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末學茂森回到久別兩年多的淨宗學院,看到我們諸位大德同修非常好的精神面貌,看到我們學院在我們師父上人的指導下,專心的來研習經教以及念佛修行,末學覺得非常的歡喜。今天有幸回到學院來,我們學院的執行副院長悟行法師給末學一個慈命,讓末學在本次的佛學講座當中給大家做一個專題報告。因為這兩年來,末學跟隨我們師父上人學習經教,主要是聽《華嚴》,老人家也曾經給我一個規定,希望我能夠把現代的科學與《華嚴經》所講到的宇宙人生真相結合起來做專題的報告,而且要講十次。那我想正好這樣一個因緣,就不揣淺陋,給大家來做一場這樣的報告,題目就是「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這是很膚淺的一個探討。
末學在習講的過程當中,本次講是第四次習講,真正對於我們佛祖的智慧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現在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探索太空、研究宇宙學,可是所得到的結論都遠遠沒有辦法跟佛在經上所說的宇宙人生真相相比。我們就做一個嘗試,把《華嚴經》裡面的關於科學、關於宇宙的這部分的描述提取出來,結合現在科學家的發現來做一個研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學習太空物理學,而是為了通過這麼一種嘗試,真正對於宇宙的真相有更深刻的明了。師父上人常說,能看得破,才能放得下。看得破就是明了宇宙真相,明了了,我們就能夠放得下。所以我們的目的還是要去放下,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得愈多愈好;如果不肯放下,不僅障礙我們的菩提道業,而且還會障礙我們往生。
所以我們今天開始連續五天,總共要用十個小時來做研習。首先,我想用現代科學家的一些發現來簡單的介紹一下現代的宇宙學,然後我們再簡單的介紹一下《華嚴經》,再用十個方面的專題,我列舉出十個題目,每一個題目我們來做一次比較、學習。大概這十個小時之內,我們對於宇宙學、對於《華嚴經》裡面的高度的智能至少有一些明了。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代的宇宙學。這個宇宙它是代表什麼意思?古時候有一本書叫《淮南子》,它講「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以喻天地。這個說明宇就是四方上下,代表空間;宙是古往今來,代表時間,所以宇宙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科技可以說有了大的發展,在天文學上,在宇宙學上,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進展,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太空,已經遠不是幾百年前人類晚上看看星空做一點這種探索研究可以相比的,天文學家現在是對大尺度的空間和在悠久的歷史長河裡物質的演變已經有了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在近期發展起來的一個學科叫現代宇宙學,可以說是天文學上的一個分支,它所研究的內容是大尺度時空的性質、物質運動的規律。宇宙怎麼來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什麼個樣子?物質怎麼形成的、怎麼演變的?宇宙未來的命運將是如何?宇宙會不會滅亡?這一些很廣大、很深刻的問題。
很多的理論也提出來,可是每一個理論確實都很難被廣泛的接受。往往科學就是這樣,一個理論提出來,沒過多久,另外一位科學家又提出另外一個理論把前面的一個理論就否定了。就是這樣一次一次的否定再否定,科學家們通過這種思惟、這種研究,希望對於宇宙能夠更完整的認識。可是你看我們師父常講,只要人有妄想分別執著,要想真正究竟圓滿的了解宇宙人生真相,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最多只能夠了解一部分,而且這部分還常常會出現錯誤。現在科學都是在這種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當中來進展。
