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陰區宇十種幻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陰區宇十種幻相 內容提要: 色陰區宇十種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體內精明流溢,三、精魄遞相離合,四、心魂靈悟心光發明,五、過度刻意用心過分,六、細心密澄洞察幽微,七、五塵並消純定忘覺,八、喜愛厭受凝想交感,九、思念逼切神往遠方,十、邪心現魑魅天魔擾人心。阿難,這十種禅定中所見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陰作用的表現。眾生愚癡迷亂,不能善自思量。遇到這些景象,不識其真相,卻說大妄語,自稱已登聖境。因此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原文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1。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注】 1 色陰區宇 區,指時間區間;宇,指包含的范圍。色陰區宇,包括在色陰起作用的時間內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應當知道,當你坐禅染雜之念都消除淨盡了,就算是離一切念了。心中一切精明,動靜不能移,憶忘無分別。應以這種心態入三摩提。 猶如處於幽暗處的明目人,精性妙靜。還有色質留礙,心未發光,未見明徹,這便是處於色陰區宇的狀態。 若眼前一片明朗,十方洞開,不再幽暗,便說色陰已盡。色陰盡的修行者能超越劫濁。引起色陰作用的因由,根源在於計著堅固妄想。 一 眼前精明流溢 原文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孤山曰:凡諸境發,雖是善相,取著成邪。任是惡相,若不取著,邪亦成正,一境隨心轉故。) 白話解 阿難,在色陰區宇中,精心內照,心目妙明,忽然覺得四大寂靜,色身無礙,似乎軀殼已不存在。這是精明流溢,顯現前塵影事,不過是短暫功用,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若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二 體內精明流溢 原文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阿難,再以此心精心向內觀照,心目妙明,能徹見身內現象。這人忽然從身內拾出蛲蟲蛔蟲,而身相無損。這是體內精明流溢,能見平時見不到的體內形象,這只不過是短暫發生的精行,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三 精魄遞相離合 原文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余皆涉入,互為賓主2。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注】 1 互為賓主 魂、魄、意、志、精、神,六位分工不分家,互融歸一。深心寂靜之時,六根互通,六位互用,在一位主事之時,其余五位為賓。 白話解 又以此心精心內外觀照,這時,除色身外,魂、魄、意、志、精、神,六位互融,互為賓主,忽然聽到空中法音,或聞十方如來同時敷演密義。這是精魄遞相離合,忽而內精主事,忽而外魄主事,只不過是短暫隨希望心所生的善種,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四 心魂靈悟 心光發明 原文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溫陵曰:淨穢之境,常隨心感,故澄徹之極則心魂染於靈悟,副境界現於心光。資中曰:若修念佛三昧,斯境界現前,與修多羅合者,名為正相。若修余觀,設見佛形,亦不為正,以心境界不相應故。況觀真如,不取諸相,而有所著者,豈非魔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在精心淨慮中,心光發輝,一片光明,眼前景象,十分澄徹,十方遍滿金光,一切景象都入如來之境。這時,忽然在金光中見毗盧遮那佛,高踞天光台,有千佛圍繞。各種顏色的蓮花,百億國土,一時俱現眼前。這是心魂靈悟,心光發明,照見種種佛國世界,只不過是短暫的感悟景象,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五 過度刻意 用心過分 原文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精心靜觀,微妙圓明,抑按煩惱,降伏邪魔,制止外道,超越世間。這時,忽然見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或純黃、純青、純赤、純白,遍滿空際。這是過度刻意、用心過分,只不過是短暫出現的景象,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六 細心密澄 洞察幽微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精心靜觀,澄徹光明,精光不亂。這人半夜在暗室之中,忽然見種種事物,宛如白晝所見。暗室中的物件,亦清清楚楚顯現在眼前。這是細心密澄,洞察幽微,只不過是短暫出現的功用。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七 五塵並消 純定忘覺 原文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深心靜定,融入虛空。忽然覺得四肢如同草木,不論火燒刀砍,都毫無感覺。而且當火燒之時不覺得爇,割肉之時好像削木一樣。這是五塵並消,四大亦不起作用,深深入定,到了忘覺境界,只不過是短暫的作用。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八 喜愛厭受 凝想交感 原文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極之時,這人忽然見到大地十方山河,都變成了佛國勝境,具足七種珍寶,光明遍滿十方。又見有恆沙數諸佛如來,華麗的瓊樓玉閣,遍滿虛空界。俯察地獄,仰觀天宮,全無障礙,都見得歷歷分明。這是喜愛、厭受之心長時凝想化成的景象,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九 思念逼切 神往遠方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解 又以此心深心靜定,凝神致遠,這人忽然半夜見到遠方市井街巷,見親族眷屬之形象,並聞其說話之聲。這是思念逼切,心神飛往遠方,遠隔能見的現象,不是聖證。未得聖心,只是一種善境界。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十 邪心現魑魅 天魔擾人心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資中曰:此人曾有邪心種子,合於魔境,相因而來,此則非善境界,純是魔擾,不同前九皆稱善境此乃起心作證,方成魔者。溫陵曰:所見知識,那魔變現也。前九但明定力,獨此乃明魔事者,定離未成,不能動魔。研究精極,那漸發魔事也。故下文魔事愈甚。) 白話解 又以此心深心靜定之時,這人忽然見善知識,其形體變幻無端,看起來似神似怪,如仙如佛。這是邪心所現的魑魅,或是天魔入這人心腹。他們不明所以,卻能為人說法,通達妙義,說得頭頭是道。如此種種景象,不是聖證。只要不作聖心,這等魔事自然銷歇。如果當作聖解,即受群邪。 原文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白話解 阿難,這十種禅定中所見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陰作用的表現。眾生愚癡迷亂,不能善自思量。遇到這些景象,不識其真相,卻說大妄語,自稱已登聖境。因此成大妄語,墮無間獄。 你們應當將如來所說正法,在我滅後的末法中,為眾生宣示真實義,無令天魔得便。要保護修行人得成無上道。 白雲按 凡諸境發,雖是善相,取著成邪。任是惡相,若非不取著,邪亦成正,一境隨心轉故。 非參禅裡手,難識其中奧妙。
|
|
|
|
|
|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三章 受陰區宇十種魔心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七 第五十一章 認識止觀魔事 以免認賊為子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