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第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請坐。今天早晨我們的師父上人要帶貴賓到湯池中心去參觀,因此早上的課程師父讓末學來代一下,還是來探討「華嚴科學宇宙觀」。今天下午的課程就移到上午來上,下午做一個回放。我們上一次講到《華嚴經》裡面跟現代的宇宙學所發現的、所研究出來的成果,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我們已經分享了五個方面,今天我們從第六方面來看。這是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宇宙裡面到底有沒有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到底是什麼?現在科學家所能發現的最微細的粒子是原子核裡頭含有的粒子以及電子。我們都知道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原子有原子核和電子,電子是圍繞著原子核來周轉的,原子核裡面有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又是由誇克組成的,所以誇克和電子在現代來講是我們科學界所能發現的最微小的粒子。

  但是它能不能夠算是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所謂基本粒子就是它已經不可以再分了,它是最小的物質。這些基本粒子就好比英文裡面的字母一樣,字母構成這些詞匯,由詞匯構成句子,由句子構成段落,由段落構成文章,所以一大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它的基本單位就是字母,基本粒子就是這麼一個概念。現在已知的基本粒子裡頭,所謂基本粒子是我們現階段所能發現到的最小的粒子,這些粒子不僅僅包括誇克和電子兩種,實際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達數百種的粒子,每一個所謂的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這些基本粒子分為三個大類,一般稱為叫族,有輕子族,這裡包括電子和中微子;也有誇克族,誇克族包括上誇克、下誇克、粲誇克、奇異誇克、頂誇克、底誇克這六種誇克,以及它們各自的反誇克;還有一種是媒介粒子族,就包括光子和膠子。這些都屬於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物質單位。

  除了誇克和電子這兩種粒子以外,大部分的基本粒子都無法組成更大的物質結構,譬如說光子,光子沒有辦法再合成一樣東西;又譬如說中微子,中微子總是在宇宙當中獨來獨往,它不會與其它物質發生相互的作用。我們現在來看能夠組成物質的這些基本粒子,就是誇克和電子。電子的運動我們現在比較熟悉,它是圍繞著原子核來進行周轉,就像地球圍著太陽在轉,月亮圍著地球轉這麼樣子。但是這些地球也好,月亮也好,它都有自轉,就是它不僅圍繞著更大的星體做公轉,它還有自轉。電子它能夠圍著原子核做轉動,它們自己會不會自轉?按照道理來說,如果電子是最小的粒子的話,它是不能夠自轉的。為什麼?因為最小的粒子屬於一個點粒子,也就是說它只是一點而已,它沒有真正的體積,它的所謂自轉必須要自己有一個固定的中心點,像一個圓心,它才能夠有圓周運動。所以按理來說,電子如果是基本粒子的話不應該有自轉,但是科學家們證實電子仍然能夠像地球、月亮那樣它有自轉,這種自轉的運動它屬於電子自身固有的性質,科學家們稱這種運動叫做內禀自旋,而且科學家們發現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跟電子相同的這種自旋運動。這會引發我們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證明電子還有其它的基本粒子,我們現在人類所發現的並不是宇宙最小的物質單位,裡頭還有東西,下面還可以再分。

  科學家們又提出一些問題,像這些基本粒子,它們之間在宇宙中是怎麼樣子相互聯系的?如果它們之間都是各自獨立而沒有聯系,整個宇宙它就不可能形成比較大的物質,它只是像一大鍋湯,裡頭亂七八糟的堆著這些基本粒子而已。但是這些基本粒子它居然能夠組成物質,它們能夠合成,它們之間肯定有一種力量把它們牽引起來、或者相互排斥,使到它們能夠整齊有序的合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宇宙。這些聯系各種不同基本粒子的力量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總結出有四種力量,這四種力量包括:第一是引力,第二是電磁力,第三是強力,第四是弱力。整個宇宙之間的所有的物質,小至原子,大至星球、天體,乃至星雲系,這些不外乎是這四種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那麼我們要問,這四種力的來源是什麼?科學家們進一步去探討。首先我們來看引力,引力就是兩種東西相互吸引,如果是兩個有質量的物體,它們之間就會存在著引力,所謂質量愈大,引力就愈大。這一點不用現代科學家,在過去,所謂古典的物理學裡頭都已經發現了,在牛頓這個時代,他們已經明了這個原因。電磁力產生於粒子的電荷,電荷一般就是正電和負電,正、負電的兩個粒子它們互相的吸引,如果是同一個電荷的,所謂同性就相斥,互相的排斥。如果是不帶電荷的粒子,它就不存在這些電磁力的影響,它不會感受排斥和吸引。至於強力,強力主要是把誇克結合在一起的那種力,誇克是形成原子核裡的質子和中子,這種力通常也叫做核力,原子核裡頭的力。弱力它是改變粒子,但是卻不對粒子產生推和拉的這種效應,譬如說科學家現在能夠研制出來的所謂核聚變、核裂變,這兩種過程就是因為弱力來支配的。

  這四種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它們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可以說是完全控制了我們的宇宙。現在這四種作用力我們要怎麼樣解釋?現在物理學這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個基礎上所建立的,所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大理論可以說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可是在解釋這四種基本力的時候,這兩大理論就產生了矛盾。我們首先來看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何解釋引力的,引力是來源於物體質量,有質量的物體它們能夠互相吸引,所謂質量愈大,引力就愈大。那我們會問,為什麼有質量的物體它能夠產生引力?如果在一個微觀世界裡面,譬如說兩個石頭,兩個石頭它的質量是很小的,它們之間產生的引力幾乎是等於零。只有是很大的天體,像太陽、地球、月亮,這麼樣的宏觀世界裡的物體,它們才會有明顯的引力作用。

