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止有有緣寂止和無緣寂止。有所緣相的是有緣寂止,沒有所緣相的是無緣寂止。
世間的禅定中,比如一禅、二禅、三禅,都是有所緣相,都屬於有緣寂止;無想禅就沒有所緣相,它是一個無記的狀態,什麼也不想,它也能達到禅定的境界,但它屬於無想、無緣的。
出世間的寂止,也有有緣和無緣的分別。我們平時所講的觀修和靜修,觀修就是思維這些法義、觀想佛、菩薩、本尊等,這都屬於有所緣相,是有緣寂止(禅定);而靜修主要是心在自己的見解當中安住,屬於無緣寂止。
出世間的有緣寂止,比如修慈心等持、悲心等持,心專注於這樣一個念上,保持這樣的一個狀態不動搖,這也是有所緣相,屬於有緣寂止。再如觀想,我們觀想阿彌陀佛、金剛薩埵佛的相,在這樣一個對境、所緣當中,心能安住、不動搖,這也是一種禅,是有緣寂止。
出世間的禅定也有無緣寂止。比如,在無我和空性的狀態中去領悟真理,若是自己有證量,有證悟的境界,保持那種狀態,在那個狀態中心安住、不動搖,就是無緣寂止。
總的來說,心在一個狀態或者所緣當中專注,不動搖,再也不散亂,這就是禅定。剛開始禅修時,心專注的時間可能很短,慢慢時間就長了。沒有成佛之前,都有入定和出定的差別。入定與出定時,或者在上座和下座時,心的狀態都不一樣。最後練到心沒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別,沒有上座和下座的區別,一直都在一個狀態中,但是什麼也不會耽誤。真正達到那種如如不動、了了分明時,就是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