀論派的語言模式所翻譯的,一個是瑜伽行派的語言模式所翻譯的。那麼,各位在中國佛教的系統裡,你會發現。為什麼中觀論派一枝獨秀,而瑜伽行派消失了。為什麼消失了?因為他的語言模式沒有運用。所以大家在解經的立場,基本上都是跟著龍樹的思維模式來的,而不是跟著瑜伽行派的行法來的。所以你只看這些中論的思想啊,你沒有辦法解讀瑜伽行的部分。
那麼昨天這一堂課,就已經講的第一堂課啊,是完全是講瑜伽行的部分,你聽懂嗎?肯定聽不懂啦,聽懂那才怪。那點頭,只是不好意思,眼睛一直瞪著我,當然點頭啊。點頭是告訴我說“我聽不懂啦”,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你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語言模式啊,聽不懂。這個是長期熏習來的。
你現在中觀論派,我在講的這個部分你都會感到很詫異,為什麼?沒人家這樣講過啊!別人怎麼講?我告訴你,我比你更清楚。因為我們在台灣搞啊,哪幾個法師怎麼搞,我們都很清楚啊。人家說“初學佛跟慧律法師”,你們聽過吧,那講佛教笑話最多啦。那“要想念佛跟淨空法師”,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他的忠實信徒啊,聽到我在講經,有時候都會咬牙切齒啊。“想要持戒跟常照法師”,他專門在辦八關齋戒。“想要行善救濟呀,就跟證嚴法師”。“搞學者禅的部分跟聖嚴法師”,對不對?“你要想修真正圓融行法,那就找海雲法師”!
所以,在這生態裡頭啊,我們很清楚。你聽不懂,不要緊。但是我告訴你,那一堂課你完全聽不懂,聽得一腦子變漿糊的狀況啊,剛才聽說,都變粥了啊,你所得的功德,我告訴你,比他們的所有功德加起來,都還大,還大!
我敢肯定啊,各位一直在找修行的方法,一定找不到啊。你找到了,你不懂啊。昨天那一堂課就告訴你了,你就是不懂啊。因為你腦子裡頭有太多的雜訊,別人講的東西太多了。我跟你講,捨識用根這四個字,我相信你啊,一經耳根你最少經過一百次以上,你一定是把識跟根等價相看。只是識是不好的,根才對的,兩個,你通通當做名詞嘛。對不對?但是,識是動詞,根是名詞啊。你這個都不懂,你還講什麼,你佛法再講下去會正確嗎?
最重要的那種詞匯呀,你都搞錯了,那下面你講什麼會對?只能夠說你很用心,你很誠心,你很認真,這些都可以加勉。但是,其愚可愍,其誠可嘉,其愚可愍!沒有辦法。
那誰來告訴你呢?沒人啦。我告訴你,是我倒霉,因為我會遭受大家的批判。“沒人這樣講,你怎麼這樣講?你老是講跟人家不一樣,人家不是死到極樂世界去嗎?你老說不要去。”我沒有跟你說不要去啦,你要去我怎麼擋得了你?問題是你講的極樂世界是你講的,不是真的啊!真的極樂世界是什麼,你到底知道嗎?你搞不清楚,你怎麼鑽進去啊?所以這是個問題!
那麼,昨天那堂課你搞不清楚,不要緊。不是這樣就算了,要找我們這裡的幾位干部,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帶子、光盤、書籍啊,那你要仔細去看。那我告訴各位一個基本要領,這是我們,你要來參加我們這個修法,前面有六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聽經,寫筆記。不寫筆記,光聽不用。我告訴你,第一個審查就是這個東西,聽經你要寫筆記。這沒有辦法。古代人沒有這個條件,現代人要有這個條件,因為古代人不認識字。你現在認識字,而且養成狂妄的傲慢心跟意識形態,所以你最少要聽兩百個光盤、兩百個小時。像各位來聽,有的已經快兩百多個小時了,但是呢,不記筆記不算。你要把重點記下來。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基本的,佛教基本教材跟華嚴的基本教材,你一定要熟讀。
好,第三個條件就是,要來參加共修。在共修的時候基本教材會考試,聽經筆記要交,要批審。
第四個,是華藏工程。
因為你來參加共修,有審閱你的筆記。所以呢,第五個條件就是師長要考核通過。這是第五個條件。
第六個,因為你來參加華藏工程,與大眾相處的情況是否融洽。因此啊,道場跟你推薦。沒有經過這兩個條件,師長的核准跟道場的推薦,我們不正授行法。真正修行的方法不教給你。
所以你不要私底下來找師父,撒嬌一下:“嘿,師父,我要!”“要什麼?”“我要修行。”沒有那回事。
這個不是私相授受,你要經過一個常規,這個我已經講了,六個條件:四個基本要件;兩個程序問題,就是師長推薦、師長的核准。你四個功課在做,師長核准了,說你做的不錯,甲乙丙丁,還是A、B、C、D,都不要緊,最少前面兩個。前面兩個,甲也好,乙也好,A也好,B也好,不要緊。你不要寫那個我看不懂的,E、F、G,太多了。另外一個就是道場要推薦,有了這兩個基本資料以後,那麼,禅師團,僧團裡面他有個審查,有個審查,那才正式進入甄選,我們叫選擇,考試選擇、實習的這個階段一到三年。這個叫做忍可灌頂。灌頂不是頭摸摸啊,水灌一灌就好,要這樣灌你回家蓮蓬頭自己灌,這個不是的,是正授行法的第一個階段。不行的,全部退回重修,重修,重修最少一年。
好吧,這是,有關昨天所講的部分,提供給各位。你會有些模糊,因為這些東西,你外面絕對聽不到,絕對聽不到。聽到,你也搞不懂。那我告訴你,佛法往後發展,只有這麼一條路!是不是賢首宗要獨霸江湖,那現在還不知道。那麼,其他的這些山頭,各人搞各人的,那個叫昙花一現。我這樣講是很狂妄,說我好像是武林盟主,擅作定義,一切標准由這裡開始,不是。但是,你要是沒有正行可行的話,那不叫佛法!那叫佛教,從事一般世間的慈善教育或者救濟工作,這是一般宗教的行為。可是你要知道啊,佛法之所以殊勝,就在於生命改造的工程,而這個生命改造工程啊。我們這裡有辦法,所以也就是祖師們所講的“我有正法眼藏、妙明真心,可以付囑於你”。知道嗎?那你是不是要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你說“最近我很頭痛啊,師父,我來皈依希望頭不痛。”這也發心嘛,對不對?有人說“今年犯太歲,因為金融海嘯,我命運不好啊,所以我來皈依,希望能夠扭轉乾坤。”也可以嘛,民間信仰,沒有不行。
但是呢,你要進行生命改造工程的話,對不起,只有一條路,菩提大道,法門有無量。你不一定照我講的,但是呢,這一個生命改造工程的工程,是一定要進行的。但你不一定用我的法,可是那個整個工程啊,你要去進行。別人還有,不只是我,這是不能獨占的。釋迦牟尼佛傳下來兩千五百多年,不是只有我說了算。但是當你沒有這一套,那就對不起,有的人說的算,知道嗎?我希望你能夠真的找到明眼人。明眼人知道嗎?有正法眼藏的人,叫明眼人。他能夠付囑於汝,這個生命改造工程,可以轉凡成聖的生命改造。轉凡成聖是不是生命改造?對不對?你應該找到這個東西,那才不辜負你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法難修的這個因緣。
現在呢,已得人身、已聞佛法、已遇善知識。很多人都有,你的善知識很多啊,有的叫你算,你也算不清楚,又有法王、又有活佛、又有大師、又有比丘、又有和尚、還有比丘尼,一大堆的,有的已經死了,有的還沒死,這樣而已啊,一大堆的人。那叫你說,修法拿出來,你就拿不出來了。那,你那些善知識難遇,你也是多余的啊。你遇到善知識,那就好像蒼蠅也常常停在善知識的頭上一樣,它能得度嗎?不得度啦,不得度!