  愛因斯坦是怎麼解釋呢?他說,因為我們的空間本身是有形狀的。他的理念跟佛法裡講的有些相似,佛法裡說虛空它也是有,不是虛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不是,虛空本身也是一種有,在唯識學上講,這是相分,它是有相的。所以愛因斯坦說空間本身是有形狀的,如果沒有物體的時候,空間應該是很平滑,平直光滑。突然有一個大質量的物體闖入了這塊空間的時候,空間就會產生變形,可能會那一段會凹陷。就譬如說一張床單,兩邊一拽,拉得平平的,假如放一個皮球下去,你就會看到床單就彎下去,所以床單就好比是這個空間,當一個星球滾到了這個空間裡頭,它的空間就會變形,這麼一變形就形成一道溝谷,於是這就產生了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就是引力作用。所以當我們在微觀世界裡觀察,譬如說兩塊石頭,它們在這個空間裡,對整個大的空間來說產生的變形會很小,幾乎沒辦法觀測出來,所以它的互相之間的引力幾乎等於零。可是如果是一個大的天體,像一個太陽,這邊是個太陽,這邊是個地球,滾到了太陽系的空間裡頭的時候,它們之間就由於空間的變形、擠壓就產生了作用力,我們就稱它為引力。其實它們之間不是互相吸引,是空間的反彈,所以引力是來自於幾何變形,這是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來解釋的。

  這麼一解釋大家也都很明了,也很簡單,容易理解,解釋得也很完美了。但是廣義相對論這種幾何形變的解釋,沒辦法解釋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因為什麼?電磁力、強力和弱力主要是存在於微觀世界裡面,像電子、誇克這些很小的基本粒子,而在這麼小的粒子所存在的微觀空間裡面,空間它不是平滑的,不像愛因斯坦想象的那種,太空好像是個平直的床單,不是的。在微觀世界裡面它是很不平滑,而且這些無數的粒子在空間裡面會到處亂竄,永不停息的在劇烈的運動。因此在光滑的空間這種幾何形變的概念,就沒有辦法用來解釋微觀世界裡面的電磁力、強力和弱力。

  因為科學家們的理論都是建立在意識心基礎上,所以總是有不圓滿。不像佛,佛的智慧是什麼?是觀照、照見,他不是用比量。比量是科學家用的,所謂邏輯推理、想象,這樣永遠沒有辦法見到真相;而佛是用現量,所看見的是現量的境界,所以直截了當就看到了真相。我們先來看科學家們是怎麼樣子進行邏輯推理,一步步的將這個理論進行演變,來诠釋宇宙基本粒子。然後我們再來看佛經,看《華嚴經》裡的闡述,那時候我們才拍案叫絕,《華嚴經》確實是高明!

  我們來看,既然廣義相對論所說的幾何形變的概念不能夠诠釋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只能诠釋引力,愛因斯坦又發明了量子理論,量子力學,這是專門解釋微觀世界裡的基本粒子。在這個量子理論當中,宇宙所有的物質最終是由幾百種不同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由於它們的質量非常的小,幾乎等於零,所以這些粒子的運動軌跡是沒有辦法去測量的,捉摸不定,沒有什麼規律。在這裡,力就由粒子的交換而得來,譬如說電磁力怎麼來的?電磁力是兩個帶電的粒子相互之間以光子做為媒介來互相傳遞的,所以光子就好像這中間的一道媒介體,正如像兩個人他們一起走路,然後互相對著來扔皮球,你扔給我一個皮球,我扔給你一個皮球,當我把皮球扔出去給對方的時候,那肯定這個力對我本身也會有一個反作用;當那個人接過這個皮球的時候,他肯定有一股力也對他有個作用。我們想象這兩個人變成了微觀世界裡的兩個小粒子,他們之間的皮球是光子,所以他們互相的傳光子,於是就產生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這就屬於電磁力。其它的兩種,像強力和弱力相互作用也是基本跟這個相彷佛,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學確實能夠圓滿的解釋這後面三種基本力的原因,但是它又沒有辦法解釋引力的原因,因為什麼?在因空間彎曲所導致的引力,沒有辦法通過粒子交換而得來。因為在微觀世界裡面的粒子,質量是很小很小的,而且是雜亂無章的在運動,那它們怎麼能夠在這麼微細的空間裡頭產生空間變形而導致引力?

  所以廣義相對論又解釋不通電磁力、強力和弱力。所以現在就問題來了,廣義相對論只能解釋宏觀世界裡的引力;量子理論只能解釋微觀世界裡的那三種力,兩個不能統一,圓融不起來。那大家就覺得很不解,既然我們所處的是同一個宇宙,為什麼宏觀的層面和微觀的層面竟然這樣的互相隔離,由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如何進行協調?物理學家們也一直在嘗試,可是這幾十年來很多嘗試都失敗了,一直到最後有一種叫弦理論產生。弦理論英文叫String Theory,這個理論能夠很圓滿的解釋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兩種層面的這四種力,而且能把基本粒子,最小的基本粒子是什麼,這個答案也提供出來。因此被科學界稱為是最有權威的描述宇宙現象的理論,也是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學中一切難題的理論。理論的創始人是美國的Schwarz教授和法國的物理學家Scherk,他們是在一九七四年提出來的。

