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昙等。

  在四生中,佛獨說講人道胎生。因欲令人知所從來。人是從哪裡來的?都是從愛欲而來。這個愛,談情說愛是男女都喜歡的,尤其是你們美國人更喜歡。其實愛欲就是生死之根本,沒有愛欲才能了生死。注意愛欲,亦能了生死,這是怎麼說呢?因人皆從欲愛而生,亦由欲愛而死。好像而所的糞蟲,從廁生,從廁死。欲愛從哪裡來呢?從無明來。欲愛令人昏迷,能注意便能明白,能明白便能看破,若海無邊,回頭是岸。看破欲愛,才能早日了生死。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中陰身投胎的時候,只見大地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見。但父母有緣處,就見有一點點光,這是妄見和無明所發之色相。即乘光趨外投胎,因妄明見妄境,就生出欲想。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男見父,女見母,皆為異見,就生憎心。男見母,女見父皆是同想,就生愛心。

  【流愛為種,納想為胎】:這個想及愛流入於父精母血中,就成為受生的種子在父母方面接受這個想及愛,就於赤白二谛內,結成為胎。

  【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以父母交媾為助緣,因緣和合,就能吸引過去同業感而入胎。如磁吸鐵,雖相隔千萬裡遠,亦能吸入。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昙等】:以想愛為親因,以父母交媾為助緣,有這因緣遂能結合成胎,就生起羯羅藍和遏蒲雲等。

  胎的長成:初七日名羯羅藍,譯作凝滑,即由父精母血凝結成柔滑。二七日名遏蒲雲,譯作泡,成為泡狀。三七日名閉戶,意是軟肉。四七日名羯南,意是硬肉。五七日名體羅奢怯,意是形位,亦即枝節,四肢枝節具備。

  納想為胎這個想字,即第八識,亦即中陰身。中陰身前身是人就現人形,中陰身前身是畜生就現畜生形,人生時第八識最先到,無明一動,則無論相隔千萬裡,都可以即刻到有緣的父母身上投胎。死時第八識最後去,要完全離開,身體才凍硬,所以說:“去後來先作主翁。”

  按十二因緣來說,男女問題是最初因。為何男女會生欲愛,這便是一念無明。什麼是無明?無明是無光明,迷惑了不知道。在迷惑不覺中生了欲念便是無明。無明緣生,行就是交媾行為。行緣識,即中陰身投胎之第八識。識緣名色,即形色四肢具備。名色緣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緣觸,即觸覺。觸緣受,即領愛。受緣愛,有領受就發生情愛。愛緣取,有愛便有取。取緣有,取為己有。有緣生,有有所以要生。生緣老死,有生便有老死。如是相續,生而死,死而生,輪轉不停,都在十二因緣裡,滾來滾去。如明白十二因緣,便不被生死轉。故要了生死,最緊要斬斷欲愛。欲愛斷,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十二因緣有順生門及還滅門,這是還滅門。緣覺觀十二因緣,深知人之來源,種子不淨,因緣不淨,所以怕生。但斷無明,無明斷,生死亦斷,這是斬草先除根的順序。

