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21[受持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全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三: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三、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二(受持之方法)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戊二(論義)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後行。

  己二、正行:

  正行是受持菩提心。菩提心有勝義谛菩提心和世俗谛菩提心。勝義谛菩提心是通過修行證得的,世俗谛菩提心是通過儀軌受持的。在雪域藏地,大乘佛法主要講兩大儀軌,即廣行派和甚深派。兩個宗派都有受持菩提心的方法、儀軌。廣行派是由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然後通過無著菩薩傳下來的。藏地有這個傳承,是阿底峽尊者把這個傳承傳到了藏地,然後一直持續到現在;甚深派主要由文殊菩薩傳給龍樹菩薩,這樣傳承下來的,雪域藏地主要是由靜命論師傳承下來的。

  我們自宗寧瑪派主要用的是甚深派的傳承,也就是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講的儀軌。寂天菩薩是甚深派的傳承,《入菩薩行論》裡講的也是甚深派的傳承,這也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儀軌。

  世俗菩提心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廣行派一般是以兩種儀軌分開受持這兩種菩提心的,先受願菩提心,再受行菩提心。但是我們現在是按甚深派傳承的受持方法,即同時受持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我們平時用的儀軌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祈請諸佛菩薩、金剛上師們垂念,把他們作為見證人;第二個階段是皈依,皈依三寶。誰都可以受戒,包括菩薩戒,也能得到戒體。但是未皈依三寶的人受持菩提心,要得到戒體是很難的,一般是得不到的。所以首先要皈依三寶。我們天天念誦的“乃至菩提果,皈依諸如來,正法菩薩眾,如是亦皈依”這段偈頌,就是皈依。這是受持菩提心的一個前提條件;第三個階段是正行,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即同時受持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第四個階段是令自他歡喜。

  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

  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

  “如昔諸善逝”:“昔”指往昔,“善逝”指佛,比如說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等。

  “先發菩提心”:發心為了度化眾生要發誓成佛。往昔的諸佛如來也是要先發菩提心。要先有願,先有目標。

  “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他們行持菩提道,也是按程序、按次第行持的,一步步地行持六度萬行,行持一切菩薩的學處,最後成佛,轉法輪,度化眾生。

  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

  復於諸學處,次第勤修學。

  “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如往昔的一切如來,他們為了利益他眾而發起想獲得佛果的菩提心,然後行持菩提道,次第學修菩薩的一切學處,同樣我們也要先為眾生發心,為了度化眾生發誓成佛,因為只有成佛了才有能力度化眾生。

  往昔那些諸佛首先也是這樣發心的,我也要像他們那樣先發心,為了度化眾生發誓成佛。成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度化眾生。發菩提心要具足兩個條件,要具足二利,這是菩提心的法相,這些內容在前面都已經詳細地給大家介紹過了,不在此處重復了。

  “復於諸學處,次第勤修學”:我也要和往昔的諸佛一樣,次第行持菩提道,學修菩薩的一切學處。

  這裡講的是“按次第”和“勤修”,既要按次第,還要“勤修”。所謂“勤修”,就是勤奮、精進地修持。所謂“按次第”,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菩薩的一切所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學到菩薩的一切學處,這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一步一個腳印地去修,而且絕對不能放逸,不能懈怠,勤奮努力,精進修行。

  自己好好地思考、思考,好好地反省、反省:我們每天都當著十方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的面這樣發誓發願,做到了沒有?是不是“勤修學”?若是有些做不到,這是正常的;若是有些做不圓滿,也是正常的;但是你自己是不是盡心盡力了?

  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但不是誰都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不是誰都有這個福報的。我們學佛這麼多年,天天念誦這個儀軌,在所有的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面前發誓、發願“為眾生要解脫,為眾生要成佛”,看看自己是不是真心實意的,是不是表裡如一的?這個心是不是真的?

