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無量壽經起信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量壽經起信論 第一卷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述

  序

  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也。原夫真如界內。解脫門中。本無一法而遍入微塵。普應群機而畢竟空寂。特以眾生不了心原。妄纏苦聚。幻生幻滅。倏墜倏升。將欲拔輪回之本。斷愛欲之因。不開念佛之門。孰識歸家之路。以是法王垂愍。願網宏張。攝諸佛所護之經。嚴眾生本淨之土。無邊覺海。全收塵剎波瀾。不盡慈雲。永沛大千雨露。遂使洪名舉處。頓竭罪原。一念圓時。疾登寶地。自他不隔。越十萬億剎而非遙。凡聖無差。即三十二相而同具。所貴是心作佛。即佛明心。會萬善以同歸。執一心而不亂。妙蓮華內。期母子之終逢。白毫相中。何苦樂之有間。從此握文殊之智印。滿普賢之願王。不動纖毫而獲諸三昧。匪移跬步而遍往十方。遂得記授菩提。位階不退。如斯方便。莫殚深恩。凡具靈知。普應信受。其或執有排空。滯情迷性。戀百年之幻質。昧萬古之徽猷。轉蛣蜣之丸。漫期翀舉。耀蜉蝣之羽。曾不終朝。流離窮子。認絕域為家鄉。顛倒浮生。銷真覺於夢夜。縱使耳提面命。誰睹指知歸。亦有破相窮空。執藥成病。拒慈尊於心外。棄樂土以如遺。惟知味靜耽閒。不顧埋真背覺。如睹隙中過影。罔窮杲日之光明。但看勺水興波。不信歸墟之浩蕩。此則城東老母。障面徒勞。演若達多。失頭自怖者矣。嗚呼。人身難得。至道難聞。一息不來。已成隔世。三塗再出。知復何年。火宅炎炎。尚戀嬉游之具。恆沙莽莽。難窮往返之身。祗因不了一心。遂至長淪浩劫。果欲橫超三界。何如直往西方。佛說淨土諸經。約有四五。語其該備。莫此為先。惜乎諸師疏解。未及闡揚。王氏校刪。半多訛舛。不揣闇汶。略舉綱宗。旁引契經。會歸一實。一明教體。二明教相。三明歸趣。四別釋經文。五回向極樂。總名起信論者。破空有之邪執。明圓頓之正宗。廓諸師未被之機。救龍舒妄刪之失。庶幾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廣引群生。同歸極樂雲爾。

  一明教體

  欲明教體。當觀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滅不斷不常。心亦強名。土於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取捨俱捐。見聞絕待。豈可橫生計較。妄說是非。略標四義。以究法原。一。自他不二義。二。性相不二義。三。因果不二義。四。生佛不二義。

  一。自他不二義者。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不相違礙。約化儀中。現有主伴。如毗盧遮那為主。則十方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無不是毗盧遮那法界。如無量壽為主。則十方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無不是無量壽法界。故此經言無量壽佛。光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法性實爾。無有分齊。如首楞嚴經言。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輪。是故當知無量壽佛。普現十方一切眾生之前。不可以有思惟心而生分別。或言華嚴為實。極樂為權。此非了義。實相士中。非自他故。問。然則何故捨毗盧而念無量。答。釋迦付囑故。無量本願故。十念往生故。疾登不退故。

  二性相不二義者。大乘起信論雲。從本以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故如華嚴經中。器界塵毛形無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具足十方法界諸莊嚴具。此經亦言。一一華中。一一光中。風聲水聲諸音樂聲。若見若聞。無一物而非佛身。無一音而非佛法。何以故。有情無情。非一非異。真如界中。無彼此故。問。法性既爾。娑婆界中諸佛何不現身說法。答。常現身。無不現身時。常說法。無不說法時。只為情生智隔。不見不聞。若取捨兩忘。一真獨脫。見佛聞法。無別無斷。蓮華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此則一乘了義。證者方知。問。然則何用求生淨土。答。功未齊於諸聖故。同居最勝故。疾登不退故。

  三。因果不二義者。此經言法藏比丘方發願已。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又言眾生一念念佛。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當知因該果海。果徹因原。還同華嚴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以法性中因果不異故。究竟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善現言。菩薩摩诃薩為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為用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佛言。如然燈時。為初焰能焦炷。為後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離初焰。非後焰能焦炷。亦不離後焰。佛言。諸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非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非用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若能如是信入淨土法門。一剎那間即已嚴淨諸佛國土。即已具足無上功德。成佛度生。一時究竟。與法藏比丘無二無別。具如經說。真實不虛故。

  四。生佛不二義者。大涅槃經雲。我以摩诃般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系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是知無量不居極樂。眾生不住娑婆。本自無穢。從何取淨。特以眾生不守自性。於一體中妄生同異。爰以大悲方便而度脫之。故此經言。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問。既生佛同體。何故眾生或有值佛。或不值佛。答。華嚴經雲。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是則佛本不來而來。眾實不往而往。隨眾生心現往來故。

  二明教相

  欲明教相。當識因緣。夫因緣者。諸佛以之出世。眾生以之證真。若惟觀法性。不達因緣者。杜方便之門。無接引之分。六趣何由而出離。萬德何由而圓滿。略分四門。以標經旨。一信門。二願門。三念門。四行門。

