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八百年來長盛不衰的家族,為了子孫後代一定要看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范仲淹家訓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家訓百字銘》

  《訓子弟語》

  天理莫違,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燼,創業艱難。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聞電莫怕,不做惡事。奴婢莫凌,一樣是人。

  兄弟莫欺,同氣連枝。錢財莫輕,勤苦得來。

  婦言莫聽,明理者少。時風莫趨,易入下流。

  交友莫濫,須要識人。飲酒莫狂,傷身之物。

  耕讀莫懶,起家之本。奢華莫學,自取貧窮。

  妄想莫起,想亦無益。美色莫迷,報應甚速。

  待人莫刻,一個恕字。作事莫霸,眾怒難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YIN書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孫看樣。果報莫疑,眼前悟出。

  降驚莫損,及早回頭。YIN念莫萌,怕有報應。

  暗室莫愧,君子獨慎。國法莫玩,政令森嚴。

  祖宗莫忘,子孫有用。父母莫忤,身從何來。

  子弟莫縱,害他一世。故舊莫疏,祖父之交。

  鄰裡莫絕,互相照應。本業莫拋,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傷生。正人莫遠,急難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禍。官司莫打,贏也是空。

  盤算莫凶,食報子孫。意氣莫使,後悔何及。

  貧窮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蕩,蒙以養正。

  YIN事莫藏,害爾子孫。言語其尖,可以折福。

  訟事莫管,害人不淺。殺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貴莫羨,積德悠久。貧苦莫輕,你想當初。

  字紙莫棄,世間之寶。五谷莫賤,養命之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來無數知識分子的座右銘。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輕時極窮,生活艱難,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置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輕時念書沒有東西吃。在寺廟裡念書,每一天煮一鍋粥(我們現在稱稀飯),把粥劃成四格,每餐吃一塊,過這樣貧困的生活。

  到以後發達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還是保持從前窮秀才的生活,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調整。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贊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實踐了年青窮苦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貧苦的人。把他的收入用來救濟那些貧苦的人。看他的傳記,得知他曾養活三百多家。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曉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如果過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養活三百多家。這是我們中國人中的大賢。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孫都賢顯貴,綿延不絕,至今已八百年了,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興旺。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而上天回報給范氏子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

  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贊頌。

  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中國歷史上大福大賢之人,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范仲淹。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積德積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是大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了,分給別人享,後福就無窮了。

  一直到民國初年時,范家的子孫都能守住家風,都很好。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由此可知,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礎,才能夠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這種文化的復興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夠捨棄名聞利養,默默去做,這的確是一項真正偉大、了不起的事業。

 

上一篇:恆傳法師:寶箧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放三個塔在上面?
下一篇:放生的八大好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