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79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一二七頁:

  玄義【於是器中,輩之品之,成三成九,九之又九,三之又三,又細分之,復應無量,如二部中說。】

  這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

  疏【次明階等也。】

  『次』,這是講第二段,『明階等』,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品階等差。

  疏【輩者,大本三輩,品者,觀經九品,故曰三九。三輩之中,復三輩之,則成九輩。九品之中,復九品之,則成八十一品。】

  『三輩』當中又有三輩,三輩是上、中、下,上裡面有上上,上中,上下,下裡面有下上、下中、下下。三裡面又有三,這樣就成九輩。九品當中每一品裡頭又有九品,那就成八十一品。

  疏【輩之無窮,品之不已,則成百千萬億輩品,故曰復應無量。】

  這段話說的是真相。諸位平常看經,好像西方極樂世界品階很簡單,只有三輩九品,實際上不然。像世間念書一樣,學校分多少個年級,縱然是同一個年級,考試名次還有第一、第二、第三,一直排下去,這些都是屬於品階的意思。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的功夫不相同,所以品階就多,這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疏【所以然者,均名念佛,同一往生,而修有事理,功有勤惰,隨因感果,地位自別。】

  這就把理由給我們說出來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品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的修行功夫不相同,有事有理。理事,實在說都一樣的好,在我們一般看起來,當然明理比不明理是要好得多,好在哪裡?實在講就是一句話: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你把這個理都搞明白了,死心塌地了。如果理沒有明了也能死心塌地,他的果報跟那個明理的人確實是差不多的。不管明不明理,都要念到見思煩惱盡了,才能得事一心不亂,這點諸位要記住。念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理一心不亂,這是剛剛證得。西方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是理一心,這是我們用《華嚴經》來分判,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在西方極樂世界都叫做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理一心裡面功夫淺深差別很多。理一心如此,事一心與功夫成片也不例外,也都是這樣的情形。所以功夫要勤奮、要努力,要把我們寶貴的光陰用來念佛,這樣感得西方極樂世界果報的地位自然就不同了。

  疏【故涅盤說十二因緣,曾無二法。而下智觀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者,得緣覺菩提。上智觀者,得菩薩菩提。上上智觀者,得佛菩提。】

  同是一樁事情,隨著個人智慧的淺深,分許許多多的差等。『下智』還是有智慧,不能說沒有智慧,比我們強多了,我們連下智都沒有。下智直觀本體,佛經裡面常說「萬法無常,萬法皆空」,他觀十二因緣,從十二因緣裡面得到的啟示。這種觀法,他的成就不過是聲聞而已,小乘的阿羅漢。「下智是但解偏空,而根稍鈍者」,這是根性比較鈍的人,所看的只是看生滅十二因緣,天台四教裡面講得最淺的是生滅十二因緣。『中智』,智慧比阿羅漢高,「亦但解偏空,而根大利者」,他的根性比阿羅漢利,聰明。他在十二因緣裡面能觀察到不生滅因緣,對於甚深因緣法,他所體會、所理解的比阿羅漢高得多。這樣的人則成辟支佛、緣覺,『緣覺菩提』,菩提是覺悟的意思。

  『上智』的人是指菩薩,只有菩薩才真正明了中道,才真正懂得中道。他觀十二因緣,他的看法比前面兩種高明得多,他看到十二因緣是不思議生滅因緣,心量廣大,因此也成了廣大的行門,六度萬行。這是「得菩薩菩提」,成就菩薩的智慧。『上上智』是指佛,如來果地上,不但他能透徹的理解中道,而且真正在不思議不生滅因緣裡面得到了清淨,清淨是佛法,是一切佛法皆成就故,這是『得佛菩提』。由此可知,同是十二因緣一法,從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老死,同是十二因緣法,每個人所看的、每個人所體會的、每個人所應用的就不相同。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