  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這胎卵濕化四生,是各隨他們所應感的業因,而應以業果。胎生的乃因欲愛迷戀之情,所以成胎。卵生是因亂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如母雞孵蛋,終日坐在卵上,一刻不離。濕生則系濕氣和暖氣而生。化生以厭舊喜新,離此托彼,自有變無,自無化有而生。四生因緣,亦各有多少不同。如胎生有三緣:父、母和己業。卵生四緣:父、母、己業,再加暖緣。濕生只業、暖兩緣,即己業和日光溫暖之緣。化生只有自己業緣而己。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這情想合離曰生,皆因業感多少而受果報,更相變易即互相變化遷易。情變為想,想愛為情,或捨合為離,或易離為化,彼此變易不定,沒有主宰。只是隨業而受報,隨善惡之業,而受升沉之報。如善業則上升為天為人,惡業則下沉為鬼為畜。以這因緣,四生轉換,三界升沉,死此生彼,相續不斷,沒有停息之日。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富樓那,妄想和情愛結在一起,就生欲愛不能捨離。即是說,同想成愛,乃是結縛之因。由想愛既深,如膠似漆,就不能擺脫。既然深結生緣,所以世間的父母子孫,遞代相生,沒有間斷。這一類眾生是以貪欲為其受身之根本,因同想成愛。愛則生欲,欲則受身。故貪欲為受生之本,就代代相生不斷。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由於貪愛而有身命,既有身命,大家都要找有營養的東西來滋養身命,所以就貪不能止。只知滋養,不顧殘忍。故在世間,卵胎濕化四生之類,都是以強欺弱,弱肉強食。大鳥吃小鳥,大獸吃小獸,大魚吃小魚,大蟲吃小蟲,互相吞食。又如夏天時蛇吞老鼠,但冬天時蛇常冬眠,就反為老鼠所吃。這類皆以殺貪為其生死不斷的根本。

  佛在世時,有大鳥名大鵬金翅,其翅長三百由旬,每一由旬等於四十裡或六十裡或八十裡。它最喜歡吃龍,逢饑餓時,便把翅膀一扇,將海水扇開,然後啄吃海龍。當時海龍幾乎被吃光,故龍王到佛處求救。佛同情所請,即招大鵬金翅鳥至佛前,告訴它說:“以後不要再吃龍,以免斷絕龍種。”大鳥說:“若不吃龍,則必餓死!”佛說:“不會的。我和我的弟子,以後每逢吃飯時,都給你送飯。”故佛教裡,僧眾們每午餐時,一定念變食真言,然後將少許飯(七粒米)送至外邊,這便是送給大鵬金翅鳥吃。並念施食偈曰:“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人食羊肉,羊豈甘心為人食呢?等到宿業還完後,就會托生為人。食羊之人,又豈得世世為人呢?等到惡業成熟的時候,就墮落為羊。人羊轉換,互償舊債,互來相食。不獨人之與羊,乃至十類眾生。(十類眾生是:胎、卵、濕、化、若有想、若無想、若有色、若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共十類)亦是這樣。生生死死,輾轉報復。我殺你,你殺我;我食你,你食我。這惡業是與生俱來,寸步不離的。這是以盜貪為本。不予而取叫盜,殺羊而食其肉,是犯盜貪戒。有人不信這理論,如不信不妨試試,只可惜一墮落畜生,就不容易聞法修道。所以佛經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又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所以要趁做人的時候,趕快修行。佛法難聞,好像在美國來說,有多少人能講楞嚴經,又有多少人能聽楞嚴經。

  在梁武帝的時候,佛法甚盛。無論家有喜慶哀喪,皆請法師念經,來說幾句吉祥話。當時有一富翁,娶孫媳婦,就請志公來念經。志公一進門便說:“古古怪,古古怪,孫子娶祖母。”什麼原因呢?因孫兒兩歲多的時候,祖母病重將死,就拉著孫子之手說:“我什麼都不掛了,只有這個小孫子放不下,將來有誰人照顧他呢?”拉著小孫子之手而死。死後見閻王,閻王說:“既然你這樣掛念孫子,就放你回陽間做他的太太吧!”所以她就投胎為女身,長大後,遂被孫子娶回來做太太。為何志公這樣說呢?因志公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能知道前生的事。他又望裡面看,就說:“女食母之肉”。原來有個女孩正在吃豬蹄,是她前世母親,而今生投胎為豬而被殺。又往鼓樂房看,說:“子打父皮鼓。”有人在打鼓,鼓皮正是他父親前世做驢之皮。又往炕上看:“豬羊炕上坐”。前世都是豬羊,現在卻轉生為人,坐在炕上。又往鍋裡看,“六親鍋裡煮。”前生是六親眷屬,今世卻墮落為畜生,為前世之豬羊來烹煮。所以志公禅師歎道:“眾人來賀喜,我說都是苦。”眾人都來賀喜,我則說都是痛苦啊!這就是眾生互相啖食,互相殘殺的例子。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負即是欠,你欠我命,你就要還我命。我欠你命,我亦要還你命,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必定要互相償還。就是今世僥幸不還,但千百劫後,怨仇相遇,亦一樣要還清。因此之故,眾生時常在生死苦海中,不能出離。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愛心生出就是無明,你愛惜我的心,我亦憐惜你的色,這是無明惑業為因,現行為緣,想愛永結同心,不願分離。就經百千劫,都被欲愛所纏縛,不得脫離。男女癡愛纏綿,山盟海誓,永不分離。甚至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即是百千萬劫,如膠似漆,不能分離。