  我們來看看弦理論是怎麼樣解釋我們的宇宙的。弦理論跟佛經、《華嚴經》所描述的宇宙現象就很相似了。弦理論是這樣認為的,它說每一個基本粒子的內部,不管是誇克也好,或者是中微子也好、電子也好,雖然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再細分它,但是它們的內部還是有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是什麼?就是都有一根很細很細的線在振動,這個線就好像琴弦一樣,在不停的在彈奏,弦在被撥動的時候它就在那裡振。這個線也好、弦也好,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存在的,因為我們所觀測到的基本粒子、電子、中微子、誇克等等,它們已經是最小的物質,那它們裡面怎麼可能還有一個實體的線或者弦?是用這個來比喻它們的內部是只有振動而已。我們每個人都看過人彈吉他,彈奏吉他的時候,彈一下就出一個音,當你用不同的手法來彈這個吉他的時候,它出的音律都不一樣,所以整個音樂會的演奏,如果是吉他演奏的話,你會聽到一場非常美妙的音樂,這可是同一個吉他,同一種弦的運動而產生的。所以他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整個大宇宙不同的微粒子,它們的產生就是靠這種像弦一樣的振動,它們的性質,粒子不同的性質,譬如說帶正電的,或帶負電的,或者是不帶電的,或者是產生的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都是由於弦的不同振動來決定的。譬如說電子它是由某一種振動產生,誇克又是由不同的另一種方式的振動產生的。弦的振動和粒子質量的關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弦的振動愈劇烈,粒子的能量就愈大,它的質量也就愈大;振動得愈輕柔,當然它的能量和質量就愈小。所以這個弦振動的理論可以解釋全部宇宙這些基本粒子狀態、性質和運動規律,甚至它能解釋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它說廣義相對論裡面所產生的引力,和量子力學裡所說的電磁力、強力、弱力,統統都是弦的不同振動、不同組合而產生的。

  所以總括來說,根據弦理論,宇宙根本不存在有粒子,沒有物質,只有什麼?只有弦在空間中的振動。每一個粒子都是由一根弦組成的,這弦裡面也有不同的弦,有開弦、有閉弦。開弦就是像一個線段,閉弦它們是連在一起的一個圈,不同種類的弦振動,產生了這些粒子,而粒子又互相組合產生了物質,物質結合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太陽、月亮、地球、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廣袤的宇宙。所以這個宇宙就像一支偉大的交響樂曲,不同的弦在不同的振動就產生出我們這樣的一種現象。這個理論確實能夠把我們所觀測的現象,沒有辦法解開的難題都能夠圓滿的解決了。所以根本就沒有粒子,根本就沒有物質的存在,整個宇宙只有振動而已,這就是弦理論的核心。

  這種結論跟佛經裡講的真的是異曲同工,你看佛經裡講「萬法皆空」,《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不是虛妄?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它只有振動,沒有實體,沒有物質,沒有我們的地球,也沒有我們這個身體,你所愛的人,你所恨的人,他沒有。只有什麼?只有弦在振動,它只是弦振動的一種組合,所以佛經裡講得太妙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所能見能聞的、能知覺的、能觀察的,統統是虛妄的相,沒有真實。

  那我們會問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這個弦振動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振動?科學家他們沒辦法探究到這麼深的問題,只能用一個名詞叫弦,弦是比喻在振動。到底什麼東西在振動?我們就想起唐朝時代六祖惠能大師到了廣州,在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經,座下有兩個人在辯論,看到了院子裡旗桿上面掛著個幡,風正吹著幡在動,兩個人在辯,一個人說幡在動,一個說不是,是風在動。結果兩個人一個說幡動,一個說風動,爭執不下。六祖惠能大師在旁邊,當時他還沒出家,就跟他們兩人說:你們不用爭了,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原來弦理論所說的弦的振動是什麼動?仁者心動,這就把宇宙的本源給我們說出來了。難得科學家已經探索到,快到這個邊緣了,再進一步就能看到本源,原來他所說的弦這個振動就是我們的妄心在動,如果我們心不動,這個現象就沒有,真的是像永嘉大師開悟以後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就說明他是迷的時候,迷的時候心會動,起心動念就現出境界出來。你看到有六道輪回,你看到有大千世界,看到有宇宙萬物,怎麼來的?心動了。覺悟了以後心就不動,不動的時候境界全部消失,所以空空無大千,宇宙就沒有了。所以弦理論給我們很深的啟示,宇宙原來就是振動而來的,沒有振動就沒有宇宙。

  這個動總有這一念,最初這一念在動,最初這一念一動的時候它就會現相,這一現相就是整個宇宙現前。《楞嚴經》裡講的是一時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宇宙原來是我們當下這一念變現出來的,我們覺得好像很不可思議。我們現在科學家們所說的,能夠觀測到的宇宙,最遠最遠的距離是兩百多億光年。不要說科學家講的,你看我們佛經上講的,佛經裡面所說的娑婆世界就不止兩百億光年,娑婆世界含有十億個銀河系,我們前面有跟大家報告過,有測量過娑婆世界的長度。娑婆世界只是整個法界當中很小的一個世界,法界裡面像娑婆世界這樣的世界多得不計其數。這是我們整個宇宙原來都是這一念產生的,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但是這又是事實。《華嚴經》裡把這個現象給我們說清楚了,在「如來現相品第二」裡頭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佛剎微塵數,如是諸國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塵中現」。這裡講的佛剎,佛剎不要說多,就一個佛剎,一個娑婆世界裡頭,你把娑婆世界磨成微塵,我們說磨成基本粒子,這麼多數量的國土,把這些微塵數目算出來,來代表這麼多的佛剎,這叫無量無邊的佛剎,無量無邊的世界,能令一念中,可以在一念當中顯現。而且是什麼?在每一塵裡頭,就每一個粒子裡頭也能現無量無邊的佛剎。這個宇宙它是一個多重空間的宇宙,不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觀測到的這麼簡單的四維空間的宇宙,它是重重無盡的宇宙,無數維次的宇宙,它都能在一念當中顯現,確實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宇宙是怎麼來的?一念產生的,念頭一起,法界就起來了。這個念頭生滅速度很快,馬上就滅掉,滅掉,宇宙馬上也滅掉了;緊接著第二念又起來,宇宙又現出來了。好比一個人在一個黑房子裡,假如我們現在在一個黑屋子裡,像這個攝影棚裡面突然燈全部熄滅,什麼都看不見,我這時候一開燈,燈就亮了,整個境界就現前,就是這麼快。你一開燈就像一念一起,整個境界就現前;突然把燈一滅掉,整個宇宙就滅掉;再開燈宇宙又現起來,再關燈宇宙又滅掉。這一念一念的相續,就好像我在不斷的開燈、關燈,只是我現在開燈關燈速度很快,《仁王經》上講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開關,這還不是算最多的,還是佛的方便說。在彌勒菩薩跟佛的對話,你看彌勒菩薩說的,他說一彈指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一秒鐘算四彈指,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念。你想象一下,假如我一秒鐘開關燈的次數是一千二百八十萬億次,你會見到一個什麼現象?你好像看見這個境界在相續,你看不出它在那裡一閃一閃的,你的眼睛沒那麼快的,跟不上,所以你見到這個宇宙就好像在相續。