相對科學而言,佛法真的是一個智慧的學問。你看,佛在三千年前沒有天文望遠鏡、沒有現在的數學理論,可是他對宇宙的描述,跟現在天文學家所發現的一對比,我們才發現驚人的相似,而且佛講得更為廣大、更為完整。所以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佛教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人類的學問一個是哲學、一個是科學,佛教是哲學之母,也能夠輔佐科學之偏。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他所講到的那就更加進一步了,他說,如果問哪一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這個宗教便是佛教,這是愛因斯坦說的。一位猶太人、美籍的科學家,竟然說出這樣一句驚世駭俗的話,說科學要依賴佛教。那我們就得認認真真的來學習佛教,尤其是對於科學感興趣的人,科學工作者,相信學佛必定是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今天開始講的這個專題,是在佛法大海裡面選取其中一部經典,這部經典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現在我們師父上人每天講解的。我們師父到現在已經講解了十一年,小時數已經超過四千小時,可是剛剛講到五分之一,這是大部頭的經典。確實《華嚴經》在佛教裡面有著崇高的地位,古人稱它為經中之王、根本法輪,我們師父稱《華嚴經》是佛法的概論。你看,佛教裡面八個大乘宗派、兩個小乘宗派,在《華嚴經》裡面統統都有體現,各宗各派的這種理念、修學的方法,《華嚴》裡面都有講到。
《華嚴經》過去我們師父上人的老師方東美先生稱為是「哲學的最高峰」,所以方老先生在晚年致力於佛法的研究,尤其對《華嚴》可以說是非常深入的研究。末學這兩年從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的位置上退下來以後,回到中國,在安徽省廬江縣(就是我們師父的家鄉)實際禅寺,在那裡閉門修學。安徽省有個大學叫安徽大學,成立了方東美研究所,當時研究所開幕的時候特別邀請師父和末學去參加。因為師父他在香港講經不能來,做了一個錄像發言在開幕式上播放,請我也做了一個主題發言。當時我就是給這些教授、學生們講《華嚴經》裡面關於和諧世界這方面的理念,大家聽了也覺得很新鮮。我跟大家講,說方老先生,方東美老教授,雖然大家公認他對新儒學是有卓越的貢獻,但是很少人說他對於《華嚴》、對於大乘佛法這方面的貢獻。你翻開《方東美全集》,總共七冊,其中大乘佛教和《華嚴》就占比例有七分之三,所以在學術上,方老先生可以說在《華嚴》上面造詣很深。他說《華嚴》是哲學的最高峰。
我們師父現在給我們講《華嚴》,他講,不僅是哲學的最高峰,而且也是科學的最高峰。那我們從學習《華嚴》當中,也是慢慢能夠體會的。我們來看看《華嚴經》,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大概在座的諸位對《華嚴經》也一直聽下來了,相當的有這種體會,也對《華嚴經》有相當的熟悉,所以我們在這裡用很簡短的時間來給大家介紹。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他睹明星悟道,大徹大悟成佛了),在二七日中(有的說是三七日中),在菩提樹下,在定中講解出來。參與法會的人,不是我們人間的這些凡夫,凡夫沒這個資格,入不了定。那是什麼人?都是法身大士,也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全部放下了,斷了,才有資格參與法會。所以這個法會是在一真法界裡面召開的,在華藏世界裡面,佛講二七日就是十四天,或者三七日二十一天,把《華嚴經》講完了。講完以後出定,然後再開始四十九年的講經說法。我們都了解,他從三十歲悟道以後一直到七十九歲,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給我們開示宇宙人生真相,教導我們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所以佛教是個教育。
《華嚴經》怎麼樣流傳到人間來的?既然他是在一真法界裡面召開的,我們人類怎麼能看得到?這裡有一段典故。相傳在世尊滅度之後七百年,印度,古印度出現了一位高僧,就叫龍樹菩薩。龍樹菩薩不得了,非常有智慧,在很短的時間裡面把人間典籍全部學完,而且把佛法也都通達,覺得自己很不錯,有點傲慢心起來了,這都是習氣。結果大龍菩薩就在龍宮裡面,他知道龍樹菩薩是個大根性人,現在有點傲慢心起來了,怎麼樣教導他?就把他請到龍宮裡面,打開他的寶藏。告訴他,佛在二七日(三七日)當中講解了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有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古印度它記載經典是用一偈一偈的來計數,這一偈就是四句,就像我們中國講的詩,四句的詩,四句的偈,它一偈為一個單位。多少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們講一個娑婆世界,那好大好大,十個這麼多,你把這世界全部磨成微塵,現在我們講基本微粒,別說基本微粒,就說磨成原子這麼小,你看數目有多多?然後你看看這麼多數目的偈子。這龍樹菩薩一看傻眼了,這麼大的分量受持不了,那傲慢心嘩啦就沒有了,謙卑下來了。他想來學習學不了,怎麼辦?再看中品的《華嚴》,剛才講的是大品,大品沒辦法受持,看中品。中品也不行,只好找小品的《華嚴》,這小品《華嚴》總共十萬偈,等於說是大品的目錄提要。這一看還算湊合,還可以,勉強將就能夠學習,於是就把它帶到人間來。這就是《華嚴經》流傳到人間的這麼一個因緣。
