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到喬薩羅國首都捨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袛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羅迦子在獨自禅坐中,起了一個想法:“世尊對"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些觀點,都不主動表示他的看法,別人問了也是被世尊擱置,或是拒絕回答。我實在不贊同,也不能接受世尊這樣的做法,如果世尊不告訴我這些論題的正確答案,那麼,我將質問他,捨棄離開他。”
於是,尊者摩羅迦子就去見了佛陀,要佛陀對上述十個論題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要是不知道答案,也要承認是不知道,否則,就要捨棄離開他。
佛陀聽了他的來意,反問他說:“摩羅迦子!我之前曾對你說,"來!摩羅迦子!來跟我修清淨行,我會為你解答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等論題嗎?”
“沒有,世尊!”
“或者,你來出家時曾要求我,‘世尊!我願意跟隨您修清淨行,但願世尊為我解答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等論題’嗎?”
“也沒有,世尊!”
“既是這樣,你這個迷途的人,到底你能捨棄誰呢?又捨棄什麼呢?"
如果有人要得到這些論題的答案,才願意修清淨行的話,那他可能到命終了都還找不到答案。這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朋好友要趕緊為他找醫生來治療,但他卻說,在還沒調查清楚射箭人的種族身份、姓名、高矮、膚色、住所及所用的弓、箭頭、箭身、尾羽的材質與制作方式之前,不為他把箭治療。這樣,這些問題還沒調查清楚前,這個人早就沒命了。
摩羅迦子!不論解答了世間是常、是無常與否,我此時此地一直教導大家應當滅盡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都照樣存在著。世界有邊、無邊......等其他論題也一樣,不論這些觀點的有無、我此時此地一直教導大家應當滅盡的生老病死、有悲苦惱,都照樣存在著。
所以,摩羅迦子!要記住所有我不說的,要記住所有我所說的,就讓它保持那樣吧!
什麼是我所不說的呢?‘世界是常、是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任何一項,都是我所不說的。
為什麼我不說呢?因為這不能令人獲益,不與正法相呼應,不是清淨修行的基礎,不能導向理智,不能導向覺悟,不能導向離貪,不能導向滅盡,不能導向寂靜,不能導向涅盤。
什麼是我一向所說的呢?‘苦苦’是我一向所說的,‘苦集’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之道’是我一向所說的。
為什麼我經常說呢?因為這能令人獲益,與正法相呼應,是清淨修行的基礎,能導向理智,能導向覺悟,能導向離貪,能導向滅盡,能導向寂靜,能導向涅槃。”
——《阿含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