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二

  六 意界法界意識界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原文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識為復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

  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為同為異。

  白話解

  阿難,依你所明,意根和法塵為緣,生成了意識。你認為這意識是因意根生,限於意界,還是因法塵生,限於法界?

  阿難,如果說意識因意根生,在你意根中,必有所思,才有你的意念。若無先前的法塵,意念無從生。離了因緣,沒有形相,意識怎起作用?

  意即是你的識心,意與思量及識的了別性,是同是異?

  原文

  同意即意,雲何所生?若異意不同,應無所識。

  若無所識,雲何意生?若有所識,雲何識意1。

  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雲何立。

  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所攝。

  [注]

  1若有所識,雲何識意據會解作者惟則注,“若異意而又自有識,則何名意識?蓋識意語倒也。”

  白話解

  若意識與意根同,怎能說意根生意識?若意識與意根異,意根則不能有所識。

  若意根不能有所識,怎能說意根生意識?又若意識自有所識,怎能叫做意識?

  說意根與意識同或異,都不成立,怎能建立意根、法塵意識三界?

  若說意識因法塵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你試觀察色法、聲法、香法、味法與觸法,這前五塵,人們都能分明了別其相狀。這五塵分別為前五根所攝,不是意根所攝。

  原文

  汝識決定依於法生。今汝谛觀,法法何狀?

  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

  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雲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解

  如果確認意識因法塵而生,你認真觀察,種種法塵是什麼形狀?

  若離了色空、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法,越過此等法相,不可能另有什麼法了。

  生,即因色空等種種法相而生;滅,亦因色空等種種法相而滅。除此之外別無生因,找不到意識的生因是什麼形相,怎能立界?

  由此可知,意根、法塵、意識這三界,都無處所。意界、法界、意識界,都是虛妄。不是因緣生,也不是自然有。”

  答疑

  有人說:

  即使人腦死亡,藏識真相仍然不滅。

  若此【因緣滅】則相續滅,很顯然,這個是對於妄識妄心而言的,也即是對於分別事識來說的。這是確定無疑的。

  轉識藏識若異者,藏識非彼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然彼真相不滅。大慧,識真相不滅,但業相滅。若真相滅者,藏識應滅。若藏識滅者,即不異外道斷滅論。

  這段話可以肯定六識滅,藏識不滅。也是確定無疑的。

  至於說,即使人腦死亡,藏識真相仍然不滅。這句話值得斟酌。問題是腦死亡後,藏識存在哪裡?如果無載體,怎麼存在?

  藏識是八識中的一種,整個八識理論都屬於佛教的認識論。而認識論明顯是研究人的認識的。離開了活著的人,認識是不存在的。

  藏識是勝鬘經開始提出來的,藏識的含義就是能持能藏,藏識種子是熏習而成的,在善惡無記三性中屬於無記。

  這就是人們的記憶功能產生的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就是人們用以認識事物的參照系。藏識中的種子是無記的,就像倉庫裡的工具一樣,善人拿了工具會做善事,惡人拿了工具會做惡事。所以楞伽經說藏識是興造善惡諸業之源。

  凡夫六識不能滅,只有聖賢斷了因緣才能泯滅六識。所謂六識泯滅,並不是人們失去了認識事物的功能。而是在如幻三昧中,十分靈明,一樣有見聞覺知,只是不攀緣,不起心動念,就斷了因緣,不再生妄想,達到煩惱的止息,從而獲得心的解脫。

  妄識轉正智,說到究竟,並不是在滅了妄識後再生出一個正智,而是即妄成真。所以說真妄不二。

  說“人死後,藏識還存在”。應該能找到一個載體才能成立。

  世尊在阿含經就強調無我,在世親菩薩的俱捨論中,專立一品批判實有補特伽羅(我),如果承認有一個實有的補特伽羅,就把佛教的理論引到迷信離形不滅的靈魂上去。如果有這個永恆不滅的主體,就是承認了有第一因,佛教的緣起理論就全盤瓦解了。

  《楞嚴經》說的虛妄所【覺受】之性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句話後面的具體解釋都是說有為諸法都非因緣性也非自然性。結合楞嚴經的解說和楞伽經的觀點,就容易明白。凡夫與聖賢都有這個妙真如性,問題在於凡夫在迷,未證觀自在的阿難及會中未得無學的大眾,都認賊做子,顛倒妄想。聖賢在悟,此如幻境界,像壇經說的紛繁永處那伽定。“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涅槃相如是”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風空見識 隨緣施設無實義之一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