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這是識陰第四種邪執,計識陰圓遍一切,作為有知覺的因心,而以無情無知之物,認作有情有知,成為虛無錯謬之果。遠離圓通,違背涅槃城,生顛倒知見之種類。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滅盡行陰生滅遷流之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識精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以當前的六根圓融,互相為用,沒有阻礙之時,亦已得到大隨順,便以為這圓融是造化之理,就妄執一切萬象,莫不由四大產生,認四大為常住不變。於是背自性的性火,樂求外火的光明。樂水的清淨,愛風的周流,觀塵即大地的成就,各隨己執,崇拜侍奉。以這群塵(即四大)為產生萬物的根元,而妄作常住解。這人就會墮入生無生的謬執中。四大本不能生,而以為是能生。就和迦葉波(譯作大龜氏)、婆羅門(譯作淨裔)等外道做伴侶,他們都是以身為勞役,修一切苦行,或事火,或崇水,希望得到脫離生死,證得真常。因此迷惑佛果菩提,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這是識陰第五種邪執,以四大為有知而崇事之,迷失真如之性,墮落唯物之邪見,妄立四大無知之群塵,作為出生死之正因,而冀求能生真常之樂果,錯亂修習。這樣非但遠離圓通,背棄涅槃城,還墮落外道,生於顛倒造化的外道種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破行陰生滅遷流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妙真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圓明中的虛無性體,妄計為究竟安居之地,故欲毀滅四大化成的根身國土,使成為纖塵不立,以這虛無不實之地,作為究竟歸依處,捨棄本修,不再前進。這人就會墮落於歸無歸的邪執中,認為有所歸,其實無可歸,就和無想四空天的舜若多(譯作虛空神)作為伴侶,從此迷惑佛果菩提,失去正知正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這是識陰第六種邪執,妄以圓明虛無之心為因,成立空亡之果,不僅遠離本修圓通,違背涅槃聖果,還生於一切斷滅,無復續生之外道種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之善男子,已盡行陰生滅遷流之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識陰精明,湛然不動的體性,認為是圓滿常住,就冀求自己色身亦和識陰一樣,堅固常存,長生不死,生出狂勝邪解。這人就墮於貪非貪執,貪求色身永遠長生,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這就和諸阿斯陀(譯作無比即長壽仙)求長壽者做伴侶,迷惑佛果菩提,失去正知正見。

  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這是識陰第七種邪執,執著識陰為受命的根元,立堅固虛妄的色身為因心,趣向長戀塵勞,貪求固形不死的果報。非但遠離本修圓通,背棄涅槃聖果,反墮落外道,生於妄想延長壽命之仙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吒枳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盡行陰生滅遷流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因見識陰既為一切眾生的生命的元由,遍一切處,互相融通,沒有阻礙,因此知道一切世間塵勞,皆與識陰有關,塵在命就在,塵亡命亦亡,就貪戀塵勞,恐怕塵勞銷盡,命亦隨著斷絕。這時既然行盡識現,一切皆圓融變化,隨心所欲,因此變現一幢莊嚴華麗的蓮花宮殿,廣增七寶奇珍,妖艷美女,從此就放縱其心,恣情娛樂,以無常聲色之樂,作為真常之妙樂,生出狂勝見解。這人就墮入真無真的邪執,妄執業識,命元為真常,而命元哪裡是真常?就像叱只(譯作結縛)、迦羅(譯作我所作)天魔之類,自以為三界一切眾生結縛不自由,皆為我所作。本欲出塵,今反留塵,成為天魔的伴侶。迷惑佛果菩提,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這是識陰第八種邪執,以邪思縱欲為因心,以熾盛的塵勞為果覺,遠離本修圓通,違背涅槃聖果。不斷欲而修禅,終落邪魔,生天魔種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盡行陰生滅遷流之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已明白十二類眾生各自受命的元由,知識陰能普遍含藏一切有漏和無漏的種子,為凡聖所共依托之地,由是分別聖位是精,凡位是粗。再疏通抉擇,認聖道則真,外道則偽,而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皆依因感果,自作自受。於是急欲捨偽從真,只求感應(感即修、應即證)真修實證,速出三界,以致違背一乘實相的清淨道。

  什麼是一乘實相?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稱性起修,全修契性,無生死可了,亦無涅槃可證,叫做一乘實相。現在既然見苦而想斷集(集即煩惱),為證寂滅而修道,而停留於寂滅的化城,認作涅槃的勝解,得少為足;以為所作已辦,生死已了,不受後有。於是不求前進,不肯回小向大,再求佛乘。這個人就墮和定性聲聞,為鈍根阿羅漢,或四禅天中的無聞比丘,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成為增上慢人的伴侶,迷惑佛果菩提,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這是識陰第九種邪執,雖非外道,但用心非正,只求圓滿易粗為精,以四谛相應為因地心,而趣向於沉空滯寂之果位,遠離本修圓通,違背涅槃聖果,成為定性聲聞,生於纏空種族。不求前進,又不願後退,故為空所纏縛,莫有超脫之志。空本無物,怎能結縛?這就是頭上安頭,空上安空,無事找事做。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盡行陰生滅遷流之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真精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六根圓融,互相為用,清淨妙明心中,照見眾生各自受命的元由,隨發心再研究更深妙理。於寂滅空性中,誤認為是涅槃勝解,是究竟歸依處。便安住不前,不再求真如不動的寂滅場地。這人就會墮入定性辟支(既緣覺、獨覺),不回小向大之小乘作為伴侶,迷惑菩提佛果,亡失正知正見。

