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四 第十二章 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二章 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一

  內容提要:

  舉捏目見空中生花色例說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舉二手於空相摩,妄生澀滑冷熱諸相例說受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例說想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舉瀑流波浪相續、前後不相踰越例說行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取頻伽瓶滿中擎空、千裡遠行用饷他國例說識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原文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1。如是乃至五陰2、六入3、從十二處4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5。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5。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阿難,雲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7?

  【注】

  1 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幻化的妄相即是妙覺明體。修習禅定,不論凡夫聖賢,都會見到幻化的妄相。凡夫著相,迷於生滅;智者離相,即成菩提。是凡是聖,全在一念之差。在智者的眼裡,幻化的妄相即是妙覺明體。

  2 五陰 又譯五蘊。佛法用五蘊法來描述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

  一、色蘊。即十八界中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五根是人的認識功能,六塵是人的認識對象。

  二、受蘊。指領受。這是產生認識的第一步,即是根、塵接觸形成感覺而未起分別意念剎那間的狀態,也就是先於概念化作用之前的狀態。這種狀態稱為身受。

  三、想蘊。這是產生認識的第二步,即是引起了心的注意,形成了最初的理性認識剎那間的狀態。這種狀態稱為心受。依唯識八識系統的論述,就是在這時產生了分別事識。以阿賴耶識中的相似種子作參照系,初步判別這是什麼,便產生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分別事識。

  阿含經說:多聞聖弟子身受心不受,說的就是聖弟子阿羅漢只有身受,不生心受。這就是凡聖的分水嶺。

  四、行蘊。行即是思維活動,對分別事識進行邏輯推度,這是恆審思量的第七識的功能。

  五、識蘊。經第七識思量,作出最後確定。這個結果,可能是增強原來識種子的勢力,也可能是產生了阿賴耶識中新的識種子。

  多聞聖弟子身受心不受的結果是六識不生,不生就無所滅。這就是六識泯滅的、圓明寂照的無上大涅槃境界。

  3 六入諸經說法不盡相同。有的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為內六入,指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為外六入,本經說的六入,指根塵共同的作用,即是見性、聽聞性、嗅聞性、嘗味性、覺觸性、意知性,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知覺。本經把這六種覺性分別稱為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4 十二處六根、六塵合稱十二處。別經稱為十二入。

  5因緣別離虛妄名滅離了虛妄的因緣,便名為滅現前幻相,自心妄想,陰、界、處等妄相,都是生起妄識的因緣。佛地也會有幻相,無生淨土也有幻相,能否修成正覺,關鍵在一個“離”字。所謂離,即是不為其所牽,任他風起雲湧,千變萬化,我心巋然不動,妙淨圓明。到這種境界便名為滅。名,只是方便施設的假名,說實在的,只是妄識滅,幻相仍生滅不已。所以說,“名”為滅。

  6 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生滅去來的真相都是常住不動的妙明周圓的如來藏妙真如性的表現。聚則生,散則滅,顯現了便是來,隱滅了便是去,一切幻化景象,無法尋其究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世尊在《楞伽經》中說如來藏,這如來藏無我,有如種子,藏於心底,能興造一切善業惡業。如果離二邊見,便得自性無垢,畢竟清淨。如來藏本性不生不滅,所以說常住不動。如果自心一動,如來藏即時和妄相結合,興起生滅的波浪。或招煩惱,或成菩提,都由這如來藏。

  7 五陰本如來藏真如妙性 下文分析五陰都是虛妄,既是虛妄,怎麼又是真如?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1)什麼是如?離心離想去觀照,不做分別,才是如。(2)愚者即境生心,一切成妄;智者不住相生心,即境見真如,一切都是佛地,一切都是淨土。(3)這句話的意思是:虛妄無實的五陰現象,原來都是如來藏與根、塵、識結合興造出來的,是凡是聖,見妄見真,都從此出。後面對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的分析,都應這樣理解。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你還未明白,自心所現的浮塵幻化種種相,都是當處生出,隨處滅盡的。這些幻化的妄相,即是妙覺明體。不但見明暗通塞是這樣,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一樣。虛妄因緣和合便有生;離了虛妄因緣,便名為滅。殊不知生滅來去的真相,都是常住不動的妙明周圓的如來藏妙真如性。你從幻相來去的表象,尋求真常之性7,必然生滅輪回,了無所得。

  阿難,為什麼說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四 第十二章 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二
下一篇:衍慈法師:執著是美德還是障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