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節·當機獲益脫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盂蘭盆經與佛教孝慈之道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節·當機獲益脫苦

  乙三、當機獲益脫苦二

  丙一、孝子獲法喜益、脫憂愁苦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丙二、慈母獲濟度苦、脫果報苦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解字

  [時]“時目連比丘”之“時”,指的是佛敕十方眾僧咒願的這個時候。“時目連母”之“時”,即指“皆大歡喜”之時。其實,咒願之時即是“皆大歡喜”之時,“皆大歡喜”之時即是目連母脫苦之時。

  [劫]梵語“劫簸”的略稱。譯言“分別時節”,通常年月日時不能算之遠大世界也。故又譯為“大時”。《智論?三十八》雲:“劫簸,秦言分別時節。”《釋迦氏譜》雲:“劫波,此土譯之長時間也。”

  [一劫]有的地方作“一切”解釋,文義亦通。

  說文

  就在佛敕十方眾僧咒願之時,以目連為代表的在座比丘,及其諸大菩薩們,內心深處都感到非常的欣慰歡喜。尊者目連的悲啼哭泣之聲也立刻停止了,其內心的憂愁之苦也頓然冰消瓦解了。

  與此同時,目連的母親,也就在那天才得以脫離本要經歷一劫的餓鬼之苦。

  會意

  這節主要是以當機獲益來證明如來宣說此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宣說此經的目的在於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更希望人人爭作孝子賢孫也,以俾風俗淳樸歸仁。

  依經文次第分為兩段:第一、主要陳述當機獲法喜益、脫憂愁苦的原因,何故當機在佛敕十方眾僧咒願之時,立即轉憂為喜、破涕為笑呢?原因是與會同人各懷報恩之心,同生悲憫之念,故遵佛敕“咒願行禅”,所願已滿,此為法喜;同時目連又知自己之母亦能即時離苦得樂也,此事喜。就因此法喜、事喜交加故,不但目連之“悲啼泣聲”頓然除滅,即便是與會之大菩薩腫亦也皆大喜歡也。這充分說明三寶功德力與眾僧咒願之力的不可思議也。這如藕益大師所雲:“法喜之益,大眾同欣,以各懷報恩之心故;憂愁之苦,目連頓釋,以慈母必能度脫故。”

  第二、主要說明慈母獲濟度益、脫果報苦的原因,良以就在大眾“皆大歡喜”之時,目連之母即於那天“得脫一劫餓鬼之苦”。眾僧一念“咒願行禅”之舉,當下幸免慈母長劫沉淪之苦,足以顯示如來法門力的不可思議。法音才宣揚,果報即消亡。慈母從先前之“不見飲食,皮骨連立”,到現在的“衣食自然”。目連之母的速脫餓鬼之苦,與韋提希夫人之創聞十六觀門、頓悟無生法忍,同出一轍。其母既脫餓鬼之苦,其孝子修勝供乃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過這裡文略而已。藕益曾感慨地說:“積罪重殃,壽同造化;法音方演,果報消亡。亦如韋提創聞十六觀門、頓悟無生法忍。慈母既脫苦輪,孝子仍修勝供。增上與樂,於理何妨。”

  總之,這段文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目連之母得以脫離餓鬼道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離不開三寶功德力的不可思議加持,第二、離不開眾僧威神力的不可思議咒願,第三、離不開如來法門力的不可思議濟度。這三力如鼎之三足、似繩之三線,惟有制心一處,三力合用,方能發揮不可思議的功能與力用。這段經文,點破了本經的大用。

  鑒賞

  這段文字,很精簡地道出了一經之大用,有幾個詞語須注意。

  此中兩個“時”字重復出現,意謂佛敕眾僧“咒願行禅”之時,即是當機及與會大菩薩眾“皆大歡喜”之時;目連之悲啼哭泣聲除滅之時,即是慈母脫離餓鬼道之時。文序之次第,以兩個“時”字而緊密連接在一起,顯示了“當下就是”的道理。正如宗密所謂:“淨業既成必知離苦,觀因驗果聲響不差,故喜而止啼也。如處世刑獄囑大力人,財賭既行,其心已喜。”

  “皆大歡喜”一詞,點明了如來宣說此經並非只為目連一人父母,為是為為人人父母皆能離苦得樂也。故不但母連轉憂為喜,破涕為笑,與會同人亦皆如是,隨喜贊歎如來之無上慈悲。

  “釋然除滅”一詞,說明目連內心的憂愁之苦結當下冰消瓦解矣,其當時之悲欣交集心緒不可言議也。其實,下文之“即於是日”一詞不但對母連的“釋然除滅”作了進一步的解說,並且說明了其母脫苦之速,更顯如來法門力之不可思議。

  文雖略去了當機設供的情景,但“皆大歡喜”、“釋然除滅”、“即於是日”等詞,已經透露了目連當時之無比欣慰心情,豈能不涕零感激慈母脫苦之勝益而發勝意心、設勝供、贊勝田,以啟來人之理乎?所以,細心體會經文脈落,其當機修勝供、增上與樂,是自然而然的本分事。

  引典

  為了使人更為深刻地體會,目連因其母得以脫離餓鬼道之苦故,而發勝心、修勝供的出於自然,今就引《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發起因緣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诃薩三萬八千人俱。

  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佛告阿難:“汝令將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熏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傘,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雲何報答?”

  佛告阿難:“汝今谛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此中阿難因見佛禮枯骨故,追問其原因,因佛告知所禮之枯骨乃是佛多生之父母,阿難聞佛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便以因緣發真實心請佛宣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同樣,目連尊者因佛敕十方眾僧“咒願行禅”故,令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道,可以想象到當時目連的感激心情,抱以感激投誠之心而修勝供,更為殊勝也。

  料簡

  問:宗密大師認為目連之母的解脫,應該是目連在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後才得以脫離餓鬼之苦的,是否是這樣的?

  答:宗密大師在注釋“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之句時說:“目連聞經,且是受教。施設盆供,合在余時。今說經次,便雲脫餓鬼者,譯經阙略也。應於正宗終處敘結集家文雲‘爾時目連,聞是法已,至七月十五,施設盆供,供自恣僧已,其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則文義俱顯矣。故三藏雲:‘孝子既獻供於此晨,慈母乃除殃於是日,大哉聖力,速疾如斯。’”

  但是藕益大師持不同觀點說:“舊雲‘應至七月十五,供自恣僧,母方脫苦’,恐為未達。只據今文,益顯法門之勝。”

  本人認為藕益大師見解較為深遠、圓融。上文既有佛敕十方眾僧“咒願行禅”之文,其母於此時得以解脫亦正是其時,何須必待十五目連修供後方脫呢?況且,目連因見其母於佛敕之當下得以解脫,懷感激心情修供更為符合經旨。

  點評

  從“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中,應該體會到與人樂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彼此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從“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中,應該認識到個人不能離開群體而獨自存在,個人的困難需要大家的幫助才能得以解決。所以,希望人人能彼此珍愛、團結、共同奮斗。

 

上一篇:第七章·流通分 第一節·當機申請
下一篇:為亡友誦大悲咒後夢見了地獄景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