  一信門者。即經雲。諸有眾生聞佛名號。信心歡喜。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又雲。明信佛智。乃至勝智等是。華嚴經雲。深信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無上大菩提。菩薩以是初發心。又雲。寧於無量劫。受諸惡道苦。終不捨如來。而求於出離。維摩經雲。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方。劣解眾生。聞說諸佛不思議境界。多生疑惑。即聲聞二乘。尚不信有他方諸佛。以不識是心無外故。心外無佛故。若知是心無外。則知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相。斯能入無邊之佛土。起無量之行門。以自心境界不可思議。故知諸佛境界亦不可思議。至如無量壽佛。所有願力功德智慧神通。圓同太虛。廓周沙界。非計可測。非情可量。若人聞是經已。決定信入。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已於無量佛所。深植善根。當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諸聲聞百千萬億倍。何況其余。故知入此門中。信為第一。毗婆沙論雲。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何以故。一念信心。回超情計。具佛知見故。

  二。願門者。即經雲。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願於無量世界現成正覺。乃至法藏四十八願。及諸眾生願生彼國者。是一切行門。從願而起。願如良苗。非苗不實故。願如良導。非導不行故。然心有廣狹。故願有大小。惟稱法界量而發心者。方能人於諸佛願波羅蜜。如華嚴經。普賢告善財言。欲成就如來功德門者。當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往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惟此十願。是曰願王。一切菩薩從此起行。直至成佛。然其間有一總持門。能使所願速得成就。不離念無量壽佛。求生西方。普賢偈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是知盡十方眾生願輪之作勝。莫有過於往生安樂者。何以故。無量壽佛無上願王。一切菩薩願王。莫不以此為究竟故。今明發願。當如西方合論中說。決得往生。一。不為福田故願。願為一切眾生蔭。生淨土故。二。不為眷屬故願。願治一切如來家。生淨土故。三。不為病苦故願。願離一切世間無明等瘡生淨土故。四。不為轉輪王故願。願轉諸佛*輪。作大法王。生淨土故。五。不為欲界故願。願離一切微妙五欲。生淨土故。六。不為色界故願。願離一切禅著。生淨土故。七。不為無色界故願。願盡種種微細流注。證無量相好身。生淨土故。八。不為聲聞辟支故願。願以福智二嚴。饒益一切眾生。生淨土故。九。不為一世界千世界眾生故願。願代無央數世界眾生苦。拔一切世界眾生生淨土故。十。不為一阿僧祇劫千阿僧祇劫眾生故願。願代無數阿僧祇劫眾生苦。拔一切劫眾生生淨土故。

  三。念門者。即經雲。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乃至十念一念念於彼佛者是。首楞嚴經。大勢至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文殊所說般若經。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又如般舟經。佛言。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四眾。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去是十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彼佛。譬如夢中見七寶親屬。相與娛樂。覺已說之。若人念彼佛一日晝夜。若過七日七夜。阿彌陀佛於覺不見。夢中見之。心作念時。諸佛國土大山須彌幽冥之處。悉為開辟。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便於是閒。坐見彼佛。聞所說經。如上三經。具明念力不可思議。是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隨眾生心。念念出現。眾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淨。一心清淨。即一身清淨。一身清淨。即多身清淨。多身清淨。即一世界清淨。一世界清淨。即多世界清淨。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數世界清淨。臨命終時。隨其念力。見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四。行門者。即經雲。法藏比丘及諸菩薩積集無量功德。乃至三輩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維摩經。長者子寶積白佛言。惟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佛言。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寶積經。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是故行者既發願已。惟應一切所行。不離念佛。當獨居時。不離念佛。處眷屬間。不離念佛。聞悅意聲。不悅意聲。不離念佛。見悅意色。不悅意色。不離念佛。乃至班朝莅官。治軍行法。不離念佛。遇刀兵劫。入羅剎群。不離念佛。如是念佛。則能漸淨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根本。隨順具足十波羅蜜。既能心佛之心。何難履佛之土。何以故。一淨一切淨故。

  三明歸趣

  欲明歸趣。當知因緣不離法性。如此經言。法藏初心。先聞正覺。往生三輩。盡發菩提。若不發菩提者。如上四門。不成安立。何謂發菩提心。菩提訓覺。舉要言之。當明五義。一了知一切諸佛不離自心。自心常有一切諸佛成正覺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莊嚴佛土故。一了知眾生一念念佛。決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決生淨土。一切土願力所持故。一了知自心既爾。他心亦然。有一眾生不生淨土不成佛者。是則我土不淨。我佛不成。我佛眾生。三無差別故。由此起信。是無信信。由此起願。是無願願。由此起念。是無念念。由此起行。是無行行。

  雲何為無信信。華嚴經雲。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诃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遠不近。無知無捨。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隨順聖人。生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诃薩信藏。是故當知無量壽佛願力功德智慧神通。於眾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捨。本來是佛。更無可信。首楞嚴經。文殊言。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二文殊。心佛亦爾。我真無量。無是無量。如是之信。方為淨信。故此經言。知一切法。悉皆寂滅。聞甚深法。心不疑懼。是則名為無信信。