你既然已經學佛,而且發心這麼尋尋覓覓,老遠的地方跑來,不在家裡包被窩,不在家裡看電視,跑來這裡聽經聞法,那我告訴你,你要的是這個,我已經給你了,不欠你的!你假如來,是聽我講笑話,那我欠你的。因為你拿生命來換一個笑一笑就回去,我覺得這個太不值得了。但是,我把真實改造生命的這個法寶,已經交給你了,那你不修啊,是你對不起你自己的生命,你要記得啊!所以呢,昨天那些不懂的是必然的。你要是懂的,那你就要注意,你可能出去會打妄語、诳語,知道嗎?你不要光拿那些東西去跟人家講,沒有用,因為你要做到才算。要怎麼做到?那我們這裡的已經出版的這些書籍、這些光盤,那你要仔細的去研讀,要仔細的去研究,而且還要經過華藏工程,相互討論,你必須架構起那一套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
那麼到正行當中,因為正行裡面,那個,我要訓練你到入定,在定中要進行的工程是沒有辦法用語言的,知道嗎?那麼,在定中要進行的那些工程,必須在這個時候還沒入定之前來訓練好。那你假如這些語言模式沒有,那在那個場合裡,我們用給你的那些密碼、暗號,知道嗎?那個芝麻開門的那個魔術棒,丟給你的時候,那你以為是棒棒糖那就麻煩了。本來要你開悟的,你把它吃掉了,是不是這樣?所以那個共同的語言模式跟共同的思維模式是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在做試驗當中發現這種情況,只要是老修行,你記得啊,我不是說你啊,老修行,大概都進不去。因為它傳統了自己以為的、自以為是的那種佛法觀念,自己認為的,就把你障礙了。不是我不給你,你自己到那裡,你自己,這門都幫你打開了,你還是把它關起來,過去就好,你就硬是把門關起來,然後砰的一聲!“哎喲怎麼這樣?”又進不去了,為什麼?因為你的語言模式跟我們的思維模式不一樣!
所以要你討論、要你做筆記啊,就是要修正你的思維模式跟語言模式。叫你放下,你就是放不下。你不要以為說,放下這兩個字你懂啊,到那個時候,你就明明就放下了。我是八上七下,放下、放下,放七次啊,提起來提八次啊,那你怎麼放下?這門開著進去,你就再撲一下,撲一下,又把門關起來了。這種經驗,我想你在人生生活裡很多,而進入到定中去修行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在這裡發生了。你就常常碰到那種狀況,然後,你那個挫折感,會造成你下輩子再來的一種怯弱心、懦弱心,那種灰色主義。你現在去注意看看,很多人在人生中有這種狀況,就是過去生中修行到這個地方這一關突不過,無法突破。因為你沒有信心,你絕對沒有信心。
你看看,你現在,你對於佛法各大山頭都走過了,各大法王你都去過了,然後學了一堆雜訊,現在叫你要修的時候,那些東西通通跑出來了。那個門是一米半的寬度,可是你用的是十米的厚度啊,把它堵住了,你怎麼過去?根本通不過去。雖然你講的都是佛法,語言完全沒用,對你的心性只有障礙,沒有幫助。你要知道,講到修行要進去的時候啊,那你只有按照那個方法進去。它的關鍵就在,你、我之間要有共同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記得這一點哦!
你不管依止哪個善知識都一樣。你拿我這一套去跟你那邊的善知識啊,你也死定了,知道嗎?對於他的教法,我所講的都是毒藥,你要在我這裡按照我的講法去修的話,任何人講的都是毒藥。你記得這個問題。我不是排斥任何誰,不是。我只是告訴你,你講到行法的時候,他不是自私,不是排他,因為它只有這麼一個方法。知道嗎?用刀子就用刀子,不能用鋸子。可是對方,就是另外一位善知識可能教你的是用鋸子,不是用刀子。那你怎麼並在一起用啊,對不對?不同的。你來跟我學的可能是學木雕,另外一個是講石雕,不一樣吧,對不對?你跟一個學音樂的,跟一個學繪畫的,不一樣吧,對不對?那我們不能否認別人,可是你要在這裡學,你必須把那邊放下啊。
當然,他們有一些可共通的。那個能不能共通不是你講的,你要問善知識才知道,那個通或不通,對不對?你自己認為通的,那正好是不通的。所以,這個是行者在修行、依止善知識的時候,他必須要負的責任,自己要負的責任。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只要依止善知識,它只有一個狀況,就是把你的法身慧命完全信托給他,完全信托。你不能加“但是”,一有“但是”就沒用了,知道嗎,這是法身慧命,只有這樣子。你找到哪位善知識,你就這樣子依止他。我沒有說,一定跟我,跟我也就只有這個樣子,跟別人他有他的標准。但是我告訴你,這是我們行者應有的共通性。
好吧?這個是一個前行的部分。
那麼昨天第二堂課,談到最後,兩個偈子:“汝見無邊諸佛土,去來現在一切佛,亦聞所轉妙*輪,念力憶持無忘失”,這一個偈子。
第二個偈子:“汝於十方一切剎,普見無量諸如來,願海清淨悉皆成,具足菩薩塵沙行”。那這個呢,是第二個偈子。
昨天我們跟各位講說,這兩個偈子其實是一樣的,內容基本上是一樣,那我大概的跟各位分析了。今天要跟各位分析的是,《華嚴經》的另一種語言模式,另一種思維模式。既然同樣的東西,各位想想看,這些譯經師,或者經文記載的人,為什麼把這個經文要浪費,重復去講兩遍或三遍?因為後面有的很多,有的很多啊,有的十幾句其實都一樣的東西,那為什麼都一再重復的講?
在古代啊,古代的經文是用竹片。竹片你知道嗎?要弄一個竹片要曬干、要煮過,比現在造紙更麻煩。現在造紙都是機器做的,只要毀壞森林就好了,破壞大自然就達到它目的了,對不對?古代不是哦,沒那麼容易。,古代要用好的竹子,它只有一個時間可以用。只有一個時間,你知道嗎?冬至到春分之間。驚蟄以後啊,這個竹子開始吸收養分。冬至以後,它就不吸收養分了,停止了,也就是竹子在那個時候,它會把自己在這之前,大概有半個月的時間,它把吸收來的養分把它揮發掉,它的生理機能揮發掉。因為它不吸收養分,竹子裡面才沒有糖分。沒有糖分以後,那你把它砍下來,它不蛀,不會爛掉。知道嗎?
這裡有沒有竹子專家?我這樣講好像有點越權啊,我比專家更專家,因為我住的地方叫竹山。那個竹山那邊的竹子,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我是到海邊的一個地方去,一個老太太,她住在一個竹子蓋的房子裡。我問她說:“住多久了?”
“四十年。”
我說:“你這房子四十年,幾年要換一次竹子?”
她說:“我四十年還沒換。”
我就很驚訝,因為我們竹子做的籬笆呢,那一些都是幾年就要換,還要爛啦。我說:“你用什麼秘密呀,可以不換竹子啊?”
她說:“這不是秘密。”
我說:“為什麼?那你怎麼做的?”
她說:“不怎麼做啊,冬至以後才砍下呀。我這竹子都是冬至以後、驚蟄以前砍的。每年那個時候的竹子啊,不爛。”
回去你試試看啊,因為老太太教我的,她沒有跟我灌頂這是一種狀況,你要懂得去觀察,去運用。
那,我要跟各位談這個問題,是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其實他是全方位的。你要不知道啊,你就會弄錯。你早半個月,這個竹子不好用。假如你早兩三天,那這個竹子大概只能夠比一般竹子使用的壽命長而已,長一點,可能多幾年。所以你早半個月以前的話,那就跟一般的都一樣。同樣,你晚半個月以後,驚蟄以後,它已經開始吸收養分了,那你也跟一般竹子一樣,跟平常其它時間一樣。
那,這裡我們要告訴各位的是,生命的存在,他是這麼的微妙。你知道嗎?生命的存在,不是你所想象的。你所能知道的啊,那太少了!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特質。你先了解到這個部分。
然後,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你從這個竹子拿下來,古代的取這個好竹子來用的才能夠放久,大概這些譯經師所用的竹子,都是這種竹片的,所以非常難得。而不是一般的竹子。假如是一般竹子做成經書,它放不久。知道嗎?而這個國師,拿來寫經的這些竹子,就像現在講的是精致品的東西,不是一般商品啊。所以,他要找尋這些東西來,本來就非常困難。那麼要把經文寫在這個上面呢,那你知道,不容易吧,對不對?它是很可貴的東西。因此啊,他在翻譯經典的時候,更不可能有廢話。而他一定要把這些經文重復再重復,一再的重復來講的時候,他一定有他的用意。
我跟各位講這麼多,目的是要各位正視,這個經文,不是寫錯,也不是多余的,不是,它有它特別的用意存在。那,要跟各位談它這個用意,是指什麼用意。這個東西用現代的語言,因為古代它沒有辦法用這些工具、這些理論的工具來表達,這個理論,我跟它叫做“多維流淌的思維模式”(把它打一下,給大家看一下),維是四維八德的維,多維流淌的思維模式。維呀,這個維,我不知道,我們這裡應該有這種用法。我們叫三度空間、四度空間,對不對?就是三維空間、四維空間,就是這個維啊。多維就是多度空間,多度空間,它的意思就是啊,這個,應該來講,我叫多維,只是來把N+1度,簡稱為多維。
換句話說,你假如一般人講“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請問什麼叫做佛家富貴?什麼叫做華嚴富貴?你大概會說“啊,就很富貴呀。”對不對?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佛家富貴是什麼?華嚴富貴是什麼?啊,就很富貴呀。嗯?是這樣嗎?