  只有自己解脫、成佛了,才有能力度化眾生。往昔那些諸佛菩薩為什麼首先要發菩提心呢?他們不是不著急去承辦眾生的利益,也不是不想直接去做,但是他們知道:自度才能度他,自覺才能幫助他人覺悟。所以他們發誓、發願:“我要修持成佛”,然後再去度化眾生。修持成佛是非常漫長的一個過程,但是他們為什麼這樣發願呢?因為沒有辦法。若是自己不解脫、不成佛,無法利益眾生,無法度化眾生。所以他們知道,雖然過程漫長,但是必須要經歷。

  現在有的人著急下山,著急去利益眾生,是不是有點太早了?你學佛才多久?你出家才多久?學佛沒有幾年,出家也沒有幾個月,就著急了,“是不是我該下山了?”“是不是我該度化眾生了?”自己應該掂量、掂量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內心。往昔的諸佛菩薩都沒有辦法,都是這樣做的——自己先解脫,然後去幫助眾生解脫;自己的覺行圓滿了,然後幫助眾生達到覺行圓滿。人家都是這樣發心的,也是這樣做的,是不是你例外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你現在想下山去度化眾生,這種想法不錯,有這樣的心願,值得我們隨喜。但是你要先度自己,先讓自己的覺行圓滿,到時候你不想下山可能也不行,不想度化眾生可能也不行,為什麼?因緣到了,福報到了。現在你不用考慮太多,比如“自己應該到哪裡去?”“應該度化何種眾生?”……這都不用考慮。當你真正成道、真正圓滿那天,你的所化眾生就在那兒等著你了,你的機緣自然而然就會到來。成佛以後,一切都是任運自成。這些都是你覺行圓滿以後的事,到時候根本就不用你考慮。

  如果現在你的想法和往昔佛菩薩的想法似乎是一致的,那就要跟往昔諸佛菩薩學。他們是先發誓成佛,然後再去度化眾生;他們為了成佛,精進地修持了菩薩的一切學處。你也要這樣,沒有別的辦法,就是此處所講的“次第勤修學”,先發誓成佛,然後再精進修持菩薩的學處。

  有些人著急:“自己學修一個月了、一年了,怎麼還沒有多大進步呢?還沒有任何成就呢?”心裡很著急啊……這是錯誤的。是要精進修行,但是要慢慢來。盡管沒有什麼境界,沒有什麼成就,也不要急,慢慢來,著急也沒有用,上火也解決不了問題。所謂“次第勤修學”嘛,沒有一口吃胖的,這裡強調“次第”,一步一步來。每個人的根基和意樂不同,每個人的善根和福德不同,所以你得慢慢來,只要你精進修行,最終一定能成就,最終一定能圓滿,這就行了。自己要次第修學,所以不要著急。但是若是你“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也不行。所謂“勤修學”,必須要精進起來,不能懈怠,不能放逸。

  為什麼說“次第勤修學”呢?這裡講的是修行的度,要適度,不緊不松。太著急了不行,太放逸了也不行;太緊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我們無論是誦經的時候,還是打坐禅修的時候,往往把握不了這個度,心態有時候太緊,有時候太松。若是我們能把握這個度的話,成就就非常快。不緊不松,這是個度,度裡面還有個點,若是我們能抓住這個點的話,那就是所謂的本面,當下就是圓滿,當下就是佛!所以這個很重要啊!

  你們天天念“次第勤修學”,恐怕都沒有深刻地去理解吧,沒有深入地去思維吧?現在我們學修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天天在聞法,天天在修法,但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般地學修。“哦,整個九加行都學修完了……”“哦,《入行論》十品的內容都學修完了……”但是什麼也沒抓到,什麼也沒得到,這叫走馬觀花。說明白沒有明白,說沒有明白也明白一點,這就是蜻蜓點水。百日共修結束了,《入行論》學修結束了,看看自己到底明白了什麼?到底得到了什麼?有什麼改變?有什麼進步?這裡有很多人不只參加了一次百日共修,參加很多次了,但是今年是這樣的,明年還是這樣的。藏地有一句話,去年是兩歲的牛犢,今年還是兩歲的牛犢,總也長不大。

  真的,自己好好思維、思維,好好觀察、觀察,自己到底怎麼樣了?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這絕對不是佛法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學是學了,修是修了,但都是走馬觀花地學,蜻蜓點水般地修,這樣學修是不會進步的,不會明白的,不會有任何的成就。我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要深入”、“要深入”。