  唯殺盜YIN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業果的由來,皆因殺生、偷盜、YIN欲,這三種貪習種子作為根本。有這種因緣,所以業果就相續不斷,沒有停止的時候。

  業果相續支持眾生相續;眾生相續,支持世界相續;世界相續,又回來支持業果相續,來回不息。如果覺得這個花花世界是好,就在這裡玩樂,如果覺得不好,就趕快回家。家在哪裡呢?就在佛的常寂光淨土。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富樓那!如上面所說三種相續——世界、眾生、業果——皆是顛倒妄相,從真起妄而有,亦是覺上加明,而變為無明。從無明便生虛妄的了知性,因而發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既從妄見來,終而復始,沒有停息之日。

  所以一切有為法都是從無明所生,無明是有為法之母體,故我們要破無明,才能見到佛性。不破無明,就不能見佛性。

  古語說:“生時糊塗去時迷”,人生便是這樣,生時不明白從何而來,死後更不知往何處而去。一天到晚,為名為利,為衣食住,忙忙碌碌,有何意思!人生最多不至一百歲,所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少年後除老,,中間所余無多時,又有一半睡著了!”少年即十五歲之前,無多大作為。年老即臨死前十五年(此指一般人,不包括意外夭折者。)老年時,身體龍鐘,眼花耳聾,牙脫發白。故除了十五少年及十五老年,中間再除睡眠、穿衣、吃飯,所以最多只有廿多年可做事,時間是很短促的。

  這使我記得一個公案。從前有三位老翁,大家大過年時聚餐談話。其中一位六十多歲老翁說:“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明年又少誰?”意思是今年大家在一起,不知明年誰先死。一位七十歲老翁說:“你說得太遠了。我則以為,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即是今晚脫鞋襪睡覺,不知明天還能不能起來穿鞋襪呢!最後八十歲老翁則說:“你們都說得太遠。我則以為這一口氣出去,不知那一口氣能吸回否?”即是隨時都會死。他們都為生死而擔心,但是否能了生死,還是一個謎。除非遇明師善知識,指點他們了生死之路,才可以解決生死問題,才不致在生死輪回中流轉。

  又有人死後向閻君訴說:“何不先通知,使我可先預備。”閻君說:“已通知你很多次了,好像你鄰居小孩出世而夭,這是第一次告訴你,人命是無常的。又你之眼花、耳聾、牙脫、發白,皆是屢次警告你,時日無多,死期將至。但你還執迷不悟,還來怪我不先通知。你既然這樣愚癡,又吃太多肉,現在業果成熟。就打發你去投胎為豬吧!”

  業果相續的問題,真是危險,諸位應該早日反省,怎樣才能了生死,不再輪轉生死海中。有人說:“我要出家修道,才能了生死。”要出家,便要真心出家,如法持戒,專誠修行,不是說出家便出家這麼容易。有人說:我現在才覺得,人生真無意思,不如早點死更好。這是愚笨的思想,就如上邊所說,太愚癡,便會墮落為豬,不知何時才能轉生為人。你們現在學楞嚴經,楞嚴經是開智慧的寶典,要好好地學,便能徹底明白世界、眾生、業果相續的道理,漸漸與它脫離關系,冀得早日解脫。如果和誰都無關系,豈不變成孤立嗎?不會的,你已和佛有關系,和菩薩做親戚,和阿羅漢做兄弟,怎會孤立呢?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

  富樓那聽完佛說明三種顛倒相續因緣之後,又再問佛:假若這個本來就是妙覺,根本就是妙而覺明的,即是等於如來藏性。不增不減,在佛的份上也不多一點,在眾生的份上也不少一點。佛具足本妙覺明,眾生也是具足本妙覺明。既然是這樣,為何無緣無故又生出山河大地以及種種有為之法相呢?

