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傳喜法師:心入光明即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記者:請問師父,您平常是怎麼修行的?能不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讓我們了解一下?謝謝法師。

  師父:好!我們佛教修行著重是心——心靈的狀態。永明延壽大師有一句話叫“入定則一塵不染”。歸入自己心性的時候,一塵不染。我們的心是方的,是圓的,還是扁的?它到底是什麼形狀?有一句話叫“說是一物則不中”。 唐朝寒山大師說:“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當回光返照的時候,心不落於相,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為所累,此心如水,上善若水,隨方就圓。所以我們修行就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不變我們心靈的光明狀態、智慧狀態,叫隨緣不變我們的心。不變隨緣,以我們清潔、光明的心而去印悟,就像明鏡去照物一樣,這個是我們一種學佛的受用。

  在出定的時候,比如在面對人、事、物的時候,叫“萬善並行”。什麼叫善呢?利己利人的。這個利又不是一種短時的利,它是一種究竟的、長遠的利。哪怕是以世間的方法,比如有時候你看到的是很通俗的方法,但是我們的目標還是引導有緣人驅入“大道”。

  我們佛教有一句話叫“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有時候人看到會說:“诶,你這個方法這麼庸俗,這麼通俗”,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慈悲的展現。它是要引領眾生入“大道”的一種方便,他有他內在的動機。

  比如我們今天在座談,請問這當下我們的心態祥和,我們保持著靈明的智慧,這是不是一種好的生命狀態啊?我們在座的人,我們擁有這種能量場,這種純淨、祥和、向上的能量場,這同時是不是社會財富啊?用我們的筆記錄下來,用我們的報紙、電視去傳播,這是不是傳播正能量啊?那我們今天在這裡就制造了善業,這就是人生之所為啊。

  拿明鏡照還有一些是不好的。有一些要為,還有一些要不為。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叫“戒惡修善”。善雖難也應當為,惡雖易也應當不為。人應當有所為和不為的這種智慧,也是我個人保持的一種狀態。

  甚至我們要求自己,不是說醒的時候這樣,連夢的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狀態,連做夢都要保持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甚至怎麼樣呢?我們這種生命越來越成熟,成熟了之後,生命超越肉體的生老病死,我們叫“了生脫死”。

  不被業力所轉,我們最後成為業力的主人,駕馭它,就變成自在,叫“觀自在”。於一切業力之中駕馭它而得自在,超越生死苦海,這是我們修行人要自問的。我能夠這麼做嗎?我正在這麼做嗎?我能以此來引導大家這樣做嗎?這個就是我們的修行。阿彌陀佛!

 

上一篇:大乘起信論新釋
下一篇:起信論疏筆削記 第二十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