  我們所學修的這些偈頌都是有甚深含義的。每天在念“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唱得都挺好聽的,“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復於諸學處,次第勤修學。”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這樣唱。早晚課的內容雖然在詞語上沒有什麼難理解的,但若是認真去思維,認真去領會,其中的含義很深啊!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一點進步?難道天天就這一個樣?我最怕的就是大家成為佛教油子。歷代祖師們講過,不怕別的,就怕成為佛教油子。不管怎樣剛強難化的眾生,通過正法也能調伏。但是佛教油子,即使通過正法,也難以調伏。他們表面上都懂,形式上都會,但是法不能融入相續。大家上早晚課已經持續兩三年了,現在根本就沒有意樂,快要上早課或晚課了,就會找成百上千個理由,能不來就不來。你看看,這就快成什麼了?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念早晚課?因為這都是精髓、精華,顯密一切的精髓、精華都包括在這裡面了。為什麼要反復這樣念?為什麼要反復這樣修呢?就是要我們深入去領會。但是我們沒有啊,只是在口頭上念。為什麼現在你們對上早晚課沒有興趣呢?為什麼沒有意樂呢?主要是沒有用心,心沒有進入那種狀態,沒有深入進去,沒有用心去領會這些內容。若是真正用心去深入地體會,能沒有感受嗎?能沒有境界嗎?如果你沒有什麼感應,沒有什麼境界,就說明你沒有用心,心沒有專注。

  若是想有境界,想有覺受,心一定要專注,邊念邊思維,邊念邊觀想。心和口盡量要一致,也許你剛開始時做不到,這是很正常的,慢慢做。先能做到一分鐘也行,然後慢慢就做到了十分鐘,再就能做到了半個小時,最後就能做到了一個小時。若是能這樣,整個早課、晚課的過程特別快,時間走得特別快,心中會充滿喜悅。念佛是一種享受,做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你有沒有這個感覺? 若沒有感覺,反而覺得是一種壓力,是一種束縛,那你就完了。現在怎麼辦?應該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嗡,桑巴RA,桑吧RA……”開始,用心一點念,專注一點念,感覺就不一樣了,不相信你試一試。

  大家念誦今天講的受持菩提心的儀軌時,也要這樣念。“祈請十方一切出有壞正等覺及十地菩薩摩诃薩眾及諸位大金剛持上師垂念我。”若是你用心,十方諸佛菩薩、一切具德的上師善知識,都在你的前上方,垂念著你,呵護著你,加持著你。多好啊!接著就是做皈依,然後是發菩提心。這時內心能不喜悅嗎?能不快樂嗎?

  很多人根本沒有這樣啊!有的人在那兒昏沉、打嗑睡,有的人身在修法的行列中,但是心卻在別處,到家裡看看這些家人,或者在那兒胡思亂想。如果你能一心祈禱,誠心憶念,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們會立即顯現在你眼前,立即就能夠攝受你,這是佛講的。如果你真正相信這個話,還敢在那兒打嗑睡嗎?還能睡得著嗎?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都顯現在眼前了,都來攝受你了,你還會在那兒昏沉、打嗑睡嗎?若是你真的相信,你的內心還敢胡思亂想嗎?根本就沒有相信。

  大家想解脫、想成佛的心若是真的,就不能再繼續這樣了。這樣下去很危險,也許你真的會錯過解脫的機會,會錯過成佛的機會。現在的這些外緣,也很難說會長久,也許不會經常有的。即使具足這些外緣,若是你仍然像剛才那樣學修,也許過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也很難成就。為什麼?因為已經過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了,你也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樣下去,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一樣的嗎?這樣下去的話,今年是這樣,明年也是這樣,後年還是這樣,也沒有什麼進步,慢慢地就成為佛教油子了,就更難教化了。

  大家應該好好觀察自己的內心,好好思維、思維。這都是你自己的事,解脫是你自己的事,成佛是你自己的事。你解脫了,若是我自己不修行,我解脫不了;你成佛了,若是我不修行,我也成不了佛。若是我能精進的話,你不解脫,我也能解脫;你不成佛,我也能成佛。若是我不精進,你成佛了,我也不能成佛;你解脫了,我也不能解脫。就像吃飯一樣,你吃飯了,只能你自己飽,我不可能飽;反過來也是一樣,我吃飯了,我會飽,你不可能飽。你不吃飯,你就會餓,甚至會餓死,但是跟我沒關系; 我自己若是去吃飯的話,我就不會餓,也不會餓死。因果就是這樣。總之,解脫是自己的事,成佛是自己的事。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講法,雖然我是個凡夫,但是我講的都是佛法,都是事實,大家要好好地對照、對照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有人說,“我學佛這麼多年了,出家這麼多年了……”你學佛這麼多年怎麼了?你出家這麼多年又怎麼了?沒有絲毫正知正見,學佛的時間再長也沒有用,出家的時間再長也沒有用,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到時候後悔的是你自己。有的人還想:“我很聰明啊,我有學歷啊……”聰明怎麼了?有學歷又怎麼了?若是沒有智慧,什麼也不是,一樣會煩惱、痛苦,一樣會輪回,一樣會下地獄!這與學問、知識沒有關系,智慧是修出來的。有的人覺得:“我沒事,我很有勢力,我很有能力……”那些什麼都不是,若是沒有智慧的話,那就是造業,將來要下地獄的。閻羅王不買這些賬,不認這些,只認善根和福德。所以大家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作聰明,應該以佛法對照自己,以佛法衡量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是在搞輪回,還是在搞什麼?

