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九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YIN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前邊所講六欲天雖是離欲,但還未能完全離盡,故叫做欲界。現在講色界,居於欲界之上,共二十八天。雖已完全離欲染,但尚有色質,故叫色界。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
阿難!世間一切修行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錯亂修習,不修禅那,不得首楞嚴大定,缺乏出世的真正智慧,但以世間的靜慮為因心,不犯YIN行。無論行住坐臥,心中皆不會起YIN念。因此,心身清淨,愛染不生,不再留住欲界。這些人臨命終時,就會應念生於天界,身為梵侶。梵即清淨,離欲清淨。這一類叫做梵眾天,身長四十裡,壽命二十小劫。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欲界的YIN習既然除盡,離欲的清淨心就能顯現,對於梵生的儀式戒律,都能樂於遵守,隨順不犯,身心輕安,具梵天之德。這一類人就可以生到梵輔天上,身長八十裡,壽四十小劫。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由於修身而能攝心,身心如一,妙德圓滿,威儀不缺,不但禁戒清淨,還得明悟,既然福德圓滿,有威可畏,有儀可敬。這個人就能統領梵眾,為大梵王。這一類叫大梵天,身長一百二十裡,壽命六十小劫。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禅。
阿難!這三種天都稱作勝流,因其身勝、樂勝、能勝下界的各趣的眾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雖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淨,已不為欲界諸煩惱所搖動,這叫做初禅天。於九地中,是離生喜樂地,即離開欲界諸惡趣,而得清淨喜樂。但是因為仍有覺觀之火,故到劫盡時,仍不免為劫火所燒。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阿難!其次是梵天,這裡指大梵天,因統理梵天天人,化他功深,自行更加純淨,具足戒定慧,故能圓滿梵生,心如止水,湛寂則生光,不過心光尚弱,還未能遍照,故叫少光天。身長一百六十裡,壽命二大劫。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定功漸深,身光與心光,光光相照,照耀無盡,映到小千十方世界,遍地變成琉璃之色,這一類叫無量光天。身長三百二十裡,壽命四大劫。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吸取執持前天之無量光明,繼續進修,到定力更深,光更圓滿,就以光明為教體,以光音作佛事,教化眾生,令心清淨,所有光明,都能應用無有窮盡,如是一類叫光音天。身長六百四十裡,壽命八大劫。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禅。
阿難!這三天又勝於初禅,以初禅乍離欲苦,成恐復墮,故有憂愁掛慮,須時時提高覺觀,修持禅定。現在二禅已離欲漸遠,沒有恐懼心,亦無一切憂慮,雖不是依不生滅為本修因,而修正定,但於清淨梵行,已伏心中粗漏,叫做二禅。於九地中,叫定生喜樂地。雖然火災不能侵,但心有喜水,故仍難免要受水災。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阿難!二禅之光音天,光明圓滿,以光明成就音聲,來做教體,發出音聲,顯出妙理。現在三禅天是依妙理,發出成為更精進妙行,亦已捨去喜心,得到淨樂,恬然安靜,似乎得到寂滅樂之境界,但這只是初伏第六意識,非真正寂滅,這一類叫做少淨天。身長一千二百八十裡,壽命十六大劫。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少淨天雖近於寂滅樂,但未忘淨境,我執猶存,再進一步,定力轉深,淨境亦空,以空來引淨,淨同於虛空,虛空無邊,故淨境亦無邊,這時身心輕安如太虛空無掛無礙,成寂滅樂,這一類就叫無量淨天。身長二千五百六十裡,壽命三十二大劫。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無量淨天之淨境只遍及於身心,再進一步,定力更深,這時正報之身心,和依報之世界,混成一體,打成一片,皆得虛寂圓滿清淨,純淨之德成就,有漏之樂無窮,就以為是清淨家鄉,真實歸托之地,而不知道只是有漏,如是一類,叫做遍淨天。身長五千零二十裡,壽命六十四大劫。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禅。
