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三個意思】
我們接著再看,「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這個話我們要好好記住,聽說那個國土太好,我沒有發度眾生的心,我只是這個世間太苦,我去享樂,那個世界太好了,非常羨慕,這樣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跟所有往生極樂世界人的願望也不相應,所以你去不了。這是說彌陀十九願重要,比什麼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願是十念必生,十九願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觀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菩提心有三個意思,第一是至誠心,是菩提心之體,真誠。第二個是深心,深淺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三個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換句話說,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說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淨平等覺心,這自受用。第三個是對人,我們用什麼心對人?回向發願心。回向發願就是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認識淨土、了解淨土,也跟我們一樣發心求生淨土,這叫回向發願心。這三心是一個心,不是講有三個,是一個心,一心。一心的體,一心的用,用又分兩種,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淨土的人,要不是這三種心,他佛號念得再好也去不了,這是要記住的。這裡講得很清楚,如果不發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見發心重要。蕅益大師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相不相信淨土?你是不是發菩提心?你只要相信淨土,發菩提心,你決定得生。念佛功夫淺深,那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樣,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點的品位就低。這兩樣哪一樣重要?發心重要。真正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一生不間斷,每天早晚,早晨起來是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念十聲佛號,天天不間斷,一生不間斷,都是淨念相繼。你看,這個法門多容易、多簡單,真的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真正發心求生極樂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現在再看夏老師的會集本,這幾願的經文他是怎麼會集的。我們先看十九願聞名發心,十九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這很重要,願是阿彌陀佛自己發的,他說我作佛時,他已經成佛了,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眾生,不僅僅指地球,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裡頭多少眾生,多少佛菩薩在教化,佛菩薩出現在世間,面對著眾生,心裡唯一想傳授的就是淨宗法門,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所以聞我名號,就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名號怎麼樣?你得發心,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得好,印光大師贊歎,歷代祖師沒說過,蕅益大師說出來,真正發心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解釋得太好了。過去歷代祖師講菩提心,講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講得我們也很難懂;《起信論》裡馬鳴菩薩給我們講,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師講得多好,就是那一個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叫無上菩提心。能講得通嗎?講得通,你真的見到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了,你這個菩提心不就全圓滿了!
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話,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經典上所講的形式,你這一念真心求生極樂世界這是實質,實質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要發這個心。然後怎麼樣?修諸功德。諸功德是什麼?名號,這一句名號具足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無盡的功德。你修什麼功德都是零零碎碎的,你念這一句佛號是完整的,什麼功德都在裡面,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前面這個批注裡頭說了那麼多,最後合之一句名號。明白這個道理,尤其在我們現前這個環境,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我們如何應對?一句阿彌陀佛,死心塌地,萬緣放下。
【三輩往生,皆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又經中三輩往生,皆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往生裡都有這句話,可見這個東西重要。所以十八願,古來祖師大德說,那是四十八願的核心。那我們曉得,十九、二十這兩願是十八願的補充,沒有十九、二十,這十八願也做不到。「可見發菩提心,實為首要。今此第十九願為聞名發心,證諸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聞名得的福都不可思議,何況發心?何況認真修行?世出世法裡頭第一福是發心念佛,真正發心念佛,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現在我們要發心,我們也念佛,擺在眼前的事情統統不能解決,這怎麼回事情?我們的發心不是清淨心,我們的念佛不是一向專念,我們是多向雜念,所以這佛號不起作用,多向雜念。問題在自己,不在方法上,經典上沒說錯,一個是我們自己把它解錯了,一個是我們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而沒有隨順經典的教誨,往往出在這裡。再怪佛經上不靈,那罪過可就大了!不知道反省,去怪責經典上不靈,錯了。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1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