  我們現在懂得點物理常識就曉得,我們用的電,家庭用電你看都是交流電。什麼叫交流電?就是那個電在來回不斷的,從這邊到那邊,從這邊到那邊,正負互相的換,交流電。你看燈有沒有是一閃一閃的?沒有,雖然電它中間實際上是有斷開的,但是因為它接的速度太快,你看不出它在斷開,你看不出它在閃。所以看到好像我們的宇宙在相續,實際上相續的相是一種幻象,真實相就是《楞嚴經》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真的,沒有真實的東西,了不可得,你想要得到某樣東西,不可能,它停不住。

  佛了解這個事實狀況,所以他干脆不動心。不動心的時候,他能怎麼樣?隨著眾生的心,他能夠現相,讓眾生見到不同的相。因為眾生的心在動,所以他看見如來的身就有不同的相,實際上如來有沒有動?沒有動。正因為他不動,所以他能夠見十方諸佛國土一切眾生,他也能夠在一切諸佛國土裡面現身。《華嚴經》裡第一品「世主妙嚴品」裡面就說到,「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動無來去,應化眾生悉令見」。你看佛,你看他這樣神通廣大,他的秘訣在哪裡?就是身心不動,寂然不動,這就成佛了。不動當然沒有來去,雖然沒有來去,但是他又在十方世界裡面現身,讓眾生能看得見,正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麼身而得度的,他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我們通過弦理論,就可以能夠理解佛在《華嚴》裡所說的這些奧義。

  我們來繼續看物理學家們的討論,這弦理論他們的結論,說宇宙只有弦振動。弦又是怎麼個振動法?物理學家們他們認為弦本身是很簡單的,它只是一個極其微小的、像線一樣的這個振動,有閉合的圈,有開著的,像閉弦、開弦,一根弦又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更細的弦,也可以跟其它的弦碰撞在一起結成更長的弦。譬如說一根開弦可以分裂成兩根小的開弦,也能夠形成一根開弦和一根閉弦;一根閉弦可以分裂成兩個小的閉弦;或者是兩根弦碰撞起來又產生兩根弦,總之,弦之間的互相的運動也是有多種的。但是弦所運動的、所處的空間就很復雜了,在三維的空間裡面,我們已經無法容納弦這個空間的運動軌跡;換句話說,弦它的運動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更高維次的空間。科學家們通過數學方程式的計算,算出要滿足弦運動需要有至少十個維度的空間,那我們現在所能夠看到的三維空間、四維空間,沒有辦法滿足它的運動。這就好比一個人,他是三維空間的物體,他的運動方式是三維的,這是比較復雜的,如果只是要二維空間這個平面,就沒有辦法滿足、容納一個人的全部運動方式,他必須要有三維,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弦的運動它需要有十維這個空間才能滿足。

  這個十維空間正對應佛法裡講的十法界,十法界包括有六道,從最下面的說起,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生、有修羅道、有人道、有天道,六道上面還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已經出離了六道輪回,包括聲聞、緣覺、菩薩和佛,這十法界。十法界都是什麼?都是因為有振動,佛法裡講,有起心動念,有妄想,於是就有十法界。妄想如果是非常劇烈的,那就是六道,妄想裡面帶有分別和執著,這就是六道,妄想、分別、執著愈重,他那個道生活層次就愈低、愈苦。所以地獄道的眾生是振動得最厲害的,他的心振動的幅度是最大的,大風大浪;往上去的,這些道它的振動幅度會愈來愈小,所以人的振動幅度可能他的波浪不是很大;再住上到天,天人他的心更加的柔和、更加的安詳,他的這個波動就小風小浪;阿羅漢,就是聲聞、緣覺以上,他們的執著已經斷掉,沒有了執著,六道這種振動就沒有,他們的宇宙裡頭只有分別和妄想在那裡振動,那是很微細的,所以他們所看到的宇宙,他們所處在的宇宙的境界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他振動幅度不一樣。如果他們能夠把分別也放下,成菩薩了,菩薩分別放下,雖然還有妄想,但是那個境界已經很好了,很微細;假如說把妄想也放下,那就不動了,不動是什麼?就是一真法界,一真就不動了,那就是出了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只有一真法界。