阿難!此三天又勝二禅之流,初禅只是苦惱不逼,不得隨順。二禅憂慮不逼,五識已伏,只得隨順。至此三禅已得寂滅,六識已伏,不起現行作用,故得大隨順,身心安然,自在不動,受無量樂。雖非真得正修實證之三摩地,但清淨心中,已安樂無苦,歡喜畢具,於九地中屬第四離喜妙樂地。離開初、二禅之喜,而得三禅之妙樂,但出入息尚存,故劫壞時雖水災不能侵,但還難免風災。
阿難。復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阿難!這三禅的天人,既離初禅苦惱,二禅憂慮,故苦因已盡,身心皆不再受任何逼迫,再進一步定力更深,進入四禅天時,體會樂亦非長久,苦和樂是相對。待福樂享盡,樂極生悲,終歸於壞滅。因此能頓時捨離苦樂二心,粗重的煩惱就無從發生,這時便生起清淨之福德,叫福生天。身長一萬裡,壽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定功更深,故苦樂二心都能捨棄圓滿,能捨和所捨都能忘掉,這時就能空不礙有,有不礙空,勝解清淨,福慧增長;於無遮止的淨福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都能遂心滿意,得大自在,這叫福愛天。身長二萬裡,壽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於有為界中,最為圓滿。
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自此福愛天中就分為二歧路:一為直道,二為曲道。若於前福愛天妙隨順心,能令所求如意,則現在定深發光,發無量光,並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薰習禅定福慧,使臻於圓滿淨明,依此修證而住,如是一類,以廣大福德,而感勝果,叫廣果天。於九地中,叫做捨念清淨地,因捨念清淨,沒有苦樂二念,故劫壞時,水火風三災不能侵,身長四萬裡,壽命五百大劫。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第二是曲道,若於前福愛天,雙厭苦樂的心,增修捨定,精研究竟,使捨無可捨,捨心亦捨,身心俱愍,渾成一空,令心如寒灰,意如枯木,凍結第六意識,如夾冰魚一樣,不能起現行,由於定力維持,形體可以經過五百大劫,不會變壞。但以生滅心為本修因,故不能發明不生滅的自性。因既然有生滅,果心有成壞,故於五百劫最後劫中,初半劫還有定力,後半劫則禅定散亂,六識復起現行,從此無想報盡,仍入輪回,或隨地獄。因在捨定時以為已得阿羅漢果,脫離分段生死,出定後才知道生死沒有斷盡,便毀謗三寶,指如來诳妄說法,就墮落地獄,這一類叫無想天,是外道禅的極果。
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禅。
阿難!此四勝流即福生、福愛、廣果和無想四天,世間一切苦樂境界不能動搖,三災不能侵害。但是他們初生之時,宮殿園林,隨之而生,死時宮殿園林隨之而滅,故此就不得真常之境。以修習捨定時,認為是涅槃,希望能得到涅槃果位。一有所得心,就是有為法,故只得有為功用純熟,不加勉強而能任運不動,而不是真的不動地,故通名四禅天。
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忘。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在色界天中,復有五種“阿那含天”即不還天,是三界聖人寄居之處。此天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即與生俱來的貪嗔癡慢的微細思惑。這思惑於九地中,各有九品,合共八十一品。三果聖人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不起現行,習氣亦除,故說九品習氣俱時滅盡。因惑盡苦亡,故欲界已無卜居之處,三禅亦非游樂之地。三禅以下的境界,又不是他們的眾同分地,同時他們所修乃是苦樂雙亡的捨禅,故只好在色界天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准備斷盡其余七十二品思惑,求出三界,證阿羅漢果。
阿難。苦樂兩滅。斗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阿難!苦樂兩滅,苦樂是對立的,既不欣於樂,又不厭於苦,苦樂不交戰於胸中,故得清淨,心無煩惱,故叫無煩天。身長八萬裡,壽命一千大劫。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機是弓發箭之處,括是箭承弓之尾端,機如心,括如境,現在機括既然獨行,即弓箭兩離,亦即心境脫節,斗心不交,能研究斗心之心亦滅,故謂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叫做無熱天。因為除去一切斗心的熱惱。身長十六萬裡,壽二千大劫。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因修禅定,得天眼通,故能觀十方世界,朗然澄清,再沒有外在的塵境障礙,內心也沒有沉垢留滯,這一類叫善見天。