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上常說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無量’能幫助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快樂。‘悲無量’,看到眾生有苦,幫助他離開苦難。所以,拔苦是悲,予樂是慈。予樂、拔苦,容易理解。眾生都有苦難,像現在大陸上水災,是非常顯著的大災難。災難之後一定有瘟疫,一定有饑餓,我們今天出錢出力幫助他們,挽救這個災難,這是悲心。慈心是給他樂。怎麼給?不是我們這裡派些歌舞團到那裡表演,他就樂。他要真正把宇宙人生,自己跟生活環境的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就快樂。由此可知,樂從佛法中來。不學佛那有樂?所以佛法標榜‘離苦得樂’。
學佛干什麼?就是為離苦得樂。佛法裡有真樂,世間法的正法裡有真樂。中國傳統的學說—儒家、道家的學說有真樂。俗話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之樂超過世間之樂。書裡有真樂,不讀書的人享受不到,不學佛的人享受不到。今天佛法在社會很不容易流通,是什麼原因?學佛的人都不樂。所以,外面人看到學佛都不樂,我學它干什麼?假如學佛的人個個都快樂,沒有一個不來學佛。人家看到你,日子過得這麼苦,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學佛為什麼學得這麼苦兮兮,學得不樂?沒有把理論搞清楚,沒有把方法搞清楚。甚至很多理論、方法,被扭曲、錯解了。所以,自己學得不快樂,你勸別人,別人搖頭不相信。要真正把理論、方法都搞明白,經,不能不讀,不能不理解。
佛法的教學建立在信、解、行、證的基礎上。首先教你相信;信了之後教你真正理解:解了以後才能做到。沒有解,你怎麼能做到?沒有解,看人家怎麼做,我也照樣做,這是盲修瞎練,得不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佛法一定要求理解。解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整個佛法也就是說這些。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就是自己。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這就是佛法。自己的慈悲心,才真正能生出來。
‘喜無量心’,看到眾生離苦得樂,歡喜心油然而生,不會嫉妒嗔恨。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喜’的是別人離苦得樂,這個心量就大,就真實。凡夫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往往嫉妒、嗔恨、不平,那就錯了。
‘捨’ 是說雖存此三種心,慈心、悲心、喜心。自利利他而不能執著,行若無事。如把這三種心常常存在心裡,就壞了。心要清淨,‘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換言之,不執著。‘捨’,不著一切相。有慈悲喜捨,而不著相,自己才得到真正清淨。所以,冤親平等,不著冤親平等之相;捨離冤親平等之見。《金剛經》前半部教你不要著相,後半部教你不要著見。前半部的中心,佛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後半部講的境界更高,‘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有這個念頭就不行,不能有這個念頭。所以,慈悲喜捨有沒有?有!但不能執有這個念頭。有這些事,而心上清淨。‘捨’就是清淨心。慈、悲、喜是從清淨心生的,相上有,心裡沒有,這是真的。心裡沒有,你這個慈悲喜捨是從理上生的,不是從情生的。情是染污的,理是清淨的。從清淨心生的,從平等心生的。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
這四種心普遍緣一切眾生,引發無量的福報,得無量之善果,所以稱為‘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凡聖共有。通常講,天道要修十善。如果只修十善,只能升到欲界天。十善完全是福,福不能出三界,沒辦法幫助我們了生死,最高就升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還有夜摩天。再往上去要靠定,要靠四無量心。有禅定可以升天;沒有四無量心,升天沒有福報。天人也有有福的,也有沒福的。佛在經上講,沒有福的天人,常常到人間來乞食。他為什麼會升天?他修十善禅定。為什麼沒有福報?沒有修‘四無量心’,升天也沒有福報,沒有人間大富大貴的福報大。壽命雖然長,沒有病苦,但是沒福。由此可知,‘四無量心’很重要,應當要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