  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富樓那生起一種懷疑心來,懷疑眾生的因性,即佛性是有開始。但佛的果位是否亦有終了的時候?即眾生有開始做眾生的時候,佛是否亦會終了不成佛,再做眾生呢?所以再問佛,如來現在已得到妙空明覺,已經反妄歸真,沒有習漏亦沒有迷惑了,但不知山河大地,以及種種有漏習氣——將來會不會再生出來呢?就是說如來現在已證果成佛了,但將來還會不會再生出無明來呢?

  眾生是由無明生出來的。成佛之後就沒有無明。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是從無明生的。等覺菩薩,只是等於佛的覺悟,還沒有證到佛的果位。佛的果位稱做妙覺,因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樓那以為山河大地都是從無明生出來的,都是依真起妄,依真覺而生出無明來。那麼成佛後,習漏已盡,是否將來還會生出無明來呢?佛聽富樓那這樣問,就告訴他:譬如一個迷途的人,在一個聚落,即大家居住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把南方當作北方,那麼他是不是失去北方呢?不是的,南方依舊是南方,北方依舊是北方,只是他迷失方向和本覺,就生出無明來。你認為這個迷惑是因迷而生出來,還是因悟而生出來呢?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悟非生迷。雲何因悟。

  富樓那答:像這個迷人,一定不是因迷惑而生出迷,亦不是因覺悟而生出迷,為什麼呢?因為迷本來是無根的,迷根本沒有種子,怎會生出迷來,好像草有根有種子,就會生出草來。既然已經覺悟了,更不會再生迷惑。因迷和悟是相對立的,有悟便無迷,有迷便無悟。怎可說迷是因悟生呢?

  其實人本來就沒有無明,若背塵合覺,就無無明。背覺合塵,就生無明。在光明方面,就有智慧;在黑暗方面,變成愚癡。無明就等於一個影子,一面鏡子反照出來的影子。鏡子本來無影,只因外影的影像而映現出來。即是在真覺上不能生出無明,無明只是依真起妄,而生出來。好像影子,依本身才有影子。

  這裡的迷喻無明,悟喻本覺,既然已是無明,怎會再生無明呢?既然已覺悟,當然不會再生無明。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雲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迷人把覺當作迷,把迷當作覺,所以失去方向,以為南是北了。聚落本是眾人聚居之村,這裡則指如來藏性。迷人指眾生生出錯覺妄念。南北相反則表示真和妄相對應。

  好像人們任性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是對。遇到人家順從你,對你好的時候,便生歡喜。人家反對你,對你不好的時候,便大發脾氣。這便是顛倒,便是惑南為北。

  佛告富樓那,那個正在迷失方向的人,忽然有開悟的人指示他正確的方向,引導他反迷歸正,走回正覺之路。那麼,你的意思如何呢?這個迷途的人,得善知識指點其正路後,是否還會更生迷呢?富樓那答:不會再迷了!世尊。

  我們在迷時,就如在作夢,但自己不知道。夢見升官發財,甚至做皇帝,享盡富貴榮華。若有人告訴你,你是在作夢啊!可是作夢的人,怎樣也不肯相信。等到夢醒的時候,才知道剛才確實做了一個美夢,還依依不捨地留戀回味,好像呂洞賓做黃粱夢的時候,也不相信自己在作夢。當他醒過來才說:“啊!我才作了一個好夢,為何醒得這樣快呢?”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終日忙忙碌碌,跑東跑西,為名為利,患得患失,生出種種貪嗔癡執著。等到開悟了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都是顛倒。既開悟了就明白以前之顛倒,不像作夢時,醒後還留戀夢境。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佛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就像迷人一樣,得到悟人指點正路,便不會再迷,為什麼不會再迷?因為迷本來是無根,迷的性畢竟是空的。在以前根本沒有迷,只是一種妄想,好像有迷之感覺。一旦明白了,覺悟了,這個迷就會消滅,哪裡還有迷呢?既然覺悟,亦不會再生迷,好像佛已經覺悟,就不會再生無明。