  疏【是則諸天共器,食有精粗。】

  這幾句話是出在《淨名經》,就是《維摩诘經》。《維摩诘經》說,天人在一起吃飯。天上一切都是變化成就的,比我們人間福報大得多。天人要吃什麼東西,變現出來的,吃飽了,這鍋碗盆碟也都變空了,這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所以這福報大。可是生到天上去的人,每個人修因那個功夫不一樣,因此生到天上之後,福報還是不相同,同樣是一鍋飯,福報大的去吃那個飯就很香、就很細;福報小的人,看那個飯就是粗飯,這也是隨著自己功夫變現出來的。說這些話干什麼?無非是勸勉我們要努力,要加功用行。不但是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而且到極樂世界要高增品位,這才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願望。

  要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這一法是真的。諸位在平常你冷靜的去想一想,這個世間是假的,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包括這個身體。你每天晚上睡覺,睡熟的時候,你就把這個身體忘掉了,人家把你身體抬走,你都不曉得,連身都不是自己的,哪有身外之物!一定要覺悟。佛在經上常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起心動念的造作,我們要特別的留意,要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善惡的標准,在佛經裡面講了許許多多種,這些標准都是比較而顯示出來的。我們也舉個例子說。天比我們人善得多,天修十善,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比我們人間修五戒,那是要高明得多。可是天比起阿羅漢,甚至比起須陀洹,他也不善。為什麼?他天福享盡還會墮三途。須陀洹不墮三途了,這樣看起來須陀洹善,天不善!須陀洹比不上阿羅漢,阿羅漢比不上辟支佛。善惡有許許多多的等級。經論上給我們講一個最起碼的標准,我們要把它記住。凡是利益眾生的事都是善,於別人有利的。這個利還要加以說明,這一世利,這一世得好處,來世還得好處,這才是真正的利。現在得好處,來世得苦報,這個不善;真正這個善,現在得利益,來世還要得利益。凡是自私自利的,這就是惡。為什麼說自私自利就是惡?中國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哪有不為自己的?為什麼佛法說為自己這是惡呢?你要曉得,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這個道理很深,諸位要細細的去參究。

  你能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自然就為你,這個多自在!一切眾生都為你,你的福報享不盡,你不會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佛門裡面講:法緣殊勝。你的法緣好!走到任何地方都有人招待,都有人照顧。這是怎麼修來的?就是你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你才會得這個果報。念念只為自己,不想到別人,這種殊勝的果報是得不到的。善惡我們要有一個標准的概念,多替人想,多替別人做,這個人決定有福。能把自己忘掉了,那個福就更大,為什麼?我執破了。我執破了,念佛就是事一心不亂。再進一步,法執也破了,你就得理一心不亂,在菩薩位次上叫法身大士。所以斷惡修善一定要努力。

  疏【三獸同河,渡分深淺,焉可誣也。】

  這個比喻出在永嘉大師《禅宗集》。『三獸』是大象、馬、兔子,這三獸過河。它們體積不一樣,兔子在水表面就游過去了;馬過河,它身體比較重,涉在水裡一半,涉的水就深了;大象身體更重了,它是一步一步從河底走過去。這就是講淺深不一樣,比喻三種不同根性的人所得的果有淺深不相同。

  疏【傥其自負利根,聞說念佛若將浼焉,寧知輩品天淵,存乎其人而已。終不念佛,鈍置汝也,好奇負勝之士,幸平氣而思之。】

  這幾句話是勉勵我們,曉得西方世界真正的情形,激發我們要精進不懈努力去修持。這是假設的話,如果你自以為根很利,『聞說念佛若將浼焉』,浼這個字的意思是以事托人,拜托人的意思。因為根利的人,他聽到這個法門他不願意學,為什麼?我自己修行靠自己就成功了,何必還要拜托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何必要拜托阿彌陀佛?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類品太多了,完全看我們自己如何去爭取。

  如果你修學其他的法門,對於念佛法門不相信,也不發願,蓮池大師此地說,這個人是真正的鈍根,絕對不是聰明人。李老師在《無量壽經》眉注上他就寫:不求帶業往生,非愚即狂。這是這個經文讀了之後深深有感。因為《無量壽經》裡面舉了事實,裡頭有一些菩薩,這些菩薩們生生世世都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結果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所以李老師說:不求帶業往生,不是愚人就是狂妄。此地也是這個意思。勉勵我們要仔細的去反省,其他的法門真行嗎?