身長三十二萬裡,壽四千大劫。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精妙的見性既已現前,則見體已經清淨,見的功能亦已周遍,這樣就如陶師捏土為器,鑄匠熔金造像,用定慧力,隨心所欲,任運成就,神通變化,自在無礙,這一類叫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裡,壽八千大劫。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這是色界最高的一天,這天對於一切眾生幾微的妙理,研究到山窮水盡,能以多念歸於一念,能以無漏薰習有漏,窮究一切色法,從色性悟入空性,色依空現,空性即是色性之性。心既薰至由多到少,色亦窮至由粗至微,窮究到身雖尚存,而境已全空,進入虛空之無邊際處,盡色界之究竟,這一類叫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裡,壽一萬六千大劫。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禅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阿難!這五不還天是色界中最高妙的境界,故前四禅四位天王,不能親知親見,只能仰慕他們的高名,因四天王仍屬有漏凡夫,凡夫只能伏惑,不能斷惑。五不還天是無漏的聖人,已能斷惑,故凡聖懸殊,不能親見,就像現在的世間,曠野深山中,多屬聖人道場,為阿羅漢所住持,而凡夫俗子不能知見一樣。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阿難,這十八梵天,都是清淨,沒有伴侶,沒有男女情欲,但有化身的身體,故還未能脫離形骸的牽累,所以叫色界天。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復次阿難,從色界之頂,色與空的邊際流,其間又有二條歧路。若在色界天,修習捨定之時,發得起無漏的人空智慧,智光圓滿,馬上就可以超出塵界,斷去分段生死,成為阿羅漢。若是不以證得阿羅漢的小果為滿足,發心再進一步,修菩薩道,便是回小向大,趨向大乘的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這是無色界四空天。若在色界天,修習捨定之時,捨定成就了,厭棄有色,願意滅色歸空,討厭色身,諸多障礙,於是修習空觀,滅色歸空,不但身空,連住處亦空,這一類叫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諸礙既消,不但滅身依空,連所依之空亦無,唯依於識,即第八阿賴耶識,亦叫藏識,此識含藏生滅與不生滅,為染淨所依。第七末那識,內依此識現執法,外托六識緣塵而執我。今色空既滅,末那無境可托,故外緣半分粗相之我執已滅,內緣半分八識微細之法執尚存,這一類叫做識處定。壽四萬大劫。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空和色都消滅,連半分微細的末那識,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起現行,單獨留下一個阿賴耶識。這識是無分別的,故只覺十方寂然不動,空無所有,連身心世界,都無可住之處,這一類叫無所有處。外道昧此為冥谛。這天壽命六萬大劫。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一)八識亦名藏識,即如來藏性,原是寂然不動,但行者如欲以定力,深入窮究把它掃盡。怎能窮盡?即以定力壓它使不起現行;現行雖不起,而識性猶存,故說若存不存,若盡非盡,這一類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
(二)以前有一修行人在水邊修定,將要入定時,魚在水裡跳躍,激動水聲,使他不能入定。他就生起一嗔念說:“真討厭!如果我有神通,便變做一支飛狸,來把你們食光。”魚似懂其意,不敢再來打擾,他終於修成功,生至非非想處天。但天福享盡,終墮落為飛狸,專食魚類。及至釋迦佛出世,為他說法指點其錯,他才明白,再生人身出家修道,終成阿羅漢果。所以修道千萬不可有嗔恨心,有嗔恨心就要受果報。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這四空處天,前二天是窮境,後二天是窮心,欲令心境俱空,而不了解空的道理。凡夫不知人空,羅漢不知法空,其實心與境本來是空,豈待銷滅而後空?若從五不還天修習聖道,以窮空之定力,來斷盡三十六品思惑,便可證得人我空,成為阿羅漢超出三界。如果從此保守不再前進,還是不回心的鈍根陳羅漢。利根則能回心向大,少修二十萬大劫,即超三界而得成佛。如果從無想外道天,或從廣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禅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回,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阿難!