我跟各位講,他富貴呀,有兩個定義:
第一個,圓融,沒有對立。一個人的生活,只要能夠圓融、不對立,你就會有一個幸福的感覺。各位,你回家試試看,吃飯的時候,你今天、明天,你跟他試試看,吃飯的時間把它延長一倍。你原來五分鐘就吃飽的噢,現在延到十分鐘,你原來十分鐘就吃飽的,延到二十分鐘,把它延長一倍。告訴你,你的幸福馬上增加。你自己去試試看,吃飯啦,不要狼吞虎咽,差一點就把碗給咬破了,不要那麼快呀!你慢慢吃,慢慢咀嚼,慢慢享受。就在咀嚼的時候,不止享受食物,享受那個氛圍,去感受說啊,不是為了打仗。你看,你看你現在吃飯跟打仗差不多吧?一面吃一面隨時放下,梆梆梆梆,變成那個樣子。你干嘛那麼緊張?
你慢慢吃,享受一下嘛,看看你家裡其他人嘛,對不對?看他眼睛長什麼樣子,看一看,诶,你眼睛很像獅子哦,還是,诶,你眼睛很像鳳凰,你這樣吃飯是不是很像大象,慢慢吃,慢慢吃,對不對?你吃飯好像貓一樣,噼噼啪噼噼啪啪,那像什麼?慢慢吃,慢慢享受。
告訴你,光是吃飯,把速度放慢,你的幸福指數啊,就會提升。
很多人啦,用吸管喝可樂的時候,你去注意看看,那一口吸,那可樂已經快沒了,這個叫什麼?牛飲啊!你那吸管不是象鼻子,你那麼大口干嘛?慢慢喝,在嘴裡感受一下嘛。你那個可樂一喝“嗝”,從喉嚨一下子你就通到肚子裡頭去,有什麼感覺?什麼感覺也沒有,所以你沒有感受到存在的幸福,沒有感受到。
慢一點,慢一點,你想辦法讓你的行為、讓你的思維慢一點,你就感受到了。
我為什麼要跟各位談這個東西啊?這個慢一點的生活,你的圓融就會產生了,這是一種什麼,富貴。
你的富貴是以為“我要用LV,我要用卡迪爾…我要用名牌”, 你去死好了,誰說用名牌就叫做富貴,叫做幸福?不是啦。“我要開奔馳”,開奔馳就幸福嗎?不是。開奔馳它有個好處,就是撞了人,自己的車子不會壞,只是這樣而已啊。下一個工作就是,你賠人家賠的多,因為你開奔馳賠得起嘛。不是。
是指你在當下的這一刻,你能享受,這個才是福報。當下的這一刻,你不能享受啊,那個人是沒福報。你用這個標准,你去試試看。
所以,你一口氣就把一杯可樂都給喝完了,那你當下沒享受到啊。當你那個,那一口量分三次,你就享受三次哦,對不對!所以你去注意,有沒有喝過茶?茶道,喝茶啊,他有個要求,那個茶杯這麼小,對不對?一口就喝完的,飲茶人不欣賞。他是那一口杯分三次喝,為什麼?因為你在享受,在嘴裡回甘。所以,茶為什麼跟佛法那麼有緣?他不是叫你牛飲。一直喝啊,那你就弄錯了。所以感受幸福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圓融、幸福,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多元化的圓融。要跟各位談的是,它不是二元對立轉化成圓融而已,而是,多元能夠圓融。我們現在生活是,二元就對立了,多元就更不用講了。那個沖突、矛盾,像社會現在這麼復雜,就是它沒有辦法多元圓融。而多維流淌的意思是,靜態的,像這樣萬華芬馥,靜態的,流淌啊,是動態的,在流動的過程中,它不摩擦、不矛盾,這叫多維流淌。它整個多元化都在動,這個動當中完全很圓融。這是華嚴的最高境界。這個才叫做華嚴的富貴。跟你想象的,那不一樣啊。
這麼大的族群在一起,中華民族十三億人口,這麼和樂,欣欣向榮,這就是多維流淌啊!我們各方面都很圓融。這個裡頭,我們要進行的就,消除它的沖突跟對立!消除它的什麼?爭執。這個就是“多維流淌的思維模式”。
那麼這個經文裡頭,它在描述這個理論的時候,它在經文裡沒辦法這樣跟你講,所以它把事件提出來,不同的事件。我們講,靜態的,這種靜態的,講它的存在,是多維度的,萬華芬馥,對不對?通通表現出來,只有東西表現出來嘛,所以它就用語言文字在陳述這些狀況的時候,一個一個的條列出來。那通常用兩個,就表示到了這樣的一個目的。假如用三個,那麼它又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一種超越。知道嗎?它是重復的多少裡頭,它有表達這種意思。到四個、五個,那所表達的意義,那更廣、更復雜。這個就是多維流淌的思維模式,它所表達的一種境界。
假如我們對《華嚴經》經文裡頭的這種表達方法,你不了解的話,那你體會不到他的殊勝,絕對體會不到他的殊勝。
因為你現在所看的語言文字,是用你現代的語言來看它,知道嗎?你不是用古代的語言跟古代的立場來看它,所以你對於經文你不了解。這個經文,《四十華嚴》這個經文是一千三百年前唐朝西安的語言,你要記得,你現在是西元兩千。它是在西元八百年左右,八百年,西安的語言。現在是兩千年嘛,對不對?北京的時代。你用北京時代的這種語言習慣,來看一千兩百年,八百年嘛,一千兩百年前西安人用這些語言的那種語言習慣,表達意思是不一樣的。各位有沒有留意到?我相信你肯定無法留意,這是一種史觀的能力。歷史的史觀,史觀的能力。你必須要能夠回到歷史的現場去。
當你回到那個歷史現場的時候,事實上,你就已經跟過去的眾生,或者過去的佛相結合了。過去眾生可不可度啊?可度。過去佛轉*輪你可受,知道嗎?我們現在因為缺少這種史觀的訓練,所以你說過去,過去就過去了,怎麼辦?“我只能兩手一攤說,過去已經過去了。”這是你現在的思維模式,在修行人來講,要回到古代去,很不難啦,很快,很容易的事。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有很多人死後是投胎到古代去呀,不是投胎於未來。你以為下輩子你投胎哪裡啊?你可能回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去呀。很多念佛人想要說往生極樂世界呀,大概都回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因為你聽的是印光大師那一堆呀,你准回到他那個時代,戰爭、恐懼、逃難啊。那你叫做極樂世界嗎?沒有辦法,對不對?
你能夠回到昙鸾時代去嗎?你能夠回到慧遠的時代去嗎?因為慧遠在東林寺開念佛壇的時候,那些人在念佛。那你能不能回到他那個狀況去。他弄了一個佛影寺,佛的影子啊。你知道佛影是什麼嗎?你也不知道啊。所以昙鸾對你來講,根本是比西天還遠啦。
因為你現在學佛就是,知識非常貧瘠,不夠豐富。
所以我們希望你說,你不管要怎麼樣,一定不要一直化繁為簡,知道嗎?化繁為簡到最後,最簡就是,手機不要,只要晶片就好。我就不知道你拿晶片要干嘛,對不對?現在已經念佛、學佛的,已經有人在講“我只要晶片就可以了。”要干嘛?要吃?它仙丹是吧?不然你只有一個晶片有用嗎?根本沒用嘛。他不但是要一只手機,而且你還一定要繳費,對不對?繳費要干嘛,它維持那龐大的制度,幫你架構起來。沒有那些制度,光你這晶片、手機有什麼用?