  今天講受持菩提心的方法,按道理今天應該通過儀軌受持菩提心、受菩薩戒,但是我們前幾天已經受持過了。為什麼要提前受持呢?因為前幾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殊勝日,我給大家傳授了菩薩戒,大家受持菩提心的同時也受持了菩薩戒,所以今天在此處就不再做這個儀式了。

  其實應該天天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然後不分晝夜,時時發心,時時受持。這段偈頌要念三遍,念第一遍的時候,心裡要想:自己已經得到了願菩提心的戒體;念第二遍的時候,心裡要想:我已經得到了行菩提心的戒體;念第三遍的時候,心裡要想,在我的相續中,這兩個戒體已經很穩固了。受持菩提心時,身邊若是有金剛上師或具德善知識,應該在金剛上師或具德的善知識面前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如果實在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觀想佛菩薩在面前,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平時我們通過儀軌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時候,也可以觀想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然後在他們面前受持,這也是可以的。這是正行。通過儀軌受持菩提心,得到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以後,就要守護這些戒體。

  對“次第勤修學”這句偈頌,也有另外的解釋方式。所謂“次第”,薩迦派一些大德們講,若受持菩提心的人是位利根者,應該以《虛空藏經》中所說的,受持十八條戒;若是位中根者,應該以《猛怒施主請問經》裡所講的,受持四條根本戒;若是位劣根者,則應該按照佛在《大力方便經》裡說的,受持願菩提心一條戒。《妙臂請問經》中講,一個大乘學者,應該依各自根基去學修如海菩薩戒。自宗寧瑪派據此認為,菩薩的這些學處猶如煙海般,依自己的根基來學修。若是根基比較好,福報比較大的,應該盡力學,多學一點;若是根基差點的,福報也差的,先少學點,然後再次第增上。對“次第勤修學”這句偈頌,也有這樣解釋的,也可以這樣理解。

  菩薩戒有十八條根本戒,有四條根本戒,也有一條根本戒。一個鈍根者、剛學修的人,可以先受持一條根本戒。我們這裡,大家自己看,如果自己能受持的話,就受持四條根本戒;若是再能精進受持的話,就受持十八條根本戒,還有很多支分戒。這些具體的內容、戒條,我們以前都大概地講過,在《善者戒行》那本書裡都有,大家可以學修。

  我們得到了願、行菩提心的戒體以後,就要守護這個戒體。

  已三(後行)分二:一、連接文;二、真實後行。

  庚一、連接文:

  智者如是持,清淨覺心已,復為增長故,如是贊發心。

  有智慧的人如是受持清淨菩提心,為了使菩提心永不退失,並且與日俱增,隨喜贊歎。我們已經受持了菩提心,相續中已經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了,為了令其不退失,並能日日增長、時時增長,所以應該贊歎隨喜。

  你若是發菩提心了,真的得到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了,那你福報太大了,太幸運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幸運!今天我們撿到了一百萬美金也談不上是大福報,談不上是幸運;但若是今天我們真正能發起菩提心,相續中能得到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大福報,才是真正的幸運啊!所以,自己要隨喜自己、贊歎自己。通過隨喜贊歎,讓自己相續中的菩提心不退失,還能時時增長,日日增長。

  庚二(真實後行)分二:一、令自歡喜;二、令他歡喜。

  辛一(令自歡喜)分二:一、因成辦自利而生歡喜;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

  壬一、因成辦自利而生歡喜:

