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什麼?捨慈,捨悲,捨喜。怎麼個捨法?
恭錄2014大經科注280集
【解】三、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也。
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好!贊歎他、勉勵他。
【解】四、捨無量心。如上三心捨之,而心不存著也。
捨什麼?捨慈,捨悲,捨喜。怎麼個捨法?心裡頭不要著相。這三樁事情做、天天做,做了怎麼樣?做了不要放在心上,叫“捨”,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福德;不放在心上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福德是有好的果報,人天福報;功德是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菩薩、佛陀、阿羅漢他們修功德,“慈、悲、喜”是一天到晚都在做,無時無處不在做,心裡面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捨”。
“捨、做”同時,正在干的時候、正在捨的時候,心裡頭沒有著相,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海賢老和尚的本事、功夫就在此處見,每一天勞動工作不知道辛苦,為什麼?他沒有放在心裡,放在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他那個“做”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那個念佛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他把這兩句話做到了,而且做了九十二年,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應當向他學習,向他學習你在這個世間就沒有苦了。這個世間有苦,眾生有苦,你沒有苦,為什麼?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的只有樂。苦沒有了就是樂,不苦就是樂。這個樂不是狂歡,離苦就是樂。這個樂生智慧,不生煩惱。
我們再看下面還有一小段:
【解】又怨恨平等,捨怨、捨親也,此四心,普緣一切眾生,引無量之福,得無量之果,故名“四無量心”。
你說菩薩多快樂、佛多快樂!他快樂從哪來?就從這來的,我們能夠學到了、得到了,跟佛一樣快樂,就在現前生活當中,為什麼不干?
再看下面這段:
【解】甘露灌頂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
“甘露”是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天,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人所有飲料裡面最好的,最美好的飲料稱為“甘露”。我們體會裡的意思,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愛心是甘露。佛法稱為“慈悲”,一般的宗教稱為“愛”,“神愛世人”,那個愛心;“上帝愛世人”,這個愛心。諸佛菩薩大慈大悲,這是自性裡頭真實的甘露,流露出來滋潤萬法,滋潤一切眾生。
【解】《光明文句四》曰,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
“體”是身體,身體放光,這是《金光明經》注解,這注解叫《文句》,裡面所說的,因為甘露灌頂。
【解】灌頂受位者,顯教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薩頂。譬如轉輪聖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頂受位。
這是古印度的禮數,世間的禮,給什麼人行這個禮?給太子。太子就王位,這個老王把位傳給太子,太子受王位的時候舉行大典裡面有這一個項目,就是“甘露灌頂”。那他用的當然不是天然甘露,是用海水。印度北方是喜馬拉雅山,西方、南方、東方都是海洋,東南印度洋,東面那邊是太平洋,太平洋很大。所以取海水,不同方位的海水,取這個,用這個水來灌頂,表示太子現在做了國王,他的職責是統領,佛法講一四天下,統領他的國家,和睦其他的國家。
下面又引密宗:
【解】又《密典秘藏記鈔》,以水灌頂,名甘露灌頂。《大日經疏》曰,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
這是佛門的“灌頂”。佛門“灌頂”給誰?一般顯教裡面講“皈依三寶”,師父給學生舉行“三皈依”也用水“灌頂”,但是密宗常有,顯宗裡頭沒有,密宗有。“隨緣灌頂”叫“結緣灌頂”,你只要去拜上師,上師都會用水給你灌頂。
“灌頂”的意思很深、很少講,這書上有,“為令佛種不斷故”,這句是“灌頂”的真實義,希望皈依的弟子認真努力修學,把世尊的法接受過來,修煉成就自己,弘揚利益眾生,無論在家都有這個使命。
黃念祖老居士他接受密宗的灌頂,他是密宗的上師。在顯教裡面說他是在家的居士,在密教裡他是密宗上師,他那個灌頂沒有白灌,上師給他灌頂,他真的落實了,真干。學過禅,學過密,學過教,最後歸淨土。歸淨土就是歸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確確實實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這一部代表作就可以了。夏蓮公會集大經,他的使命為大經做集注。真難得,采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每一句話他都用括號給我們說出來這句出自哪裡。“經”是會集的,“注”也是會集的;“經”是真經,“注”是正知正見,我們是現前得利益者。
這個書我們有使命要把它傳到後世,那就是要栽培講經教學的人才,有這個機會不能錯過。世出世間第一功德——造就人才,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沒有比這個更偉大,要懂,你要做天地之間第一等好事、第一等大事、第一等大功德的事----培養人才。
什麼方法培養?真正找到真材實料。這材料是什麼?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真材實料。傳戒老和尚遇到了,可遇不可求,遇到海賢,海賢是一塊真材實料,你看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他的人生,活在世間好像很苦、很清苦,內心充滿了喜悅,“慈、悲、喜、捨”在他身上看到,不是普通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你說他的精神生活多麼豐富,誰能跟他相比?一般人過的是苦日子,他苦裡頭有樂,真樂。苦是假的,樂是真的,這還得了,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
……
下面引《大日經疏》:
【解】《大日經疏》曰,經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為順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從此以後一切聖眾鹹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法王之位。
這個意義很深,行灌頂禮的時候應當要把它說明,每一個人都做到,不容易,一萬人當中有一個做到就很好了,很難得了。
現在出家人,我看每一位出家人,接受你傳授“三皈”、“五戒”的不止一萬人,所以一萬人當中有個一、二個就很難得了,期望每個人都成就不容易。
古時候環境比現在好,那就是說法不間斷。我的老師過去告訴我,四百年前,中國這塊土地上,無論是城市、是農村,寺廟庵堂都有法師、居士在講經、在教學,大概三百年以後(我們現在講三百年以前),講經教學衰了,經忏佛事起來了,學經忏佛事容易,學講經教學難,所以道場就變成“經忏佛事”的道場,教學沒有了。這是佛教近代沒落的原因,沒人教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怎麼樣讓佛法興起來?就是天天講,不斷地講,講得不好也要講,為什麼?沒人講了。講得不好的也很難得了,何況慢慢講,講十年、講二十年、講三十年,自然有諸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假的慢慢就變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