所以你要知道,他有一個總體觀念,你是有機體當中的一份子。現在學佛人都把自己啊看扁了,成為曠野沙棘之中的一粒沙子,你完蛋了!所以,我們要充分把這個弄好。
這個理論啦,像《華嚴經》講這個理論,它是非常豐富的。
可是我們,各位,有很多人說他讀經,讀什麼大藏經讀幾部啊。我說沒用啊。為什麼沒用?光《華嚴經》八十卷你從頭念到尾,前面就忘光光了,對不對?那大藏經,你從頭念到尾只有一片空白,你還剩下什麼?不是。你要弄清楚,光是《華嚴經》就不得了了。
當年,我舉個例子,唐太宗問孫思邈。孫思邈知道嗎?啊?認識吧?不認識的自己去查字典。你當然沒見過他了,這名字應該聽過了。不過我是講這個人。我不是說你,你跟他打過招呼。你別笑哦,還真有這種人啊。
有一個同修,有一陣子非常迷蕭伯納。蕭伯納知道嗎?英國一個文學家。他常常打電話跟他同學在討論蕭伯納的事。他太太就很生氣,吃醋啊,他太太跟他同學講:“我先生最近有外遇,包二奶。”他說:“你怎麼知道?”“我都名字查出來了,那個二奶叫蕭伯納。”
我跟各位講,孫思邈是唐太宗時代的人,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醫學家。他書讀的很廣,名氣很大,非常健康。他著有《千金翼方》這本書,對吧?我應該沒記錯,《千金翼方》。
有一天,唐太宗就找他跟他聊天,他說:“你看這個時代啊這麼富有。”他的時代跟我們一樣很富有,“那我有這麼多經書,你看那部經書最好?”
那麼他就說:“《華嚴經》。”
他一講《華嚴經》啊,唐太宗馬上愣住,他說:“《華嚴經》只有五十卷。”因為那時候,只有五十卷。“那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那不是《大般若經》比《華嚴經》好嗎?”這個皇帝不太讀經的,唐太宗啊。唐太宗是護法,但是,他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他不是真正的,很認真學佛的皇帝。他只是很尊重佛教。
所以他這麼一問,一愣的時候啊,孫思邈告訴他:“《華嚴經》五十卷,有無量無邊法門,《大般若經》六百卷,只有一個法門。”
OK,各位,你現在依止善知識來修學的是學那一個法門,知道嗎?般若智慧那個法門,那也就是昨天講的那一塊,從置心一處一直到十信位那一塊。過了十信位以後啊,通通要《華嚴經》的立場,無量無邊法門,知道嗎?
所以,我們通常在講在修行的時候,你很難看的出來,你現在是站在哪個立場看的,啊?你跟你的善知識學的,叫根本上師,就是你自己的這個上師啊。他只教你這個,因為過了這個,師父懶得教了,因為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去混就好了。是在法界混,不是在社會混啊。那在這裡面,那沒有辦法,你還未滿十八歲,父母親要負責任,你知道嗎?所以,師父教你是教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你不乖一點沒辦法,他棍子拿起來就揍,對不對?你搞錯了他就罵,這沒辦法。
那這邊呢,是基礎功課,這不是要師父教的啊。你主要,是你在這邊要好好的把基礎練好。這基礎練不好,這裡一修,這裡就出問題。我跟你講,一定是這種狀況。
很多人喜歡買汽車,我舉汽車給你看。你買便宜的汽車啊,三五個月就要開去保養廠,這裡,那裡,這裡,那裡。你有高級車的話,你開五年你也不必進去呀,為什麼?因為高級車的資糧道很足夠,你買那便宜車的資糧道不足,知道嗎?所以,當你一上路就上路,這是正式上路。這是在工廠裡面。你這一上路,初果到二果就回保養廠了。你知道嗎?初果到二果還簡單,光是從這裡到初向、要到初果,你就保養廠不知道要進幾次了。初果到二向的時候,你不知道又要進保養廠幾次了。所以,你這條路會走的很不順。我的意思不是叫你回去就買高級車,我是希望你這個行者啊,能夠把這個地方充實好,成為像高級車一樣,那麼要通過這個地方,三個月到半年就夠了。所有通不過的人,不是他三個月、半年都在這條路上,因為你都回到保養廠裡面去了啊。這樣搞清楚沒?
我在跟各位講的,昨天跟今天講的,就是講這個東西啦。你把車子,把你這個人的這個根器呀,弄好一點,把水平提升一點,各種條件具足一點,不要老是進保養廠,只是這樣子而已啊。當你這些基本條件都弄的很好的時候,當你一上路,馬上就通過了,從這個地方到十信位三個月,那很簡單,那你就好像上高速公路一樣,油門一踩啊。只要不睡覺,一定安全抵達。睡著了不算,睡著了不進保養廠是進醫院,對不對?你看,就這麼簡單的事啊。
那大家都一直以為你就是這裡的人,那不是你以為的啊。因為這裡面的修行,我跟你講,不是師父在跟你找麻煩,因為這裡面的現象,你一進來看,不行就是不行,就是不行。而這個東西只有現場,你才知道。這裡講沒用。因為在選佛場裡頭,那是血淋淋的教訓。因為每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就是,我跟你講,都不能隱瞞的。
所以我們禅堂裡面是封閉的,不開放的。不是誰可以來照相的,你不能把人家丑態通通暴露出來。因為那是坦白交心的時刻,你知道嗎?因為你的生命條件怎麼樣,全部暴露出來了。你貪嗔癡慢疑全部在這裡顯現,你多少業障全部在這裡呀!你無法隱瞞。你現在用大腦,你都是用大腦啊,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很虛偽,面具、面具、面具、面具,不知道戴了幾層。叫你拿出真面目來,你都忘了“我”長相是什麼樣子,因為你已經偽裝慣了。你忘了“我是誰”,知道嗎?
所以,我們在跟你談,修行的實際狀況的這些東西的時候,它都不是中觀論的語言,它都是瑜伽行的語言。那你中觀論的語言聽多了,瑜伽行,你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再談這個部分你會不習慣。可能你學佛很久,聽經也聽很多,大德也接觸不少,那我講這些啊,你沒聽過,告訴你,那就很遺憾。今天你聽得到,算你佛法沒白學啊。那至於你修的來修不來,修得成正果不正果啊,我就不知道,那要看你要不要進入選佛場嘛。這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好,那麼這兩個部分我簡單的,昨天已經講了,今天就不再跟各位談這些。我想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我們再講下面的經文。
《四十華嚴》第68講 (2009年02月27日) B
好,我們現在看一百零一頁最後一行。大家先看一段經文。
“汝入方便大法海 安住如來功德地
導師勝行汝當修 當成一切無師智
汝於一切廣大剎 所有剎土微塵劫
於中修習普賢行 成就最勝菩提道”
我們先看這兩偈。他現在呀,提到的是方便、方便法,“汝入方便大法海”。
我們現在也用這個字,方便,大家都希望方便。但是你所取用的不是方便,你用的是一種變化,或者叫做應變。各位要留意呀!我們學了一些規則,那麼這些規則、原則、制度、章程啊,這些,都是你應該具備的基本架構,就像我們人的骨架一樣。骨架、骨頭,幾乎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這很奇怪啊,天生的都差不多。可是每個人的肌肉長相都不一樣,這個叫做變化。這個不叫做方便,這叫變化。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這個叫做變化。我們是把他當作方便,那你方便了,就變成隨便。這不一樣,他不能隨便的。
他是為了達到目標,那麼采取的一種應變,繞一下。燈塔在那裡,船在海裡,燈塔是目標嘛。可是你要知道,你不能走直線啊。會碰到暗礁,那你就要繞。那個繞叫應變,那個繞叫變化,那個繞叫方便,是指這個沒有錯。但是不是隨便的,他有一定的規則。所以方便,你要記得,用現在的話來講,就叫應用。這個原則,這個目標,那你要如何應用其他手段,而到達這個目標。要留意到,是這一點。
那麼從經文來講,這個意義,你入方便大法海,也就是你把前面所學的。剛才那個圖表我們再看一下。這圖表我們有兩個了,我們就先看這個部分。這個成就是根本的,到十信位叫證得空性。知道嗎?到這個四果,破我執跟破法執的這個地方,還不能叫做證空性,知道嗎?