  這個好比是,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像一個萬花筒,萬花筒每個人可能都玩過,小時候孩子都喜歡看,你去看這個萬花筒,你要是不動的時候它的相是定的,那定的時候就叫一真法界,它是一相。如果是一動起來,你在裡面一動,因為這萬花筒裡面,實際上裡面是三片玻璃,裡頭放一些碎花什麼的,有點顏色的彩紙什麼的,你一動的時候它在裡面就變出很多的形相出來,看得你眼花缭亂,真的是五彩缤紛。那是什麼?十法界的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因為你在動,如果你不動,十法界就沒有。所以要了知十法界的狀態,不能夠用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動的心去了知,要把心靜下來,寂然不動時候才能夠看得分明、見得清楚。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我們就看到菩薩,這裡所說的是三地菩薩,那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到喜目觀察眾生夜神,這位是三地菩薩發光地。他是怎麼說?經文上這樣講,「佛子我爾時,得入普賢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佛子是稱善財童子,這位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他對善財童子是這樣開示,他說我得入了普賢道,就是入普賢境界,入了普賢境界之後,就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十法界的依正莊嚴統統明了。為什麼能明了?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在動中產生的相,我心不動的時候自然就能了知。就好像剛才我們講的萬花筒,一轉動起來,那是各種各樣的花紋、一切的差別。它是怎麼來的?因為我們轉動它,實際上它沒有,它是一種幻相,我們就能了知萬花筒的原理。那我們了解這個原理,看到好的,我們也不會起貪愛,看到不好的,我們也不會起瞋恚,不會起害怕,心保持如如不動,這才能見法界(宇宙)的真相。

  弦理論它還有一些很有意義的結論值得我們在這裡聯系《華嚴經》來做個探討。弦理論這樣認為,他們說點粒子內部的空間不是三維的,很可能是多維的。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你看基本粒子,三維空間裡的基本粒子,它由弦來振動產生的,而這種振動又是高達十維的空間。這樣子我們怎麼去理解?我們明明是在三維空間裡看到它的,何以它內部有多維次的空間?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夠了解。譬如說,我們隨便拿一支筆,這支筆是一條直線,大家看到,這支筆是屬於二維空間,在這二維空間裡面。為什麼是二維空間?因為它有直的這個方向,也有它切面的直徑它是有一維,它有厚度。實際上它是二維,它有豎的一個面,還有橫的這一面。但是因為我們一看,好像就是這麼一條直線,我們就把它當成是一維的直線,所以我們觀測到的這支筆,好像只是一維空間,它只有一條直線而已,這叫一維。可能就忽略了它那種寬度所在的那個很小的空間,就忘記了它是個二維空間的物體,原因是因為它這個寬度退縮到很小的一個點,所以我們就看不清,不容易發現。我們用這種邏輯去想象,在這個空間裡面,這些點粒子,我們所觀測到的點粒子是屬於三維空間的,但是,可能有一些更高維次的空間就卷縮在這個點粒子內部,我們可能觀測不出來,它真的有,只是它太微細了,我們沒有辦法去測量,很容易就忽略掉。

  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這空間有兩種,一種是伸展到無限大的空間,就像我們這支筆,它往這個方向伸展,那是可以很長的;還有一個空間是卷縮的空間,很小的,這麼一個小空間不容易觀測到。假如這個筆,現在很粗,大家能夠想象出來,假如它變成一根頭發,你拔掉一根頭發,它很長,可是它的橫切面很細很細,你只是把頭發當作是一維空間,你沒有想象出那根頭發實際上是二維空間,甚至是三維空間。所以在這些基本粒子內部卷縮著有多維次的空間,這個我們可能都忽略掉。它卷縮的空間有多大?科學家們推算出來,這是他們用數學推算的,是有多大?是所謂的普朗克長度,就是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也就是零點零零零零(總共三十三個零)一厘米,這麼小的一點點,這叫普朗克長度。這個長度只能是計算出來的,完全是一個數學概念,因為我們現在最精密的測量儀器都無法測量到這麼小的一個單位長度,但是就在這個這麼小的單位長度裡面居然卷縮著有多維的空間,這個不可思議。如果沒有卷縮這些空間在裡面,那就無法解釋弦振動如何在十維空間裡才能得到滿足。

  很多的理論,在我們日常所觀測到的三維空間裡面會產生矛盾,但是這種矛盾,當我們把空間提升,變成高維次空間的時候,它就得到統一,就能圓融起來。因此,我們如果用三維空間的觀念來去想象這個宇宙,往往會想象出偏差,看不到事實真相,就好像佛法裡面講的,我們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三維空間怎麼來的?四維空間怎麼來的?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科學家們用思想,你看中國的文字很有智能,這個思怎麼寫?上面一個田,下面一個心,心上帶了田等於什麼?你心上面畫了格子,一格一格的,畫了四個格,就是四維空間,那就變成思。你用思、用想,想是什麼?心上有個相,相是你所能觀測到的東西,你把你所能觀測到的東西做為認識的標准,做為真相,也往往會出現偏差,可能真的把真相給扭曲了,所以思和想這是會誤導的。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假如說我們現在統統都生活在一個二維空間裡面,二維空間就只有一個平面,譬如一張紙就是一個平面,加上高,它才有三維,假如我們現在統統變成二維空間的生命,我們就觀察,譬如說觀察一個人的腳印踩在這個平面上面,留下這麼一個腳印。我們二維空間的生命,因為想象不出三維空間的物體是什麼東西,只能通過二維空間的這些形象去推測,他想,這個人的物體怎麼是這麼樣一個形狀,一個小閉合圈的形狀?他怎麼想也想不出這個印其實是個鞋印,鞋上面還站著一個人,他根本想象不出來。又譬如說,假如說他看到了一張桌子的四條腿印到了這個平面上,四個印好像是完全隔開的,互相獨立的四個東西,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居然這四個各自獨立的東西在二維空間裡面,原來在三維空間是一個整體,是同一個桌子。所以,如果執著於低維度空間的觀測往往會受到誤導,真的是變成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怎麼想也想不出那個高維空間是什麼東西。

