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生病了,發燒了,不舒服了,就去輸液!這是很多人的做法啊,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長記憶中,都曾被大人帶著去輸液的經歷。哪怕你現在有了孩子,你也再用這個方式對待你的孩子。殊不知,這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行為,這是一種變相的謀殺!
1瓶藥液中有20萬個微粒輸入體內的藥液看起來干淨透明,其實暗藏無數風險,然而,95%以上的人對此毫不知情。實際上,輸液瓶中的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隨形的“忠實伴侶”。 你會發現,注射液瓶內的玻璃碎屑如碳酸飲料的氣泡一樣飛旋。
輸液時,這些微粒進入血液循環,極易出現肺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症和過敏反應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別是石棉微粒進入人體,還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
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在2010年北京某醫院對“吊瓶”的抽檢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據此計算,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
▲1瓶藥液中有20萬個微粒
為什麼注射液中會有這麼多顆粒呢?因為在注射液的生產、儲存、運輸、配置和使用過程中幾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
一是注射液的生產工藝中帶來的:如藥物生產過程中帶來的碳黑顆粒,包裝帶來的塑料顆粒等;
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帶來的:如輸液器穿刺膠塞帶來的橡膠微粒,切割安瓿時產生的玻璃碎屑被負壓吸入藥液內等;
三是環境因素:空氣流動會使塵埃、纖維和細菌,通過進氣管進入藥液。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減少,但有些是難以避免的。
你想想,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長期輸液,特別是現在輸液器上有過濾網結構的並不多,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毛細血管中,越積越多就會損壞血管。
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在醫學上屬於侵入性操作范疇。因為需要刺破血管並往血管裡輸入並不屬於血管裡的東西。
每年幾十萬人死於輸液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而我國已成了重災區。
▲醫院裡大批輸液患者
輸液過多過快將引起急性心衰,長期輸液將加重心髒和腎髒負擔,對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輸液過多往往伴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導致人體菌群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細菌抗藥性的增加.這些都將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惡果!
如果消毒不嚴、操作不規范,因液體污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臨床中還發現,“吊瓶”中加入的藥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吊瓶”中如合用7種藥物,其毒副作用就會增加50%以上。有些藥物如果“搭配”不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可迅速發生化學性沉澱,甚至出現中毒反應。
什麼病人才需要輸液?第一類是病情的確較重,為了在短時間內讓藥物在體內發揮作用,減少消化道吸收以及肝髒代謝所消耗的時間,但病情穩定後可以改為口服。
第二類藥物吸收效果差,只能用靜脈輸液才能達到有效濃度。
第三類是吸收功能障礙或者昏迷,有意識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
切記!如果你不是這三類人,你還是別那麼主動要輸液了!不要總要求醫生給輸液,不能說都需要輸液,也不能說都不需要,應由醫生進行判斷,患者要做的就是配合醫生。
真相:六類呼吸道疾病不需要輸液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這是醫生的普遍治療原則。然而,很多不需要輸液的患者總是主動要求醫生給輸液。其實,呼吸科門診常見的: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急性支氣管炎
慢性咳嗽
輕度到中度慢性阻礙性肺疾病
哮喘急性發作
這六類疾病,多數患者通常是不需要輸液的。比如長期咳嗽的患者,輸液老不見好,這是因為咳嗽不是細菌感染引起,而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等引起,此時采取其他方法治療反而見效快。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已經是世界公認的用藥原則,然而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當回事!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國度,當一個醫生只有3~4分鐘的時間給一個孩子診病,最保險的方法顯然就是隨大流的注射;很多家長的健康素養也決定了他們認為給孩子輸液才是對孩子的重視;還有藥品營銷的問題等等。
即便每天都要苦口婆心地勸告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輸液”,我也知道,這並不能免除這些孩子將來還要遭受輸液或者注射,也不能完全阻止更多的家長繼續執著於輸液。
來源:綜合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