  人,誰沒有妄想?妄想紛擾,沒有停息,但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當你的妄想一生起時,便立刻溯本求源,找出妄想的母親。但妄想根本沒有母親,既然找不到,就不會再生妄想了。

  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

  又好像眼睛有毛病,生了翳障的人,看見空中有很多美麗的華。虛空為什麼會有華?就因為眼生翳障才看見,如果翳病醫好了,空華也就不見。可是有些愚癡的人,還想在空花消滅的地方,來等待空華再生出來。

  這裡“翳人”譬喻無明的眾生,以無明力轉換本有的智光,成為能見的妄見。“空”,指真空。“空華”,喻山河大地,各種有為相。雖是無明滅,萬法空,但萬法本來是空,不必等無明滅才空。肅有無明妄見的時候,身心世界,何曾實有?亦正如空華,不必等醫好翳病,才知空華消滅。當翳眼看到空華的時候,應知道這不是真實而是虛幻。正像如來已證妙空明覺,沒有無明的疑惑,哪會生出無明的幻相呢?

  汝觀是人為愚為慧。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問富樓那,那個站在空華消滅的地方,等待空華再生的人,人說他是聰明還是愚癡?富樓那言,虛空根本就沒有華,只不過眼病才妄見空華。看見華在虛空消滅,已經是顛倒執著,還要等待華再出現,(敕即命令之意思)。這樣的人,實在是顛狂,怎可說這種狂人聰不聰明呢?

  “狂”就是顛狂,所謂:重陽者狂,重陰者顛。重陽就是火氣太大,重陰就是水分太多。亦可作貪名的人叫做重陽,貪利的人叫作重陰。世界上其實只有二種人,一種貪名,一種貪利。貪名的人最喜歡人家給他戴高帽子,喜歡人家贊歎他。其實戴高帽子的人,叫做無常鬼。人死了,無常鬼就來捉他,無常是不吉祥的意思,所以還是不要戴高帽子了。至於貪利的人費盡心機,不擇手段的賺錢,甚至想盡辦法去騙人家的錢。一旦死了,只是兩手空空,不能帶分文歸去。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佛言。如汝所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佛說:好像你解釋的道理一樣,為何你反來問我,諸佛已證到妙明真空的本體,怎麼還會生出山河大地呢?諸佛如來亦和眾生一樣,給善知識指示後,覺悟證果,就不會再迷了。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

  又如金礦裡的金,在未開礦之前,是混雜不純的。等到開礦鍛煉之後,除去雜質,便成純金。既成純金,便不會再有沙土混雜。又如木頭可以燒成灰,但灰就不可以再成為木。

  這裡的木喻煩惱,灰喻涅槃。木不能自成灰,必須經過火燒。火喻智慧,用智慧斷除煩惱,出離生死,才得證涅槃。證了涅槃,便不再生煩惱,如灰不重為木。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十方諸佛,皆已證得菩提正果,涅槃妙德,了卻煩惱,而成真明。就如純金不再變成沙土,灰不再成為木一樣的道理。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樓那,你以前曾問,地水火風四大的本性,我已告訴你,四大的本性是圓融,周遍法界的。但你仍然懷疑,水火兩性不能相容。你要知道,水火雖然是沒有思想,可是也有它們個別不同的性質。水有水性,火有火性,肉眼是不能看見的。它的性是充滿虛空,周遍法界,如對太陽就可以取出火,對著空氣,就可以取出水,這就是因為虛空具足一切性,什麼性都包括在虛空裡。你又疑虛空及大地,一礙一通,怎能充滿法界而互相容納。你以為虛空是空的,就不應該有大地;大地是實的,就不應該有虛空。有空就無地,有地變無空。既有地又有空,怎可說是周遍法界,互相容納?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富樓那,我現在舉個比喻給你釋疑。譬如虛空的本體是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沒有一切諸相,可是虛空是不會拒絕所有一切相,自然地發揮它們的性能啊!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霁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什麼原因呢?富樓那,在太虛空裡,太陽的光照出,就有明相;有烏雲聚集的時候就有暗相;風吹起的時候就有動相;雨後天晴就現出清相;地氣凝聚的時候就現出濁相;塵土紛飛、土和風混合便現出霾相;水澄清就現出映相。(水清而有光輝叫映,塵土紛飛、隨風雨而下叫做霾,雨後天晴叫做霁。)

