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藉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向大家來報告《專雜之得失》。
上回我們看到正行四得,今晚繼續來看下面雜行十三失。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所開示的這段文,很值得我們淨業行者探討了解、依教奉行。正行得到往生報土的殊勝利益,雜行失去往生報土的殊勝利益。
首先將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所開示的這段文讀一遍,讓大家對照一下。
善導大師《往生禮贊》言:【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余佛,不能除障滅罪也,應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所設的這個問答,使我們了解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獲得無上大利,雜修失去往生報土成佛的殊勝利益。正行行者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與十八願相應;雜修雜行的行者廣修六度萬行,或廣修八萬四千法門,與十九願相應。善導大師無論在《觀經四帖疏》、在《往生禮贊》、在《觀念法門》、在《般舟贊》、在《法事贊》念佛開示,無非鼓勵淨業行者修持正行,求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所以正行的利益與雜行的過失,是站在往生西方報土成就菩提而論。所以不是說雜行的人,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前面我們已經看完前半部份,善導大師說正行四得。
下面我們繼續來看雜行十三失:「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想要捨專修行雜修,這樣的人一百個難得一、二個往生,一千個難得三、五個往生。這就是指專修第十八願
,專念阿彌陀佛聖號,專依阿彌陀佛本願往生清淨報土而言。因為第十九願同樣是法藏菩薩的慈悲誓願,所以第十九願的行者,與第十八願的行者在修持上有不一樣。第十八願確實是專修的法門,第十九願確實是雜修的法門。所以一百個難得一、二個往生,一千個難得三、五個往生,善導大師的用語非常的客氣。因為祖師是非常有道德的人,用語非常的客氣,實在講一百個就是找不到一個往生的意思。因為雜修不相應第十八願的法門,第十八願的行者如果在因地明信佛智,依靠本願專念聖號,如此的修因是真因,所以感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土,就是清淨報土。第十九願的行者,因為在因地修持雜行,所以所修持的因是假因,當然感召往生假土,也就是方便化土。你了解西方極樂世界有二土,就是報土與化土,那麼當然現在你我在因地,要修因一定要明了,報土的修因是什麼,化土的修因是什麼,因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修真因感召往生真土,修假因感召往生假土。因為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說雜修的人,一百個難得一、二個往生,如果沒有了解上來師父所說的道理,也許就會誤解了,雜修的人當然因為所修之因,是化土的修因,當然感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化土。所以善導大師才會說,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下面說出雜行十三失,與前面正行四得是相對的。「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這四點與前面正行四得是相對,正行四得就是:
無外雜緣得正念故
與佛本願得相應故
不違教故
隨順佛語故
下面第一種過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
雜行的人因為雜緣亂動,失去專依阿彌陀佛本願、專念阿彌陀佛聖號的正念。雜緣就是法緣非常的雜,如果遇到禅宗的行者,就會參禅悟道;如果遇到密教的行者,就會持修咒語;如果遇到天台的行者
,就是修學天台,所以隨遇到法緣而修很多法門。若不是經常改修法門,就是同時修持很多法門。一個人的精力很有限,不可能在一段時間裡面同時修持很多法門。如同一個人在一天的時間不可能做很多項事業,一天能夠做一項事業專心投入賺錢就非常不容易了,何況一天的時間很有限,哪有可能做很多項事業呢?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專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無論早上、下午、晚上,都一向專稱彌陀聖號,這樣就是一天都維持在正念之中。如果早上念南無阿彌陀佛、下午念南無藥師佛、晚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那麼同樣是念佛菩薩的聖號,但是非是專修是雜修,與往生阿彌陀佛真實報土不相應,相應方便化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是第一種的過失。
經常念不一樣的佛菩薩名號,容易失去對阿彌陀佛正念,這是一定的道理。用常理來說,如果今天念南無阿彌陀佛、明天念南無藥師佛、後天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大後天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再來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再來念南無普賢菩薩、再來念南無彌勒菩薩,一星期過了,一星期後臨終要捨報了,就會不知道要念哪一位佛菩薩的名號,就會有這種茫然的心情產生。會不會?會!一定會的。因為這是人性,所以每天都念南無阿彌陀佛,今天也念南無阿彌陀佛、明天也念南無阿彌陀佛、後天也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都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星期後臨終要捨報了,會產生不知道要念哪一位佛菩薩名號的心情,會不會?不會!因為你每天都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專與雜,在修行的心態、心情、心境一定不同。