  雲何為無願願。大般若經。佛言。諸菩薩摩诃薩具最勝覺。雖能受行如是深法。而於其中不求果報。何以故。於自性無動故。善現言。能於何等自性無動。佛言。能於一切法無性自性無動。何以故。諸法自性即是無性。無性不能現證無性。思益經。網明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即是一切眾生性。一切眾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於是法中。我不見有利。不見無利。若有菩薩希望功德利而發菩提心者。不名發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無功德利。以無有對處故。問。一切法既無功德利者。無量願王從何建立。答。從一切眾生心而建立。一切眾生性本清淨。本清淨故。壽本無量。本清淨故。光亦無量。乃至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苦。清淨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眾生常住極樂。特於夢中幻有娑婆。幻夢醒時。娑婆安在。本無可厭。亦何所忻。但以清淨心而回向佛故。故此經言。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是則名為無願願。

  雲何為無念念。華嚴經。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佛。三千世界微塵數佛。佛剎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又解脫長者告善財言。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明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如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念。更無別念。無量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無量之用。體用一如。心心寂滅。佛佛全彰。圓覺經雲。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是則不離當處。步步華台。何待他生。塵塵淨剎。故此經言。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是則名為無念念。

  雲何名無行行。華嚴經雲。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有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金剛般若經亦雲。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問。既一切法不可得者。何用莊嚴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莊嚴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則佛與眾生各住自性。同異熾然。成敵兩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可得。圓滿覺場。緣起無朕。本際非動。佛事繁興。是知諸佛示現。實本無現。眾生求生。實本無生。無現而現。佛即眾生。無生而生。眾生即佛。故此經言。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木學明了。在意所為。是則名為無行行。

  如是之法。實萬善之總門。一乘之了義。菩薩以之嚴淨國土。諸佛以之圓證菩提。法性如然。群經共贊。但能信入。已投種於寶池。永截疑根。定往生於金地。是固本來具足。更須方便加功。都攝六根。全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釋經文。用資廣勸。

  無量壽經起信論 第二卷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述

  四別釋經文

  別釋經文。略開四分。一。釋題名。二。釋序分。三。釋正宗。四。釋流通分。

  一。釋題名者。梵語阿彌陀。此翻無量。以佛名經者。一切依正莊嚴。皆從佛出。才舉佛名。攝無不盡故。無量壽佛又有十二號。見於經文。今獨名無量壽者。表不生不滅之體。兼約化儀而言。於十方佛中壽極無量故。此經先後共有五譯。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支婁迦谶譯。一名阿彌陀過度人道經。吳支謙譯。一名無量壽如來會。見寶積經。唐菩提流志譯。一名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今名無量壽者。曹魏康僧铠譯。铠。外國人。以嘉平末至洛陽。譯經四部。此其一也。宋龍舒王氏日休。會通諸譯。別出一本。名大阿彌陀經。唯除寶積。彼所未見。從上諸譯。漢吳宋三本。文理未精。王氏本較為暢達。近世通行。然有可議者。如序分中。游步十方以下。廣明菩薩行願。為令行者發起大心。積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經開章要領。而王氏刪之。至往生上下兩輩。一刪去發菩提心。一雲不發。胎生一節。刪去疑惑佛智乃至勝智。前則乖成佛之正因。後則失往生之正智。他如敘次願文。後先舛錯。皆當考正。寶積本義旨圓淨。而詳贍爾雅。不如康本。又刪去勸進往生以下之文。不見如來激勸之旨。故雲棲獨將康本刊行。且為第其分次。今略仍舊第。有當合者合之。經中義句。間有繁復。謹參他本重加審定。但去其繁復。不敢更有增易。其四十八願先後數目。依雲棲本增入。庶幾盡善盡美。不使後人少留余憾。讀者詳之。

  聞經時處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捨城耆阇崛山中。

  聲聞眾等第二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诃迦葉。尊者捨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者大淨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滿願子。尊者離鄣。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者異乘。尊者仁性。尊者嘉樂。尊者善來。尊者羅雲。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菩薩眾等第三

  又與大乘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慧上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處兜術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示現算計文藝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薙除須發。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跌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釋梵祈勸。請轉*輪。以佛游步。佛吼而吼。叩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掴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以諸法藥。救療三苦。授菩薩記。成等正覺。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淨無畏。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無數佛土。皆悉普現。名稱普至。道御十方。無量諸佛。鹹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已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禅慧開導眾生。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壞裂魔網。解諸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化終而現滅度。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眾言音。開化一切。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一切萬物而隨意自在。荷負群生。為之重擔。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已。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二。釋序分者。自我聞如是。至一時來會。總名序分。序中時處及聽法眾等。諸經疏廣明。不須更釋。特准經文。略標別義。他經次諸菩薩。或先文殊。或先普賢。先文殊者。為表智故。先普賢者。為表行故。此經圓教所攝。以果起因。故先普賢。

  自遵普賢大士之德以下。至不可思議。廣明菩薩隨順如來。修學普賢行願。所謂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義中。全攝淨土法門。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以方便故。取於淨土。得常見佛。以見佛故。聞法修行。入佛法藏。圓滿覺心。究竟彼岸。若無方便。無量行門。終不成就。如大般若經雲。是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從此處沒。生余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當知欲不離佛。須以念佛為因。如華嚴十地。始終不離念佛。故知此經。非二乘聲聞所能擔荷。為令大心凡夫。依教修行。生如來家。滿普賢願故。

  處兜術天。至拯濟無極。約本師化儀。以顯諸菩薩成佛度生。願王無盡。獨舉本師。以概十方諸佛。以一即一切故。

  次妙德。即文殊。不度文殊智海。難入普賢行門。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頓圓平等正性。凡聖共有。一際無差。以不了故。所有願行悉不具足。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以無邊功德。不外自心。隨順真如。修一切法。則能具足無邊功德。