  今生吾獲福,善得此人生,

  復生佛家族,今成如來子。

  “今生吾獲福”:今生今世我已經成為具有大福報之人。

  “善得此人身”: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無始劫以來,流轉於六道輪回中,竟然在今生今世得到了暇滿的人身,這是大福報啊!無數的眾生沒有得到人身,無數的眾生更沒有得到暇滿的人身,而我現在不僅得到了人身,而且得到了暇滿的人身,解脫就有機會了。

  “復生佛家族,今成如來子”:今天我又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脫胎換骨,不僅得到了暇滿的人身,還投生在如來的種姓中。我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相續中已經得到了戒體,成為了佛子——如來的心子。為什麼說自己具有大福報?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若是和成為佛子相比,得到人身也不算什麼;但是若是和三惡道的眾生相比,得到人身,尤其是得到暇滿的人身,那是極大的福報啊!與普通的人身或小乘修行人相比,投身如來種姓中而成為佛子,這是極大的福報啊!得到人身是福報,得到暇滿的人身是大福報,發菩提心、受菩薩戒而變成了佛子、如來的心子,更是極大福報!自己得到了這麼大的福報,多幸運啊!

  大部分眾生都在地獄裡,要得到人身非常不容易。人的數量其實沒有多少,現在地球上有60多億人口,其中遇到正法、得到暇滿人身的人極其罕見,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機會。而在這60億人口裡,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而成為佛子的人更是罕見。在那麼多眾生,那麼多人,那麼多學佛的人裡,我們成為了佛子,相續中得到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不知這是我們哪生哪世修來的福報啊!如果自己不懂得珍惜,不覺得稀罕,那你還是沒有變為如來的佛子,沒有變成如來的心子。大家仔細想一想,這樣的人極其稀少,而你就成為其中之一了。若是你今天真正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真正成為佛子了,解脫就在眼前,成佛也就在當下。

  爾後我當為,宜乎佛族業,

  慎莫染污此,無垢尊貴種。

  接下來,發誓:既然自己已投身於如來的種姓中,變成了佛子,從今以後,我的身口意三門都應當用來做佛的事業。“我已經投生在如來的種姓中了,從今以後,我的身口意三門都用來做佛種姓的事業。”也就是說,要盡己所能從事合乎種姓的三門之事。

  “慎莫染污此,無垢尊貴種”:初中後都要保持清淨無垢,絕不能以惡念惡行染污這純潔尊貴的種姓。當初(開始的時候)、中途以及最後的時候,我都要始終保持身口意三門的清淨,不能再生起惡念,不能再讓自己造惡業,以免染污這個種姓。

  我既然投身在如來的種姓中,就盡心盡力地去做佛種姓的事業。通過自己的身口意三門乃至自己的一切來做,盡心盡力地去做,永恆不變地去做。做什麼呢?做佛種姓的事業——弘法利生。自己要精進修行,早證菩提,然後輾轉法輪,度盡眾生。

  從今以後,在我的相續中絕不再生起惡念,絕不再讓自己造惡業,不然就會染污佛的種姓。既然我已經擁有了這樣一個極其難得的善根、福報,就要全力以赴地保護這個種姓,珍惜這個福報。

  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這是以比喻說明前述的道理。

  “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我今天發菩提心了,得到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如同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中得到了如意寶。

  如果是一位正常人,他能看清東西,也許容易得到;如果一個盲人是在一個寶庫或宮殿裡去找的話,也許能找到。但是,一個盲人卻在垃圾堆裡得到了珍寶,得到了如意寶。這個比喻中,“盲人”比喻我們這些凡夫。我們不懂取捨之處,不懂真相,不明真理,如同雙目失明的盲人一樣;“垃圾堆”比喻什麼?比喻輪回,尤其是這樣一個五濁惡世、五毒特別熾盛的末法時期。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今天能發菩提心,能得到菩薩戒的戒體,真是很幸運啊!