下面第二種過失:「與佛本願不相應故」。
在這裡所說的本願,是指法藏菩薩所發的第十八願,是根本大願。雖然四十八願都是法藏菩薩所發的誓願,但是菩薩所發的四十八願之中有真實願、有方便願。世尊一代時教也有真實法、方便法。所以四十八願含蓋八萬四千法門,當然在四十八願當中有真實願、有方便願。第十八願是真實大願,這是古今大德所共同認同的。所以雜修的人與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不相應,很簡單的道理,從因願文探討法藏菩薩要求十方眾生修什麼因,就得到答案。第十八願因願文大家很熟悉,不過為了加深印象,請大家跟著師父讀一遍: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從第十八願因願文我們可以明白,法藏菩薩要求十方眾生修乃至十念之因,十方無論任何一個眾生,不論上聖與下凡,只要稱念法藏菩薩的聖號,乃至十念,法藏菩薩就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絕對救度。在第十八願的因願文之中,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修因,沒有第二種的修行,所以第十八願確實是專修的法門。
第十九願因願文法藏菩薩誓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
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在第十九願法藏菩薩發願要求十方眾生修什麼因?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所以第十九願確實是雜修法門,因為「修諸功德」這句因願文,就包括一代時教世尊所宣揚的八萬四千法門。所以第十九願有念佛的修行有修諸萬行的修行,第十八願就沒有,只有念佛的修行。
因此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說,雜行行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說得簡單、明了、確實。因為法藏菩薩在第十八願就是要求十方眾生念佛,所以雜修的行者因為不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當然與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不相應,善導大師說得沒有錯。所以諸位專念阿彌陀佛的行者,與第十八願相應。如果你很喜愛修很多法門,就會與第十九願相應,很簡單的道理。譬如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一定是和阿彌陀佛相應;你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是和觀世音菩薩相應;你念地藏王菩薩一定是和地藏王菩薩相應,這是一定的道理啊。所以了解這個道理,你就知道專修與雜修分別在哪裡。
下面雜行第三種過失:「與教相違故」。
世尊在淨土三經教導佛弟子,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尤其是《阿彌陀經》。將《阿彌陀經》誦一遍,只不過是十五分鐘的時間而已,你將《阿彌陀經》的經文從頭誦到尾,你就會發覺《阿彌陀經》是世尊教導佛弟子念佛修行。《阿彌陀經》世尊並沒有教第二種的修行,在《阿彌陀經》修因段的經文,大家非常的熟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執持名號就是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也就是念佛。所以雜修的人一下子參禅、一下子持咒、一下子誦經、一下子念佛、一下子拜忏、一下子朝山、一下子修這個法門、一下子修那個法門,這樣當然就不是根據淨土三經世尊所教導的道理修持,因為淨土三經世尊教導修持念佛法門。
下面雜行第四種過失:「不順佛語故」。
所以雜修的人與教違故、不順佛語故,十方諸佛如來證誠念佛成佛真實不虛。
《阿彌陀經》到了流通分經文,世尊舉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如恆河沙諸佛如來,證誠念佛一定會往生西方成就佛道。所以雜修的行者就不隨順十方諸佛證誠的佛語,所以上來這四點過失,就是因為雜行的緣故。「正行」,無外雜緣得正念故;「雜行」,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正行」,與佛本願得相應故;「雜行」,與佛本願不相應故。「正行」,不違教故;「雜行」,與教相違故。「正行」,隨順佛語故;「雜行」。諸位!這樣兩相比較,你要修持正行或雜行?正行啊,道理這麼明白了。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所開示的,了解了,什麼人不修正行呢?但是很多人就是不知道善導大師的念佛思想,不知道可以凡夫依靠
阿彌陀佛願力救度往生報土,非常的可惜。所以將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弘傳出去,可以令很多人不但現生安心念佛,將來往生報土,這個利益太大了,所以師父才會每天認真的弘法利生。
下面雜行第五種過失:「系念不相續故」。
系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不相續,因為雜行故,雜行的人如果修持很多法門,同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好,修雜行的人不是專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任何的淨土世界他都要去。哇!這個心境就越雜了,所緣之境就越廣了,越雜越廣對妄念紛飛的凡夫眾生來說越難成就。用世俗法來譬喻,一個能力越低的人做越多事業,請問越容易成功或越容易失敗?越容易失敗。我們凡夫無力斷煩惱證菩提,就猶如一個能力很低的人,做什麼事業都不賺錢,也就是我們無論誦經、持咒、朝山、拜忏、修諸六度萬行,我們的妄念仍然是紛飛不斷,會不會?會!