  消除諸漏以下。俱謂以文殊智。圓普賢行。故言。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又言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世人聞說淨土。即計著於土。聞說往生。即計著於生。其或不然。又計著無生。撥置淨土。是等皆以生滅為因。終不能契不生滅性。殊不知如來藏中。妙明周圓。含裹十方一切國土。求於生死去來。了無所得。以無所得故。生滅一如。去來無礙。斯能入無畏之網。了幻化之法。悉見無量諸佛。嚴淨無量國土。

  次慈氏者。彌勒因地。以谛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與經旨相應故。堪任付囑流通故。

  是三菩薩。普現十方。教化眾生。而亦常在極樂世界。攝諸眾生。歸於淨土。如行願品言。諸往生者。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所共圍繞。余諸菩薩。例此可知。何以故。皆遵普賢大士之德。是與普賢同一願故。

  大教緣起第四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尊。住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以一飧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谛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三。釋正宗者。自此至第三十三分。總名正宗分。將開殊勝法門。特示顯耀。復明如來出世之因。起教之本。為令聞者。生希有想。生難遭想。斷疑起信。故勸生極樂。不獨此經。特准本文。更標勝義。一首明法藏廣大誓願。為令行者生擔荷心。發起悲智具普賢願故。一。次明法藏廣大功德。為令行者生真實心。廣行方便。滿普賢行故。一。次明極樂依正種種莊嚴。為令行者生決定心。至誠回向。入佛境界不墮疑城故。一。次明往生正因及世間果報。為令行者生精進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決生彼國故。問。圓頓諸經。具說本師放光表相。此經何獨不爾。答。此經以無量壽為主。本師為伴。後文無量壽放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本師特與十方諸佛。贊歎證明。不復放光者。為令眾生一心歸敬故。

  古佛出興第五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捨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獅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將明法藏成佛本因。特為推原從上諸佛。寶積本從錠光上溯往世。過五十三佛。方至世自在王。俱用逆數。與此全異。然他譯本多從順數。未知寶積別有據否。

  法藏因地第六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贊曰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谛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為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

  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

  如是精進威神難量令我作佛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

  已至我國快樂安隱幸佛明信是我真證

  發願於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假使身止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惟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俨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

  上明法藏發心。亦從機感而入。我等今日聞是經已。至心回向無量壽。佛求生彼國。即與法藏比丘爾日發心。無二無別。無量壽佛決定遙為授記。如世自在王所說。真實不虛故。法藏雲。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下雲。其心寂靜。志無所著。才有所著。便有分齊。便成狹小。不得名為殊勝之願。惟隨順覺心。攝諸佛國。一念圓明。十方清淨。此是一切眾生入道榜樣。決當隨學。莫生退屈。

  佛前發願第七

  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第一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不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悉皆照見。猶如明鏡。睹見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志求無上尊 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 滅此昏盲暗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耀朗十方日月戢重輝 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說法獅子吼

  供養一切佛 具足眾德本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願我功德力 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谛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上明法藏為一切眾生而建大願。當知諸佛國土。不離眾生一念清淨心而得成立。一切眾生性本清淨。本無生死。本來常住無余涅槃。祗因瞥爾情生。遂成流浪。頭出頭沒。無有了期。菩薩憫之。發斯宏誓。為諸眾生破除妄執。昭廓心量。現自在力。顯大威光。法性如然。非從外得。何以故。自性空寂。離諸惡趣。當知菩薩。順空寂心而嚴佛土。自性妙圓。具諸相好。當知菩薩。順妙圓心而嚴佛土。自性無礙。現六神通。當知菩薩。順無礙心而嚴佛土。自性無住。不可斷滅。當知菩薩。順無住心而嚴佛土。自性無作。無有限量。當知菩薩。順無作心而嚴佛土。自性無外。譬如春風廣被萬物。當知菩薩。順無外心而嚴佛土。自性無內。譬如水鏡悉現眾像。當知菩薩。順無內心而嚴佛土。自性光明。如日普照。當知菩薩。順光明心而嚴佛土。自性平等。如香普熏。當知菩薩。順平等心而嚴佛土。故知四十八願。無一願而非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還嚴自土。如水赴海。如響應聲。故法藏曰。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空中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有志淨土者。須從此信入。

  積植德行第八

  阿難。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宏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嗔覺害覺。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谄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缯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上明法藏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眾生無量。國土無量。菩薩隨順眾生。經不可說不可說那由他劫。入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土。悉以無量行海而嚴淨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無量故。如是嚴淨無量佛土。度脫無量眾生。而實無佛土可嚴。亦無眾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故雲。以大莊嚴具足眾行。又雲。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斯則悲智雙融。理事無礙。故能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一向出生菩薩經。佛言。我念過去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為眾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寶。及以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諸佛說法。盡能聞持修習。厭家薙發而作沙門。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陀羅尼。復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道心。積功累德。至不退地。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豈異人乎。即阿彌陀如來是也。此明法藏所修本行。足與經文互證。一生尚爾。多生可知。一劫尚爾。多劫可知。

  法藏成佛第九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佛成道以來。為經幾時。佛言。成佛以來。凡歷十劫。