  如果一個盲人在垃圾堆得到了如意寶,人人都會說:“這個人太幸運了,這個人太有福報了。”同樣,若是一位智者、佛菩薩看的話,我們在六道輪回中,在末法時期裡,能有這麼好的機緣,有這麼大的福報,能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真是太幸運了,福報真是太大了。人人都會說這個盲人很幸運,說他很有福報,這都是普通人的看法,普通人所說的話。但是若是你今天真正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會贊歎你,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你太幸運了,你太有福報了。”這不是普通人所說的,而是以佛的智慧之眼看出來的,是佛說的,這是真言。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是以智慧之眼而看出來的,他們說的都是真言。為什麼我們沒有什麼感覺呢?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智慧之眼,所以沒看出來自己多有福報,多幸運啊!為什麼今天不覺得幸運,不興奮呢?就是缺乏智慧!沒有認識到菩提心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它的珍貴性。

  這是為能承辦自己的利益而生歡喜心。自己真是太幸運了,自己真是太有福報了!一切問題當下就能解決,一切功德、福德當下就能圓滿!自己還要那樣地患得患失嗎?已經有菩提心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一旦你發了菩提心,沒有問題了。本來就不是問題,所以就沒有問題。一旦你發了菩提心,福報、功德等根本就不用學、不用修,因為這都是本具的,本來就是圓滿的。你生起菩提心的同時,當下圓滿!真的能夠承辦自利,而且是究竟的自利,因此生起非常歡喜的心了。

  壬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心:

  菩提心還可以承辦他利。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受持菩提心了,能摧毀眾生之死主,而令不死,這樣的勝妙甘露就是這顆菩提心。想解決死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菩提心。其他的都不是大事,生死才是大事!若是要解決生死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生起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就能了脫生死。

  我們很擔心死亡的來臨,很害怕死魔。若是你具有菩提心的話,就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了。生起菩提心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要死了?也是,也不是。在示現上要死,但實際不死。到那時候,你的死叫示現死亡。所謂“示現死亡”,是沒有畏懼,沒有痛苦的,在示現上要死,但是實際上沒有死,可以不死。雖然在示現上也是死,但是此死和彼死不同,它是脫離痛苦的,死也是一種快樂的狀態;而一般的死是一種痛苦的狀態,是有畏懼的。你看,佛死稱“涅槃”,上師死稱“圓寂”,為什麼這麼稱呼呢?就是沒有痛苦,沒有畏懼,快樂的死,喜悅的死,這叫“涅槃”或者“圓寂”,而不叫“死”。死和死不一樣,普通人的死稱“死”,這是痛苦的死。如果你生起了菩提心,就可以擺脫死苦,可以解決對死亡的畏懼。真的,如果這個世上有長生不老藥,那就是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能遣除眾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也是這顆菩提心。如果真有所謂的如意牛、如意寶、無盡寶藏,那也是指菩提心。若是有了菩提心,就什麼都有了;若是有了菩提心,一切都會心想事成。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能盡除眾生身心疾患的最勝妙藥,還是這顆菩提心。所謂的“靈丹妙藥”,也就是菩提心。

  若是你真正生起菩提心了,那個時候和你現在的境界完全不同,和你現在的觀念完全不同,是兩個境界。

  若今天我說:“受持菩提心能摧毀眾生之死主,而令不死。”大家現在去思維的話,就不會明白了,“生起菩提心了怎麼能不死呢?”大概的意義我給大家講了,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就像啞巴吃糖塊。現在也許我這樣給你們講,還講不明白,你在下面用心地聽,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只有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才會明白。就像啞巴吃糖塊,他知道糖的味道是甜的,但是他不能說,因為他是啞巴。同樣,那個時候你會明白,但是明白歸明白,你不一定能說清楚啊,不一定能說明白啊,若是能說明白的話,就不是真正的了。

  若是今天我說:“這是遣除眾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現在也許你不會明白,“怎麼能遣除一切眾生的窮困呢?你看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不都具有菩提心麼,但是還有這麼多窮困的眾生、惡道的眾生啊”。其實,是這個意思,也不是這個意思。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了,“哦,原來如此啊!”

  若我說:“能遣除眾生身心一切疾病的最勝妙藥也是菩提心”,你也不會明白。這都是有甚深含義的,這裡講的都是境界,只有你自己修到了那個境界,才會真正明白,之前你不會明白的。

  彼為泊世途,眾生休憩樹,

  復是出苦橋,度眾離惡趣。

  “彼為泊世途,眾生休憩樹”: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間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苦難眾生得以休息、具有涼蔭的妙樹。真正發菩提心了,這個時候才能休息一下,才能輕松一下!我們現在就是被痛苦折磨的疲憊不堪的苦難眾生,而得以休息具有涼蔭的妙樹就是菩提心。路途又遠,天氣又熱,如此艱難還能找到個蔭涼處,多幸運啊!眾生在六道中不停地輪回,被各種痛苦折磨的疲憊不堪啊!我們發菩提心了,才能輕松一下,才算找到了那麼一個地方休息一下。我們發了菩提心,才能得到一點輕松,才能獲得一點快樂。