  所以實際上,當我們把我們的心量擴大,不要只是執著在四維空間、三維空間裡頭,把我們的這些格子、這些心裡的相統統放下,讓自己的心變得平靜,變得完全沒有時間、空間的隔礙,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夠體會得宇宙這個統一的整體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不能看這個整體印在我們這個二維空間或三維空間裡頭的這種現象,而是要把它放下,來觀測整個整體,這個整體佛法裡稱為叫法身,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全部人、全部眾生稱為十方三世佛,三世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已成的佛和現在已經成的佛固然是佛,我們眾生是未來之佛,將來要成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原來共同一個法身,這是佛告訴我們的真相。當我們把維度空間提高到無限次的時候,原來無限次的空間裡頭,不僅是十法界、十個空間,無量無邊維次的空間裡面所有的眾生,都是這一個法身印在這個空間裡頭的物體,所謂眾生,我們真的整個宇宙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

  佛真的是他證得圓滿的智慧,他把這個真理告訴我們,如果他不告訴我們,我們是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就好像我們剛才舉的例子,假如你在一個二維平面空間上面,看到有四條腿的桌子的印,你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它是同一個桌子的印,因為我們的概念中只有二維空間。假如突然間,二維空間裡有一個大智慧的小生命,告訴其它二維空間裡的生命說,你們不要在那裡胡思亂想,也不要在那裡做什麼研究了,告訴你,這四條腿的印是同一個桌子、同一個整體在這裡烙出的印。這個有智慧的小生命,就好比是二維空間裡的那個佛,他證得圓滿智慧,他看到了,他看到了更高維次的生命、更高維度的宇宙,所以他把這個真相告訴大家,結果我們大家聽不懂,愈聽是愈迷惑。整部《華嚴經》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真相,結果看了之後,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反而會提出種種的質疑,老是用我們這個二維空間的執著、分別,去駁斥人家大智慧人他們的觀點,你看這樣真叫可憐。所以我們說要有科學精神,科學精神不是說執著在我們現在這麼樣局限的范圍當中去觀察宇宙,而是要拓開心量,接受新觀點、新事物,虛心學習,認真的考證,這才是科學的精神。

  《華嚴經》裡面有好多所謂多維空間的這種描述,而且這些華藏世界的大菩薩,不僅能夠見到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能夠在無量無邊的這些空間裡面現身。在《華嚴經.如來現相品第二》裡頭是這樣說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塵,見身在彼中,普見於諸佛。如影現眾剎,一切如來所,於彼一切中,悉現神通事」。這品經文給我們描述大乘菩薩,這是大菩薩,他能夠怎麼樣?智身能遍入。智身是智慧身,也就是什麼?他的法身,他的般若智慧,所謂法身、般若、解脫這是一體的。他能遍入一切剎微塵當中,一切世界裡面的基本粒子,所有的基本粒子他統統能入。現在科學家計算出來,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能觀測到的范圍之內有多少基本粒子?有十的八十次方(1080)這麼多數目的基本粒子,他都能入,而且他是一切剎,就是一切這樣的世界這麼多所有的基本粒子,佛和大菩薩都能夠進入,都能夠在裡頭現身。在這個微塵裡面有世界,在這些世界裡面又能見到諸佛,這是屬於性德的作用,當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這個性德就現前。實際上這種能力每個人都有,偏偏我們現在執著我們這個色身、身體以為是自己,不了解自己有一個智身,所以就不能夠遍入一切剎微塵世界裡。

  佛跟大菩薩他明了宇宙真相,他不執著於一身,所以他能現一切身,遍入一切佛國土,這裡講如影現眾剎。如影,就像一個影子、影像,像我們照鏡子,鏡子裡有我們的影像,這個影像它能夠遍入一切的世界,遍入一切的空間,到一切如來所,在這一切如來所中悉現神通事。我們每天照鏡子,可以去看一看,試驗試驗。我這裡也拿了一個鏡子來,這個鏡子就是很普通的鏡子,我們假如說對著前面的攝影機,前面攝影機下面有一個電視屏幕,我們對著這個屏幕,大家仔細看我手上拿的鏡子,鏡子裡面又有我,鏡子裡面的我又拿著鏡子,那個鏡子裡面又有我,又拿著鏡子,這是什麼?層層無盡的空間就現前了。這空間怎麼現的?如影現眾剎,這個剎就是空間,向鏡子一對照,現出了無量無邊的空間,因為我們現在眼力有問題,看不到最深遠的那個空間在哪裡,實際上理論上是無量無邊的。你看我有沒有入這些空間?有,鏡子裡有我的相,這叫什麼?智身能遍入。遍入就是我這一身不動,可是我已經影現在不同的世界當中,每一個空間裡都有我,我在裡頭現身,我在裡頭說法,我在裡面供養諸佛,普度眾生。佛菩薩就是這個樣子,他自己有沒有動?沒有動,他沒有真的進到那個世界,沒有,這個世界是影像,你們大家只要回家拿兩面鏡子這樣一對照,你就能夠看到這種現相。

  所以裡面的相是現出來了,你真的看見了,可是問您,那個相是真有還是假有?你說它假有,你真的看見了,你雖然真的看見了,可是你又得不到,它是影像。《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宇宙就是這樣子的,都是影現。看到這個影子,你把它執著成真實,就在裡頭迷惑造業,就好像在鏡子裡面看到有一個人,你以為那個人是你的死對頭,你對他怒眼圓睜,發現他也對你怒眼圓睜,然後你跟他示威,他也對你示威,你們倆就打起來,打來打去是什麼?自己打自己。而且完全是空對空,無有真實,真的是古人歎息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何苦自己作賤自己?只要放下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的妄念,這些幻象統統不存在,你就能夠見到真實相。