後來《華嚴經》怎麼樣流傳到中國來的?《華嚴經》傳到中國來經過了三次的翻譯。第一次翻譯在東晉時代,是義熙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四一八年。古印度有一位高僧叫做佛陀跋陀羅,這位尊者把《華嚴》帶到東土,在揚州翻譯,翻譯了六十卷。所以東晉時代的這部《華嚴》也稱《六十華嚴》,也稱《晉經》,晉朝翻譯的叫《晉經》,六十卷,這是古本。第二次翻譯是在唐朝證聖元年,就是公元六九五年,它是實叉難陀譯的。我們都曉得實叉難陀,大名鼎鼎的譯經師,《地藏經》是他翻譯的,現在師父讓我們落實三個根,《十善業道經》也是他翻譯的。《華嚴經》也是他翻譯的,他翻譯了八十卷,就叫《新華嚴》,叫《唐經》,唐朝翻譯的。後來在唐朝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年,由般若法師翻譯了一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總共四十卷,這是《華嚴經》到最後這一品「普賢行願品」,翻譯得非常完整。結果《華嚴經》到這三次翻譯之後,可以說已經是相當完整,雖然沒有辦法把全部的《華嚴》翻過來,中間很多是已經失佚了,可是在中國保留下來的這個版本是最為完整的。
《四十華嚴》,就是《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跟八十卷的《華嚴》最後有相同的這部分,把相同的部分過濾掉,八十卷加四十卷湊在一起,總共有九十九卷,又稱《九九華嚴》。這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時候,弘一大師他非常提倡讀《華嚴》,讀《九九華嚴》,也就是把《八十華嚴》的前五十九卷、《四十華嚴》的四十卷合在一起,總共九十九卷。我們師父上人現在講解的《華嚴》就是按這《九九華嚴》來講的,先講《八十華嚴》,講到最後用「普賢行願品」。
在《華嚴》翻譯之後,唐朝出現了五位高僧大德,是華嚴宗的祖師,他們對《華嚴》非常有見地。第一位是杜順和尚;第二位是智俨大師;第三位是賢首大師,像我們師父上人剛剛講完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就是賢首大師他所作的;第四祖是清涼大師澄觀,他著了一部《華嚴經疏鈔》,疏是批注《華嚴經》的,鈔是批注疏的,就叫《疏鈔》;第五祖是宗密大師。這五位大德,可以說是把《華嚴經》整個抬起來。後人雖然也有不少研究《華嚴》的,但是成就都沒有像這五祖這麼大,所以《華嚴》只有這五祖,後來就沒有再續祖師了。
我們師父上人現在講解《華嚴》,主要的參考數據就是清涼大師的《疏鈔》,還有一位也是唐朝,李通玄長者,這是一位居士,他也是對《華嚴》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著了一部《合論》。在清朝時代有一位道霈法師,把清涼的《疏鈔》和李長者的《合論》,把它匯集在一起,刪繁取要,就把它作成一部《疏論纂要》。這個「疏」就是指清涼大師的《疏鈔》,「論」就是李長者的《合論》,把這兩個批注合在一起叫「疏論」,再來個提要叫「纂要」。我們師父主要是依據《疏論纂要》,參考清涼和李長者的批注。這是簡單來介紹一下我們師父上人講解《華嚴》。這《華嚴經》、現代宇宙學怎麼一回事,我們准備在十個方面(十個專題)來進行研討,到底《華嚴經》裡有什麼樣的科學宇宙觀。
首先第一個,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宇宙的概貌,把現代科學發現和《華嚴經》裡的描述做一個對比;第二個,講宇宙的生滅,宇宙的出生、滅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第三,講黑洞的成因,這黑洞是現代宇宙探索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它到底怎麼來的;第四個,我們來講講華嚴數學,《華嚴經》裡這個數學真是了不得;第五,我們講虛幻時空,現在科學家對於時空的描述,而且他們都明白了,時間、空間都是假的,都是虛幻,《華嚴經》裡講得是更加的透徹;第六,質能的互換,這個質能守恆定律在《華嚴經》裡也提到;第七,講基本粒子,探索宇宙最小的物質單位基本粒子到底是怎麼樣一回事;第八,講一種黑暗物質,這個黑暗物質是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但是沒有辦法理解,就是有這麼一些物質,但是你看不見它,就叫黑暗物質;第九,講全息理論,是現在宇宙學裡面非常流行的、被廣泛接受的一種理論,全息理論在《華嚴經》裡其實都講到;還有,探索宇宙之外,宇宙之外還有什麼樣的狀態。這十個專題,我們來學習。
