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華嚴善財童子得“根本智”後五十三參,參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佛聖誕法會特輯③

  傳喜法師開顯“華嚴”: 善財童子得“根本智”後為何再行“五十三參”?

  《大方廣佛華嚴經》,佛講述了怎樣成佛的過程。先是“大方廣”,每個人都有佛性,那怎樣“華嚴”?怎樣把這個“大房間”裡的髒東西掃掉,然後慢慢“裝修”,最後“圓滿”,“華嚴”就是佛了。

  —— 這裡,首先是“信”,“信”我們自己是佛。這個“信”是要修的,經典裡會讀到“十信位”—— 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最後“十地”。

  《華嚴經》就以一位善財童子作示范: 怎樣遇到善知識,啟發根本智? “根本智”就是每個人都有的佛性。

  —— 儒家《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大道”,我們叫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每個人都有的大道心,啟發根本智或稱“始覺”,始覺我們本有、不滅的佛性,本有的佛性叫本覺,值遇善知識後啟發證悟叫“始覺”;然後,覺悟了佛性,不甘沉淪,在過去無量劫迷惑顛倒所造的惡業,忏悔干淨,無邊莊嚴誓願修,六度萬行莊嚴,福慧圓滿即成佛道。

  這裡既有無為的又有有為的,—— 本有的佛性是無為的,忏悔業障、積累資糧是有為的。所以,緣起性空,“性空”是無為的,“緣起”是有為的;所證悟的那個“本覺”是無為的,依著本覺淨化我們的業障,積累福慧資糧,這是有為的。

  而“有為”,不要忘掉我們“本覺”性空的大道心,這是無為的;但無為的時候,念念相繼,護念,勿令染污,乃至自利利他,破我執我見,把這個解脫掉。

  —— 這個苦的殼子,你說那個狗很苦、烏龜很苦,一只小鳥、蟲魚,胎卵濕化的眾生很苦,這個色殼子是受業的顯現。那我們人的這個殼子亦如此,不僅人的殼子,乃至天人享受著天福、宮殿、種種欲樂也是苦,還是業報。

  所以,我們要“淨”這個業報。怎麼修行?我們人類的尊貴在於具有思考能力,具有追求真理的向往。

  —— 人的鼻子比不過狗,氣味有可能比不過豬,很多方面可能比不過其他動物,而動物有可能碰巧撞到了自己的這個佛性,像狐仙、蛇仙類有可能還發了神通,但它不知道那是它的佛性,不懂得大道心的奧妙,不懂得無量劫來的業報,不懂得依著大道心忏悔無量劫的業障,這是可悲的。

  求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牢籠,對六道的出離,這是它們不具有的。

  人能思維大道,能於“有為”中住於“無為”,能“無為”而“有為”,所以,叫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個本事要超過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龍族雖神通廣大,但對道的領悟,有可能還遜於人。

  —— 正因為有苦的逼迫,我們人在修行上,有可能還要超過天。因為天太快樂了,壽命長又快樂,生命一旦太快樂就會忘掉修行。如果沒有苦的逼迫,太快樂有時也是一種悲哀。當忘記了“道”、忘記了解脫,快樂也是一種墮落。所謂“天欲害之,必先福之”,福未必是福。

  通過這部經,佛陀詳細地來給我們開顯: 善財童子從始至終,從開發根本智到後來再讓他去參、去學,去念佛,從第一位開始到最後一位還是“念佛”。

  無為法上,這個本覺就是佛性,自始至終不離“本覺”,但“始覺”了之後說“根本智、破無明、開法身的智慧”,這是需要善巧的,是一種因緣,菩薩級別不同所顯發智慧的光芒也不同。

  所以,才有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參什麼?哪位都是菩薩,哪位都知道念佛,但資糧不一樣,所站的高度不一樣,對念佛的徹底、究竟意義上不一樣,還是有差別的。這裡就是說得根本智後,再證差別智,最後福慧圓滿。

  善財菩薩至此與普賢等與諸佛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 由文殊菩薩啟發根本智,後面行普賢行,“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所有的這些總結匯聚到《普賢行願品》,或說,只要你能面見阿彌陀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具足普賢行願。

  —— 怎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首先要從“遠離惡知識”開始,又歸結到“遠離一切惡知識”,就能速得“普賢”的這個最勝願。

  “明善惡”很重要 —— 從外在善知識、惡知識形象的辨別,繼而隨學善知識,到回光返照,我們的自性三寶,——“自性”裡也有善知識、惡知識,要領悟怎麼親近於道,親近於道念,以道念為依止。

  —— 依著道念,這叫念念正覺,念念佛號。我們有可能念了多少年,修行了多少年,最後對這個佛號的內容、理解是不一樣的,但至少大家方向不要錯。

  雖然我們念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念此方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你嘴裡念的跟實際佛的德行,與我們所能了知的多少是不一樣的。

  所以,修行路上,首先我們方向不要錯,同時還要認真去對待。

  阿彌陀佛!

 

上一篇:五種好女人造就未來好男人
下一篇:宣化上人:什麼原因使人尊貴和下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