  上明成佛時處。曰現在西方者。不惟爾時名為現在。乃至於今。以及後後無盡。同名現在。以佛壽無量故。

  國土寶嚴第十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廣蕩。不可限極。悉相雜次。轉相間人。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上明國土殊勝。即前文無三惡道及國土嚴淨等願所攝。

  光明無量第十一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耀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鹹共歎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上明光明殊勝。即前文光明有限量蒙我光明等願所攝。

  壽命無量第十二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禅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上明壽命長久。即前文壽命有限量及壽命無能限量等願所攝。

  聖眾無量第十三

  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滴。於意雲何。其所滴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佛。彼所滴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滴。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上明聖眾無量。即前文國中聲聞有能計量等願所攝。

  七寶諸樹第十四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璃樹。珊瑚樹。瑪瑙樹。砗磲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璃為葉。華果亦然。或水晶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砗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晶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砗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晶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砗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晶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砗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晶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砗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砗磲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晶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砗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晶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砗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晶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道場寶樹第十五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裡。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裡。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璎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輾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干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堂捨樓觀第十六

  其講堂精捨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

  七寶浴池第十七

  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缽羅華。缽昙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辄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具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

  上第十四分至此。明寶樹音聲宮觀浴池種種莊嚴。諸見聞者種種法樂。即前文不聞不善之名。人物嚴淨。悉見十方。宮殿池流無量嚴飾等願所攝。

  衣食自然第十八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上明衣食諸具隨心化現。即前文衣服隨念所受快樂等願所攝。

  顏貌端正第十九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丑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丑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上明色身殊妙。即前文悉真金色無有好丑等願所攝。

  總贊莊嚴第二十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璎珞缯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捨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得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署。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辄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上復廣明依報及諸法樂。以盡前意。

  花光出佛第二十一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於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上明佛身普現一切。隨方接引。為後文往生緣起。如上種種莊嚴。種種佛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空中雲。如水中月。如畫所現像。如幻所化人。皆以佛神力故。隨眾生心而出現故。當知一切眾生所有神力。本與如來無二無別。特無大願大行發起勝因。不覺不知。沉淪永劫。若能一念回光。方知家業具在。如入寶山。取之無盡。如游香國。觸處蒙熏。要須親到方休。慎勿半塗而廢。

  無量壽經起信論 第三卷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述

  三輩往生第二十二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贊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上明往生正因。即前文十方眾生信樂發願回向等願所攝。首言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行者誠能於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勳。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惟此一念。亦無二念。大智度論雲。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中能散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一念之力。不可思議。如是念佛。即念是佛。即佛是心。非內非外。無縛無脫。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

  經中略說等差者。為方便接引故。其上輩專屬沙門。一切眾生由愛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國土。捨家棄欲。愛渴淨故。幻身亦淨。幻身淨故。國土亦淨。大般若經雲。菩薩摩诃薩志性好游諸佛國土。應遠離居家。故知出家為淨土正因。以能遠離不淨故。

  次言發菩提心。大般若經善現言。如來常說菩提。以何義故名為菩提。佛言。證法空義。證真如義。證實際義。證法性義。證法界義。假立名相。施設言說。能真實覺。最上勝妙。故名菩提。不可破壞。不可分別。故名菩提。是知菩提心者。諸佛之本原。眾生之慧命。才發此心。已成佛道。以與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相應故。如捨利子白佛言。頗有初心勝後心不。世尊告曰。阿羅漢獨覺諸無漏心。雖離自心一切煩惱。而不能化無量有情。皆令發心捨諸煩惱。菩薩初發大菩提心。雖於自身煩惱未斷。而能普化無量有情。皆令發心捨諸煩惱。輾轉饒益無量有情。是為初心勝後心義。

  次言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念佛有二。一觀相。如觀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谛觀彼佛。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具如經說。

  問。既是心是佛。何須更立他佛。執相而求。翻成邪道。答。此為初機權示方便。假彼勝緣。成我淨土。然即相非相。同歸寂滅。妙觀自在。現量無余。所以大集經雲。若欲成就諸佛現前三昧。隨所念處。即見如來。如取清油淨水水晶明鏡。用是四物。觀己面像。善惡好丑。影現分明。而彼現像。不從四物出。亦非余處來。非自然有。非人造作。當知彼像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無有住所。菩薩亦爾。即復思惟。今此佛者。從何所來。而我是身。復從何出。觀彼如來。竟無來處。及以去處。我身亦爾。本無出處。豈有轉還。如是窮盡細微。情忘分別。豁然無寄。頓徹本來。是為觀佛中道了義。

  一持名。如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

  問。名字性空。雲何持者即得往生。答。以性空故。故得往生。若有所得。便成系縛。眾生以有所得心。輪轉無盡。今此佛名。不從想生。非和合有。即是諸法實相。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議。然念佛不難。一心為難。直須念念分明。心心絕待。如是四威儀中。乃至上床下床。大小便利。俱不得捨。一切是非得失愛憎喜怒關頭。惟一佛名。了然超越。久久成熟。見思自落。三昧現前。是為念佛究竟了義。

  次言修諸功德願生彼國者。行者既發菩提心。當修菩薩行。於世出世間。所有一毫之善。乃至無邊功德。悉以深心至誠心。回向極樂。亦得名為一向專念。不必棄捨有為。乃名專念。以佛性遍一切處。有棄有捨。不名念佛故。如觀經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兼四眾而言。上中二輩所修功德。足以攝之。

