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麼教的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媽媽的話: ......小孩子沒有難易的那個概念,她最早讀的書,很有韻律感的《笠翁對韻》,我就發現這本書特別有韻律感,我跟她就做游戲一樣來讀,“天對地”,她就“雨對風”,我倆就這麼做游戲的對。她喜歡,把這個讀完了以後,後來別的就不喜歡了,她讀古文,我們知道古文難,現代文簡單。她沒那個概念,等她學著學著就到了現在,已經養成習慣了。像她讀完《論語》之後,我想還小,是不是應該讀《聲律啟蒙》,類似於《笠翁對韻》,那樣很有韻律感的。結果她自己要讀《孟子》,她說媽媽我要讀《孟子》,《孟子》其實篇幅很長,我說你為什麼要讀《孟子》呢,她說孟子的媽媽為了他搬了三次家,我覺得孟子挺棒的,而且她讀了這些書,她有她自己的理解,我特別地佩服這個小家伙......

  編者按:在“傳喜法師解讀中華傳統文化”專訪的開示中,是對上文的最好的诠釋。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且啟發人的心智。——愛因斯坦

  傳喜法師專訪

  解讀中華傳統文化

  【聖賢教育的恩德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傳喜法師:“教育”就是把一個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普通人或是一個盲目生活在天地間的人,讓他知道自己可以不做凡夫,可以告別生死煩惱。父母對孩子的愛,有衣食住行就放心了,而聖人對大眾的愛,是告訴大眾天地宇宙間的真理、真相。教育的偉大有時會超過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父母的愛有時還是短淺的,聖賢對眾生的愛,是給眾生生命終極的目標。所以,聖賢教育有給眾生終極關懷這樣的恩德。

  李炳亭:對大眾來講,這種教育也要這樣去追求嗎?

  傳喜法師:大眾教育要符合聖賢教育的根本價值觀。現在黨中央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教育也要遵循這個核心價值觀,不能與此相違背。

  李炳亭:再從“教育家”、佛家的角度看“教育”究竟是什麼?

  【老祖先留給我們的都是智慧的精華】

  李炳亭:具體來說,從佛教的教育再往外遷移一下,到學校這個層面,面對“儒釋道”孩子先從哪個入門更好?

  傳喜法師:作為小孩子受教育,應當先讓他認識,而不是入門,就像貨物的一個說明書一樣,先讓他看說明書,了解什麼是儒、道、佛?這是老祖先留給他的文化財富,他有這個知情權。

  李炳亭:但對孩子來講,暫時不具備這種選擇能力。

  傳喜法師:對。就像小時候大人讓我們讀《唐詩三百首》一樣,你讀下去了,即使不懂,因為它是文化正能量,正能量自身的這種氛圍、這個種子會種下去。所以, “儒釋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對我們子孫的這種滋養,這種正能量的呵護,是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去學習、了解,都是正面的,不可能產生負面。

  李炳亭:多年來,關於傳統文化一直存有爭議,甚至在建國後逐漸達成了共識,即對傳統文化要“剔除糟粕,吸取精華”,您怎麼來評述這個觀點?

  傳喜法師:古人的求學精神,應該說比我們現在要嚴謹。老實說,《四書五經》,我的眼睛真看不出哪裡是糟粕。老子《道德經》五千言,這“五千言”裡哪個是糟粕?這都是智慧的精華!只有我們不懂的份兒,仰視還來不及呢,哪有資格去俯視!

  《四書五經》是這樣,佛陀的經典更是如此。愛因斯坦曾說:能夠隨著科學發展而發展的只有佛教,當今科學的發展會逐步證明佛教是正確的。

  這裡面不存在糟粕的問題,最多是我們的不理解,認識上存在盲點。你不認識不了解,不代表“它”是不對的,反而是我們自己沒有那個人生高度,能夠去看,等我們慢慢、慢慢成長,會越來越理解古人的智慧。

  2014年11月,教育部發布的紅頭文件,通知各教委讓青少年讀經典,上半年還說儒家經典,下半年就直接說經典了,這是非常明智的。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暫時不用去說什麼,只要先學起來、讀起來,這是邁出的第一步。

  【傳統文化是知識方法,更是一種高度的智慧,還是祖先對我們愛的流露】

  李炳亭:您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才有了今天這樣對文化的認識?

  傳喜法師:首先,中華文化是從低處往高處走,是一個轉凡成聖的安心之法,它需要我們用心靈,甚至需要用我們整個身心和這個方法相結合並一起去實踐的學問。

  我有幸把我的生命接受傳統文化的理論指導,去深入實踐後,反過來證明了祖先沒有欺騙我,句句箴言。尤其在實踐的過程中,它就變成了生命的正能量,變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李炳亭:傳統文化是一種知識嗎?

  傳喜法師:在理論的層面,它是知識;在實踐的時候,它是一種方法;當我們實踐了之後,再去證明的時候,它更是一個高度的智慧,還是祖先對我們的愛,是愛的流露。

  李炳亭:今天的學校教育,是放大知識,讓孩子去背、去記憶,您覺得這種方法對嗎?您當年在學法時也這樣很辛苦地背誦嗎?

  傳喜法師:對小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學習過程吧,但不是目的。

  我當時學的時候沒有背,我是捧著書看,當看到“這一句話”不懂,要去“理解”它,理解了要“消化”它,消化了還要“沉浸”在裡面,還要“享受”它。所以,“這一句話”就讓我的生命“體驗”了很久。

 

上一篇:世上沒有不可救的人
下一篇:持誦《觀世音普門品》的不可思議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