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即凡心為佛心離開爭論
信眾:現在佛教各種知見斗爭堅固,不僅是不同法門之間,就是淨土法門內部,對於同一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纭,莫衷一是,都說自己是根據經典或古德說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該如何做呢?即使是淨土宗歷代祖師,對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同的判斷,一般人只是說他們是圓融的,到底怎麼一個圓融法,請慈悲開示。 法師:斗爭堅固,也是末法的一個表現形態。但當遇到這些斗爭堅固的事情,我們自己不要斗爭堅固,不隨著轉就行了。 比如對於淨土法門中的一個問題,各人有不同的觀點,也不要把它看成就是斗爭堅固的產物,它可能是由於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因此得出的觀點也就會有所不同。 如果圓融地看待它,它可能就是相得益彰,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時,要了解歷代祖師,他們對同一個問題,也不是說有個標准答案的。 禅宗對學人的問題,答在問處,問在答處,無非是替學人解黏去縛。而淨土宗祖師就更著重在於讓人破疑生信,所以對很多問題的解答,只要是讓你對阿彌陀佛的大願和淨土法門能夠增上信心,能夠讓你在老實念佛上增大推動力,那可以說他的觀點基本上沒有離譜,沒有走樣。 如果一個觀點讓你一聽,好像覺得有道理,但實際上增加了你的懷疑,讓你的修行比較放逸,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提不起來,那這個觀點可能就有問題了。 所以不管怎麼樣,往生的條件就是深信切願、執持名號,這一點誰也不能去顛覆的。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可能有疑問的地方是,這個往生的品位怎麼判定啊?是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呢?是不是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或者功夫成片哪?很可能在這裡搞混了,這些年來很多人在這方面提問題。 對此,一定要在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層面去建立信心。佛經裡面,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沒有告訴我們非得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當然,如果能念到功夫成片肯定最好,如果念不到,只要具足深信切願,乃至十念都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給我們傳達的信息。 淨土法門是非常圓頓的法門,甚至是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無上菩提。信願建立以後,要多多念佛,每天一萬、兩萬、三萬,念得越多越好;在日常行為上要奉行淨業三福,如果照這樣做了,大概都不會偏離。 具體的這個觀點、那個觀點,那就很多了,所以也不要聽得太多。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