  參禅可以得禅定,腿一盤,坐十天半個月不起來,不要吃飯也不要喝水,這做得到!可是告訴諸位,這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斷不了煩惱。禅定功夫再深一點的,知道現在、過去、未來,不昧因果,他還是有因果報應,決定比不上帶業往生的下品下生。我們為什麼不取西方淨土?取西方淨土才是真正究竟圓滿。

  取淨土的條件就是三資糧:第一個要深信不疑,第二個要有懇切的大願,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見阿彌陀佛,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想,想阿彌陀佛;要念,念阿彌陀佛,要把其他的統統放下,你這樣才行,如果想別的事情就叫打閒岔。縱然一天到晚受持名號,這裡頭也叫夾雜,為什麼?你想別的事情。所以要記住,萬萬想不得。你要是想你現前的家親眷屬,家親眷屬總要分離、要告別的,沒有法子得到圓滿,沒有辦法常相聚,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常相聚了。所以你自己念佛,家裡人不肯念,你做個樣子給他看,他就會念了。

  倓虛法師《念佛論》所講的鄭錫賓居士,他學佛學得很虔誠,把自己事業都放棄了,都不要了,天天去念佛,他會講經,到處給人家講經說法。他的弟弟就非常不高興,到以後他往生的時候,他弟弟看到了,他往生的時候沒有害病,預知時至。他往生的時候也是在講經,講完經之後,大眾都散了,還有十幾個人,他就給那些道友們說,請他們替他租個房子。結果這些道友就很奇怪,「你說你要走了,租房子干什麼?」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死在別人家裡不方便,你替我租個房子。同修們聽到這個事情,「我們沒有忌諱,你到我家來好了」,每個人家都歡迎他,「我們不忌諱,你真有這個本事」,這個不是簡單人!他又沒害病。好!鄭錫賓就答應,就在一個朋友家裡。臨走的時候,朋友們替他助念,還跟他講:古人往生都要說幾個偈子留作紀念,你也應該給我們說個偈子。鄭居士說:不必了,看我這樣子就行了。大家給他念佛十五分鐘,他就走了。他弟弟看到他這個樣子才覺悟過來,所以弟弟也拼命念佛,三年後也是預知時至往生了。這是把家人都度了。

  所以自己真正有成就,必定是度化一方。像這些地方,我們要認真的去多想想。學佛,任何一個法門比不上念佛。念佛,你這個心不夠踏實,那你就多研究經典。經典研究哪些?經典太多了,我們這個地方印的這一大本,這是《阿彌陀經》三種注解合訂在一起,值得研究。夏蓮居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非常之好。《無量壽經》有五種不同的譯本,真正要研究《無量壽經》還是要參考原文的譯本。

  玄義【總收者。】

  這就是總結,這一章的總結。

  玄義【但持佛名,必生彼國。】

  這個語氣非常的肯定,必定生西方世界。

  玄義【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

  因為他品位不相同,所以有高下、有凡聖。在凡聖同居土的就是凡,方便有余土以上的就是聖,就是聖人。方便有余土要在我們這個世間,他們是等於阿羅漢,小乘的聖者;而實報莊嚴土是明心見性的菩薩。這叫三賢十聖。

  玄義【乃至或信或疑,或贊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

  這幾句話實在是不可思議。

  疏【高下者,以上品即登彼岸,下品猶勝天宮,則品位雖殊,皆得不退故。】

  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地方,上品上生是『即登彼岸』,彼岸就是成佛,一到西方佛極樂世界就成佛了。贊佛偈裡面常常念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是上品上生,一往生就成佛了。『下品』,這是講凡聖同居土的下品,西方極樂世界地位最低的,他的享受超過天宮。『天宮』是指欲界、色界,甚至包括無色界。為什麼?欲界天有五衰,還是要墮落。三禅,有火災、水災、風災。古人說,「縱然修到非非想」,那是無色界,二十八層天最高的,到非非想天了,「不如西方歸去來」,比不上到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沒有五衰相、沒有退轉、沒有天災,二十八層天怎能跟他相比!這是『下品猶勝天國』。

