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儒釋道體,本無二致。而其發揮理體與修持工夫,則大相懸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接手書,不勝感愧,光何人斯,何堪如是過譽耶?雖然,同病者相憐,固不得不各道衷曲也。今之學聖賢者,但學其文言而已,於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處,蓋忽略不究,此舉世學人之病根,非爾我一、二人之病根也。既有此根,決定不能素位而行,決定隨富貴、貧賤、威武之境,而為之YIN與移、屈也。勿道今人,即宋儒之傳聖人之心法者,於“格物”二字尚未認清,況後人乎?欲明明德,不先格其心人欲之物,則明明德便是空談。即學得文章蓋世,固常在人欲中盤桓,何能不隨境轉乎哉?所雲“明明德,如證菩提,儒、佛固無二致,及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等語,蓋是以明白人強作糊塗,欲試印光於此有分曉否?有則可證閣下之明見,無則將欲發揮其所以然之至意耳。然既是同病相憐,何妨各道苦況,聊以舒其抑郁而已。

  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

  至於發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故紫柏雲:“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蟲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學者且置,即以聖人言之,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則本且勿論。若據跡說,恐未能與見、思淨盡者比,況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後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後之等覺比肩,尚於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吾故曰:“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诤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

  六月間廣東香山楊棣棠,於太平洋檀香山,寄信於山東臧貫禅,以彼輯《古今和會儒釋》之書,曰:“儒、釋一貫”,欲引儒入佛,謬托貫禅,祈光作序。光少不努力,老無所知,以彼之求,恐難推脫,乃湊千余字,以塞其責。今將其稿寄來,祈為麈政。

  印光大師:“復湯昌宏居士書”

  所取法名,或因名立,或因字立,加之以智,則便非本名字之義。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因一切人心中本具之理,由無智慧故,便不能克己復禮,格物致知,俾本有之良知,全體發現也。故今各按諸位之名字義致,而加之以智。譬如畫龍點睛,俾諸位一一各得受用本具之明德,則其所誘之人欲之物,自可消滅於無何有之鄉矣。

  儒釋道體,本無二致。而其發揮理體與修持工夫,則大相懸殊。不知者以為同,則或致等寸木於岑樓。以為異,則或致置瓶盤於金外。若是人者,皆儒、釋二教之罪人也。光少時頗受程、朱、韓、歐之毒,造諸口業。幸以宿世善根,得自惺悟。恐諸位於此同異處,未能分曉,故為略標。新印《文鈔》中有《儒釋一貫序》,為楊棣棠作,此書尚未出,及《與湯宏昌書》論儒釋同異,看之則可悉知。光冗繁之極,願各努力修持。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福州佛學社書”

 

上一篇:印光大師: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
下一篇:信願法師:善導大師法語(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