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請退出廟門
“寺廟應該恢復清淨道場,讓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辦道。”就當前佛教界存在的“寺廟被承包”、“燒高價香”、“私設功德箱”等不良現象,學誠法師並不諱言。
他認為,佛教寺廟是佛法僧三寶的體現,而現代寺廟既是出家人修行用功辦道的道場,更肩負著佛法教育、文化傳播、慈善公益等社會責任。
早在1984年,剛剛就讀中國佛學院的學誠法師就察覺到,由於沒有適合修行的道場,北京有不少居士都跑到外地找道場。於是,他萌生了一個願望——將來在北京辦一個給信眾學佛修行的道場。
21年後,夙願實現。2005年,懷著重興古剎的使命,學誠法師來到龍泉寺,住持起了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寺廟。從此,龍泉寺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向公眾開放的修行寺廟,並免收香火費。
為了滿足都市白領階層體驗修行、舒緩身心的需求,龍泉寺還免費舉辦了IT禅修營、音樂禅修營、動漫藝術禅修營等各種禅修班。
“佛教的‘出世’主要是出離煩惱、解脫煩惱,而不是與世隔絕。只有被現代人所歡迎和接受,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細流一樣流淌到全社會。”學誠法師呼吁佛教界要持續開展服務社會的活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而不被商業化所牽制。
與此同時,學誠法師建議佛教名山大寺應盡量少收或不收門票費。他直言:“寺院作為佛教的載體,在社會生活中的本位作用在於淨化人心、導善社會,如果直接或間接地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無疑是對本位作用的損害。寺院應多考慮如何更好地回應社會大眾的需求,回饋社會,利益大眾。”
10年來,龍泉寺雖然免除了門票等一切收費,但寺裡有自己耕種的有機農場,僧眾平時吃穿用度比較簡單,基本生活還是可以保證。
為了避免寺廟被商業化,學誠法師同時提出:要在傳統戒律清規的基礎上,建立並健全現代寺院管理制度。要加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等“六個建設”,以及處理好佛教基本教義和現代科技文明等“五個關系”。
“僧眾不發單資、普通僧眾不能擁有手機、外出要有人陪同、所有的錢歸公……”這是學誠法師為龍泉寺僧眾制定的幾條制度。
這些內化於僧眾心中的制度,正是一座寺廟“清淨持戒、道風純正、見行合一”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