  『則品位雖殊,皆得不退故』,這是西方極樂世界最不思議之事,十方世界裡面所沒有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他不退轉。不但不退轉,而且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明白,是圓證三不退,特別要注意那個「圓」字。通常在我們這個世界,或者是講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一樣的,一定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證得「位不退」,你這個地位就不退轉,就是永遠不會退到三惡道,你在人天兩道,你這個位不退了。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以後,回小向大,這個時候才證得「行不退」,這不容易!行就是講修行,決定不會退到二乘,就是不會退到小乘。第三,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才能得到「念不退」,這是講三不退。

  真正講得三不退的是誰?圓教初住菩薩,這三種不退他都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人,他也有三不退,不但有三不退,他圓證三不退。那個「圓」字怎麼講法?剛才說了,初住菩薩雖然證三不退,沒圓滿。圓滿的證三不退是誰?圓教等覺菩薩,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之類的,才是圓證三不退。所以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享受,境界就跟等覺菩薩差不多,這樣的好事到哪去找?查遍一切經典,釋迦牟尼佛沒這個說法。看看十方諸佛世界,諸佛世界裡頭沒這回事情。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叫難信之法,真叫人難信!

  這些經論注疏,諸位要認真去研究,目的不外乎叫我們對這個法門死心塌地。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能避邪,有許許多多的例子,能驅除妖魔鬼怪,就這一句佛號就行了。

  疏【聖凡者,以具縛凡夫,但得往生,即與諸大菩薩俱會一處,則終當成聖故,此專舉其順者。】

  西方世界特別,這一往生是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來迎接你,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跟佛菩薩就天天在一起。也許你會懷疑,佛菩薩哪有那麼多時間陪我?他真的不離開你,其實陪你的是他的化身,他有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的化身。雖然在蓮苞裡面,蓮花沒開,諸佛菩薩以及海會大眾都化身在裡面,你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這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上善就是等覺菩薩;三賢十聖是善,善裡頭最上的。上善是等覺菩薩,你與他們俱會一處,由此可知,早晚你會成佛的。這是專講『順』,順是具足信願行的人,必然是如此。底下講不順的:

  疏【下言信疑贊毀。】

  或者相信、或者懷疑、或者稱贊、或者毀謗,都沒有關系。

  疏【則兼違順,無不獲益也。】

  沒有不得到利益的。以前,《了凡四訓》、《感應篇》都特別強調,不能隨便丟棄字紙,更不可以任意丟棄佛像。這個話在過去那個時代來說是絕對正確的,為什麼?佛像、經書不容易得到。從前的經書是木刻版本印的,是一個字一個字雕出來的,印的時候用松煙刷,一張一張去刷,很費事情,印刷工人一天能印十本書就不得了。如果把這十本切好、裝訂好,恐怕都要兩三天的時間,書不容易得到。另外一種就是手抄本,沒有書的時候手抄,所以經書就非常珍貴。我們決定不能把它損壞,自己念了還要供給別人念,這個功德就大了。

  現在時代不一樣,印刷術發達,我們一印就是幾千本、幾萬本,幾天就印出來了。因此現代人學佛的觀念,也要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紙畫的佛像,放久了舊了,還得修補一下,還要來供養。現在舊佛像沒人要,怎麼辦?當然把它焚化,這個沒有罪過的。經書也是如此,破舊的書也應該把它燒毀。可是在有一種情形之下要注意,那就是線裝書,年代久了壞了,我們裱,像裱畫一樣,底下再托一層,至少又可以保存五百年,這個我們叫善本書。善本書一定要珍惜,不能隨便在上面圈點畫畫;影印的本子我們可以圈畫作筆記,原本一定要保留,不可以損壞。

  我過去曾經提議在報紙上刊佛像。我在美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勸他們同修應該這樣做法,找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雜志,在裡面刊一個佛像,使每天看報的人能有機緣看到佛。佛像旁邊也要把佛號寫上去,南無阿彌陀佛,使他每天能念一聲,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不管他信與不信,西方淨土的種子就種在他阿賴耶識裡去了。有人說「那個報紙人家送到垃圾堆去」,這個不在乎,不怕。「這個造罪業」,造罪業也不要緊。如果眾生都能得度,我造這個罪業下地獄,我甘心情願,要有這個精神。你要曉得,這度多少眾生!所以要有捨己為人的這個心,不要處處只顧到自己的利益,佛法不能夠弘揚,不能夠推展。底下大師設了個問答,給我們解釋這個問題。

  疏【問:信贊應爾,雲何疑毀亦曰善根。】

  他相信贊歎,這當然是善根,這個我們不會懷疑。而我們懷疑的,不信、毀謗怎麼也叫善根?