  弦理論裡面還有一個結果,也是令人震驚的,它講到我們的這個空間,它居然是一種離散的空間,它不是一個連續的空間。在我們的日常經驗當中,我們會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可以無限分割的,這個時間一天可以分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可以分成每小時六十分鐘,每分鐘可以分成六十秒,六十秒每秒鐘又可以往下分,分到毫秒,再往下分,一直分下去是可以無限的,這是我們通常的概念,空間也是這樣子。科學家們他們所算出來的,空間確實不是無限可分的,而是它有一個最小的單位,小到多小?空間最小的尺度是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也就是剛才我們講的普朗克長度。它的時間最小值是十的負四十三次方(10-43)秒,這是我們能得到的最小的空間值和時間值,再不能往下分割了。因為再往下分割的時候,時間和空間就已經融為成一體,你就判斷不出來哪樣東西是時間,哪樣東西是空間。這個時候就進入了十維度的空間,時間實際上也是第四維度的空間,它也是屬於空間,一直分到最小的時候,就進入十維次空間。

  十維次的空間到底還能不能夠再往下分?再往下分,我們是不能夠去理解了,但是科學家認為,很可能它會有一個終結點,就是有一個最小不可分割的值,就是不能再分割了。這種理論就可以解釋,譬如說有一種現象叫做「粒子能量的不連續性」,就是科學家們發現,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它不是連續不斷的往外發的,而是什麼?一份一份的,一下子出一份能量,再一下出一份能量,中間是有間隔的。只有在空間有最小不可分割單位的這個前提下,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才會存在這種不連續性,要不然你解釋不清楚,這是科學家們提出的,也是弦理論其中的一個成果。

  我們從這裡就能夠想象,既然空間有一個極小的值,不能再分割的時候,我們這個宏觀的空間,實際上是由這些極小極小的空間拼湊組合而成的。而空間與空間之間,假如說我這兩個圈是一份空間,最小的一個空間,不能再分割了,這裡又是一個最小的空間,它們互相的拼合在一起,很多這些微小的空間組成我們這個龐大的宇宙。那我們就會想象,空間與空間之間就會有一個小洞,這個空間與空間之間,因為它不能夠連續,所以它中間會有裂縫,就有最小空間與最小空間之間的裂縫。就像一個蟲洞一樣,這種理論稱為叫「蟲洞理論」。就是假如說,我們能夠找出這個最小空間與最小空間之間的裂縫,你可以把它用一種很大的激光或者是一種能量,或者核變這種能量把它撬開,把空間與空間之間撬開,這就會出現蟲洞,或者是空間裂縫。到底最小空間與最小空間之間的那種,我們也稱它為空間,那種空間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們對這個還沒有一個答案,確實是很難去想象,空間與空間之間裂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來看看佛經裡面有沒有答案。在《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這本經裡面,有一段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我們先把經文念出來。這段經文正好說明了空間裂縫的原因,為什麼?因為佛教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前面我們也討論,既然宇宙空間是振動產生的,這是弦理論的中心思想,這個振動實際上就是念頭在振動,空間與空間之間就是念頭與念頭之間。我們來看,「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想幾識耶?彌勒言: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這裡講到宇宙的真實相,宇宙怎麼來的?念頭產生的。所謂迷唯一念,當我們一起心動念的時候,就是起了弦振動,這弘振動就會構成我們整個廣袤的宇宙,而且這一振動,整個宇宙同時就現前。念頭生滅速度極快極快,彌勒菩薩在這裡跟佛報告說,佛問他心有所念,就是心動的時候就會有幾個念頭?有幾個想?又有幾個識?彌勒菩薩說拍手彈指之頃,這很快速,我們算它一秒鐘四彈指,每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萬億是兆,三十二兆這麼多念頭,一秒鐘就三十二兆,乘上四(四彈指),一千二百八十兆這麼多念。念念成形,形就是我們宇宙,整個宇宙一念就產生,而那麼多念,念念都生一個宇宙,所以這是極微細的,不可執持。不可執持是我們沒辦法用思惟想象能夠得到的,所謂不可思議,而念頭也不可中斷,它停不下來。我們就想象到弦理論所說的蟲洞理論,就是極小空間與極小空間之間的那個裂縫是怎麼產生的?既然一個念頭出現一個宇宙空間,當一念起來滅掉之後,第二念還沒生起之前,這念與念之間是有一條裂縫,這條裂縫是不是就是宇宙空間裡極微細的那個空間之間的那條裂縫?這是我們希望科學家們來進行探索的。

  佛告訴我們,當前念已滅後念未萌以前,那個時候是什麼一種狀態?那個時候就叫做大光明藏,沒起心沒動念的時候,就是《中峰三時系念》裡面講的,在一念未萌以前,如果你當下能夠覺悟,你就入了大光明藏,極樂世界稱為是常寂光土,這是科學家講的那個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裂縫。假如我們能夠保持念頭不動,大光明藏就得以延續,自性光明會圓滿的現前。整個宇宙它是大光明,這個是性德的光輝,這種光明,我們現代話說磁場或者說氣氛,你得到的受用。