  昔袁中郎晚歲專修淨業。著西方合論。既卒。其弟小修夢游淨土。見中郎在焉。語之曰。我淨願雖深。情染未盡。初生此間邊地。今居淨土矣。終以乘急戒緩。僅地居。不得與大士升虛空寶閣。幸夙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論贊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聽佛說法。此實為勝。使吾生時嚴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天龍八部去。予所親見多矣。語具珂雪齋外集中。故知淨土資糧。全憑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以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故。

  復明發願者。須早晚向西禮拜。如朝帝主。日近日親。發深重誓。願命終時。決定往生。慈照宗主有勸人發願偈。最為深切。偈雲。‘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回。輾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亂心難出離。不如念佛好。現世無名利。行坐不多羅。則是阿彌陀。發願持戒力。回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應當坐道場。轉於大*輪。普度無邊眾。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億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卻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濟。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邊。痛苦受無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嗔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為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畢竟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磋是百磋。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虛诳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苦長饑。咄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贊。輾轉傳與人。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如是誠言。可謂披肝露膽。諸修行人並應信受。

  中下二輩。功德有殊。而同發菩提。同一念佛。同願往生。故臨終見佛往生。等無差別。維摩诘語長者子雲。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名具足。當知念佛之人。亦復如是。是故。不發菩提。一切願行。無從發起。有願無行。如瘠土之材。不成普蔭。有行無願如□駕之馬。無所適歸。行願相資。導以念力。則如草木之滋。更逢甘雨。骐骥之馭。重遇王良。疾滿菩提。徑登極樂。

  問。臨終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雲何往生。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相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以本願故。感應道交。即自即他。無虛無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念力誠堅。幻緣斯淨。如微屋蔀。天日豁然。任運往生。還同本得。首楞嚴經雲。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故知眾生想力不可思議。

  問。前發願言。但得聞名。便獲利益。此何獨約往生而論。答。聞名雖獲利益。然未得往生。終非究竟。以生死未斷故。何如一念往生。直超三界。其為利益。孰可比倫。

  問。觀經下品。俱系生時積惡。末後回心。此雲惟除五逆謗法。何以不同。答。如實回心。一念念佛。無不往生。以佛本願力故。但恐障深罪重。善友難逢。信願難發。日光皓皓。不照生盲。恆河滔滔。難消渴鬼。是可懼也。

  十方稱歎第二十三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於彼東方恆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聽受經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觐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眾往觐無量覺

  一切諸菩薩各赍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

  鹹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究達神通慧游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逼三匝稽首無上尊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踴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谛聽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士受決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諸佛告菩薩令觐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

  至彼嚴淨國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名顯滿十方

  奉事億如來飛化遍諸剎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知本空億劫思佛智

  窮力極講說盡壽猶不知佛慧無邊際壽命甚難得

  佛世亦難值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聞法能不忘

  則我善親友是故當發意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

  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

  上明諸佛稱歎。及十方菩薩往修供養。受記作佛。即前文無量諸佛悉稱我名。及他方菩薩聞名得忍。諸願所攝。覺了一切法下十二句。是為淨土正修行路。先達法性。本來無我。則一切空寂。不於佛土而生違礙。次建妙願。具諸功德。一切圓成。不於自心而生限量。有志淨土者。須從此證入。世有執心是土。不信淨土者。不知由心穢故。斯現穢土。由心淨故。斯現淨土。若無淨土。應無淨心。既不疑心。何復疑土。亦有執心是佛。不肯念佛者。不知為了之心。終不成佛。未成之佛。何由了心。惟了心者。方名成佛。必念佛者。方能了心。是諸菩薩。若已授記。今授記。當授記。尚乃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如來。嚴淨國土。爾是何人。敢逃化外。更有雖聞經法。而自生鄙劣。絕意往生者。不知一稱佛名。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具足無上功德。佛有誠言。安可不信。當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信力圓時。全成福力。故雲。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又雲。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大眾珍重。莫負提撕。

  補處菩薩第二十四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雲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是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滿。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除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同彼。如我國也。

  上明菩薩聲聞究竟成佛。即前文諸菩薩天人種種殊勝。及不更惡道諸願所攝。觀音勢至二菩薩常侍無量壽側。亦從本師轉輪。故知東西二土。交相造化。娑婆為華。極樂為果。果必因華。華不異果。何以故。諸佛菩薩依於眾生而起菩提。依於菩提而成淨土。若無穢者。淨亦不成。以菩提心不自起故。是則不離眾生有淨土。不離淨土有眾生。淨土眾生。心心作佛。眾生淨土。念念往生。故觀音雲。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土者。我誓不成正覺。勢至雲。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皆與無量壽同一願故。

  菩薩出供第二十五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幡。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諸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在虛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其華周圓四百裡者。如是轉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沒。其諸菩薩佥然欣悅。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聽受經法。歡喜無量。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上明菩薩出諸供具。普供諸佛。即前文供養諸佛。及所欲如意諸願所攝。

  無量說法第二十六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赍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後來往。更相開避。當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