  注:梵語辟支迦羅譯作“緣覺”,或“獨覺”。緣覺是有佛出世時,以聞十二因緣而悟道,叫做緣覺。無佛出世時,以獨居深山,悟諸行無常,而得道者,叫做獨覺。

  是名第十圓覺吻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這是識陰第十種邪執,圓遍諸類,此是識陰境界,即是與各類眾生的覺知性,融通吻合為因心,而證寂湛明徹之果。故生於獨覺緣覺,無師自悟,認為理圓智明,得少為足,成為自了漢。故雖有妙用,但只得意生身,不得應化身,終生於不化圓種。

  何謂化城?從前有人要往寶所尋寶,但行至半路,覺得太辛苦,不想前進。有神通人就變一化城,讓尋寶者暫時休息,然後再前進,這叫做化城。這比喻佛的聲聞弟子,既未證得寂滅之空理,便以為是究竟涅槃,而得少為足,不再向前。故佛說“化城”喻,勸策彼勇猛直前,回小向大,趣向無余涅槃,直達寶所,而不要中道自畫。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所現境界,皆因迷惑無知,以偽亂真,致誤入歧途,生起顛狂見解,由執狂解而不自覺,反以得少為足,未證言證。未至寂滅現前,就生出滿足已證寂滅之想。這都是識陰將破而未破的時候,因用心不純,妄念與正念交戰之時,若妄生貪嗔欲念,就會著魔,走火入魔。一著魔境就難破除,雖有人指點,亦執迷不信,終至墮落。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眾生愚頑無知,迷昧無識,又不自己忖德量能,遇到這種境界現前,就隨著自己平生所愛好,加上積劫的習染,迷惑心竅,欣然執著現境,以為是究竟的安心立命處。還以為證得無上菩提,未證言證,成為大妄語。

  外道邪魔雖亦感得有漏禅定的福果,但福業享盡,必墮無間地獄。聲聞緣覺,雖獲無漏禅定所感的聖果,但終止化城,不達寶所,不能再增進,不能得證菩提極果。

  雖是人人皆可成佛,但成佛必定經過長期修持,不是一下子便可成佛。好像讀書一樣,經多少年才能畢業,多少年才能得碩士,多少年才能得博士。怎可一步沒有邁,便說已證果成佛,真是說夢話,真是大妄語!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你們要懷救世的在悲心,秉承如來度生之道,在我滅度以後,應將這種判別邪魔的法門,傳示給末法的眾生,使他們普遍明白這種道理,不要令他們被見愛之魔所擾。什麼是見愛魔?從一至七是見魔,狂解妄見。第八是見愛魔,因貪戀塵勞。後二種二乘人,於界內見愛雖斷,而界外見愛猶存。因厭有著空,但求自利,不知利他,故不能成無上菩提,這都是自心見魔,自作罪業之因,而投沉淪之果,故必須保護修禅定的人,拯救他們,令他們消除邪見、障道因緣,使身心清淨,自然能入佛之知見。從此完成破五陰、超五濁而成佛道,不再誤入歧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

  這五陰魔境的法門,是過去世,恆沙劫中無量無數的先佛,都依此法門而得深心開悟,明白佛的正知正見,成就無上菩提之道。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干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

  識陰若是破盡,則現前的六根不復隔礙,而見、聞、覺、知就可以互相為用,再精進不懈,便能證入菩薩的金剛干干慧(即等覺後心)之干慧地。

  圓明即能證妙智;精心,是所證理體。以能證智,證所證體,從體起用,體用雙彰,於中再起變化,就如晶瑩的琉璃一樣,內含寶月,洞照無遺。圓明是般若德即報身,精心是法身德即法身;於中變化是解脫德即應身。這是說一超便能直入等覺後心,證佛三德,齊等於佛,故能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乃至菩薩所行金剛十地,以及等覺菩薩所證之圓明。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乃至等覺,皆是妙莊嚴路,既能超越妙莊嚴路,便能直入如來,萬德莊嚴的大覺果海。至此就能“圓滿菩提”,圓滿真實究竟義,即二執除,三惑盡,證得一切種智,契合本有真性。“歸無所得”;既與本覺契合為一,圓滿無余,勝淨明心,本來已有,當然不是從外所得來的。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捨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谙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

  這是過去世的諸佛世尊,奢摩他是“止”,毗婆捨那是“觀”。在修止、觀的時候,用妙覺明察,即定慧觀察力,來分析微細魔事。一旦魔境現前的時候,若能認識清楚,心中不住不著,不生勝解,心垢洗除,心魔不作,自然不會墮落邪見網中。