諸位!也許有人在三寶門中已經三十年以上了,無論過去你修什麼法門,是參禅、是持咒、是學教、是念佛,修持任何的行,修持任何的法門,我相信你現在內心一樣是妄念紛飛。所以你我煩惱厚重的凡夫眾生,要解脫生死,捨佛力依自力,則萬難萬難啊。這樣開示的話印光大師在《文鈔》經常在說,所以我們要將心一心一意安住於西方佛國求生一土即可。不可也想求生東方琉璃世界、也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想求生兜率內院淨土,因為心緣太廣的境緣自然散亂。
印光大師在《文鈔》對專修淨土,專念彌陀,專求極樂有很多的開示。中國淨宗十三位祖師,幾乎都是鼓勵淨業的行者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下面看第六種的過失:「憶想間斷故」。
憶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間斷就是因為不是專一要求生西方佛國,十方的諸佛淨土雖然都是非常的莊嚴、清淨、快樂,但是十方淨土的修因不同,西方極樂世界與東方琉璃世界與兜率內院淨土雖然都非常的清淨、快樂、莊嚴,但是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要往生到東方琉璃世界與要往生到兜率淨土世界修因不同,所以你我凡夫眾生可以不斷煩惱證菩提,是因為念南無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在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行者臨終有阿彌陀佛現前絕對接引往生西方、成就菩提。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行者,穩當就是穩當在這裡。雖然藥師佛也是很慈悲、雖然彌勒菩薩也是非常慈悲,但是藥師佛沒有發願一定要在修持藥師法門的行者臨終絕對現前接引,沒有!彌勒菩薩也沒有發願要在修持彌勒法門行者的臨終絕對現前接引,沒有!但是阿彌陀佛有。法藏菩薩發願,十方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行者臨命終時,法藏菩薩成佛的阿彌陀佛會與諸聖眾絕對現前接引。臨終是一個人生死交關的時刻,有佛菩薩現前絕對接引,是不是千穩萬當,對不對?所以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專修阿彌陀佛淨土教法,穩當就是穩當在阿彌陀佛願力絕對救度。
下面第七種過失:「回願不殷重真實故」。
回願就是回向發願,不殷重就是殷切沉重。一下子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下子念南無藥師佛、一下子南無釋迦牟尼佛、一下子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下子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下子要往生東方琉璃世界、一下子要往生兜率內院淨土世界,這樣就是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沒有殷切。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的心沒有真實,叫做回願不殷重真實故。一下子要去做素食餐廳事業、一下子要去開計程車、一下子要去賣衣服、一下子要去做其他的工作,這樣就是沒有專心在某一個事業。對不對啊?
下面第八種的過失:「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
貪瞋是思惑,諸見是見惑。因為修雜行的行者,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將見思煩惱斷盡,斷惑證真,可是煩惱要斷盡出離生死至少要將三界八十八使的見惑,與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斷盡,才能出離生死、跳脫輪回。說是很容易,要做到容易嗎?不容易!哪一個學佛的人不知道要將貪、瞋、癡三毒煩惱降伏斷除?但是有幾個人能將貪、瞋、癡三毒煩惱斷除降伏,知道不可以打妄想,可是就會自然而然打妄想。因為修持雜行,所以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沒有聽聞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沒有探討阿彌陀佛的本願真義,就是專門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也很擔心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對不對啊?