首先第一個,我們來介紹一下宇宙的概貌。我們來看,科學的發展實際上是一部血淚史,為什麼?人類在認識宇宙、認識太空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很多的折磨、屈辱。我講的是西方,當時宗教,基督教、天主教都非常的把持著民心,當時是政教合一,很多的科學在發展的時候就受到宗教的限制。譬如說,早期的人們認為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陽是圍著地球轉,這是在西方國家裡面早期人們都是這麼認識的,所謂「地心學說」;還有的人認為地球不是圓的,是一個平面,種種的說法。一直到五百年前有一個科學家叫哥白尼,還有像布魯諾這些科學家們,大膽的提出「日心說」,說什麼?太陽才是中心,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可是這個觀點提出來,跟當時宗教的當權教會的提法是完全抵觸的,所以被排斥為異端邪說,甚至像布魯諾這樣的科學家還被教會活活的燒死。所以科學家們為了科學探索也是有很多的獻身。
當然,真理總是沒有辦法被強行掩蓋的,最後科學發展大家也就逐步認識了,地球確實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是在宇宙當中一個很小的星球。太陽,我們知道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圍著太陽轉,可是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像太陽這樣的一種恆星,在宇宙當中是不計其數;太陽系圍著銀河系轉,銀河系是外面更大的星系,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太空當中也是無量無邊,這現在科學家都能承認。你看西方國家,他們對於宇宙的認識這麼緩慢,而且他通過科技。
主要的幾個發展,我這裡提一下。在一九00年,英國天文學家伊斯敦,他發現銀河系是一個回旋不已的星雲系統,就像鐵餅似的一個回旋系統,那才證實了太陽系只是這個大的星系當中的一個小的部分,這是一個貢獻。另外在一九一八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明了精密的望遠鏡,它能夠觀測到遙遠的天體,能夠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所謂的「河外星雲」,這才能夠證實銀河系它也不是宇宙當中僅存的一種狀態,在宇宙當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雲多得不計其數。現在已經證實了,有近十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的存在,這些星雲、星系各種形狀都有,像我們剛才講的銀河,它是像鐵餅似的一個漩渦形;有的星系像一個棒槌,就是一個鐵槌,有個柄;有的還有不規則的形狀。每一條這種所謂的銀河系,都含有上億個、乃至億億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也就是說,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統,在每一個銀河系裡面都是無量無邊。你看看科學家很不容易,幾百年的探索終於能夠逐漸逐漸發現。
可是你看看,佛早在三千年前《華嚴經》裡怎麼說的?在《華嚴經》裡他早就說了,這個大世界(就是這些星系)是無量無邊的。在《華嚴經》第五品「華藏世界品」裡面就談到,他舉出一個例子說,有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一個佛剎,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一個教化區叫一個佛剎,是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大?經上有跟我們講,一個單位世界裡頭有一個須彌山,這個須彌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日月都圍繞著須彌山轉。我們翻開古本的《華嚴經》,你們看到前面有一些「法界安立圖」,那上面就很明顯的指示給我們看,日月圍著須彌山轉。所以一個單位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星系?其實應該是個銀河系。有的人說是太陽系,其實不對,因為什麼?既然說日月圍繞著須彌山轉,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轉這就對了,單位世界應該是銀河系,不可能是太陽系,太陽系中心是太陽,它怎麼能夠自己圍繞自己轉?