  可惜我們的心、念頭定不下來,心總是在動,所以就念念成形,念念都有這些宇宙。所以起心動念,佛法裡稱為叫無明,無明就是不覺悟,明就是覺悟,你無明就是不覺悟。不覺悟的樣子是什麼?是動相,無明動相,動相裡頭就會產生見分和相分,見分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質,所以宇宙裡面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統統都是心動而產生的。這種動非常非常的微細,而且怎麼從來都沒有停得下來,我們凡夫沒辦法覺察,根本覺察不出來我們的念頭是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念念相續。誰能夠覺察出這種境界?《華嚴經》上講八地菩薩可以見到,他能夠見到念頭的生滅,所以能看見宇宙生滅的真相,也就是說他的心極其微細,能見到。這是天文學家算出來的,空間的最小的普朗克尺度,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以及時間的最小值,十的負四十三次方(10-43)秒,八地菩薩看得清楚這種境界。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十六》有一段話是講到八地菩薩的境界,「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這裡講到整個宇宙的成住壞空到底是怎麼回事,幾時成的?幾時壞的?幾時生的?幾時滅的?《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念念成形,念起則宇宙生,念滅則宇宙滅,而念念相續,它的速度快到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居然逃不過八地菩薩的眼睛,你想想八地菩薩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心淨到極處,所謂淨極光通達,他常處在大光明藏,常寂光土當中,能看到現在天文學家想象的所謂的空間裂縫。

  《華嚴經》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善財童子參訪到慈行童女的時候,這也是位法身大士,五十三位善知識統統都是法身大士。慈行童女也給他有類似的開示,我們把經文也念一念,「智眼無翳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虛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所以善財童子在這裡參訪到慈行童女,慈行童女是這樣告訴他,這是把自己的境界、自己的修學狀況教導善財。智眼無翳,無翳是沒有障礙,用智慧之眼來觀察法界,也就是觀察宇宙,所以能見到宇宙的真實相。慧心廣大,這是講的智慧心廣大,大到什麼程度?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實際上這是事實,我們的心、我們的念是創造我們宇宙的本源、本體,當然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當然是遍一切處,它跟宇宙本來就是一不是二。這個心能見能知,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所以心所現的境界當然它都能見能知,所以一切境界悉皆明見。境界是所見,心是能見,能見和所見不二,一如,這種境界。所以是獲無礙地大光明藏,他真得到了大光明藏,因此他能夠見到真相。科學家們還琢磨不定的這些難題,在他們的眼中那是小兒科,很可惜科學家們都沒有認真去學習《華嚴經》,假如他們要是認真學習《華嚴經》,一定對他們的科研工作會帶來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這裡我們就是介紹完第六個方面,宇宙的基本粒子,概括起來說,真的如佛經所講的,宇宙裡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振動而已,這就是弦理論的中心結論。弦理論現在已經被普遍接受,科學家們也都完全認同,這也是最具權威的一個理論。

  下來我們來分享第七個方面的專題,這是講到「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論」,也是在探討宇宙最終極的問題,宇宙怎麼來的。在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學有一位物理學家叫做阿斯帕克特(Alain Aspect),他領導了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一項被稱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阿斯帕克特博士跟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例如像電子,當同時向反方向發射的時候,在兩個電子運動的時候,它們互相之間可以傳遞信息,而且不管它們彼此相距有多遠,它們傳遞信息的速度是驚人的快速,好像是同時的,好像是彼此之間沒有了距離。比方說它們是相隔十尺,或者是十萬萬公裡這麼遠的距離,不論是距離長短,它們之間發射的信息幾乎是同時的。當其中一個電子改變運動方式的時候,另一個電子也會被影響,也同時會改變運動的方向。這個觀察就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建立的前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前提假設是光速是宇宙當中的極限速度,也就是說沒有比光速再高的速度,但是這個實驗證明有超光速。為什麼?因為這個信息從一個電子發射出來到另外一個電子身上,無論相隔多遠,幾乎是同時信息能夠到達對方,證明它這個速度肯定是超光速,比光速傳遞還要快速,是信息傳遞速度。有超光速的存在,也意味著這個距離本身也是一種假相,是有超距離的現象,所以當距離空間不是一個真實的實體,它的信息才有可能立即從一頭傳遞到另一頭。

  如何來解釋這種所謂超距作用的現象,就是超距離的現象?倫敦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戴維.波姆(David Bohm),他提出一種所謂的「全息理論」。他的理論主要是講到,說盡管我們這個宇宙看起來好像是很堅實,好像真有,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幻相,它只是一個巨大而且是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這全息照片。全息照片英文叫Hologram,全息照片它的工作原理,我們在這裡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現在已經發明了這種照相的技術,我們來看一下全息照片的光路圖:

  當一個激光器,你看從左下角射出一道激光光,它會通過一個分光鏡,這個標號1是它剛剛射出的一個激光光,一束,這個激光通過分光鏡分成兩道,一道會被分光鏡折射,就是折回來九十度射到一個反射鏡上,由反射鏡再折射,射到物體身上。物體接受了這道激光之後,由於物體自身的反射就把這個光又反射到一個感光板上面,這個感光板就是全息照片的底片,這是其中一條光束的路線。另一條光束,就是看到第二條,穿過了分光鏡以後繼續往前直射,射到了反射鏡上,作一個折射,就射到了同一個感光板,就是相底的同一點上,也就是它是由兩道激光光在不同的方向所產生的感光相片。當這個相片拍下來以後它會有一種現象,就是因為這個感光片必須要用激光激光來照射它,它才能顯現像,當你用激光光去照的時候,它譬如說現一個人體的樣子,或者現一朵玫瑰,你要把這個感光板或者是相底切成兩半,分成兩半之後又用激光光去照,發現這兩半裡面每一半都有一個完整的相,這物體是完整的。無論你去怎麼樣切割這個底片,你分得很細很細,一份份的,每一份裡面都有一個完整的相,這就是全息照相的原理。波姆他認為這個宇宙實際上是什麼?就是一個很大的全像相片,宇宙中每一部分、每一點,小至基本微粒,大至星球,都涵蓋著整個宇宙的全信息,也就是《華嚴》講的一多兼容。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個意思留待明天繼續跟大家報告。今天講得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第四集)
下一篇: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第二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