  疏【答:常不輕授記諸人。】

  這是常不輕菩薩,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他,《法華》會上也看到他,常不輕菩薩給人授記。

  疏【皆當作佛。】

  一切眾生,每個眾生都應當作佛。

  疏【人疑不信,乃至打罵。】

  別人聽了這個話,不相信,就打常不輕菩薩,罵常不輕菩薩。好了,菩薩給你講了真話,你不但不相信,你還要打他、還要罵他,這個罪過就重了。

  疏【因墮地獄,從地獄出,終得成道。】

  他打罵菩薩那個罪報掉之後,他聽了這句佛法,這個種子是真正的善根,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八識心田裡面的金剛種子。憑這個金剛種子,他的業報報盡之後,遇到緣,他真的成就了,他與佛有緣!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別人縱然是打罵、毀謗,我們也不在乎,不必去介意,我們曉得他將來必定成佛,因為他的佛種子已經種下去了。

  疏【豈非罵打從疑而生,疑從知生,知從聞生,聞知有佛,然後生疑。】

  雖然生疑,佛他已經聞到了。

  疏【曾未聞之,疑從何發。因聞知故,佛之一字,已蘊識田,投種土中。】

  功德利益就在此地。所以真正明理的人,不怕人不信、不怕人毀謗、不怕人侮辱,你應當盡心盡力把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不管他信不信,我們一定要這樣做。他阿賴耶識裡頭只要有這個種子,多生多劫之後,他一定遇緣,遇到緣之後,他一定成就。他那個時候成就,他會感激你,到成就的時候,宿命通就得了,他就會一下就看到,多少劫多少劫之前,哪一個人把這個佛法介紹給我。他會非常感謝你,為什麼?是你度了他,你不給他種這個種子,他怎麼能成佛?因此不要害怕,不要有任何顧忌,不要有任何執著。

  疏【雨露忽滋,終有生日。】

  這兩句是比喻將來遇緣。因為他有種子,遇到緣了,他一定生長,一定成就。

  疏【彼毀佛者,義亦如是。】

  那個毀謗佛的,也是這麼個道理。毀謗佛的人,將來都要成佛,不過他要受一段罪就是了,有一段時期的墮落,那個罪報完了之後,必定遇緣而成熟。

  疏【故曰但知有佛,皆成善根,畢竟解脫,不聞不知,則不成種。】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尤其是佛法當中這個淨土法門。因為你聞到其他一切法門,這一生不能成就,不但這一生不能成就,實在說,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如果要想成就,還是要念佛求生淨土。同修們聽到我這個說法,也許會說我太武斷,其實我講這個話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根據什麼?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會上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應該要覺悟!無不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究竟的成就。假如他方世界也是究竟成就,圓教等覺菩薩何必要往生西方世界呢?那就用不著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意義了。正因為圓教等覺還要發願往生,我們才知道西方世界才是究竟真實的果報。

  既然曉得這個事實,現在為什麼不修?現在肯修,那是經上講的,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不但具足,而且真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真正明了了,真正接受了,我們從今天起,不但世間法要隨緣,隨緣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麼事都不問了,這個諸位搞清楚。放下是什麼?不再攀緣,這就是放下。從今以後隨緣度日,把整個時間用來念佛,要辦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

  出世間法裡面所有這些經論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費那些腦筋劃不來!多看幾部經不如多念幾句佛,為什麼?你多看經不能增高品位,多念佛會增高品位。經看多了,思想就亂了,你會想到這個經上這麼說,那個經上那麼說,為什麼說的都不一樣?你反而懷疑,甚至於不相信了,退轉了,因此不如不看!念佛的人只看三經一論,或者看《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足夠了,不要再搞別的了。這樣修學,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會成就。今天時間到了。

 

上一篇:不能忽略的祖先問題
下一篇:YIN邪致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