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車,車上乘客擠得像沙丁魚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覺得某個人的雨傘尖碰到了他的腳踝。他本想轉頭對那不知輕重的人還以顏色。但車裡實在太擠了,他根本無法轉身。當車子搖晃時,那雨傘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漸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訓斥對方一陣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終於有了回轉余地,憤怒地以皮鞋頂開那刺人的雨傘尖,並轉身以最嚴厲的表情怒視那個「不長眼」的乘客。
結果他發現對方竟是一個盲人,刺到他腳踝的並非他想象的雨傘尖,而是她的拐杖!他心中原本難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無蹤,而腳踝似乎也不再那麼疼痛了。
為什麼整個感覺會突然轉變呢?沒錯,是想法變了。表面看來,這個人的憤怒是起因於刺痛他腳踝的「那個人」,但其實是來自「這個人真魯莽又無禮」的想法。
所以,當他發現對方是個盲人時,他的「想法」變了,隨之「感覺」也就轉變。
《莊子》中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
在一個煙霧彌漫的早晨,有一個人劃著船逆流而上。突然之間,他看見一只小船順流直沖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聲大叫:「小心!小心!」但船還是直接撞了上來,他的船幾乎就要沉了。於是他暴跳如雷,開始向對方怒吼,口無遮攔地謾罵。但是當他仔細一瞧,發現是條空船,於是氣也就消了。
如果你被樓上的人灑了一身水,你很可能會對他大聲叫喊,甚至大罵。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濕,即便你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也不會大發雷霆。
所以,你慚慚會懂得:很多時候,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傷害你的是自己對事情的想法與看法而已!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千山過盡,暮雪白頭,人生如何說,人生如何活,時光悠悠,留給生命的就是那份淡然的思考,活了一場風雨寥廓,才知了,隨緣是一種與世間相處的最好方式。
什麼是隨緣?隨緣是:睡醒了睜眼,起床了洗臉,下雨了打傘,天冷了穿棉,不機靈就發呆,病好了就出院,如是簡單,輕松;要緊的,拿不起,就放下。
隨緣不是悲觀,是適宜。不說過分話,走路多看路,數一數自己的呼吸,累了歇歇困了眠。人世間,知鹽鹹醋酸,品茶濃茶淡,才能隨緣;看開了,想通了,自然隨緣。
隨緣不是消極或者回避,更不是妥協。人生在世,是時代的經歷者、參與者、分享者,更是一個快樂的見證者,當你學會用以一種不怨尤、不強求的心理對待生活,用一種不躁進、不悲觀的態度細數歲月的時候,命運就是我們活過人生的一場收獲。
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一種平和豁達的人生觀,也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對生活不挑剔,不分別,不背離,一張坦蕩的笑臉,陽光,快樂,任由世事變遷,苦樂隨緣,得失隨緣。
生活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用一種淡泊,隨遇而安,隨緣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緣於大河的波濤洶湧,隨緣於溪流的涓涓而來,隨緣於親朋好友的真情關懷,也隨緣於陌路朋友的真心指引。能隨緣,鍋碗瓢盆皆絲竹,山水風雨盡清音。
隨緣是對生活的一種善加抉擇,是快樂他人的快樂,憂傷他人的憂傷,是恆順眾生,快樂地融入周圍人的生活。真正做到了隨緣,每個人都可以更慈悲,更少牢騷,更少那些累心的閒氣。隨緣,是善良在晴天裡的和風,雨天裡的傘。
隨緣是創造快樂的生活智慧。看破一分,受用一分,隨緣一分,幸福一分,捨棄一分,自在一分。浮生原本半夢半醒間,糊塗過,常隨緣,快樂在其中,幸運在手邊。
隨緣不是盲目的隨方就圓,而是創新自我的人生,開辟一種嶄新的人生價值。我們常說隨緣不變,善良不變,真誠不變,慈悲也不變;但面對紛繁的世界,還要學會不變隨緣,以“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胸懷,積極順勢有所為。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