一個單位世界,這是黃念祖老居士曾經講過的,我們師父也是這麼說,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我們講的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個佛剎。實際上這三千大千世界,前面講的三千就是指三個一千相乘,一千乘一千乘一千,這叫大千,那是多少?十億,或十萬萬。這十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單位世界構成一個大千世界,構成一個娑婆世界,這叫一個佛剎。
《華嚴經》裡面講所謂「十佛剎微塵數」,這個多少數目?十個這樣的佛剎,所有的物質磨成微塵,這麼多數量。來比喻什麼?我們這個宇宙裡面有這麼多的世界。佛講世界,實際上我們現在講的星系,這些星系有的是回轉型的,像銀河就是回轉形的,是一個漩渦形的系統。大家可以看字幕,「所謂:十佛剎微塵數回轉形世界」,我這裡省略一點,它包括「十佛剎微塵數江河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漩流形世界」,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就簡單一點,有輪辋形世界、壇墠形世界、樹林形世界、樓觀形世界、屍羅幢形世界、普方形世界、胎藏形世界、蓮華形世界,等等等等,底下很多我們就省略了。這裡講到這麼多的世界,無量無邊、各種形狀,跟科學家講的不謀而合。
科學家們發現,這個銀河系有多大?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而已,銀河系大約它這個大鐵餅寬八萬光年,中心厚度大概是一點二萬光年。這個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天文學家最長的單位只能用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離。那光走一年有多長?光一秒鐘走三十萬公裡,這是已測出來了。一秒鐘,你算一年有多少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三千六百秒,你乘,乘到最後,你可以算出來,大概一光年是九點七萬億公裡這麼長。銀河系是寬八萬到十萬光年,就光走八萬年或者是到十萬年這麼長距離,這一個銀河系,單位世界。娑婆世界像銀河系這樣的單位世界有多少個?十億個,這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教化區,你看看,我們佛祖多偉大。現在科學家們能夠探索、能夠證實的,約有十億個銀河系的存在,這個數目正好跟現在我們佛在經裡講的很相似,大概再遠科學家沒辦法發現了,超出娑婆世界以外了。你這個人沒超出娑婆以外,不能跳出三界外,你不可能再觀測到娑婆世界以外的那些情況。所以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就是這麼個范圍。
實際上佛告訴我們,我們所見到的境界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這個心,你是如是心,你就能見到如是境界,好人見到個個都是好人,壞人見到的個個都是壞人。我們現在在三界之內,沒有跳出六道輪回,在三界之內,你看到的永遠都是三界之內的情形,哪怕你用最精密的天文望遠鏡,看到的還是三界內的東西,娑婆世界就這麼大。所以真正要看到娑婆世界以外,那就得轉我們的心,怎麼樣轉?把執著放下了就行。所以佛告訴我們,無限大的宇宙空間跟我們心念,那個無限小的念頭是完全相關的,所以轉外面的境界不如轉自己的念頭,念頭一轉,你外面境界就跟著轉。我們常常都有這樣的體會,高興的時候,看到月亮怎麼這麼圓,這花怎麼這麼美,心情高興。心情悲傷的時候,看這個月亮怎麼這麼難過,愈看愈難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愈思悲從中來;看到這個花,花再美,花在人不在,難過。同樣的月、同樣的花,為什麼境界不一樣?心不一樣。所以我們科學家現在以什麼心?執著心,執著的心總不可能看到放下執著之後的那個境界,所以怎麼觀測還是娑婆世界,這點科學家沒懂。佛告訴我們這是真實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三界,娑婆世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一層比一層高,我們人類是活在欲界裡面。這個欲界就有六道,咱們還算不錯,屬於善道;這上面有天道,有我們人道,還有一個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它也屬於天人,有天人的福報,但是沒有天人的德行。底下還有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都是什麼?有欲望。天人,欲界裡面就有六層天,六層天是什麼?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六層天都有欲。欲就是飲食男女、財色名食睡,就這些欲,但是愈往上欲望愈低。所以看到欲望不是好東西,欲望愈濃,我們的生命層次愈往下降。
誰的欲望最濃?地獄,地獄道的欲望最濃。所以你看看,地獄裡面抱柱地獄是懲罰什麼?YIN欲最重的人就會到抱柱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這抱柱地獄是什麼?這些地獄的眾生看到燒得火紅的鐵柱,他因為業力的關系,看到這個柱子以為它是美女,就往上抱,一抱全身燒爛,欲是苦本。結果死了,死之後地獄的陰風一吹,他又醒了、又活過來了,活過來之後又把剛才那個痛苦忘記了,又看到美女,又抱,一抱又全身燋爛。就是這樣,一日一夜萬死萬生都不覺悟。為什麼?這個欲望太濃了。所以我們曉得,咱們可不能活在地獄當中,財色名食睡,那都是讓我們往下墜的,這地獄五條根你不斷不行。你的欲愈淡,你的生命層次愈高。
