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婦女,已經對嬰兒實施了“胎教”.周朝文王的母親大任就是一位。她懷孕的時候,眼睛不看邪惡的東西,耳朵不聽不健康的音樂,嘴裡不說惡語髒話,她認識到,母親所接觸的外界事物都會感應給胎兒,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接觸惡的事物就會產生惡,接觸善的事物就會產生善。所以形象、聲音尤為重要。她晚上就命樂官朗誦詩歌,演奏高雅的音樂給她聽。因此周文王一生下來,就很聰明。今天看來,大任的胎教是非常科學的,非常的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鑒。
周文王姬昌母親——太任
太任,亦稱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歷(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歷史上著名的笃行仁義、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具備聖智慈理的君王,這與太任從小就對姬昌進行的教育分不開。
太任是殷商時期摯國(今河南平輿)國君任侯的二女兒,因生得美麗端莊,聰慧善良,性格溫順典雅,從小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芳名遠播。長大後的太任,就嫁給了周先王季歷為妻。為了迎娶她,季歷舉行了十分浩大的迎親儀式。由於人多,東西也多,就干脆把渡船連在一起,搭成了浮橋,讓大家趕著車馬、抬著東西從上面通過。這是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婚嫁記載。
太任嫁給季歷之後,也像她的婆婆太姜一樣,協助丈夫,愛護百姓,凡事遵循禮儀,一心一意只做有德行之事。不久,太任懷孕。有了身孕的她對自己要求得更嚴了。《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中記載:“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YIN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YIN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說的是,她在懷孕之時,不看不正經的顏色,不聽YIN穢的聲音,不說狂傲的話語,不吃辛辣生冷的食品,以保持仁愛祥和的心態,讓胎兒受到良好的孕育。
公元前1213年(商王祖甲二十八年),周文王姬昌出生。姬昌一生下來就與眾不同,他長著四個乳頭,而且天資聰明,學習時能夠舉一反三。這當然與太任在他出生前就給了他如此好的胎教有著直接的關系。從此以後,胎教在我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後人們說太任是中國胎教第一人。
據史料記載,當時太任還在做家務,想不到動了胎氣,回到屋裡就生下了姬昌。姬昌出生之時,屋外有一只紅色的小鳥飛來了。它銜著一封丹書,一直飛到姬昌出生的房門前,放下丹書又飛走了。人們打開丹書一看,書上意思是說:“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吉祥,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滅亡;奉行道義而克制私欲者天下從之,滿足私欲而拋棄道義者終無善果。任何事情,不努力為之則會枉費心機,不恭敬上天則不能獲得正果;枉費心機者最終要滅亡,恭敬上天者則能流傳萬世。以仁義取天下,以仁義守天下,則可傳之百世;以暴力取天下,而以仁義守天下,則可傳之十世;以暴力取天下,又以暴力守天下,則會一世而亡。”因為姬昌出生之時有此“聖瑞”,加上姬昌慢慢長大,舉止應對讓人覺得他的確是一個傑出的孩子。他的爺爺古公和奶奶太姜都感到很高興,認定他將來一定會成大器,於是就對族裡的長老們說:“我們這一族總有一天會興旺,而這個希望要落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並給他取名為“昌”,一心要把王位傳給他。
為此,宗周詩人歌頌周的功業,最先想起的總是太任。如《詩經·大雅》中的《思齊》篇,一開始就這樣向我們介紹:“思齊太任,文王之母。”用今天的話說:“儀態端莊的太任,就是文王的母親”。
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徙勞。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講求,治何可得乎。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於禀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禀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資聰明。
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回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增福增壽,免災免難。
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糟踐字紙,糟踐五谷,糟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吃食物。不許與同裡群兒聚戲。
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骘文,關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則任性驕慣,養成敗類,縱有天資,亦不知讀書為學聖賢,則讀的書愈多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