他破我執、破無明沒有錯,破我執無明、破法執無明但還沒有證空性。要到這個地方。因為四果這個地方破我執無明、破法執無明,他叫做能所合一。知道嗎?能所是合一,還沒有雙泯。這個時候是,識性完全破除了,只有真心的「觀」,能觀的「能」,跟那個「所」,根性的「所」,所觀的「所」,這兩個合一。
那麼,來到這個十信位以後,才雙泯。雙泯以後才空性現前。所以空,也不是你定義的空。
那麼,這個空性現前要到照見。這裡是照住,四果是照住,十信是照見。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雙泯之後,五蘊也不起作用叫「五蘊皆空」。那這個時候,你就得到「本體」,空性的「本體」。
那得體以後就要用,用就叫方便,所以才有“汝入方便大法海”。
這一句話在這裡呀,而這一句話,你光是用文字來講你看不到啊,你只有修行中你才看得到。所以用文字來講,誰會講啊?不信每個同修寫一寫“汝入方便大法海”怎麼翻譯?翻成白話。每個人寫得都不一樣,每個都對,每個都不對。都對的是文字不能說錯,你寫的文字都對,可是呢,在這裡來講,你完全感受不到,感受不到。
(不用這張,這張也看不到。好,就用這張看。這張才有十信位)
十信位為法界的資糧道,法界觀的資糧道。這個是法界觀的資糧道。過了這邊就開始修法界觀了。華嚴的法界三觀是指這個部分呀,這個部分。這個是復雜的,往後怎麼修就是這樣“方便大法海”呀。
“法海”呀,是從自己本身的立場來講的,也就是法身來講,你去運用。但是那個環境啊,那個環境就叫法界。所以我們說“法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身”。是從修行來講的,不是從知識來講的。不一樣的。
所以下面他講“安住如來功德地”。如來是自性,我們常講,如來這兩個字是自性。自性的功德地,自性本身只是存在,功德是指這個存在起作用的地方叫做功德地。所以這些詞呀,我們假如沒有弄清楚,你根本沒有辦法解釋。“安住如來功德地”,安住諸佛功德的地方,功德?功德也不會講,就功德嘛。功德箱的功德。對不對?功德無量的功德啊。功德是什麼?講不出來呀。功德就功德箱嘛,功德就是功德無量嘛,不是無量,是不亮,不是。
功德是空性體的妙用,饒益眾生的地方。在哪裡饒益眾生,就在哪裡成功德地。眾生愚癡,你給他智慧,開啟他的智慧,這就是如來功德地。眾生有貪心,貪心而傷生害命的時候,那這個時候你要教化他,摒除貪心,那這個就叫如來的功德地。而那個如來是指,自性起的作用。
那各位現在想想看,你要學佛所追求的東西,是不是你自己發起的?注意呀,是不是你自已發起的,你自己要追求的?或者你是被逼迫來的?有沒有?有的是孩子的事,把你煩得不得不來求佛菩薩。有的是身體不好,把你搞得不得不來拜佛,“哎呀,這個拜了就好,不拜這個佛也太現實了。不拜就不給我好,給他拜了就給我好,這怎麼搞的?”你有很多情況是被逼來的。有時候呢,不拜呢,心不安,拜了就好睡覺。這個都是外緣所逼。
外緣所逼呀,不要緊,他不是正因。但是你有因緣,來到之後學佛以後你要改變立場。改變立場以後,你還是真正的佛子。你假如不改變立場,那你是三教九流的佛教徒。你要改變立場,變成正確正信的佛弟子,那就三家之言的士大夫喔。這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常常跟各位講,這個區別,你自己要弄清楚。
所以這個,自性發起饒益眾生的這個標的、事件,要讓他產生。這個為什麼我們要跟各位講說,修學大乘一定要以饒益眾生為必要條件?關鍵就在這裡。
所以,你要在我們這裡修行,我們有一個觀察的方法。
第一個在技術面,技術面這條路,你一定要走過去,這個是沒有辦法省略的,技術面。
那麼在工程面呢,你必須要能夠饒益眾生。
所以技術面這個部分呢,我們叫做菩提道。這個不能免的,你離開這個就不是修行了。所以技術面一定要有,這是充分條件,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
第二個必要條件是你饒益眾生。你怎麼利益眾生?你怎麼廣度眾生?你從哪裡下手?一定要有。要不然,這一關不能通過。因為這是必要條件,一定要有的。
你要當一個普賢行者呀,你想想看,非將相所能為呀!什麼大將、什麼宰相,你還做不到。而在這裡面沒有權利、沒有財富,你要留意到啊,他不是為財富為權利來的,不是為了滿足你個人欲望來的,你要留意到啊,是完全為了利益眾生,把自己給消失掉。
菩薩之所以偉大,讓我們頂禮,即使是他的一個影像,你看你拜的只是一個佛像而已,對不對?只是個像而已。為什麼這麼值得我們恭敬、頂禮跟膜拜呢?就是因為他無私的奉獻。
一個行者呀,在進行他生命改造的時候,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完成以後,你就修成正果,對不對?修成正果不是死了,修到成正果,統統死掉了,那就沒有意思了。他修成正果的時候,他也是跟我們一樣在世間。你有沒有遇到那些人?左右看一看,哪一個是呀?你看起來好像都不是喔。跟你講,他完全跟我們一樣。眼睛也是橫的,鼻子也是直的。不會說修成正果的人,鼻子是橫的,眼睛是直的,那就變怪物了,那就不對了。他還是跟我們一樣,他也要吃飯,他也要睡覺。他的不同是什麼?是氣質不同,他的德行高遠。關鍵是在這個地方。而這個不是你的肉眼看得到的。我們就缺少這種功夫了。我們要修行、要學習也是修學這個。
所以你記得自發的,不要被逼的,自發來學佛的人是有善根的。被逼得不得已來的人是因緣的,那也無所謂。佛陀不會說,你這個被逼來的不要。佛陀不會,他通通都進來,這個叫大慈大悲嘛。所以你進來以後,你自己要轉呀,你不轉不行呀。那個轉是什麼?是方便嘛。佛菩薩來教化眾生就是用方便,讓你轉過來。所以他要進佛門,沒有任何一個道場說要求什麼條件進來的。你要皈依師父的時候,師父有沒有說你要什麼條件呀?沒有啊,對不對?我們還有很多人皈依的時候,回去還打小報告,向有關單位檢舉呀。沒有?佛門中不做壞事,你放心!佛門中呀,也沒有任何條件。
你來,我們是把你轉化,把你的惡質跟雜質除掉,讓你去成就,成就本質,善良的生命因素讓他兌現出來,消除你內心的恐懼、不安,去感受那一份幸福,那一份祥和。有沒有?各位想想看。
回去家人問你說,今天你去聽到什麼?“師父說吃飯慢一點,幸福就多一點。”是啊,我跟你講的是真的,不信你回去試試看。明天跟家人吃飯的時候,你就吃慢一點,慢慢咬、慢慢吃、慢慢欣賞對方,你就會發現他很美。不管是孩子也好,你那一半也好,父母也好,你就不會討厭了。你吃飯很快呀,就表示你對家人不尊重。去注意喔!我跟你講是真的。尤其你有一個地方是很大的窟窿,好吃的東西,“咚”一口就吞下去了。告訴你好吃的,慢一點吞,慢慢咬、慢慢的咀嚼。那好吃的一大口一大口一直吃下去,結果,“怎麼樣?”“很好吃。”“怎麼好吃?”你回味不起來。那叫囫囵吞棗。有啊,回去看看,這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你要是享受不到,你就沒辦法了。
還有一個,你也可以享受。穿衣服的時候,不要像跑龍套這樣,衣服慢慢穿。不要啪啪穿下去呀,特技表演呀,干嘛?你慢慢穿嘛。你去買的時候千挑萬選,結果回來,像穿草一樣。不是。你一定要好好享受。
這個不是享受派呀,但是幸福派。因為幸福的人,他自然展現出來的行為模式,那種氛圍呀,就是這個樣子。
女孩子最多,都用梳子梳頭呀。有沒有看到有人用梳子斬頭發的?啪啪啪,頭發是你的業力呀?你怎麼這樣梳呢?你慢慢來嘛,梳頭是一個享受呀。結果你“哼!哼!”看到那,好像看到女魔,魔鬼呀。不是呀,你慢慢梳嘛。這生活,干嘛那麼急嘛!我們今天為什麼變成那麼急的人生呢?我們需要緩一點,緩,緩一點,絞絲旁,緩,慢慢來,慢慢來。
講話不要像我這麼快,我是機關槍型的。講話應該慢一點,像淨空法師,你看,他講完一句我要等第二句呀,他還沒講我就睡著了。所以聽他講經,我就感覺很幸福呀。因為他每次講,我都睡到人家唱回向偈,我就醒過來。台灣還有一個證嚴法師也是一樣,“啊,啊……”奇怪,怎麼不趕快講呢?我就睡著了。那種人是教養好。像我是教養不好,哒哒哒哒一直講,大家一聽那麼快、那麼快,“師父,能不能講慢一點呀?”還有人告訴我說,聽我講經,心髒都快跳出來了。不要急,真的不要急,慢慢來。
我們急慣了,都講求速度,講求效率。有效率的人,你記住,我不是說你呀,說到你,情節是真的,例子是巧合。聰明能干、精明伶俐的人,你特別要留意,各種行為動作都要緩慢一點,因為那是你的業障。你要留意喔!精明能干,尤其是女生,我不是說你呀,你要是真的精明能干呀,你的動作一定很敏捷,看事情判斷一定非常准確。對不起,人家都討厭你,因為他的缺點很快被你看到。他都來不及掩飾,你已經“你怎麼搞的?”