  眾生迷茫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痛苦折磨得這麼疲憊,到了醒悟的那天你才知道,才會有感覺,之前沒有,因為在輪回裡熬的時間太長了,被各種痛苦折磨得已經沒有覺察力了。

  “復是出苦橋,度眾離惡趣”:菩提心就是救度眾生脫離惡趣,令眾生在惡趣當中獲得解脫的階梯或橋梁。若是要在惡趣中、在輪回中救度這些眾生,菩提心就像階梯和橋梁一樣。眾生要從惡趣中得度,要從輪回中得度,菩提心就是那唯一的階梯,就是那唯一的橋梁!

  彼是除惱熱,東升心明月,

  復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這也是講菩提心的功德。

  “彼是除惱熱,東升心明月”:菩提心是驅除眾生煩惱障的明月。眾生有煩惱障,煩惱障是障礙解脫的。

  “復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菩提心不僅是驅除眾生煩惱障酷熱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眾生無明所知障迷霧的一輪紅日。所知障主要是障礙成佛的,眾生的相續中有所知障就不能成佛。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菩提心是攪拌所有正法乳汁所提煉出的精華醍醐。我們打牛奶打出來的是酥油,所有的正法裡提煉出來的“醍醐”就是菩提心,是真正的精華。

  於諸漂泊客,欲享福樂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勝樂。

  對於流浪在三界輪回路途中,想享受快樂的一切眾生賓客,此菩提心能使他們獲得最殊勝的安樂。也就是說,菩提心能以安樂滿足一切有情貴客。

  菩提心能使漂泊在輪回裡的無數眾生得到安樂。如果他們依靠菩提心的話,能獲得安樂;若是我們以菩提心去利益他們的話,也可以給予眾生永恆的安樂,能滿足眾生賓客的願望,使他們獲得永恆的安樂。

  菩提心是唯一的方法。菩提心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以菩提心就能實現這樣的願望:能獲得暫時的快樂和究竟的快樂,能獲得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若是今天真正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話,暫時、究竟的一切利益都能圓滿!這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這都是真言!大家是否是信佛的人?如果你是個信佛的人,你是相信佛的人,你就要相信這些,這都是佛說的話。但是你沒有相信啊,你也想擺脫痛苦,想獲得安樂,但是你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去修持菩提心。佛說菩提心是脫離痛苦的唯一方法,能夠獲得永恆安樂的唯一方法,但是你沒有相信啊!那你是什麼意思啊?還說自己是“信佛”的,還說自己在“學佛”,這種話是怎麼說出來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啊。

  辛二、令他歡喜:

  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

  宴飨成佛樂,普願皆歡喜。

  “怙主”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以及上師善知識們。他們在作證,我在他們面前已經邀請了所有的眾生作賓客。我邀請的賓客是誰?三界眾生。

  我為什麼要當著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的面辦宴會呢?因為我現在要承辦你們的利益——暫時和究竟的利益!你們應該歡喜,你們應該高興,我絕對不會說假話。因為當著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的面,我不敢說謊話,也不會欺騙你們的。我現在就開始要利益你們了,要承辦你們的利益,包括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暫時的利益就是世間的福報,究竟的利益就是佛菩薩的果位。我要給予你們暫時的利益,滿足你們的願望;最後,我要讓你們見性成佛!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天人,還是非天人,所有的眾生,應該皆大歡喜。

  我現在這麼歡喜,你們也應該跟著我歡喜!為什麼?因為你們也快要得到利益了,我也絕對不會放棄你們的!一定要把你們帶到解脫的彼岸,一定要讓你們得到佛果!你們應該跟著我歡喜啊,我們大家都應該歡喜!就這樣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令自己生歡喜,令眾生生歡喜!如果大家有歡喜心,說明有點兒佛法;若是沒有歡喜心,就說明沒有佛法。

  這是講受持菩提心的方法,明天將要開始講第四品。前面講的都是“入者之意樂”,明天開始講“趨入之方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福報有多少,全憑自己修
下一篇:墮胎的因果報應是怎樣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