  上明無量壽佛為眾說法。即前文隨願聞法諸願所攝。問。無量說法。為是純說一乘。為是兼說三乘。若純說一乘者。何得尚有聲聞眾等。若兼說三乘者。何雲二乘不生彼國。答。純是一乘。別無三乘。豈獨佛在七寶講堂。純說一乘。乃至一一花中。一一光中。風聲水聲。諸音樂聲。亦純說一乘。更無三乘。如妙法蓮華經雲。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特以眾生根智有差。所聞各異。所證不同。故前文言。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乃至甘露灌頂等聲。其得聞者。或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乃至不退轉地菩薩。具如他譯本說。是即順余佛土。寄四果名。實則決定成佛。不取有余涅槃。以能回小向大故。佛本願故。

  菩薩功德第二十七

  佛告阿難。生彼佛國諸菩薩等。所可講說。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於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系。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潤調伏。無忿恨心。離蓋清淨。無厭怠心。等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法樂法喜法之心。滅諸煩惱。離惡趣心。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深禅定。諸通明慧。游志七覺。修心佛法。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等觀三界。空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修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生身煩惱。二余俱盡。聞甚深法。心不疑懼。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遠微妙。靡不覆載。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慧由心出。於佛教法。該羅無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淨。超踰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圓滿。猶如雪山。照諸功德。等一淨故。猶如大地。淨穢好惡。無異心故。猶如淨水。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猶如大風。行諸世界。無障礙故。猶如虛空。於一切有。無所著故。猶如蓮華。於諸世間。無染污故。猶如大乘。運載群萌。出生死故。猶如重雲。振大法雷。覺未覺故。猶如大雨。雨甘露法。潤眾生故。如金剛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如梵天王。於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類樹。普覆一切故。如優昙缽華。希有難過故。如金翅鳥。威伏外道故。如眾游禽。無所藏積故。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猶如象王。善調伏故。如獅子王。無所畏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志無疲倦。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為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為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勝。莫不尊敬。滅三垢障。游諸神通。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法調伏諸眾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為諸佛所共稱歎。究竟菩薩諸波羅密。修空無相無願三昧。不生不滅諸三昧門。遠離聲聞緣覺之地。阿難。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為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上總明菩薩所有行業。以盡前意。如是功德。如是願力。如是智慧。如是神通。不離諸佛。普度群生。為欲嚴淨一切佛土故。為欲成就普賢大願故。是諸菩薩。莫非十地位中。一生補處。五濁眾生。名且不聞。況乃得遇。今以念佛因緣。生彼國已。遍參知識。同觐法王。不歷僧祇。頓階不退。如斯方便。希有難逢。粉骨碎身。莫酬罔極。

  問。諸佛各有四土。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今往生者當居何土。答。蕅益法師雲。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余淨土。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據此約現果而論。既生彼國。即同居淨土。亦具上三淨土。因無量壽佛勝願所攝故。無量壽佛勝願。國土嚴淨故。所以超出十方同居。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勸進往生第二十八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普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捨。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皆當對生。更相報復。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癡惑愛欲。不達於道德。迷沒於嗔怒。貪狠於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入後也。傥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為說之。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佛為法王。尊超眾聖。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天下久久乃復有佛。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布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眾惡之原。游步三界。無所掛礙。典攬智慧。眾道之要。執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眾生。其已久遠。從汝得道。至於泥洹。不可稱數。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眾。永劫已來。輾轉五道。憂畏動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復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淨。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上明世人以欲因緣。受苦無量。為令行者。心生厭離。速求出苦故。如大涅槃經言。菩薩摩诃薩觀諸眾生。為色聲香味觸故。從昔無量無數劫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捨城毗富羅山。所飲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盡地草木為四寸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搏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生死難盡。原其所自。皆由不能一心念佛。求生無欲國土。遂至從迷入迷。愈趨愈下。如來大慈悲憫。為說此經。教人斷欲因緣。一心念佛。直往西方。橫截惡道。一切世人以欲為樂。不知是苦。智者觀之。唯苦無樂。所以者何。以有為樂。無即是苦。不知有者。無所因故。以得為樂。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以聚為樂。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以生為樂。滅即是苦。不知生者。滅所因故。是知無有即無無。無得即無失。無聚即無散。無生即無滅。是名極樂。是名淨土。斯二法者。孰真孰妄。何去何從。定應自決。莫更因循。一失人身。萬劫淪墮。

  五惡五善第二十九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最無倫匹。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惡逆無道。後受殃罰。自然趣向。神明記識。犯者不赦。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盲喑啞。愚癡弊惡。至有尪狂不逮之屬。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免出。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當獨值向。相共從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其二惡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YIN驕縱。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賢謗善。陷人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各懷貪欲。嗔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天神克識。別其名籍。壽終神逝。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得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處年壽命。無能幾何。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YIN泆。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眄睐細色。邪態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恣心快意。極身作樂。或於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復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惡。著於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也。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绮語。才賊斗亂。憎嫉善人。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不畏天地神明日月。自用偃蹇。謂可常爾。如是眾惡。天神記識。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家室眷屬。饑寒困苦。父母教誨。嗔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願令其死。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上明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即觀無量壽經教人深信因果之旨。多有愚人不信因果。諺雲。種栗得糧。種蘭得香。凡事盡然。況於善惡。乃至念天得天。念佛得佛。即以一念為因。還以一念為果。何以故。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故。五惡之義。特准他經。配以十惡。其一惡者。殺業所攝。其二惡者。盜貪所攝。其三惡者。YIN業所攝。其四惡者。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所攝。其五惡者。嗔恚邪見所攝。反是即為五善。亦名十善。如他譯本雲。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禅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者。不得YIN泆。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饕。不得悭惜。不得嗔怨。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信受佛經。當信作善後世得福。奉持如是之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十善本為天業。今以念佛因緣。回向極樂。即轉天業成淨業。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轉惡業。何有天業而不能轉。