自力念佛的人、二力念佛的人,幾乎有這種擔心顧慮,因為你我是過來人。
第九種過失:「無有慚愧忏悔心故」。
雜行的行者因為沒有機的深信,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所以對忏悔與慚愧還沒有真實的心。所以不知道阿彌陀佛的佛恩佛德,因為不知道佛力是名號對十方眾生絕對救度,所以對正行的行者而言,雜行的行者確實沒有慚愧心、沒有忏悔心。
諸位!若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來看你自己,你是一個凡夫或聖人?凡夫啦!不要說看你自己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看你自己,你就會確實承擔自己是一個凡夫。如果你是一位聖人能斷煩惱、能證菩提、能生死自在、能不受業力牽引,阿彌陀佛需要為你發願、為你修行嗎?不需要。阿彌陀佛需要一定在你的臨終現前絕對接引嗎?不需要。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機法二種深信教導我們:第一決定深信自己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所以凡夫不知道自己的下劣,所以無有慚愧忏悔心故。
下面第十種的過失:「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
這六字有法藏菩薩發願修行的點點滴滴,有佛恩佛德要悲愍眾生、救度眾生。所以雜行的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佛恩佛德在六字洪名之中,所以不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聖號,就是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這一點善導大師說得太好了,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知道,專修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念佛就是感報佛恩佛德。對不對啊?感恩阿彌陀佛為我成就西方依正莊嚴,毫無條件接引我回歸西方佛國。感恩阿彌陀佛成就六度萬行點點滴滴,無為、無漏、無上的真實功德納入於名號,讓我得遇、信受、稱念、獲救,往生西方、證悟菩提。名號有佛對我們眾生絕對救度的誓願,所以六字洪名是我們往生西方的無上妙法。我們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力、了解阿彌陀佛的悲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下生出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情念佛和用求救的心情念佛,是安心與擔心的差別,請問諸位:你要安心念佛或擔心念佛?你要快樂念佛或痛苦念佛?有的人念佛確實會產生痛苦的心情,唉呀!我現在在念佛會打妄想這樣能往生嗎?這種擔心會使心情歡喜或痛苦?當然痛苦啊!因為我們是過來人啊,所以了解阿彌陀佛的佛恩佛德,就是因為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才會了解啊!沒有聽聞怎麼能了解,所以確實感恩的心情來念佛,放下求救的心情、放下累積功德的心情、放下念佛的功德相,非常奧妙,當你放下念佛的功德相、放下求救的心情、放下累積資糧的心情,與菩提自性越相應、與六字果號越相應、與般若空性越相應,對不對啊?非常的奧妙。
第十一種的過失:「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
自力修諸雜行的行者,內心因為不是專依阿彌陀佛名號本願絕對救度,所以容易生出輕視我慢的心。「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因為看輕念佛法門,有的人就認為念佛法門是齋公齋婆在修持的法門,是不識字沒有文化的人,經教看不懂,所以才修持念佛法門。這種人就是心生輕慢,雖然修持六度萬行,常與名利相應故。
第十二種的過失:「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
人我自覆是是非人我的意思,不親近同行善知識就是因為內心愩高我慢自視甚高,同行善知識,就是同樣專修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人。無論出家人、在家人,修持任何法門,都應當要親近同行善知識,這樣在修學佛法才不會產生知見混亂、事理混亂。因為參禅的人若親近念佛的善知識,有時候理事還不到圓融的地步,就會互相苦惱對方,參禅的人說空,念佛的人說有,二個人所說的道理都沒有錯,是因為說空跟說有理事不圓融,所以互相苦惱。所以念佛的人應該親近念佛的人、參禅的人應該親近參禅的人、學密的人應該親近學密的人,這樣才不會產生理事混淆,修行的缺點。
最後第十三種的過失:「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因為樂近雜緣,自然障礙自己也障礙他人。假使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親近三百六十五個不同的法師,修持三百六十五個法門,一年到了年尾,你就會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要修什麼法門、不知道要親近哪一位法師、不知道要依哪一個法門來了辦生死,會不會?會!一定會的,內心裡面一定非常的旁徨。
所以正行與雜行確實對工商社會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當然選擇正行,對了辦生死較為穩當。最後善導大師說結論的話,為何善導大師在前面說出正行四得,雜行十三失。
下面說出結論:「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余就是善導大師自稱,「比日」就是近日,「自」就是親自,「見聞」就是看到聽到。善導大師說:我最近親自看到聽到,在出家與在家人解行各有不同,有的專修,有的雜修。
下面才說專修十個人十個人往生,雜修千中無一人往生。「但使專意」,只要專心,作就是造作,造作什麼呢?就是念佛正行。十個人十個人往生,專心一致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十個人十個人往生,就是這個意思。「修雜不至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雜行的行者是不至心,對阿彌陀佛的名號依靠不是真心的、對淨土法門的修持不是至心、對往生西方佛國成就菩提不是至誠之心
,所以這種人一千個當中沒有一個往生。「千中無一」,當然這意思不可誤解,就是指雜修的行者,沒有一個人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所以正行的行者與雜行的行者得與失,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
說得非常的明白。我們了解了、清楚了,在修行的菩提道路就不會迷糊,當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心求往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當然諸位你若認為只有念阿彌陀佛聖號太單調,想要修很多法門、修很多教法,念很多佛菩薩的名號,當然也可以一心求生阿彌陀佛的方便化土,也能往生西方九品之中。只是修什麼因感什麼果,一定要明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往生就能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樣身相、光明、威神、功德,這樣的殊勝利益實在太大了,所以善導大師才會這麼悲愍開示這麼精妙的道理。
時間也到了,今天向大家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專依本願,專念彌陀,往生報土,成就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