上面所說的六欲天、四禅天、以及四空天。除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所住以外,其余各天,都是凡夫所修得的善業為因,得到善果的酬答,酬答盡了,依舊要墮落輪回。至於各天的天王,都是大乘菩薩,住在正定之中,以游戲神通,寄居於天王之位,來濟物利生,成就自己的功德,漸次增進,回向無上菩提之果,而入聖倫。所修者都是楞嚴大定,妙修行路,故得證涅槃正果。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阿難,這四種空處天,前二天是身境全空,是身滅盡,後二天則識也不起,是心滅盡。身心既已俱滅,定性亦得現前,已無四大質礙之業果色,唯有清淨四大之定果色,更無漏天眼方能看見。從此空處始,至非非想處終,依正皆空,所以叫做無色界。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以上所說這些三界二十八天,都是由於不明白本妙的覺性,本明的真心,原自清淨本然,一塵不染,以致從迷積迷,以妄逐妄,妄有三界,復於三界中,隨著自己的業力,捨生受生,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的七趣。補特迦羅,譯作“數取趣”,即數數取著,諸趣受生,各隨業因,而受同類之果。
復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
復次阿難,三界之中,還有四種阿修羅,譯作非天,有天福而無天德。女修羅貌美,男修羅貌丑,又好飲酒,性嗔多妒,分胎卵濕化四生,於人天鬼畜四趣受生。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於鬼道,即鬼趣阿修羅,因有善願善心,護持佛法,或護經咒,或護禅戒,由於護法善業,得捨離鬼趣,而生阿修羅道,以護法因,獲神通果,可以入虛空界居住。此類是從卵而生,卵生能飛,但仍屬鬼道。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若於天中即天趣阿修羅,從天道中來的,因欲界天,以少欲為德,色界天以梵行持身,若梵行稍虧,情欲稍重,就被貶離天道,墮落於修羅道中。唯福報與天道相似,所住之處,近日月宮。有阿修羅王,住在須彌山側,於欲界中,隨意能變現大小身體。這種阿修羅是由胎生,胎因情有,故情欲同人,雖居天上,但仍屬人道類。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有修羅王,是天趣修羅,因為在人道之時,有建功立業,為國爭榮,然性好斗,凶勇多嗔,死後為阿修羅王,福報同於天上,能驅使鬼神,禍福人間,以神通力能洞徹諸天,無所畏懼,又不肯受諸天統治,時常要和諸天爭奪權利。這種阿修羅是從人間化生到天上,故屬於天道類。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阿難!還有畜趣修羅,是從畜生道中來,福德微薄,為修羅中最卑劣之一種。他們思食雖然得食,最初入口時全是美味,但最後一啖,竟變成青泥之味。他們生於大海中心,潛藏於水穴之內,白天則游行於虛空,受天趣修羅驅使,晚上又歸宿於水中,以息勞役。因系濕氣化生,故此屬於畜生道之類。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阿難!以上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道,精細地研究起來,都是昏昏沉沉的生滅相,從妄想去受生,隨妄業去受報。如果用妙明無為之心來觀察,則七趣皆如空中華,並無實體,只是一個虛妄的名相,實在是沒有頭緒可追尋的。
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YIN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YIN。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阿難!這些眾生,因不認識妙明的本心,故枉受輪回,經過無量數劫,還不得清淨,這都是因為隨順貪嗔癡之心,而造殺盜YIN之業,致有三途惡道。若能不殺、不盜、不YIN,則上生天道。有三毒就有三途,無三毒就生天界。一有一無,一沉一升,互相傾奪,便有輪回流轉。是善是惡,皆屬有漏,所以都不能超出三界,而要受生死輪回的苦報。
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YIN。雲何更隨殺盜YIN事。
若欲脫離生死之苦,就要悟無作本心,悟後起修,修耳根圓通法門,以妙理發妙智,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得證首楞嚴大定,妙常寂之境現前,則有無兩滅,善惡俱亡,了不可得,連不可得亦無,人法皆空,心境一如,怎還有不殺、不盜、不YIN之心?心尚且沒有,雲何更隨凡夫外道,而做殺盜YIN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