  什麼是心垢?其實就是貪欲、YIN欲。心垢不除,則無明煩惱,種種毛病都發生,那就永遠墮落邪知邪見網中了。

  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

  陰魔既然消滅,心魔不生,則天魔外道,自然摧肝碎膽,大力鬼神亦皆魂消魄喪。至於魑魅魍魉諸小鬼等,更要銷聲匿跡,不敢復出。這樣便可超越各種聖位,直達菩提大道。至此上升諸聖位之功德,亦自然圓滿,莫有絲毫欠缺。縱然是下劣二乘,如果能回小向大,力求增進,不再迷悶,亦能進取諸佛所證的大涅槃聖果。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禅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禅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范。

  若於末法時代的愚鈍眾生,當然不能辨別定中種種差別魔事,又不知佛今日所說的辨別邪魔法門,雖樂於修習禅定,卻難免受邪魔所迷惑。你就應該教導他,持念我的大佛頂陀羅尼咒。如果是愚昧不能讀誦,就寫這咒懸在禅堂內,或帶在身上。這咒所在之處,皆有金剛藏王菩薩,及其眷屬,日夜隨侍保護,故一切天魔外道,不能侵犯。

  釋迦如來又悲心切切,咐囑阿難及諸大眾,應常恭敬欽承這個愣嚴大定,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亦是十方如來,從始至終,究竟修證的勝妙法門。你們應當依法勤修,成就自利行;再垂示初心後學,令末世眾生,亦能依教修習這個遺范,成就利他行。

  最後是對最初而言,因阿難最初殷勤退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最初方便”。世尊已於征心辨見,乃至三如來藏,耳根圓通,正助雙修等,則最初方便,已開示完畢。後因哀憐末法眾生,再回身憑倚,詳細解釋七趣因果,以勵精修。再辨別五陰魔境,以防惑亂。這是居於方便之最後,故曰“最後垂范”。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並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淨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阿難聽完佛陀的開示,立即從座站起來,恭敬頂禮,欽承法旨,口持心憶,不敢忘失。於大眾中再向佛說:我現在還有三點疑問:(一)如佛所說,五陰相中有五種妄想,以為根本想心。但我等平日只知五陰相妄,當體即空,並未得如來詳細開示,為何五陰皆以妄想為根本?妄想是從哪裡來的?(二)五陰既然都是以妄想為本,現在要滅除,究竟是一次頓除,還是漸次滅除?(三)欲破五陰境界,但以何處是它的界限邊際呢?唯願如來,大慈不倦,再詳細開示,不但為這大會中的大眾,清明心目,也好為將來末世的眾生,做入道的正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的本覺真心,本來是圓滿清淨,純一無雜,至真無妄,並沒有界內的分段生死,以及界外的所證涅槃,也沒有想相為塵,識情為垢,甚至晦昧的虛空,哪裡還有五陰的差別相呢?這些都是由妄想所產生的。

  真精妙明,亦即是我人本具之如來藏性,是一塵不染,一法不立。我們修道,目的就是要國到自性上。如果沒有如來藏性,我們亦不必修道了。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推究這妄想的根元,皆是因本覺妙明的真心中,一念妄動,成為阿賴耶識,依動故能見,依能見故境界妄現,遂發生相分。既有見相二分,遂發生有情世間,和器界世間,就好像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頭本在而妄驚為失,影非實而反認為真。這是說眾生不知真本有,而反迷為失,妄本空,而反迷為有,因此迷真逐妄,認妄作真,從迷積迷,流轉生死,沒有休息。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妄本無因,有因就不是妄。只是妄想輾轉相因,遞相為種子,乃於虛妄中,假立因緣性。如是因,如是緣,只是用來破外道,方便之說,並沒有真實的意義。而一般外道既撥無因果,還迷於因緣,妄說五陰為自然性,不知連眼前的虛空,看似不動不壞,,實在仍是虛妄。上文文殊師利菩薩偈頌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虛空生於自性中,好像大海中一個小浮漚而已,豈不是虛妄不實?若說因緣,已是不對;若再說自然,更是戲論。這皆是眾生虛妄猜測,顛倒計度而已。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阿難!若是知道妄想有所起處,尚可說妄想是從因緣生。若是妄想根本無起處,是諸法空相,當體全空,那麼說妄想是因緣所生法,就不能成立。何況連因緣都不知的外道,還推說為自然,豈不是更加虛妄?因此之故,如來今天為你們說明五陰的本因,只是妄想而已。

  如欲追求妄想之因,那就因為依真起妄,生出五陰山,把你的如來藏性壓住,還來了六個土匪,占據山頭,招兵買馬,打家劫捨,無所不為,害到主人翁烏煙瘴氣,失去正知正見,埋沒了自性光明。現在要把六賊降伏,五陰破盡,才能恢復本來光明,才能顯現如來藏性。

 

上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4)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