  重重誨勉第三十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現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诤利。無所省錄。富貴容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坐勞苦。久後大劇。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上下相應。茕茕忪忪。當入其中。古今如是。痛哉可傷。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世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绐。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願。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谄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汝略言之耳。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於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愍。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上復引申前意。教人為善去惡。精心求度。世出世間。法法不同。莫不以為善去惡而為基本。淨土。即至善之地。求生淨土。乃止於至善之功。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何以故。眾生無始積習。熏染識田。結成五濁。如不淨器。糞蛆滿中。少加蕩滌。便盛美食。臭穢如故。生淨土已。見佛聞法。證無生忍。既杜惡原。斯獲善本。然後回入塵勞。宏宣正教。攝諸眾生。往生極樂。是為善與人同。是謂明明德於天下。

  問。禅者恆言無善。儒言至善。何以不同。答。有善之善。對惡而名。惡既不立。善亦不居。唯一真心。遍周法界。恆沙萬德。寂爾周圓。聖不可知。所過者化。無善之善。斯為至善。至如口但說空。行在有中。惡業熾然。妄稱無善。是行屍肉。是地獄渣。吾未如何。佛所不度。

  禮佛現光第三十一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於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眾。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漾浩瀚。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復如是。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

  上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極樂娑婆。同一法界。本無彼此。安有東西。山河大地。皆是眾生目眚所成。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剎。三塗六道。同時解脫。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即今未法眾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華嚴經雲。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是知諸佛眾生。本來不二。名為見佛。實無見者。何以故。不可於一體中互相見故。胎生者。謂處蓮胎中。經久乃開。不如化生者。即得見佛聞法故。

  疑惑胎生第三十二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缯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辄內彼獄中。系以金鎖。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妓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於意雲何。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余樂。猶不樂彼處。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余佛所。修諸功德。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上明發願求生。須了佛智乃至勝智。方名真信。方得見佛。以一切智不離自心。無我無我所。凡聖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來成佛。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如是回向。是名唯心淨土。疾得見佛。若於自心諸智。猶滯疑情。不免心外見佛。雖修眾善。乘願往生。不得見佛。以不契佛智故。所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惟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是則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

  又如寶積經。佛告淨飯王言。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於此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是名陀羅尼門。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自性故。大王。今可於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於他。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世尊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於佛法。決定心安往。依於無所得。當得上菩提。曉知一切法。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無量壽。無畏成菩提。故知有決定智。方能決定信。有決定信。方能決定生。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

  菩薩往生第三十三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於此世界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憶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憶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

  上明往生菩薩不可計數。皆是如來願力所持。光明所攝。所以智者大師臨終。令門人唱無量壽佛。及觀經題目。合掌贊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言訖。稱三寶名。奄然而逝。

  唐法照上五台。入大聖竹林寺。見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問修行之要。文殊曰。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照雲。當雲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時。決定往生。二大菩薩因與授記曰。汝以念佛不思議故。畢竟證無上覺。若善男女願疾出離。應當念佛。

  慧日泛舶度海。達天竺。至健馱羅國。東北大山有觀音像。日乃七日叩頭。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忽見觀音。現紫金身。坐寶蓮華。垂手摩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他如天親無量壽論。馬嗚起信論。智者十疑論。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蓮池諸大德。所有述作。莫不殷勤贊歎。導往西方。決無欺世誤人之事。何況我等生當像季。法弱魔強。獨力修行。豈無錯路。若復徘徊不信。深戀塵勞。如蛾赴燈。如魚處涸。曾不需時。大苦隨後。各宜猛省。無待他求。

  獨留此經第三十四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四。釋流通分者。自此至終。名流通分。此經具無量壽全身。亦具一切諸佛全身。於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故曰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眾生遇者。皆可得度。是知三乘十二分教。一網全收。更無余法。所以佛慈加被。殊異余經。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聞經獲益第三十五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於將來世當成正覺。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紛紛而降。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眾。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眾靡不歡喜。

  聞經之益。如是不可思議。皆是無量壽本願力故。亦以本師威神加被故。凡有眾生遇斯經者。其所獲益亦當如是。如雲發無上菩提之心。乃至於將來世當成正覺。各在當人。非為分外。即今靈山一會。不異曩時。無量法音。熾然常說。但能深信。決定往生。化導有情。普成正覺。

  五回向極樂

  釋經已竟。教旨粗明。普與群生。回向極樂。系以偈曰。

  覺海周圓遍十虛諸佛國土從中現

  如影如響亦如電畢竟安往常寂光

  皈命西方大導師我此身心不可得

  平等清淨絕思議幻出光中一一華

  一一華中一一佛普現一切眾生前

  佛身無量眾無邊交參寶網惟心見

  願我命終正智彰上品蓮華生彼國

  七寶堂前擊法鼓聞中獲盡陀羅尼

  奏諸天樂散天華供養百億恆沙佛

  於諸佛前受記已疾滿普賢大願王

  還入娑婆度眾生一彈指頃成極樂

  我今念佛佛念我我佛一體非去來

  須彌可碎海可塵我此願王無動轉

 

上一篇:達真堪布:一個特殊的竅訣
下一篇:達真堪布:為何深信因果卻依然會生起煩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