所以這一點呢,你就要懂行掩飾一下。看到人家的缺點,你也不能講,絕對不能講!因為你一講,人家會怕你。怕你,就是你的業障。你的失敗就失敗在那裡。你的幸福流失,就從那裡流失。尤其老是講你先生的缺點喔,那你,叫做夭壽,婚姻很夭壽。你干嘛老講他的缺點呢?你不是自找麻煩嘛。可是他確實是缺點呀。所以你要把他缺點變成優點,不是轉變他,是你要從他的那個缺點中,有另外一個優點那邊去看,看回來。你知道嗎?
那你就從你看下去的那個地方,一直看著他的缺點,要糾正他的時候,你們一定從這裡破裂。知道嗎?我不知道啊,你們家裡的事,我不知道。不過宇宙中的這一個規律很普遍存在。
為什麼女娲要補天呀?有沒有?伏羲的那個女娲,為什麼要補天呢?就是補這個天啦,她自己弄破的,她自己要去補起來,她就是精明能干。剛開始,你就看到缺點,那你自己就要留意了,要不然你就不要結婚。要結婚,你那個缺點要把它變成優點,要包容他,不要老是看到他那個缺點。這個是人生中要注意的。因為你要的不是效率,人生在家裡生活要的是幸福。你要留意到,要的是幸福。
我常跟各位講,以前我有一個同事呀,我在經濟部,我有一個同事呀,請我們吃飯。我們十幾個,辦公室,我們小辦公室十幾個到她家去吃飯,你知道嗎?她半個鐘頭可以做十幾個菜。我就站在那邊看她怎麼做,她兩手在上面,下面還有一只腳能動,兩手在上面,下面腳還能動啊。
我說:“你呀,為什麼業要那麼重呀?”
她說:“這個叫做能干呀。”
我說:“是呀,你能干啊,你老公一定受不了。”
她眼淚就掉了,她說“我能干有錯嗎?”
能干絕對沒錯,但是你的能干給對方是一種壓力。你要留意到啊!
那為什麼你的能干會使對方造成一種壓力?表示你在生活中,根本沒有在享受。你只是一部機器,效率很高的機器,名牌機器,家庭機器人。對不對?他當然有名字。我就把他名字叫做某某牌,他叫張三,我叫張三牌家庭機器人嘛。對不對?
她很能干啊。那個,吸塵器呀,她能夠用腰部頂著吸塵器,這樣,然後手還能擦桌子呀。那她不是一個全能的機器人嗎?
那,你何必那麼辛苦呢,何必呢?人生,工作固然要盡快把他做美好,但他不是一種壓力。你已經對你自己造成一種壓力了,你有幸福可言嗎?這個叫業力。
所以很多人,我跟你講,他為什麼有這種業力啊?他在過去生修法跟各位一樣,百法明門,樣樣都修,有沒有?這輩子他樣樣都會,他只有一樣不會,幸福。不幸福呀,他賺錢也賺很多,沒用啊。因為得不到幸福。各位,你現在修了百法明門,什麼法都修,不成就啊。沒用啊。下輩子的果報,因為你修那麼多法,當然樣樣都能干嘛,但你得不到幸福的結果。
修成修不成正果,無所謂了。但至少生活中要幸福了,是不是?能幸福。幸福從哪裡來?從和諧中來,和諧從哪裡來?從你圓融中來。什麼圓融?與人相處的圓融。
那你想想看,現在的年輕人,我們的教育都是要我們怎麼出人頭地,對不對?要我們怎麼樣能夠稱霸一方。好了,你不知道你的出人頭地、你的稱霸一方養成習性在家裡呀,是給對方的一種壓力,一種壓力哦。你留意到,先生也是一樣。先生也喜歡挑那能干的太太,結果老婆回來,你就一直給他壓力。那你不是兩個宣布一定破裂嗎?對不對?
所以,能干的先生,最好是找憨憨的太太。這個是婚前教育呀,結婚之前就要教育呀。你是能干的女人,那要嫁憨一點的老公,知道嗎?兩個都能干的在一起呀,一定破裂。除非你要懂得藏拙,把那個能干給藏起來。兩個看哪一個要去藏,那你們只有開家庭會議。你一定要。這個東西沒有辦法的,這只有從佛法的這種人性中,你去感受才知道的。這個叫做婚前就要有的教育,我們一直喪失,一直沒談。
所以大家找對像,找什麼對像,找來的都是失敗的了。你去注意看。為什麼戀愛那麼久,自己選的、自己決定的到最後還一定要離婚?所以離婚的對像,他的原因,你去注意看,一定兩個都非常能干的。兩個都不能干,都憨憨的啊,那你會知道,那個家裡呀,跟垃圾山差不多。因為兩個都不能干嘛,衣服穿回來也不洗呀。反正要洗,請垃圾車來一起推一推再拖去洗衣店裡洗,然後整車再拖回來。就只有這樣子。因為他邋遢,全家人,因為他沒有效率,都沒效率。
所以,我相信各位想要找對像,我不是說你了,僅供參考。這個孩子很能干,你要找的另外一個最好是不能干,只有沒有壞習氣,能夠服從,這樣就好搭配,知道嗎?假如這個能干,你再找那個能干,這兩個搭配起來將來做事業很好,做家庭就不好,我跟你講。家庭的要件跟事業的要件不一樣。他是以幸福為終極目標,當你不能有這種認知的時候,別談,別談婚姻哦。因為共組家庭,是一個共識的問題啦。能夠有這種結合啊,你就會發現,非常幸福。假如沒有這種共識,不幸福。
我隨便講,你們不要對入坐,不要說師父都在說我。
這是從人性的立場來看,你假如說已經構成這種局面啦,他跟我,我們都在拼第一的,那你就各自劃圈圈,維持各人的生命空間。族群公約一定要布好,家庭的這個公約要布好。那麼,因為兩個都很能干,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間要發展嘛,那維持這種獨立性也可以。
這個是,因為我們現在人,人生最重要的這種決擇,我們交給無知去決定。無知知道嗎?因為兩個年輕人,人生都沒閱歷,什麼都不知道,就看對頭就好。因為你也很拼,我也很拼,結婚以後兩個就拼拼拼。拼到最後就拉倒嘛。這個是選錯對像,但是沒有人會告訴你。
而你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得到的結論就是郎才女貌、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就結婚以後好拼命。兩個在家拼,都沒有人知道。你會發覺,怎麼突然兩個人要離婚啊?因為他們在家裡火拼的事,你不知道,對嗎?關鍵就在這裡。
OK!我們現在看這個經文。第三句他講,“導師勝行汝當修”。
導師勝行,就是剛才講的兩個條件:
一個充分條件就是,那個,到達十信位的這個行法,你證得了。
再來呢,你要出去學的,跟任何人學的,都是你的導師。他們都是進入方便大法海裡面,在現實生活裡頭,所以,你去找他們,那些都是你的善知識。我們這裡叫導師,善知識,善友啊。那,你要去跟他們修學。
“當成一切無師智”,無師智是本來就有的智慧,叫無師智。生命中本來具有的最崇高、最偉大、最了不起的真實智慧,但是那些智慧被我們的無明識性所污染,所覆蓋。現在修行呢,就是要把無明徹底的洗淨。那個智慧呀,至高無尚的智慧呀就是這個無師智,他自然會顯現出來。所以,你只要跟這所有的善知識。
我們講五十三參嘛,這裡文殊菩薩一個都沒講。他沒有講五十三參喔。五十三參,是我們後來統計以後剛好五十三個,所以叫五十三參。其實他講的是,你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的善知識,那你都應該要跟他學,這個叫勝行。
那,這個導師勝行是指這兩個條件具備:十信位的空性本體你已經證得了,而且又在行菩薩道。這樣子你就入法界了。那麼這個導師呢,他行哪個菩薩道,主要是他行哪個菩薩道,因為其他剩下來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智,這十般若蜜,一再的訓練,一再的訓練。那麼通過這個部分呢,把你的這一個無師智,這個摩尼寶一再的發光發亮,發光發亮,從你的生活中去兌現。佛法的可貴,華嚴的可貴也在這個地方。