所以人就比三惡道好,天人又比人好,天上每一層天一層比一層好,第二天忉利天比第一天四王天又好;再往上,忉利天再往上得修禅定,你有一定禅定的功夫,欲就已經可以基本伏下來;再往上,你就突破欲界進入色界。色界十八層天叫禅天,他禅定的功夫很深,把欲望全部都伏住,雖然根沒斷,但是它絕對不會起現行,也就是說他已經沒有財色名食睡了,享受禅悅為食,這個喜悅真是我們人間嘗不到。我們人間以為樂,是欲樂,欲其實本身就是苦。叫你吃飯,吃飯是樂,叫你吃,吃一碗還算不錯,吃兩碗不行了,吃三碗太苦了,連續吃十碗,我看得去醫院加護病房了,還樂什麼!所以欲本身就是苦本。色界再往上,無色界,更不得了,不僅欲沒有了,連色,就是物質都沒有,就是他們整個的境界是一個靈體的境界,靈界,沒有身體,也沒有物質,完全是在那種空靈的禅悅當中。無色界是四層天,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大劫,那個壽命可是長久。這麼多的眾生,三界的眾生合在一起在這個世界裡面,這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這樣的世界在宇宙當中有多少?無量無邊。
《華嚴經》裡面跟我們講的無量數的像娑婆世界的這種世界,構成一個「遍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這《華嚴經》上講的,就叫一個世界種,包含著無量無邊這樣的世界。大家這個概念能明了嗎?這一層一層往上推,這世界種包含著這麼多的娑婆世界這樣的世界,每一個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你說世界種有多大,能想象出來嗎?這一個世界種有二十層,咱們娑婆世界在哪?在第十三層。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也是都在十三層,當然這個極樂世界是指它的凡聖同居土,我們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土,都在第十三層。給大家一個概念,大概是我們處在宇宙當中是這麼一個地位。
這樣的遍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多少個?也是無量無邊,在經上講十個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這個單位什麼意思?「不可說」,這是印度的一個數量單位,不可說就是沒辦法說,太大了,就這麼個意思。太大太大,還十個不可說。完了之後,還講佛剎,就是剛才講的娑婆世界,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空間。這麼多物質磨成微塵,這麼多數量,想去吧,有多少?這麼多的世界種(剛才講的世界種)構成一個「華藏莊嚴世界海」。
世界海又比世界種更大了,也就是無量無邊世界種構成一個世界海。所以你從大尺度的宇宙來看,祖師用天帝網來比喻,這個大網很大很大,裡面真的是星羅棋布,什麼都有,各種各樣的世界都有。那還沒完,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就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還加上上、下,總共十方,八方加上下,各有十個這麼樣的世界海,都與華藏莊嚴世界海相等。然後又說,像這樣的世界海的數量是十億佛剎微塵數,十億個佛剎微塵的數目這麼多的世界海,那真的是無量無邊。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為我們描述出來這個宇宙的樣子。這哪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能觀測到的?用最精密的望遠鏡來推測來研究,大概有十億個銀河系,小多了,沒得比!
所以從佛的這一段說法,我們可以推測、能夠斷定什麼?第一個,佛當時給我們講的地球,是一個非常小的星球,而且地球絕對不是宇宙中心。你看他講到這個地球,再往上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這麼多,無量無邊,哪可能輪到地球當宇宙中心?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點出來了,地球是個很微小的小星球。而且講八方上下,證明什麼?地球是懸在空中的,它不是個地平面,它是懸在空中的一個天體,所以它有八方上下。你看,佛的慧眼給我們看出來了。第二個,《華嚴經》講的宇宙是無限度,真的是無限的,想都想不出來這個無限是什麼樣子,真是不可說。所以現在我們科學家能夠觀測到的,相比華嚴世界海那是小之又小。我們看到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先生在各地演講,他是提倡環保,他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相片,是一個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在四十億英裡以外給地球照的照片,那真的是,我們地球是一個很小很小的一小點,這就是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的心量要擴大,怎麼能夠在這麼點小家園裡頭,還你爭我斗、爾虞我詐、自私自利?那真的,人類太渺小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先休息半小時,八點鐘我們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