  於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

  你的意思認為怎樣呢?這些不同方式的塵相,是因日、雲、風、雨而顯現呢?還是因虛空而有呢?若說是依從日、雲等緣所生,則墮因緣。若說從虛空而有,則墮自然。富樓那,假若說從彼諸緣所生,那麼日照的時候,光明既從日生,則十方世界虛空,應當同屬日光的顏色,為什麼在虛空裡,又看見一個圓圓的太陽?若從虛空生出光明,空性是恆常的,那麼當時常有光明,為什麼在半夜,有雲霧的時候,又看不見光明?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你應當知道,這種光明,不一定從太陽而來,也不一定從虛空而有,但又離不開虛空和太陽。究竟從哪裡來?是從如來藏性發出來的。

  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雲何诘其相陵滅義。

  從形相上看起來,像前面所說的,一個日影變成二個日影,這都是虛妄塵影,循惑發現,似有而非真,無可指陳的。就像空華,本無所有,若再追問它的陵滅,好像要求空華再生,結為空果,真是迷上加迷。怎可以問它互相欺淩毀滅的意義呢?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復問不相容者。

  你觀如來藏性裡面,本來是真的,並無一切妄相。這個唯一妙覺圓明真心,本來沒有地、水、火、風等相,只是如來藏性裡,具足一法,一切性能。雖然具足一切法,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和一切功能,但是都能相安無事,各得其所,不會互相陵滅。你怎麼還不明白,還要追問不相容納的道理!

  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真妙覺明之心,和虛空不拒群相的道理是一樣,也是不變隨緣,圓融無礙的。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這五句是說,地水火風空,這五大有時候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間發現。後兩句“若俱發明,則有俱現”,是指同處同時,皆可發明。這個明字是指循業之意。汝字則包括九界眾生。“汝以空明”者,就是菩薩循淨業,即現虛空身。凡夫循染業即現空無邊處等。如果以“地明”,則菩薩循淨業現實報莊嚴土,凡夫循染業則現有漏穢土。如若水、火、風明,則菩薩現慈風遍拂,廿露遍灑,毫光遍照。凡夫則有水火風三種災厄。“若俱發明,則俱顯現”,如天人見水似琉璃寶地,可以履之而行。凡夫見水是水,可以取為飲料。餓鬼見水是火,雖渴而不能飲。這皆是循業所感而顯現出來的。

  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

  怎能一起發現出來呢?富樓那!好像在水中現出自影,有兩個人站在一起,一同觀看水中日影,則只看見一個日影。如果二人分開行走,一個向東,一個向西,那麼,日影也就跟著他們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好像變成二個太陽一樣。可是太陽根本只有一個,而且沒有准確實在的地方。

  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你不應該強辭為難地發生疑問說:這日影只有一個,為何東西分行就變成二個?但為何在水中又只有一個,這樣輾轉反復來說一個和兩個,無非都是遍計虛妄,究竟沒有真理可作憑據呢?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富樓那!你等以為色和空,在如來藏裡面,互相不容,互相爭斗!不會的,因如來藏的本體,雖然不變,但它會起隨緣之用,與妄心相應,就生起粗境。因此色和空之相是周遍十方法界。

 

上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3)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