好,第二偈講“汝於一切廣大剎,所有剎土微塵劫。”這個也是他的一種語言模式。一切廣大剎,廣大剎就是佛土了,就是佛土,就是淨土世界。你在一切佛土境界裡頭,每一個佛土,都把他磨成微塵。
這個微塵,你會算嗎?我常常跟各位講呀,微塵呀,牛毛知道吧?牛毛毛端最小的地方叫牛毛塵,這個牛毛塵劃成七份叫做羊毛塵。羊毛塵劃七份,就是分成七份叫兔毛塵。兔毛塵分成七份叫做水塵。他在水裡頭走動,水塵分成七份叫做金塵。可以在金子裡面穿動,金塵再分成七份,現在這樣有多少?我一直念下去,到底你感受得到嗎?有多小?你知道嗎?那叫微塵。微塵再分成七份,其中的一份叫極微塵,極微塵再分成七份就叫臨虛塵,跟虛空接近。臨虛塵再分成七份,科學家叫場域。場,磁場的場,已經沒有塵了,知道嗎?所以我們通常講到最微細的叫臨虛塵,跟虛空呀,已經一樣了。臨虛嘛,接進虛空叫臨虛塵。那麼我們的計量單位最小的叫極微塵。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微塵,其實是那個極微塵。換句話說,這個剎土極微塵把這個佛國土…
佛國土是什麼?佛國土叫佛剎,佛剎是空間計量的最大單位,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國土,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剎土。而極微塵呢,是空間計量的最小單位,你知道嗎?那個把極大磨成極小,那個極大當中有多少極小?你會不會算?不會算,所以我們把這些東西呀,這些量,這個量,把一個佛國土磨成極微塵,這極微塵有多少呢?我們稱為佛剎極微塵數。你知道嗎?他的總量叫佛剎極微塵數。這是佛法中計量的最大單位,這個量電腦沒辦法算。電腦就算再大,你也沒辦法算,因為這種東西大腦裝不下。
這個量是相當大的量,那麼每一微塵為一劫。一劫通常講的是大劫。
大劫怎麼算你知道嗎?這個都是你要弄清楚呀,我平常不講的,那你學佛法你自己要去把他弄清楚,這叫基礎功課。所以,我們有一些基本教材,你要去讀就是這樣。
這個劫呀,我們人生的壽命最常是八萬四千歲,記得哦,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你會算哦,數學算算看,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個叫減劫。然後從十歲開始每隔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我們現在平均壽命七十五歲,對不對?因為佛陀時代人的平均壽命是一百歲,我們經過兩千五百年,所以現在是七十五。OK!很清楚喔,這個就是真理,你不要裝糊塗。
所以佛陀時代是百歲的時代,佛陀為什麼八十歲就死了?因為被人家下毒,所以死了。我講你也不相信,你的佛是那麼殊勝的,他留二十年的壽命,那個福報給我們,我們到現在是過了兩千五百年,所以減了二十五歲,是七十五歲。你放心,再過一百年人是七十四歲,你不要以為醫療越進步,他的壽命越長,那是科學家講的,不一定正確了。再過一百年你自己去算算看,當大自然的這種天氣氣候一直發生變化,你的醫療再進步,沒有用。跟你講絕對沒有用,平均壽命只有下降,因為真理的運作就是這個樣子。
好,這個一增一減,一共幾年呀?啊?一百多少萬年了,對不對?八萬四年,那個十年的不算了,那個差一千年而已,不用算了。兩個一千年也不過是,你現在八萬四千歲,兩個嘛,不是十六萬八千歲嘛?乘以一百嘛,就這樣子出來了嘛,對不對?十六萬八千,那多少?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嘛。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為一小劫,知道嗎?二十小劫為一中劫。那麼一中劫開始算的是成、住、壞、空,再乘以四,為一大劫。為一大劫。那麼,這個所有剎塵微塵劫的劫,是指這個大劫算的。
我們講,學佛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有沒有?阿僧衹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十億個十億叫洛叉。洛叉的洛叉叫什麼?好像阿僧衹是第六個,平方平方算六次,到阿僧衹。所以他這個量叫小數,因為從洛叉開始算到不可說不可說轉,是一百二十四個,這個叫小數。因為佛剎極微數,那個才叫大數。知道嗎?佛教講的小數,你都頭暈了。對不對?不要講佛教的大數了。那麼,三大阿僧衹劫的劫呀,是指這種大劫。那麼從這個十億十億叫洛叉,我們假設呀因為搞不清楚呀,我記不起來,洛叉洛叉叫阿僧衹這樣好了,簡單講。三大阿僧衹劫,就是指這樣的一個單位,你看有多少?再乘以這個大劫的年數。時間多大?你想想看,真的是,想到那裡頭,頭都要炸掉了。這個還不講,這個還算小數。
現在呀,佛剎微塵數劫,你看有多大!
好。那麼,“汝於一切廣大剎,所有剎土微塵劫”,你把這時空關系弄好以後,於中修習普賢行。那麼長的時間,在那麼廣泛的空間裡要行普賢行,才有可能。
現在,各位你想想看,你學佛,是不是都想著“我要怎麼開悟,我要怎麼趕快成就,我要怎麼趕快成佛。”你要怎麼成佛?這一條拿出來看看,你說“算了,算了”。那叫做沒有廣大心。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學習普賢行。所以,你不要以為名片拿起來,我就印普賢行者。我告訴你,這一句話拿出來,你差不多就被壓扁了。所以為什麼普賢菩薩要騎大象,那腳那麼粗,他才撐得起來,你知道嗎?懂嗎?關鍵是在這裡呀。是在這個地方。
就那個願力呀,要能夠發起來,要夠大。你會說“我做不到。”誰叫你做到?本來你就做不到,要那麼長的時間去做,你這輩子怎麼做得到?因為你心量小,所以你才會一直想說“我要趕快把他做到”。
我跟各位講,我從來不這樣想,我一開始就跟各位講,要把華藏世界架構起來,我們要花五百年的時間。“五百年,你要活五百年?”誰跟你講我要活五百年?五百年的時間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做,我們大家一起來,這是一個關鍵。這們這些土包子:“師父寫錯了,他講錯了,五百天啦。”很想把他揍一頓。明明就跟你講五百年,你就五百天。
所以我們講五百年華藏工程,跟各位講,成功不必在我。這種成就的榮耀不一定要降到我們身上來,這種成就的榮耀是要給我們子孫去享受。但是,我們現在必須開始做啊。不然五百年後的子孫做什麼?他沒有辦法享受啊。因為他看不到嘛。所以我們既然看到,我們就要發起呀。所以我們只有努力去做,我們不在意成就不成就,我們把成就留給子孫。這樣子,子孫才光榮嘛。(眾鼓掌)
每個人都只搞自己眼前的利益與成就,那我們子孫呢?你看我們那麼多偉大的藝術成就跟文化遺產,那難道祖先們只為他自己嗎?不是啊。
今天早上我在樓上,看著北京市這些古代建築跟現代建築。你想想看。古代建築跟現代建築有什麼差別?你一看那古代建築,你會覺得,啊,真美。看現代建築呢,就是直線,對不對?你說不出來他美感在哪裡。可是那設計師、建築師設計的時候,他很美,對不對?他說很美,那我們只是一愣一愣的。跟我們古代的這些建築,為什麼不能比呢?你知道什麼嗎?你有沒有留意到?你有沒有帶著這個疑情,帶著去看啦?
現在建築師在設計的是什麼?叫做框架,他沒有一個延伸力。我們這個在拉的時候,你注意看看,每一個都力學的撐點,這個外面有些時候會伸出去。為什麼要伸出去?他是力學結構必須要伸出去呀。可是,你現在看的建築,都沒有。他完全在框架裡面。這個就不對了,基本上就不對了,思維就不對了。
你應該把你的建築結構做起來,它有應該拉出,你讓它拉出去嘛。拉出去以後,你再美化他嘛。美化以後呢,那麼他的曲線會自然產生。因為你不拉出去,所以你沒有那種美化。而且你去留意到,我們的建築…你看屋頂呀,屋頂是一大堆學問。你去留意呀,屋頂有一大堆的學問啊。為什麼那角要翹起來?有沒有?有兩只什麼怪獸的頭在那邊咬著,有沒有?那中間來為什麼還要有一個什麼筆筒,還一座塔,有沒有?你知道那是什麼?那都是文化,,他是有歷史依據的,所以他會美。
現在沒有。現在那邊四角尖對著,那邊也是四角尖對著。為什麼這樣?不知道。所以,你留下來的東西都是,不知道。不知道的東西,歷史上不會留著。
你去留意到啊。中國的這些建築他永遠會存在,為什麼?因為他歷史上有依據,不可能消失。消失,除非這個民族消失。現在的東西是完全無依據,所以是賺錢為目的,對不對?等他錢賺好了,等他死了,死了東西就不要了。所以古代這些建築,你不會把他毀掉的,你即使毀掉再建還是這樣的東西,為什麼?因為歷史的依據在那裡。你現在沒有歷史依據嘛,所以當你死掉該拆掉就拆掉啊。你要留意到這種東西呀。
好,這個是提供給各位看看,這個心量的大小問題,懂得為我們的子孫做點事。因為有很多事不是我們這一代做得完的。
我記得,各位不知道知不知道,新西蘭,有一個城市,我現在記不起來,現在叫基督城呀,還是什麼皇後城,還是太子城啦?那個城,是當年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新西蘭政府就在那邊找一塊地,蓋的一個城,失業的人都來這裡工作。那個城蓋了一百多年才蓋好。所以那個城非常漂亮。因為什麼?失業的人,你來做嘛。你就每天做,每天給你飯吃啊。有工作,你就去啊。沒工作,你就來做啊。在很不景氣的時候,大家都沒工作,政府就出錢。他也不是光給你吃飯不干事,你就一天吃三餐,你就去做。那個城很漂亮。各位不知道知不知道?我是沒去過,他們一直要帶我去,我一直沒時間去。
這個就是什麼?這個就是歷史,就是生命,他不會毀掉的。他是會很美的。
好,那麼,我們講到一個時間,那麼長,在修普賢行,他當然就能夠成就最勝菩提道。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了,一個字就是普賢行。前面我們也跟各位談到,有很多普賢行的這種東西。普賢行、菩薩行跟菩提行、出離行,這四個相對的意義,我們跟各位講過了。但是佛教思想發展到華嚴以後,歷史就停止,沒有繼續發展。所以普賢道、普賢乘,接下來的這個系列的思想,是需要我們這一代的人來發揚光大。普賢行、普賢乘、普賢道、普賢心,都是我們這一代要發展的,這就是第四期佛教思想發展的一個主軸。從這裡出來。
所以你說修習普賢行是什麼?現在我這樣跟你講,你也很難體會到,因為你從來沒有碰過。那麼我們願意栽培、投資,假如有人願意研究這個課題“什麼叫做普賢乘”。因為這個偈頌最後一句,“專心願學普賢乘”。有沒有?這普賢乘,不是新的,這是文殊菩薩講的,不是我發明的,文殊菩薩講的。也就是佛教發展的這個新的時代裡,他所要的走的路。有沒有人願意研究?從學術立場來研究?我們願意提供各種協助,包括資金。有沒有?要研究,好好研究喔。這個時間,是希望能夠盡形壽。因為我們是往後講五百年發展的。這輩子,不止這輩子,我們後代子孫也要接上來。
光這個東西,你就只有聽我講,其他沒人講了。什麼普賢乘、普賢行、普賢願海,還有普賢行願,還有,大家都當作一種偶像膜拜。你不知道普賢願、普賢行、普賢乘、普賢心、普賢道是什麼東西啊。他是一個系統。我們希望每一個同修都能夠發願走上這一條路來。所以我們不是普通的一種佛法而已,他是一種非常殊勝的,一真不共別圓的佛法,我們希望大家朝著這個方向來。
所以,修學這個普賢行,本身不論成就不成就,你知道嗎?但是我們有一定的過程跟步驟給你走。絕對不會讓你墮三惡道。就說我再怎麼笨,再怎麼修呀,也不會三惡道。你到天道去呀,我都很麻煩啦,生生世世要去把你抓回來,然後送到出三界去啊。要出三界還要證四果以上出三界呀。十信位,當然出三界啊。但是你還是再回到世間來,完成十信位的任務,然後才入法界啊。所以你不成就啊,你只要發願不成就,那我就累死啦,生生世世要度你到成佛诶。
所以我們說希望各位,真的是能夠從事這種研究,假如各位有這種學術的這種背景跟歷練,那華嚴思想的研究是非常可觀。
這裡,已經把這個題目給我們弄好了。
那麼下一偈,就是這一段的最後一偈:
“汝於無邊劫海中,普遍十方一切剎,為欲成滿諸大願,修行普賢諸妙行。”
他把這個普賢行,用形容詞加大,叫“普賢諸妙行”。普賢行就是妙行。換句話說,從十信位以後的行法都叫普賢行。這個很簡單的定義,十信位以後的行法都叫普賢行。他是用空性做本體來應用的一種行法。這樣定義有沒有很清楚?空性本體做基礎,來加以應用,因為方便,方便大法海嘛,加以應用,應用於饒益眾生,饒益世間,這個叫做普賢諸妙行。
比如現在,發生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發生的問題。不是發生那個問題,我這個發音不正確。發生,不是吃的豆豆那個花生,花生沒有問題啦。現在產生的一個世界大問題,叫做氣候變化。這個地球暖化的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就是問題啦。地球暖化,減碳、減碳。臭氧層破洞怎麼辦?好啊,想減碳,又臭氧,CO2,又變成O3,那怎麼辦?怎麼弄。告訴你搞不來啊。科學家在做這種東西啊,叫補破網。這個補破網他補不起來。
那你想想看。我們以一個普賢行者,你有什麼方法?那人家科學,人家美國,發那個嗅碳,人造衛星“彭”就掉下來。它嗅不到碳就掉下來了。那你是個普賢行者,你難道就“阿彌陀佛”一念他就再飛上去嗎?不是。
我們是看到問題,看到的是問題的現象,各位知道嗎?氣候,地球氣候暖化的問題,只是一種現象。你知不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哪裡嗎?你不知道。那不知道。你怎麼解決它?
現在對於地球氣候變遷的問題,人類所采取的對治方法就跟西醫治病的方法一樣。發燒要怎麼辦?打盤尼西林。打盤尼西林有效嗎?有。但是你會發現,人又得另外一種病,叫做木乃伊的病,你就一直發燒,一直打盤尼西林,死的時候,你就注意看看,你變木乃伊。因為那個身體不爛,爛不掉。你就另一個病產生了。
中醫治療發燒感冒,是怎麼治的?他不要打盤尼西林啦。奇怪,那也可以把燒給退掉啊。那,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所以這兩個方法當中,一個有副作用,一個沒有副作用。我們要懂得,怎麼運用。
所以,現在他運用的,是一種西醫的治療方式。我們希望,找出一個正確的中醫的治療方式來。那,這個方法我們有。不是沒有。這種方法你只有從普賢行者的身上才能找得到。為什麼?因為他這裡有,有沒有?無邊劫海中,修行普賢諸妙行。他是要滿諸大願。只要你發這個願,他就有這個方法可以圓滿的。因為,他要利益眾生。對不對?他一定有方法的。
方法如何,請待明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